范文 导航

淮阴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浏览:97392022-01-30

  江苏省阴淮中学前身为江北大学堂,创建于1902年,以后多次更名,1953年定为现名。近20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首批合格重点中学、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单位。入选 “中国百强中学”,被北京大学等名校确定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这些地位和荣誉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五年,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转型性发展时期,也是阴淮中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还将迎来建校110周年庆典。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我校科学、快速、持续发展,实现市委、市政府“争进位、争上游、争第一”的要求,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特制订《江苏省阴淮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01-20**.12)》。此规划将在分析学校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加强学校顶层设计,谋划学校内涵发展蓝图。它不仅是未来五年的行动纲领,也是学校长期发展的愿景。

  一学校发展的现实基础

  学校百年史是学校不可多得的财富。gg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办学条件、实施素质教育、强化队伍建设,从而实现了新的跨越。这既构成了学校新一轮发展的优势,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办学优势

  1.现代设施齐全。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教育技术装备精良,达到国内一流水准。实验室仪器设备年更新率高,能够在较高水平上满足教学需求;图书资料丰富,并逐年增加投入,发挥了重要的资源价值;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不断健全,形成了以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校园网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设施格局,实现了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全覆盖。这些硬件设施已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2.教师素质优秀。早在2000年,学校就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教师群体”称号。目前,有教授级高级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7人,市学科带头人27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40周岁以下的占38%。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总数的99%。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实力。

  3.教学质量一流。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学校各教研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学校高考二本以上录取率稳定在95%左右,其中重点大学录取率在75%-80%之间。学校涌现出一批特优生,近几年有100多人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多名学生的高考成绩获全省前10名。

  4.科研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学校有2个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6个市级课题、34个校级课题先后结题。继“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之后,“十一五”期间成功申请省级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各1项。“十一五”期间,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成果和相关论文500篇,并多次在江苏省重点中学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学校被授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

  5.文化积淀丰厚。学校百余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办学传统,形成了以“爱国、修身、治学”为内核的丰厚文化底蕴。学校有鲜明的爱国传统。同时,校训从最初的“博学、勤恳”、“敦品励学”、“弘毅忠壮”“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等,发展到了今天的“进德修业,弘毅笃行”。这些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凝聚了学校对师生形成勤勉、踏实的修身治学精神的殷切希望。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全校师生努力践行校训精神,实现了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和谐统一。

  (二)办学经验

  1.坚持“传承光荣,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铸就学校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学校形成了“传承光荣,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铸造了“勇于担当、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博爱无私”的精神特质。学校充分挖掘了地方文化精髓和校史资源,确立了“竖起脊梁担事”的学校精神,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了学生立志成才、追求卓越的志向。

  2.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理想,实施精品教育。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教育理想,以促进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以精品德育、精品教学、精品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精品教育。精品教育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即培养“身心健康、志存高远、德才兼备、善于创新的现代文明人”,创造性地实施精品教育,在素质教育探索上形成了特色。

  3.坚持“进德修业,任重道远”的责任信念,培育优秀团队。学校在传承“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的基础上,形成了“进德修业,弘毅笃行”的校训,核心内容是勤勉、踏实的修身治学精神。校训是全体师生的责任信念和行为准则,对全体师生具有规定性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坚定信念,踏实践行,而且还激励着教师铭记使命和责任,勤奋务实、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引领着教师处处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专业化的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求自己。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4.坚持“科研兴校”“文化治学”的发展战略,打造创新文化。学校坚持实施“科研兴校”“文化治学”战略,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有效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不断引领、深化学校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同时,通过专家指导、教师论坛、学术沙龙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校本科研、教研和校本课程建设能力,创造性地发挥了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潜质。科研的品性在于创新,它激发学校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不断超越、不断改进,从而使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永远处于持续发展过程之中。

  (三)问题反思

  当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发展上,个性发展不够鲜明;在课程教学上,学科发展不均衡、教学创新不够、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相对滞后;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青年教师主动发展意识较弱;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术特色不够鲜明。

  二学校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分析学校自身发展基础的同时,必须正视所面临的教育环境,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可能的挑战,进一步明确教育事业对阴淮中学“十二五”发展的要求。

  (一)发展机遇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劳动密集型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尤为迫切,教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刚刚颁布实施的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今后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勾画了新蓝图,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作为一所窗口学校,阴淮中学只有抓住这一新机遇,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

  2.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高涨。在义务教育普及的基础上,我省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在这一背景上,为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基础教育发展开始从“有学上”转向 “上好学”,意味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今后教育发展的重点。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为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的普通高中提供了空间,也为促进普通高中走优质特色和多样化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作为一所优质高中,阴淮中学走优质特色发展之路既是自身的持续发展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3.高等教育普及化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并快速走向普及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必然呈现多元化,高等教育的选择机制必然走向多样化。这种发展趋向,将促使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机制等产生根本性变化,为进一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作为一所示范性高中,阴淮中学必须在育人模式创新上发挥引领作用。

  (二)面临挑战

  1.普通高中同质化的影响。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办学特色,没有体现出办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在普及高中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教育如果仍然按同一模式办学,将会丧失发展机遇和活力。阴淮中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同质化影响,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2.高校单一录取方式的导向。当前的高考制度存在着考试形式单一、录取方式单一、一考定终身等缺陷,加上人口压力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使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被动地围绕高考转,直接影响普通高中自身教育品质的提升。阴淮中学要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超越高考的导向,形成体现教育理想的办学思想。

  3.新兴普通高中的崛起。一些新兴普通高中虽然缺少历史积淀,但是它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他们没有历史负累可以轻装前进,他们积极进取充满活力,他们思想开放富于创新。这些优势为新兴普通高中创造了无限的发展可能,也对传统高中名校构成一定的挑战。阴淮中学要想在一流学校中始终立于第一方阵,必须在坚守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超越自身,通过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三)发展任务

  1.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适切的教育不仅是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也是针对学生差异进行的有差别的教育,是最公平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智慧、兴趣,使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需要教师承认学生在智商、情商上的差异,真正做到有差异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服务,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阴淮中学的优质教育,主要表现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

  2.加强拔尖人才的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也需要大量的优秀拔尖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高中阶段是拔尖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为拔尖人才培养打好基础是普通高中名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阴淮中学把拔尖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既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应有的教育定位。

  3.实现学校优质特色发展。今后十年,我省普通高中发展的主题是“优质特色发展”。所谓“优质”,就是加强内涵建设,使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达到优质化程度;所谓“特色”,就是学校个性化发展,就是鼓励学校根据高中教育性质任务、学生发展要求与教学现状,形成自身文化和办学特色。就阴淮中学而言,必须重建“优质”的校本理解,在学校教育内涵上下功夫,通过教育哲学的明晰与教育品牌的打造,彰显学校更加鲜明的教育文化特色。

  三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必须基于优秀的教育传统,进一步明确具有当代教育思想意蕴的办学理念,从历史积淀中锤炼体现当代教育理想的文化模式,在新起点上重新思考学校的战略定位。这些顶层设计将引领阴淮中学“十二五”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20**”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20**,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研立校,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德育为先、素质领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重要内容,走内涵发展之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发展战略

  1.核心理念:成就每一位师生的卓越追求。其一,成就的对象是学校中的每个人,不仅包括每一位学生,而且包括校长在内的每一位教师;其二,在成就每一个学生的过程中成就教师;其三,成就的内容是每个人的积极追求和发展;其四,成就是具体的积极的教育实践行为,表现为优质的教育服务,弥散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育目标层面,意味着学校要引领学生和教师的高远追求与自主发展;在教育实践层面,意味着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每一位学生自主发展需要,通过培养模式创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在队伍建设方面,意味着以教师发展为本,提供适合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平台,服务教师在课程能力提升、学术研究活动中实现专业价值;在管理层面,意味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充分的人文情怀,赋予教师管理责任,体现每位教师都是学校管理者的理念。

  2.学校精神:竖起脊梁担事。其主旨是“顶天立地做人,积极主动做事”。“竖起脊梁担事”是爱国教育家李更生的精神写照,既体现出学校每个人的做人尊严,也要求每位学生和教师发挥主体意识,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尊重学生人格、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是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尊重教师人格、发挥教师学校管理主体作用是学校道德领导的基本体现。对学生而言,不仅要对今天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还要树立起明天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对教师而言,不仅要为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还要勇敢地担当起引领教育改革的重任;对学校而言,“竖起脊梁担事”,意味着要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抱负,通过改革和发展,担当起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任。

  3.教育品牌:担当教育。就其内涵而言,可概括为“德业兼修、行知融通、事功互砺、职责自觉”16个字。“德业兼修”是教育目标,强调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这是主动“担当”的必备基础;“行知融通”是课程体系,也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强调认知与实践的统一,强调知识的实践建构,这是掌握“担当”本领的资源条件;“事功互砺”是学习方式,事即行动、功则成绩,强调通过行动获得成功、通过成功激励行动,强调通过行动上的磨练达到素质上的卓越,这是李更生“动的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提升“担当”能力的必经之途;“职责自觉”是教育的结果,是说学生具有了主动担当责任意识,并把这种“担当”自觉地看成是自身的职权,其实质就是实现了“竖起脊梁担事”的精神自觉。这16个字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担当教育模式”。从教育实践属性来说,“担当教育”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形成勇于承担责任品质的成人教育。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品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而且要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使教师担当起培养人的重大责任。

  二是培养服务社会本领的成才教育。学校要立足于学生现状,着眼于未来发展,引导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夯实基本技能,发展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教师要为培养学生成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是引导勤于做事、乐于实践、善于创新的习惯养成教育。学校要以“动的教育”要求师生,鼓励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意识和行为参与到学习和学校管理过程中去,并在反思基础上,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养成批判反思、勇于创新的行为习惯。

  4.发展定位:追求卓越教育、具有国际视野、质量全国一流的当代学术高中。

  学术高中:是集教学、科研与服务功能于一身的研究型普通高中。以培养学术型、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其一,学术性表现在学生素质上,学生不仅要学业成绩优秀,更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胸怀远大抱负,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其二,学术性表现在教师整体素质上,学术型教师占的比例较高,教师具有厚实的人文素养,个性鲜明,在一些专业领域具有较高造诣。其三,学术性还表现在学校内涵和工作方式上,具有独特的教育哲学,鲜明的文化特色,形成了基于研究的工作方式,在学科领域和教育科研诸方面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

  卓越教育:是以优质教育资源为支撑的教育,是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基础的教育,是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标的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大气”的学生。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树立“英雄”风范,滋养他们的领袖气质,润泽他们的济世情怀,使他们在社会思想进步上有所作为,在社会责任上有所承担。其二是发展卓越的教师。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团队工作能力,以一流的教师团队、一流的专业智慧,创造一流的教育实践,让学生享受卓越的教育服务。其三是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的卓越依赖于先进教育理念的支配,依赖于教育过程对人性的张扬和人类智慧的解放,卓越教育追求伟大教育思想的实践转化。

  国际视野:国际视野不是国际化,是多种教育文化的借鉴与融合。是从国际视角出发、基于发达国家教育经验来思考学校教育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培养问题,体现为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具有国际开放性。其一,能够把握国际教育发展动态,运用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指导本土的教育行动;其二,根据学生的需要,将其发展纳入国际教育环境之中,为学生创造广泛的跨国、跨文化学习的机会;其三,引入国外教育经验、课程体系的同时,注重输出本土经验与课程,与国际友好学校建立平等的对话与合作关系。

  全国一流:特指到20**年江苏省要创建的100所全国一流普通高中。阴淮中学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为其中首批通过验收的学校之一。在校本的意义上,“全国一流”主要是指学校内涵发展处于同类学校前列,教育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教育质量提升并不仅仅限于学校高考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真正走上自主学习、多元发展之路。同时包括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管理模式、队伍结构、办学条件等达到整体优化标准。

  (三)目标体系

  构建担当教育文化,创新人才成长模式,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国际教育平台,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实现优质特色发展。成为首批江苏省100所全国一流普通高中。

  1.办学规模。逐年限制学校招生规模,到20**年,使学校在校生人数控制在3000人以内,班级控制在60个以内,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教师数量控制在260人左右,师班比达到4:1以上。办好学校国际部,形成2轨以上的办学规模。

  2.办学条件。逐年更新原有教学仪器设备,年更新率达15%以上;在实验室配备、图书资料、阅览条件和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水平。围绕课程基地建设,整体规划专题性课程教室,力争每一主要学科配备2个以上教学活动教室。

  3.教育质量。学校教育总体质量在省内名列前茅,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修养,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广泛赞誉,无违法乱纪等现象发生。学生大学入学率达到99%以上,一本以上大学录取率达到80%以上,每年都有数十人被国内外顶级大学录取。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率和获奖人数超过同类学校50%,30%以上学生公开发表各种作品。学生健康素质100%达到国家标准,心理健康水平达到优秀标准的比例超过95%。

  4. 学生素质。进一步坚持“志存高远、德才兼备、身心和谐、善于创新的现代文明人”培养目标的同时,从“担当教育”的目标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四有”素质。一有团队意识--学生善于在团队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乐于为团队的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欣赏他人的优点,宽容他人的不足,有集体荣誉感。二有个性追求--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懂得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三有批判精神--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习惯,能够在平常事物中发现创新意义,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做事有新颖的思路与方法。四有担当情怀--在集体生活中主动承担事务和责任,有奉献国家和社会的远大抱负,养成自信、包容、积极、乐观等特征,表现出淮中学生特有的气质形象。

  5.学校德育。围绕“担当教育”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现德育从知识性向生活性转变,从附属性向主导性转变,从外在性向内生性转变,不断增强德育实效。引导学生形成对自我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道德认识。以班集体和课堂教学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明确每门学科都是德育课程,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实施全时空学校德育。加强德育活动的有效设计,还活动主动权给学生,活动内容要体现时代感,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学生的方式展开,引领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6.课程建设。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到20**年,实现所有学科优质均衡发展,力争有三个以上学科成为省学科课程基地。为学生开设至少100门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增强学校课程选择性,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加强研究性学习实施力度,从地方特点出发,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学习需要,探索高效课堂的实践模式。

  7.教师队伍。配齐配足所有学科教师,确保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投入每年在200万左右,并逐年有所增长。20%以上教师达到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00%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英语对话;90%以上的教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50名,占教师总数的20%;培养15名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和5名以上在省内外有专业话语权的名师。打造一流的管理队伍,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模范带头和业务引领作用。

  8.教育科研。继续实施“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围绕“担当教育”品牌进行课题研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教育体系,带动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的理念提升和行为转变。强化科研的教学服务功能,通过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实现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整合教育研究资源,提高科研水平。申报省级以上课题不少于5个,90%以上教师有科研成果发表。

  9.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转变学校管理模式,实现行政管理向学术管理的转换,弱化行政指令,增强学术共同体成员的民主参与。逐步实现制度管理向道德领导转变,建立学校道德共同体;通过尊重、信任师生,创造平等的管理氛围,通过共同道德愿景建立道德权威;规范共同体成员的教育行为,激发全体人员奉献教育的热情。

  四发展思路与推进策略

  明确发展思路、确立重点工程、设计推进策略是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的实践路径。“十二五”发展思路,总体上要与国家、省、市发展思路保持一致,重点工程的确定需要基于学校总体发展战略,推进策略设计则要充分体现学校的特点。

  (一)发展思路

  1.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为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做出贡献。要把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的理念,把学校改革建立在依赖教师发展之上。关注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需求,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适切的服务。

  2.把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刚性目标。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强调德育为先,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3.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优化教育过程,实现教育每一个环节的优质化,确保教育过程的质量和教育结果的卓越。

  4.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各教研组和广大教师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各学科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通过课程的多样化服务多样化人才的培养,通过优质化教育满足人民群众的精英教育需要,通过学校改革创新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重点工程

  1.教育品牌打造工程。学校将在进一步挖掘、梳理历史传统文化基础上,把“担当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品牌进行打造和经营。通过课题研究形式明晰“担当教育”品牌体系,让每位教师都深入认识、理解其基本理念和思想,并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通过学生社团建设、社区活动参与、“担当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性学习开展等多种形式,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继续以“担当者”的理念来要求自己。

  2.课程教学创新工程。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在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基础上,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力度,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严格按照课程规范开设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满足不同学生选择课程的多元化要求。推动学科均衡发展,把所有学科建设成优势学科。围绕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制订课程基地建设计划,力争成为省首批课程基地。

  3.学术团队建设工程。进一步实施“名师工程”。做好教师梯队建设,逐步使中、青年教师担起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重要任务。成立学校“学术委员会”,由每个学科不同教师组成,并评选出首席教师。“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工作,指导所有教师教学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学科教师队伍。“学术委员会”还应该对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发挥出教学研究的作用。

  4.国际教育平台建设工程。建立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服务平台,为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优秀人才提供优越的教育环境,开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途径,也通过国际教育理念与具体课程的引入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办好国际班,拓展国际班合作渠道,打通学生出国留学通道。引进国际名校认可的国际课程,给学生多元选择空间,为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提供平台。培养一批双语教师,组建一支国际教育咨询的教师队伍,有效开展跨国文化交流与指导。大力开展海外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开拓国际视野。选建一批海外交换生接待家庭,提高短期国际生友好交流活动的质量。

  5.精品文化建设工程。继续完善精品文化建设工程,在“精品德育”、“精品课堂”和“精品校园”基础上,丰富学校精品文化建设内容,使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所有方面都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精品”目标。精品文化建设,相应要求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精心的管理,精益求精的管理,提升品质的管理,从而形成精品建设的管理文化。这种管理文化要把“成就每一位师生的卓越追求”的核心理念、“竖起脊梁担事”的学校精神和“担当教育”的文化品牌渗入到精品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体现于学校的校园设施、规章制度、传统仪式、校风、班风以及人际关系之中,在陶冶情操、塑造心灵、约束行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同时,改善师生的教学和学习行为,激发起他们承担社会责任、追求远大志向的理想与抱负。

  (三)推进策略

  1.建立愿景,目标管理。学校愿景的建立使每一位教师从内心渴望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当做一项任务、一种使命和一个事业,并自觉为共同愿景服务。学校将以“担当教育”理念与实践为愿景,并以此感召全体教师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担当教育”实践过程中来。同时,学校将把发展愿景具体化为学校不同阶段目标和部门、个人目标,并通过目标对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管理,以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各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评价,通过目标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2.外部支持,校本发展。学校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家长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关心,学校要努力争取多方支持,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包括经济、政策、舆论宣传等重要资源。作为学术性高中,离不开外部学术支持,需要与高等学校、地方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形成专业支持系统。同时,学校发展主要是自主发展、主动发展,要走校本发展之路。这就要根据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立足解决学校现实发展问题,发掘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办学效能。

  3.科研引领,文化自觉。以课题立项和科研成果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发展。定期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作报告,组织教师论坛、学术沙龙,召开校本教研活动,培养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和积极性。并通过科研引领,启发教师文化自觉,培养教师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从而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觉醒、反思,并不断建构出新的教育教学文化。要使学校精神、教育理念追求真正成为学校文化核心价值,成为支配教育教学行为的文化习性,成为每一个淮中人的文化品格。

  4.抓住机遇,实现超越。善于抓住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给予学校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等优势,主动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多方面改革。以积极应对教育发展新形势,变挑战为机遇、变问题为优势,推动学校的发展,来不断满足学生、家长、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要以“十二五”规划实施为契机,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文化创新,最终实现学校的不断超越和持续发展。

  五主要工作与要求

  在整体规划学校“十二五”发展的同时,需要把各种理念、战略与目标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明晰各类工作重点和实践要求,以保证战略规划的实施。“十二五”各项主要工作都应围绕“担当教育”这一核心概念展开,以彰显学校的学术特色。

  (一)德育工作--构建以“竖起脊梁担事”为核心的主题德育体系

  1.“勇于担当”系列主题活动计划。目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做事能力,形成服务自我、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的道德认识,激发勇于做事、乐于做事的道德情感,提高善于做事的实践能力。围绕“勇于担当”形成系列德育主题,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主题活动,充分彰显学生作为“担当者”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引导他们自主活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2.“担当者”社区志愿行动计划。创建淮中“担当者”协会,以淮中学生为主体,展开志愿者社区行动,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具体步骤有:一是设计“担当者”协会会标、会旗、会服等,可以向全校师生征集;二是制定“担当者”协会章程;三是举行“担当者”志愿者大会,明确责任与义务;四是形成年度志愿行动计划;五是分小组分主题不定期地进行社区服务,可以包括文明礼仪宣讲、街道义务清洁、马路志愿值勤等活动。可以把传统的“弘毅之旅”融入“担当者”志愿行动之中,赋予传统活动新的主体精神。

  3.“青春文化”学生社团行动计划。以学生为主体,创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满足学生兴趣需要的多样化的社团,为学生青春旋律飞扬提供舞台,教师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通过进行全校范围的问卷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设置并组建有关社团。社团组织与建设要体现“主动担当”的精神追求。社团领导要定期换届改选,给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每学期末社团以文艺演出等形式汇报活动情况及成果收获,形成淮中校园文化独特的风景线。

  4.“卓越”班集体建设行动计划。“卓越”班集体建设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卓越”班级创建全面提高班级组织水平,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执行力,为学校各项活动的展开提供组织保障。“卓越”班集体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鼓励学生积极承担班级责任,并在广泛的责任担当中锻炼每一位学生的领导能力。学校要制订“卓越”班集体评估标准,建立班集体发展晋升制度,标准与要求要消除功利性,重在张扬班级作为生活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特征。

  (二)课程教学工作--围绕“担当教育”整体规划学校课程

  1.“担当教育”课程开发计划。目的是实现担当教育理念的课程转化。需要围绕“担当教育”,结合普通课程方案,研制《阴淮中学担当教育课程规划》。内容包括担当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基于担当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变革、以“担当”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实施担当教育的隐性课程建设等。

  2.拔尖学生成长计划。目的是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性教育服务,通过此计划的实施彰显教育的卓越品质。要求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制订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成长计划,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成长服务和学习资助,并为拔尖学生的升学提供国际平台。

  3.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计划。目的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要求每一个学生进入高一下学期都要研制个人高中阶段研习计划,在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讨论后实施。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修习档案,并为每一个学生开发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最终成就每一个学生的追求。

  4.语数外学科基地建设计划。目的是改变主要学科课程单纯依靠教材的施教方式,将重要教学内容物质化、信息化、科技化,让学生在行动中、在实际操作中习得。要求结合课程标准探索语、数、外学科基于操作的教学方式,包括开发教学用具、开发教学软件、建立教学活动室等。建立博物馆、信息平台等形式的系列课程资源库。

  5.国际课程试点计划。目的是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拓展学生国际学习通道、提升高中课程开发水平服务。要对当前国内流行的各类国际课程,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开发的课程如 IB、PGA课程等,一些国际性的考试课程如A-LEVEL、ACT课程等,一些国别课程如美国的AP课程、SAT考试等,展开系列化研究,选择一些课程进行改造和试点,力争形成具有淮中特点的国际课程体系。

  (三)科研工作--积极推进“担当教育文化”的校本实践研究

  1.“担当教育”核心课题研究计划。以“担当教育”为核心确立系列课题研究任务,覆盖教师全体。组建“担当教育”课题研究核心小组,申报国家重点课题。鼓励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申领各项子课题,从多角度、多层面透析淮中“担当教育”的内涵与意蕴。设计适应于“担当教育”的教育实践路径,以课程、教学、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全面展开“担当教育”探索与研究,为淮中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实现教育革新服务。

  2.“行知融通”教学模式探究计划。深入反思教学问题,努力打造“行知融通”的教学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深远影响。“行知融通”的核心是“做中学”,这就要求首先要加强研究,在总结淮中已有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特质的基础上,研究其他先进教学模式的优点,探索有益的内容与方法为我所用。其次要勇于实践,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变“多教”为“多学”,鼓励学生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在做中学,达到知行合一。通过在课堂中的检验与磨练,找出问题,及时改进,逐步形成具有淮中特色的教学模式。

  3.名师专项科研资助计划。通过科学考核与评价,选择15位校内名师作为科研资助对象。要求每一位培养对象根据个人发展特点确立研究课题。设立名师发展专项基金,对名师参观访问、外出培训、课题研究、教学改革实验等给予大力的支持与资助。鼓励名师自主组建教师团队,定期开展教研、科研、沙龙研讨等活动,活动经费可从专项基金中支出。建立名师发展激励机制,对有较大进步、有突出贡献并积极创新的教师给予金额不等的物质奖励。

  (四)教师工作--探索淮中教师专业校本发展体系

  1. 教师课程能力提升计划。提升教师课程能力有利于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教师课程能力主要包括教师课程开发设计能力、课程组织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和课程研究能力等方面。学校要从转变教师课程观、提高教师课程意识、授予教师课程权力等方面引领教师自主发展,促进教师在课程活动中提升能力。

  2. 淮中教师专业标准研制计划。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研制旨在根据“担当教育”的实践需要,发展教师的全面专业素质,探索淮中校本的教师专业要求,促进学校教师适切地发展。成立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在了解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教学能力、责任意识和行为、课程能力和科研水平等方面提出评估标准。

  3. “大师”培养行动计划。“大师”的培养可以为学校培养出更多“大气”的学生。“十二五”期间,学校力争培养出5位以上“大师”级教师,使他们在全国掌握一定的学术话语权,引领某一领域的教育发展潮流。“大师”是基于教师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基础上形成的,学校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特之处。

  4. 青年教师成才计划。青年教师是教师发展的主要储备力量,为他们制定成才计划可以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求所有青年教师都制订五年发展规划,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成才路径。青年教师的成才更多的需要学校的鼓励、引领与支持,学校要在统筹考虑、制定计划基础上,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引领,并通过多种活动、多种形式为他们成才搭建平台、提供支持;鼓励他们通过向名师学习请教、活动展示、读书反思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

  (五)管理工作--建立以解放智慧和人性关怀为价值取向的制度体系

  1. 学校常规管理制度重建计划。围绕“担当教育”,学校及各部门应该对学校教育教学、德育、课堂管理、教研科研、教职员工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等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进行重建。重建的规章制度要体现出对学校师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出全体师生在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中应该做出的贡献。

  2.学校道德领导共同体建设计划。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初步实现学校的道德领导。学校道德领导关键在于激发师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行为,这就需要把学校建设为一个道德共同体,使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成为教育事业的追随者,信奉共同的道德规范,在参与管理学校的同时,成为积极的自我管理者。

  3. 现代学校制度探索计划。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要求变政府对学校实行的“外控式”管理为学校自主发展的校本化管理。为此,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力量,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这不仅要求学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而且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和运行、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实现机制创新,同时还要科学处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规划研制要达成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关键在于有效实施,这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和信息等方面夯实保障基础。在依法治校、提高经济投入效益的同时,需要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加强国内外的办学合作,创造良好的校内外发展环境。

  (一)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学校章程和制度,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依法规范办学、尊重教师权利、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维护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权益。强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维护学校校园安全稳定,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

  (二)提高学校经费使用效益

  积极主动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全面完成学校校舍新建、改建工作;改善教学条件,更新教育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实行教师培训、科研项目经费单列,确保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项目有充足的经费开支。加强经费管理,严格依法理财,建立科学化管理机制,增强经费分配的合理性。健全学校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和公告制度,使学校经费使用公开、透明,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只有将学校教育纳入社会整体发展之中,才能获得发展的外推力并增强内生力,只有广泛运用社会资源的教育支撑功能,才能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同、关心和支持,是学校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学校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宣传媒体展示学校的经验、成就及发展需求,让社会了解学校、认识学校、支持学校,推动学校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四)加强同省内外知名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一方面加强与本地同类学校的交流与协作,同时要放眼四周,积极主动地与周边地区的知名学校加强联系和沟通,另一方面和一些省外知名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充分借鉴他们办学的成功经验,定期邀请他们的骨干教师到我校上示范课,开展学术交流,请他们的领导到我校传授办学经验。另外,充分发挥国家级研究课题的引领作用,争取专家对学校发展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开拓学校国际化视野、确保学校教育走国际化道路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体现学校办学品位的内在要求。在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范围内,尽可能多地为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学习国外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创造性地把国外先进的课程、教材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办学特色吸纳到学校办学中来。

篇2: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学校本着“放眼未来,抓住机遇,争创一流”的原则,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

  1、历史背景:

  z作为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新型县级城市,在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江西经济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口号的同时,也提出了把z建设成为赣闽粤边际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作为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和开拓创新精神的z二中,同样需要深化改革,求新思变,加快发展,奋发有为,为实现省市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智力保障,为实现学校提出的“力争三五年内创建省级名校”、“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2、学校概况:

  z二中始建于1942年,是目前z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完中。从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共有86个教学班,学生5550人,其中高中44个班2625人,初中42个班2925人。全校有教职员工337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2人,中学一级教师131名;高中教职工163人中,有专任教师151人,达本科学历者130人,占86.10%,专科学历21人,占13.9%;初中教职工174人中,有专任教师163人,达本科学历者76人,占46.63%,专科学历87人,占53.37%。高中教师持教师合格证149人,占98.7%,初中教师持教师合格证160人,占98.2%。有设区市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2人。学校占地面积4.2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248万平方米,教学设施有综合楼一栋,教学楼三栋;有学生公寓楼一栋,能容纳1152人,普通寝室一栋,能容纳320人;学生食堂一栋,能容纳1000多师生用餐;有实验楼一栋。

  3、办学优势:

  学校本着“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育人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狠抓学校管理,着力倡导“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好学争先”的学风,充分发挥教师潜力,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特有的办学风格。初中教学全市一流,久负盛名;高中教育稳步提高,居全市普高前列;文体艺活动活跃,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近年来,学校获省建设厅授予“园林绿化达标单位”称号、省总工会授予“江西省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省爱卫会授予“卫生庭院”称号、z市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暨文明校园示范学校”称号和“师德教育先进集体”;并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和z市内保先进单位;多次被教育局评为全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高考质量先进单位。这些荣誉和业绩的取得为学校今后三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面临问题:

  随着z市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学校网点布局的调整,以及重点中学初中剥离后初中学生大量涌入我校等情况的出现,我校作为普通中学生存与发展空间正经受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初中学生数的增长,造成教室严重不足,成班率高;初中规模的不断扩张,也挤占了学校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制约了高中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学校占地面积小,校园狭窄;校舍建筑面积不大。因校舍紧张,成班学额偏大。以上不足,客观上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学校师资状况也亟待提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尚无一人,地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偏少,专业教师结构比例失衡,综合科学科教师紧缺。所有这些,都成了z二中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严重障碍。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认真总结自身办学经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式可持性发展,成为赣南示范性特色名校。

  二、学校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理论、“20**”重要思想、20**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关爱生命”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管理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学校发展方向

  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力争5年内达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重点中学”,实现z二中跨越式发展。

  3、办学规模和基建目标

  学校今后五年的办学规模围绕“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目标,初中控制在30个班,高中控制在40个班,共计70个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500人以内,班额控制在50人以下。

  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兴建图书馆、科技楼,更新实验室设备,新增计算机80台,添置图书资料10万册,装备学术报告厅。

  三、学校发展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品德高尚,习惯良好,博学多才,体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学生,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2、学校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把学校建成为名符其实的z市素质教育实验名校。

  四、五年具体目标及措施

  1、行政管理

  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领导下的行政分级管理模式。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给合的方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加强制度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逐级评聘、任用、考核和奖励相给合的用人体制,建设"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

  2、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干部的培养、使用和考核工作,不断完善干部竞聘上岗制度,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设一支思想进步、理念先进、勤政廉洁、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学校干部队伍。

  3、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并实施《z二中师德规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业务能力。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观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校、市、区、省四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4、德育工作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以团队、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体系;加强师德教育,形成“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工作格局;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实效;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完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争创普通中学德育示范学校。

  5、教学工作

  集中精力抓好教研组长、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人员、中青年骨干教师三支队伍的建设,成立专门小组,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实施课改工程,构建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提高性课程四块课程体系;形成“低起点、小步子、高标准、严要求、勤反馈”的课堂教学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课堂有效教学和过程严细管理,管理方法做到“四化一结合”即管理目标科学化、管理方法系统化、管理考核制度化、管理资料档案化;质量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相结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重视学科组建设,保障质量内涵发展。

  6、教育科研

  走“先知突破,骨干先行,目标导向,全面推进”的教育科研之路,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教育科研制度化,人人参与群众化”的教育科研格局,建立教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教科研的成绩和水平与奖励、职评、提干、评优紧密地结合起来。

  7、文体卫生

  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抓好文体卫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成立铜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美术小组等,办好每年一次的运动会、艺术节。抓好文艺队、运动队的日常训练,保持在市级比赛中成绩领先。完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学生青春期教育制度,卫生工作达到全市中学领先水平。

  8、总务后勤

  抓好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确立“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设施。适当调整校园规划布局,扩大校园绿化面积,增加校园美化景点,争创花园式文明学校。、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全面更换破旧课桌椅,改善学校教室照明条件。

  五、五年分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20**.9-20**.8)

  (1)建设一支思想进步、理念先进、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结构合理的行政干部队伍。

  (2)理顺关系,突出重点,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以情治教的方针,努力抓好干部、教工、学生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进一步优化校风、学风、教风。

  (3)实行校务公开,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形成民主、务实、高效、和谐的学校工作局面。

  (4)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2、第二阶段(20**.9-20**.8)

  (1)以教师发展为本,大力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品味,初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2)大力加强校风建设,争创z市德育示范校和省级文明单位,逐步形成“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

  (3)在原有基础上,学校高中教育有一个大提升,质量有大提高,确保持续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市一流。

  (4)音体美教学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5)兴建科技楼和图书馆。

  3、第三阶段(20**.9-20**.8)

  全面实现学校本规划中的各项具体目标,使我校成为z市示范性特色名校,实现“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奋斗目标。

篇3:龙头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琥头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经届次教代会年月日审议通过)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琥头十三中创办于1965年,占地面积108亩,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八公山下。20**年被琥头市教育局命名为“琥头市示范高中”,是琥头市首批“市级示范高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学校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现有一幢行政楼,两幢综合教学大楼,装备了电教中心,接通了宽带网,“班班通”教学系统配备到每个教室,实现了班级资源共享,建有两幢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建成了400米标准化塑胶运动场。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治教严谨、敬业爱生、乐教善导、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171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47人,中级教师66人。近年来,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八公山名师”2人。学校注重建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蔚然成风,物理、数学、英语、生化等学科承接多项市级科研课题。

  近两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琥头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琥头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琥头市“工人先锋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学籍管理先进学校”、全市教育创新“先进班组”、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班子秉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团结务实、锐意进取,正在努力打造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办学新亮点、新特色。

  (二)第一个三年规划完成情况

  我校的第一个三年规划制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创建标准化学校,提升中高考成绩,努力成为八区地区教育领头羊;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逐步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将完成情况简述如下:

  1、20**年我校积极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并通过验收;三年来中考“三率”均处八区前列,20**年、20**年获琥头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完成奖、提高奖”,20**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但今年高考成绩略有下滑。

  2、教育、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创新教育工作模式,提出并实施“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把过去由班主任一人管理全班,变为全体授课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学生的形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新思路。

  3、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

  落实“名师工程”,有2人获得“八公山名师”称号。推荐多名老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九、十届“红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先后派出语文、数学等学科骨干教师赴江苏盱眙等地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4、校园文化系统性有待加强,未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近几年,我校着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文化内涵发展。虽然在充分认识“十三中”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在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建设、校园文体活动、教师人文关怀等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校校园文化系统性不强,还未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学校发展的客观优势

  1、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我校坐落在八公山下,是国家4A级地质公园---“八公山森林公园”的“门面”,随着第二通道的开辟和琥头对外交流、旅游发展,学校必将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进一步重视,社会关注度提升空间加大。

  2、随着地区教育布局调整,生源数量得到保证、质量有望提升。

  3、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有序;教学教研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德育教育,尤其是“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效果显著,影响甚远。

  4、“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初步完善。

  (三)学校发展的弱势

  1、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在管理实践中尚未显现成效,各项管理措施有待细化。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本科达线率”,初中“三率”未达全市平均水平。

  2、学校的宣传推介工作力度不够。未能很好的将自身成功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形成体系,总结推介出去。

  (四)学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机遇:

  1、当前正处于教育大变革时期,普及高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谋划对八公山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因我校独特地区位优势和良好地办学条件,为我校初中部的发展赢得机遇。

  挑战:

  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老百姓对我校的认可度不高。虽然是首批市级示范高中,但处境尴尬。“学校声誉第一”的办学目标任重道远。

  2、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模式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模式,优化教学环节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以师为本,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现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追求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实现办学水平的自觉提升。

  三、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以“创十三中品牌”为动力,从严治教,依法办学,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地区老百姓认可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为目标。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师为本,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德形象。

  (二)培养目标

  1、学生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师发展:“在奉献中成就自我”,塑造一支“团结向上、创新教学、勤于反思、合作互助”的十三中教师队伍。

  (三)重点发展项目

  1、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这种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为平台,依托“师生结对子”的模式载体,充分发挥我校德育教育的底蕴,积极创建琥头市特色学校。

  2、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以教研创新为契机,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四、发展举措、成功标志以及完成时间(详见附表)

  五、保障机制及措施

  (一)琥头十三中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落实重于一切”的思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选拔和任用干部,坚持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原则,严格执行《琥头市教育局所属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

  (二)加强制度建设,修订《琥头十三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财物管理、办事常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宗旨,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教代会。广泛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沟通,凝聚人心。

  (四)坚持“开门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接受各方监督。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校联系,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扩大琥头十三中在八公山地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为琥头教育发展作贡献。

  发展领域目标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人

  学校发展目标8%

  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深化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的特色创建,将十三中办成一所制度完善、规模适中;质量高、特色明、影响广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

  1、修订《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

  2、制定琥头市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并予以实施。

  3、制定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

  1、《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修订完善,通过教代会审议,并予以实施。

  2、通过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

  3、“高效课堂”模式成效显著,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1、20**.122、20**.5校长室

  队伍建设10%

  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干部队伍。

  积极建立教师业务培训、专业技能、奖惩激励机制,培养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

  1、干部队伍建设①干部队伍专业化:将一部分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提拔到合适的岗位。②干部队伍年轻化:执行市教育局干部管理暂行条例,提拔一批年轻干部。③干部队伍流动化:中层干部部分岗位实行交流,逐步实行竞聘上岗。

  2、教师队伍建设①组建“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工作、“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③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实行年级组内、年级组间合理流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校内优质课大赛,每学期评选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

  1、干部队伍建设教代会对中层干部测评优秀率达到50%,称职率达到90%。

  2、教师队伍①组建班主任、德育工作人员“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教师“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每学期开设固定讲座1-2次,发表论文,作品3-5篇。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带动青年教师每学期打造3节精品课(教案、课件、教学实况、开设市级公开课等)。③网站、校报、宣传展牌等形式及时将学期获奖、表现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宣传。④师德考核合格率100%,学生满意度测评90%以上。⑤青年教师3-5年时间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积极申报市级骨干教师。

  1、20**.6

  2、①②20**.5③④20**.12⑤20**.7

  1、党总支校长室

  2、教研处政教处

  德育工作10%

  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努力把学生塑造成身心两键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1、“导师制”制定师生结对子;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方案。

  2、班主任队伍建设①每年举行班主任论坛。组织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对班主任举行心理辅导培训。②建立、宣传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规定班主任学期规定任务。

  3、建立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制度。

  4、申报创建市级“家教名校”,形成完善的家校教育体系。

  5、图书、报刊进班,每班建成一个图书角;开展学生阅读、写作比赛等。

  6、建成设施齐备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7、教育信息网新闻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取燧报”等宣传媒介。

  1、“导师制”师生结对;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成果、案例及相关材料。

  2、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年推出1-2市级优秀班主任或创新型班主任;每学年编辑《德育论文集》;所有班主任基本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及技巧。

  3、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操作规范。

  4、20**年成功创建市级“家教名校”。

  5、校园书香氛围浓郁,学生每月读一本课外书籍,每学期举办一次阅读、写作比赛。

  6、校园心理咨询室设备齐全,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合格。

  7、定期向教育信息网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建设良好。

  1、20**.122-7、20**.91-6、政教处

  7、办公室信息中心团委

  教学工作20%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手段,求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达到用网络来服务教学的目的。

  2、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3、继续细化实施目标管理,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创设科学激励机制。

  4、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三率”处于八区领先水平并逐年提升,打造八区教育名校。

  5、制定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课堂模式,并普遍实施。

  1、教师100%会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

  2、完成细化目标管理,教师评价体系科学,激励机制合理,极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3、教学质量:初中:学区内适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毕业生学生学业水平普通高中达线率100%,一类高中达线率,综合素质测评合格率100%。学校教育社会满意率95%以上,满意程度逐年提高。高中:完成教育局的高考指标,继续加强高考特长生培养。

  1、20**.122、20**.73、20**.124、20**.121-2、教务处

  3、教务处政教处

  4、办公室教务处

  教育科研12%

  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尝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英语教研组);提升教科研水平,服务教育教学。

  1、邀请市教研室每学期对学科进行例行督导,参与文理科教研活动。

  2、各学科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让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以科研人的姿态研究、分析、解决教育问题、教研问题和学生问题。

  3、组织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4、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5、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

  1、各学科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引领下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每年有申报,有结题。

  2、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3、完成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4、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20**.72、20**.53-5、20**.9教研处

  学生发展10%培养具有良好生活态度、兴趣爱好;初步具备自我规划能力、文明素养和法制观念;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1、组织建立“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开发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为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成立琥头十三中“体艺中心”,负责组织安排专业授课,体艺活动;继续探索教育评价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青年文明志愿者组织。

  1、每学年新组建学生社团1-2个。

  2、“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

  3、获得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称号,涌现一批师生青年志愿者并予以表彰。

  1、20**.122、20**.93、20**.51-2、政教处3-4、团委

  改善办学条件12%

  校园环境一流、功能区分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学校。

  1、积极争取资金新建学生食堂。

  2、对家属区水电管道线路进行改造,加强管理。

  3、制定教工之家建设申请及方案,报市教育工会批复。

  4、制定琥头十三中校园绿化整体方案,积极筹措资金分步实施。

  1、建设完成设备齐全的琥头十三中新食堂。

  2、琥头十三中家属区水电管道改造完成,管理科学。

  3、建设完成“琥头十三中教工之家”。

  4、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完成校园绿化、美化。

  1、20**.122、20**.123-4、20**.121-2、总务处3、工会4、总务处

  校园文化建设8%

  加强校园文化物质基础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十三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制定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1、物质文化建设修订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内悬挂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

  2、精神文化环境

  3、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制度文化建设,修改完善学校章程,对各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建立学校交流平台(飞信)。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积极根据学校特点成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6、启动学校校园文化形象工程建设,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校徽、信笺等。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成,学校校容、校貌进一步改善。

  2、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序。

  3、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建设完整,内容丰富。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建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6、校徽、信笺等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

  1、20**.52-7、20**.12

  1-2、政教处3、团委办公室信息中心4-5、政教处6-7、办公室

  办学特色12%创建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琥头市特色学校。按照琥头十三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序推进特色创建,形成“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教育模式。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20**.5校长室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