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苏州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浏览:51762022-01-25

  一、规划“十一五”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九五”、“十五”这十年,是江苏省州苏中学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规模最大、发展质量最高、发展成果最为显著的十年。四届四次教代会1996年初通过的、后由省教委“转发各校,供参考”的《江苏省州苏中学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规划》所确定的“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得到了扎实推进。1997年3月,学校首批通过了省教委组织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试评估验收,并于20**年3月转评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据来自网络媒体的报道,不久前学校被列入了我国首届“100强中学”名单。民间机构的评选虽然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但多少反映了社会的认同程度。

  十年中,学校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以及省“德育先进学校”“科技特色先进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由四任校长先后担任课题组组长的省、市“八五”“九五”教育科研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研究》的成果两次获得苏州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高中毕业生本科达线率和高分率持续处于领先地位。有3名学生分别在第30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第11届国际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和第35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了金牌。20**年3月科技信息大楼的落成、文庙公园的回归和20**年9月北端两幢新教学大楼的启用,标志着学校校园整体改造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创办于1996年的立达中学已成为市民首选的品牌学校,并将迁入新址。州苏中学园区校拔地而起,初具规模。州苏中学“一体两翼”的格局已具雏形。学校坚持“一个中心”(即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为中心、“两个创新”(即体制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三个推进”(即推进教育的国际化,推进教育的信息化,推进教育的集团化)、“四个跨越”(即在教育质量上、硬件上、办学效益上、师资队伍的水平上有新的跨越)以及“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服务兴校”、“以教学为中心、以德育为首位、以科研为先导、以后勤为保障”,对于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办学目标已经并正在继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都为学校“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从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率先发展的要求以及广大市民对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精英教育的迫切需求和殷切期望来看,州苏中学作为一所具有千年办学渊源、百年新学历史的名校,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都还具有巨大的空间。

  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即便是对照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规划》,我们还存在不少相对薄弱的地方和环节。有些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一流的生源”。按照《江苏省普通高中五星级评估指标体系》所涉及的五个方面25项评估指标,我们有的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无论是“一流”,还是“先进”,都是一个动态的、比较性的概念,是在同其他类型或体系的教育的对比中呈现的,是在世界教育体系的相互观照、比较和评估中产生的。只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自身纳入世界体系,在交流、观察和反思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改革,在对世界各国教育的审视、借鉴和互动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在世界性竞争中赢得先机。

  发展是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有机统一的综合体现。数量与规模的发展固然重要,质量水平的提高则更为艰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依然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3)1985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将“把教育搞上去”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联系起来论述。这次会议的文件《*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缘起,也是江苏省州苏中学着力研究和实践的开端。

  19***,学校在依据《江苏省重点中学基本合格标准》所作的自查报告中强调指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使教育思想不断端正”,“不仅是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而且同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到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高度来认识,我们每一个担负领导责任的同志首先要胸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树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观念,出于公心,献身教育,不计个人得失,不讲个人荣辱,不论个人成败,真正在素质教育上下功夫,而不在升学教育上争高低”。正是凭着这种热诚、胆识和执着,江苏省州苏中学一以贯之地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且“十年磨一剑”。

  于20**年3月,完成了《普通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研究》的主报告《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建构》。因为多方面的原因,素质教育还任重道远。主动学习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是对已有教育的继承,是在已有教育基础上的改革和创新。我们既不把已有的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应试教育”而采取一概否定、盲目冒进的态度,也不把过去教育中的优良传统和许多合理的作法看成是已经实施了的素质教育而因步自封、不思改革。这是我们以往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也是我们继续坚持和推进素质教育,并把握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

  二、“十一五”发展的战略选择

  (4)20**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要不断加深对20**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以20**来统领学校发展的全局,并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

  (5)全面落实20**,我们要“立足于改,着眼于新,致力于本,示范于先”,并以此作为“十一五”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

  “立足于改”,就是要继续高举教育改革的旗帜,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思想活跃起来,把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使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资源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益,满足社会的需要。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彰显魅力,都离不开改革。除“名相办学,名流掌教,名师执教,名人辈出”这些历史因素外,gg开放以来,州苏中学得益于改革,也得名于改革。我们要继续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用改革来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

  “着眼于新”,就是要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就是要面对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关键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使学校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具有自我发展机制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办学实体,进而创造和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

  “致力于本”,就是要把教育事业的发展真正落实在“让更多学生有更好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和办学理念上。“让更多学生有更好发展”的基本内容是:

  ①对学生来说,发展涵盖和包括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②前提是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则是不断提高的质量标准;

  ③在教学领域,发展还特指使学生通过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发展他们的智慧、意志和才能,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④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实施最充分的因材施教;

  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发展的主体;

  ⑥中学阶段作为学生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从价值取向来看,具有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次的发展价值。近期发展价值主要是指当前的发展价值,即每天的进步和发展。中期发展价值主要是指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所作的各方面特别是能力方面的准备。远期发展价值即终身发展的价值。这三者的一致性集中表现为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前者要有利于后者;

  ⑦学生是一个发展的整体,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因素也是一个整体,因而必须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⑧鉴于学生处于有史以来最开放、大众传播媒体最发达、社会环境最复杂、价值冲突最显著和最激烈的时期,必须让他们学会选择;

  ⑨通过重点中学示范、实验、辐射作用的发挥以及远程教育手段的运用,让非本校学生也或多或少从中受益;

  ⑩通过集团化办学的运作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示范于先”,就是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在“率教育发展之先,率深化改革之先,率教育服务之先,率全面育人之先”这四个“率先”上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三、“十一五”发展的目标定位

  (6)20**年前,在办学条件、队伍建设、管理水平、素质教育、办学效益等方面全面达到江苏省普通高中五星级评估标准。确保学校首批进入江苏省五星级普通高中的行列。

  (7)在学校已连续三次获得省“文明单位标兵”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8)20**年前后,成为国内外普遍认同的世界名校之一。

  四、“十一五”发展的重点工程

  (9)继续深化办学体制的改革,加大以州苏中学为核心的集团化运作的力度,打造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优质品牌。充分利用“存量不减,增量放开”、“用存量保公平,以增量换资源”的政策导向和发展机遇,在保持公办教育的已有规模,切实提高公办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继续采用多种形式放大优质教育,吸引国内外著名高校、社会资本乃至海外资本参与办学,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结合校园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在立达中学原址筹建州苏中学国际部。在总结中国科大少年班州苏中学预备班20年来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力超常少年儿童的发展、教育和培养体系。凭借“苏州立达学校”股份制办学的灵活机制,在现有初中的基础上,逐步向上扩办高中,向下创办或联办小学和幼儿园。逐步形成集教育科研、教改实验、实验师资培训于一体,幼儿、小学、中学教育改革一条龙的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基地,成为教育新观念、新理论、新模式和新产品的策源地和集散地之一。

  (10)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当前特别要注重消除和克服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从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意义。要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领导、规划与管理,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主导,构建既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又符合国情、校情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在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和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教师的能力和特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及高考改革的趋势和导向,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要从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保障课程开发并不断更新的制度与机制入手,尽快形成一大批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或教材,并使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并能为兄弟学校示范的精品课程。要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评估,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不断规范学校和各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引导、支持和鼓励教师从被动的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实施的设计者,创造性地使用各类教材,使所教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要,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发展。

  要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努力用开放的、多样的、可选择的、有弹性的课程方案为他们营造一个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发展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教育方法的改革,加速实现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要更加重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并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之中。

  (11)把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基本性、全局性的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要以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为基础,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根本,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为重点,实施新一轮青年教师培训和培养方案。培训也是一种福利。

  全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珍惜和利用学校所创设的条件,把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需要和一种使命。在继续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教师资格证制度,完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分配重心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和选拔任用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既要注重把优秀人才选拔到管理和领导岗位,又要有意识地把优秀人才留在教育和教学的第一线,既切实提高学生师从优秀教师的“受惠率”,又使这些教师在学科领域内取得更高的造诣,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为新一代名师的涌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完善、合理、严谨、普遍认同的评价体系为前提,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操作方式为保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在合作中竞争,积极申报评选“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特级教师”“名教师”等荣誉称号,确保学校获得上述各类称号的教师人数及比例与同类学校相比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继续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广揽人才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推进“柔性引进”模式,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进一步形成“事业凝聚人、情感感召人、待遇稳定人、政策激励人”的良性机制,使州苏中学真正成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摇篮和沃土。

  (12)切实加强和完善学校德育实体的建设,在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服从和服务于学校所提出的“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较强、特长明显、人格健全、社会适应性强”的培养目标,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继续围绕“以学会做人为基点,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拓宽思路、创新载体、务求实效。

  要把德育与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与进一步强化年级组和班级的功能结合起来,与进一步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结合起来。要抓紧制定全面系统的各年级相互衔接的具体的德育目标,合理安排德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各种德育途径相互结合的合力网络。

  要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德育的多种有效方法,尤其要善于优化组合。要以建立和健全学生品德发展档案制度,完善教育者德育素质的培训、考评制度,形成一支人人都善于进行德育的教育队伍为抓手,加强和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体制。

  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倾听学生的利益诉求,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倾向,积极探索和创新富有州苏中学特色的德育载体,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筑精神支柱,树立远大理想。

  (13)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加大学校美育的力度和深度,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继续花大力气抓好校园的净化、绿化和美化,精心创设富有文化氛围和时代气息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赋予“诚”“信”“思”“勇”以及“质朴大气”等在内的传统文化美德以崭新的时代内容。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校史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激励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化底蕴是蕴藏于千姿百态的文化载体、文化现象深处的思想、精义。这是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在文化发展史上经过千锤百炼而凝聚、升华而成的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和思维方式。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的素质,决非一日之功,决非靠“文化快餐”所能奏效。“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教化”的过程,正是文化底蕴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渗透于人的信仰、情感、品格、学识和气质的过程,是人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思考的过程。要锲而不舍地加强优良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建设,并以学风为核心,以教风为保证,以领导干部的作风为关键,弘扬优良的办学传统。伴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文化的多元化现象也愈加突出。

  我们既要承认我国社会中价值取向多元化现象的客观存在,又要始终坚持价值导向方面的一元化主导。社会主义一元化价值导向之所以能发挥其导向作用,是因为这一价值导向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14)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教学的常规管理,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各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努力形成一批优势学科或强势学科。要大力优化教与学的过程,积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尽快形成较为成熟的经验和理论总结。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改革评价制度。立足学生、教师及教育的发展,形成科学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等体系。重视社会、家长的评价,不断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5)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搞好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要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设施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医务人员、班主任、共青团、学生会和其他部门的积极性,在体育活动的普及和提高方面,在卫生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都要致力于开拓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16)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队、文博场馆、社区以及职教中心等建立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17)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步伐。全面启动和实施数字校园工程,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实验、科研、管理和后勤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和网络平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作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水平整合。通过增建数字图书馆、多媒体专用教室等多种途径,较大幅度地提高生、机比。

  要精心打造业内领先的学校主流网站,力求导向正确、格调高雅、资源丰富、信息充足、链接便捷、交互有序、更新及时、特色鲜明,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名片,对外交流的窗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阵地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园地。要继续把扩大教育开放作为增强学校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以学校、学科、学术、学者、学生为主体的国际交流,扩大人员和教学资源的交流规模。

  通过友好合作关系的渠道,引进国外课程和教材,引进高水平的外籍教师。尤其要扩大和加强与国际知名学校的联系,从中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借鉴世界高水平中学的办学机制和运行模式,以促进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扎根民族精神,增强世界意识的教育,强化对学生的涉外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赴境外办学的尝试。

  (18)科学合理地利用经费,努力建设节约型学校。这是学校财力资源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的一种智慧和谋略。要注重发展与资金筹措、管理的研究。要严格规范各类资金的管理,坚持预算、统筹、节约、挖潜,精心谋划,科学运作,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仅要尽可能消除经济隐患,而且要为持续发展留有余地。要把节能责任纳入各工作岗位职责和日常管理的考核之中。

  五、“十一五”发展的保障体系

  (19)学校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为“十一五”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关键在于领导。学校领导班子的成员要继续在“聚精会神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上身先士卒。要始终把师生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扎实推进“扁平式”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将学校组织中的每个人的愿望、理想、远景整合为学校群体的“共同愿景”。反对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坚持深入实际,求真务实。切实加大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力度。只要是有利于改革,有利于发展,又可以建章立制的都要形成书面制度,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充实和学校工作的实际不断地进行合理化修订。

  (20)本规划一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学校及有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分项分段实施计划。

篇2: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学校本着“放眼未来,抓住机遇,争创一流”的原则,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

  1、历史背景:

  z作为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新型县级城市,在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江西经济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口号的同时,也提出了把z建设成为赣闽粤边际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作为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和开拓创新精神的z二中,同样需要深化改革,求新思变,加快发展,奋发有为,为实现省市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智力保障,为实现学校提出的“力争三五年内创建省级名校”、“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2、学校概况:

  z二中始建于1942年,是目前z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完中。从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共有86个教学班,学生5550人,其中高中44个班2625人,初中42个班2925人。全校有教职员工337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2人,中学一级教师131名;高中教职工163人中,有专任教师151人,达本科学历者130人,占86.10%,专科学历21人,占13.9%;初中教职工174人中,有专任教师163人,达本科学历者76人,占46.63%,专科学历87人,占53.37%。高中教师持教师合格证149人,占98.7%,初中教师持教师合格证160人,占98.2%。有设区市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2人。学校占地面积4.2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248万平方米,教学设施有综合楼一栋,教学楼三栋;有学生公寓楼一栋,能容纳1152人,普通寝室一栋,能容纳320人;学生食堂一栋,能容纳1000多师生用餐;有实验楼一栋。

  3、办学优势:

  学校本着“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育人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狠抓学校管理,着力倡导“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好学争先”的学风,充分发挥教师潜力,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特有的办学风格。初中教学全市一流,久负盛名;高中教育稳步提高,居全市普高前列;文体艺活动活跃,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近年来,学校获省建设厅授予“园林绿化达标单位”称号、省总工会授予“江西省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省爱卫会授予“卫生庭院”称号、z市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暨文明校园示范学校”称号和“师德教育先进集体”;并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和z市内保先进单位;多次被教育局评为全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高考质量先进单位。这些荣誉和业绩的取得为学校今后三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面临问题:

  随着z市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学校网点布局的调整,以及重点中学初中剥离后初中学生大量涌入我校等情况的出现,我校作为普通中学生存与发展空间正经受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初中学生数的增长,造成教室严重不足,成班率高;初中规模的不断扩张,也挤占了学校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制约了高中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学校占地面积小,校园狭窄;校舍建筑面积不大。因校舍紧张,成班学额偏大。以上不足,客观上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学校师资状况也亟待提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尚无一人,地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偏少,专业教师结构比例失衡,综合科学科教师紧缺。所有这些,都成了z二中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严重障碍。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认真总结自身办学经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式可持性发展,成为赣南示范性特色名校。

  二、学校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理论、“20**”重要思想、20**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关爱生命”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管理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学校发展方向

  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力争5年内达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重点中学”,实现z二中跨越式发展。

  3、办学规模和基建目标

  学校今后五年的办学规模围绕“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目标,初中控制在30个班,高中控制在40个班,共计70个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500人以内,班额控制在50人以下。

  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兴建图书馆、科技楼,更新实验室设备,新增计算机80台,添置图书资料10万册,装备学术报告厅。

  三、学校发展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品德高尚,习惯良好,博学多才,体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学生,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2、学校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把学校建成为名符其实的z市素质教育实验名校。

  四、五年具体目标及措施

  1、行政管理

  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领导下的行政分级管理模式。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给合的方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加强制度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逐级评聘、任用、考核和奖励相给合的用人体制,建设"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

  2、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干部的培养、使用和考核工作,不断完善干部竞聘上岗制度,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设一支思想进步、理念先进、勤政廉洁、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学校干部队伍。

  3、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并实施《z二中师德规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业务能力。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观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校、市、区、省四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4、德育工作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以团队、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体系;加强师德教育,形成“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工作格局;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实效;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完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争创普通中学德育示范学校。

  5、教学工作

  集中精力抓好教研组长、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人员、中青年骨干教师三支队伍的建设,成立专门小组,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实施课改工程,构建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提高性课程四块课程体系;形成“低起点、小步子、高标准、严要求、勤反馈”的课堂教学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课堂有效教学和过程严细管理,管理方法做到“四化一结合”即管理目标科学化、管理方法系统化、管理考核制度化、管理资料档案化;质量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相结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重视学科组建设,保障质量内涵发展。

  6、教育科研

  走“先知突破,骨干先行,目标导向,全面推进”的教育科研之路,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教育科研制度化,人人参与群众化”的教育科研格局,建立教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教科研的成绩和水平与奖励、职评、提干、评优紧密地结合起来。

  7、文体卫生

  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抓好文体卫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成立铜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美术小组等,办好每年一次的运动会、艺术节。抓好文艺队、运动队的日常训练,保持在市级比赛中成绩领先。完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学生青春期教育制度,卫生工作达到全市中学领先水平。

  8、总务后勤

  抓好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确立“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设施。适当调整校园规划布局,扩大校园绿化面积,增加校园美化景点,争创花园式文明学校。、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全面更换破旧课桌椅,改善学校教室照明条件。

  五、五年分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20**.9-20**.8)

  (1)建设一支思想进步、理念先进、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结构合理的行政干部队伍。

  (2)理顺关系,突出重点,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以情治教的方针,努力抓好干部、教工、学生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进一步优化校风、学风、教风。

  (3)实行校务公开,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形成民主、务实、高效、和谐的学校工作局面。

  (4)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2、第二阶段(20**.9-20**.8)

  (1)以教师发展为本,大力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品味,初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2)大力加强校风建设,争创z市德育示范校和省级文明单位,逐步形成“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

  (3)在原有基础上,学校高中教育有一个大提升,质量有大提高,确保持续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市一流。

  (4)音体美教学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5)兴建科技楼和图书馆。

  3、第三阶段(20**.9-20**.8)

  全面实现学校本规划中的各项具体目标,使我校成为z市示范性特色名校,实现“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奋斗目标。

篇3:龙头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琥头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经届次教代会年月日审议通过)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琥头十三中创办于1965年,占地面积108亩,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八公山下。20**年被琥头市教育局命名为“琥头市示范高中”,是琥头市首批“市级示范高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学校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现有一幢行政楼,两幢综合教学大楼,装备了电教中心,接通了宽带网,“班班通”教学系统配备到每个教室,实现了班级资源共享,建有两幢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建成了400米标准化塑胶运动场。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治教严谨、敬业爱生、乐教善导、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171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47人,中级教师66人。近年来,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八公山名师”2人。学校注重建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蔚然成风,物理、数学、英语、生化等学科承接多项市级科研课题。

  近两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琥头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琥头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琥头市“工人先锋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学籍管理先进学校”、全市教育创新“先进班组”、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班子秉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团结务实、锐意进取,正在努力打造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办学新亮点、新特色。

  (二)第一个三年规划完成情况

  我校的第一个三年规划制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创建标准化学校,提升中高考成绩,努力成为八区地区教育领头羊;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逐步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将完成情况简述如下:

  1、20**年我校积极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并通过验收;三年来中考“三率”均处八区前列,20**年、20**年获琥头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完成奖、提高奖”,20**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但今年高考成绩略有下滑。

  2、教育、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创新教育工作模式,提出并实施“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把过去由班主任一人管理全班,变为全体授课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学生的形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新思路。

  3、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

  落实“名师工程”,有2人获得“八公山名师”称号。推荐多名老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九、十届“红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先后派出语文、数学等学科骨干教师赴江苏盱眙等地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4、校园文化系统性有待加强,未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近几年,我校着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文化内涵发展。虽然在充分认识“十三中”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在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建设、校园文体活动、教师人文关怀等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校校园文化系统性不强,还未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学校发展的客观优势

  1、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我校坐落在八公山下,是国家4A级地质公园---“八公山森林公园”的“门面”,随着第二通道的开辟和琥头对外交流、旅游发展,学校必将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进一步重视,社会关注度提升空间加大。

  2、随着地区教育布局调整,生源数量得到保证、质量有望提升。

  3、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有序;教学教研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德育教育,尤其是“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效果显著,影响甚远。

  4、“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初步完善。

  (三)学校发展的弱势

  1、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在管理实践中尚未显现成效,各项管理措施有待细化。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本科达线率”,初中“三率”未达全市平均水平。

  2、学校的宣传推介工作力度不够。未能很好的将自身成功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形成体系,总结推介出去。

  (四)学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机遇:

  1、当前正处于教育大变革时期,普及高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谋划对八公山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因我校独特地区位优势和良好地办学条件,为我校初中部的发展赢得机遇。

  挑战:

  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老百姓对我校的认可度不高。虽然是首批市级示范高中,但处境尴尬。“学校声誉第一”的办学目标任重道远。

  2、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模式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模式,优化教学环节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以师为本,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现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追求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实现办学水平的自觉提升。

  三、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以“创十三中品牌”为动力,从严治教,依法办学,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地区老百姓认可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为目标。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师为本,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德形象。

  (二)培养目标

  1、学生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师发展:“在奉献中成就自我”,塑造一支“团结向上、创新教学、勤于反思、合作互助”的十三中教师队伍。

  (三)重点发展项目

  1、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这种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为平台,依托“师生结对子”的模式载体,充分发挥我校德育教育的底蕴,积极创建琥头市特色学校。

  2、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以教研创新为契机,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四、发展举措、成功标志以及完成时间(详见附表)

  五、保障机制及措施

  (一)琥头十三中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落实重于一切”的思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选拔和任用干部,坚持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原则,严格执行《琥头市教育局所属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

  (二)加强制度建设,修订《琥头十三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财物管理、办事常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宗旨,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教代会。广泛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沟通,凝聚人心。

  (四)坚持“开门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接受各方监督。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校联系,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扩大琥头十三中在八公山地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为琥头教育发展作贡献。

  发展领域目标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人

  学校发展目标8%

  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深化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的特色创建,将十三中办成一所制度完善、规模适中;质量高、特色明、影响广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

  1、修订《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

  2、制定琥头市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并予以实施。

  3、制定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

  1、《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修订完善,通过教代会审议,并予以实施。

  2、通过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

  3、“高效课堂”模式成效显著,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1、20**.122、20**.5校长室

  队伍建设10%

  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干部队伍。

  积极建立教师业务培训、专业技能、奖惩激励机制,培养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

  1、干部队伍建设①干部队伍专业化:将一部分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提拔到合适的岗位。②干部队伍年轻化:执行市教育局干部管理暂行条例,提拔一批年轻干部。③干部队伍流动化:中层干部部分岗位实行交流,逐步实行竞聘上岗。

  2、教师队伍建设①组建“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工作、“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③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实行年级组内、年级组间合理流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校内优质课大赛,每学期评选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

  1、干部队伍建设教代会对中层干部测评优秀率达到50%,称职率达到90%。

  2、教师队伍①组建班主任、德育工作人员“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教师“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每学期开设固定讲座1-2次,发表论文,作品3-5篇。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带动青年教师每学期打造3节精品课(教案、课件、教学实况、开设市级公开课等)。③网站、校报、宣传展牌等形式及时将学期获奖、表现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宣传。④师德考核合格率100%,学生满意度测评90%以上。⑤青年教师3-5年时间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积极申报市级骨干教师。

  1、20**.6

  2、①②20**.5③④20**.12⑤20**.7

  1、党总支校长室

  2、教研处政教处

  德育工作10%

  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努力把学生塑造成身心两键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1、“导师制”制定师生结对子;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方案。

  2、班主任队伍建设①每年举行班主任论坛。组织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对班主任举行心理辅导培训。②建立、宣传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规定班主任学期规定任务。

  3、建立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制度。

  4、申报创建市级“家教名校”,形成完善的家校教育体系。

  5、图书、报刊进班,每班建成一个图书角;开展学生阅读、写作比赛等。

  6、建成设施齐备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7、教育信息网新闻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取燧报”等宣传媒介。

  1、“导师制”师生结对;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成果、案例及相关材料。

  2、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年推出1-2市级优秀班主任或创新型班主任;每学年编辑《德育论文集》;所有班主任基本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及技巧。

  3、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操作规范。

  4、20**年成功创建市级“家教名校”。

  5、校园书香氛围浓郁,学生每月读一本课外书籍,每学期举办一次阅读、写作比赛。

  6、校园心理咨询室设备齐全,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合格。

  7、定期向教育信息网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建设良好。

  1、20**.122-7、20**.91-6、政教处

  7、办公室信息中心团委

  教学工作20%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手段,求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达到用网络来服务教学的目的。

  2、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3、继续细化实施目标管理,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创设科学激励机制。

  4、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三率”处于八区领先水平并逐年提升,打造八区教育名校。

  5、制定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课堂模式,并普遍实施。

  1、教师100%会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

  2、完成细化目标管理,教师评价体系科学,激励机制合理,极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3、教学质量:初中:学区内适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毕业生学生学业水平普通高中达线率100%,一类高中达线率,综合素质测评合格率100%。学校教育社会满意率95%以上,满意程度逐年提高。高中:完成教育局的高考指标,继续加强高考特长生培养。

  1、20**.122、20**.73、20**.124、20**.121-2、教务处

  3、教务处政教处

  4、办公室教务处

  教育科研12%

  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尝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英语教研组);提升教科研水平,服务教育教学。

  1、邀请市教研室每学期对学科进行例行督导,参与文理科教研活动。

  2、各学科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让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以科研人的姿态研究、分析、解决教育问题、教研问题和学生问题。

  3、组织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4、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5、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

  1、各学科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引领下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每年有申报,有结题。

  2、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3、完成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4、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20**.72、20**.53-5、20**.9教研处

  学生发展10%培养具有良好生活态度、兴趣爱好;初步具备自我规划能力、文明素养和法制观念;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1、组织建立“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开发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为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成立琥头十三中“体艺中心”,负责组织安排专业授课,体艺活动;继续探索教育评价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青年文明志愿者组织。

  1、每学年新组建学生社团1-2个。

  2、“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

  3、获得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称号,涌现一批师生青年志愿者并予以表彰。

  1、20**.122、20**.93、20**.51-2、政教处3-4、团委

  改善办学条件12%

  校园环境一流、功能区分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学校。

  1、积极争取资金新建学生食堂。

  2、对家属区水电管道线路进行改造,加强管理。

  3、制定教工之家建设申请及方案,报市教育工会批复。

  4、制定琥头十三中校园绿化整体方案,积极筹措资金分步实施。

  1、建设完成设备齐全的琥头十三中新食堂。

  2、琥头十三中家属区水电管道改造完成,管理科学。

  3、建设完成“琥头十三中教工之家”。

  4、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完成校园绿化、美化。

  1、20**.122、20**.123-4、20**.121-2、总务处3、工会4、总务处

  校园文化建设8%

  加强校园文化物质基础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十三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制定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1、物质文化建设修订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内悬挂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

  2、精神文化环境

  3、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制度文化建设,修改完善学校章程,对各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建立学校交流平台(飞信)。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积极根据学校特点成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6、启动学校校园文化形象工程建设,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校徽、信笺等。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成,学校校容、校貌进一步改善。

  2、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序。

  3、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建设完整,内容丰富。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建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6、校徽、信笺等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

  1、20**.52-7、20**.12

  1-2、政教处3、团委办公室信息中心4-5、政教处6-7、办公室

  办学特色12%创建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琥头市特色学校。按照琥头十三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序推进特色创建,形成“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教育模式。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20**.5校长室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