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莱芜市实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浏览:82962022-01-27

“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党中央提出20**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和实施好我校的“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对促进学校均衡、协调、快速发展,全面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学校现状概述

实验中学始建于1971年,原为“芜莱县职工子弟学校”,1976年更名为“芜莱县第二十三中学”,1987年正式命名为“芜莱市实验中学”。现有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13人,教职工235人,其中高级教师82人,中学一级教师108人。学校占地50.3亩,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有教学楼、实验楼、综合办公楼、学校礼堂、标准操场等五大主体建筑,配有功能齐全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劳技教室、德育活动室等特种专用教室。图书室藏书10万余册。建成了千兆宽带校园网,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办公实现了“无纸化”。

学校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宗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素质化、人本化、多样化;深化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重视活动课教学,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发展了学生特长,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校年年被评为芜莱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市区教育督导一直名列前茅,中考成绩连续17年全市第一。先后荣获山东省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首批省级“双语”教育实验学校、首批省级教学示范学校、首批省级绿色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试验基地、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清华大学永新远程教育示范网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培养、造就了山东省高考文科状元李燕、山东省“十佳”大学生杨海峰、山东省“十佳”中学生徐萌、全国及世界摔跤、柔道锦标赛冠军尹玉峰、王庆珂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及优秀人才。实验中学不愧为全市素质教育名副其实的龙头学校和育人基地。

但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不足:教育经费不足越来越制约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及对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给予每位教师发展的机会还不够均等,公平与倾斜的辨证关系还有待完善;名师的培养与稳定力度还不够,名师的数量还不多;工作的常规性与创新性尺度把握还不好;学校的个性特点体现不充分;教职员工福利待遇较低。以上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发展目标简述

总体目标:在省规范化学校和省教学示范中学的平台上,通过新一轮的二次创业,实现“三名”“四园”“五个一流”:即造就个性化名生、成就个性化名师、铸就个性化名校;发展智力的学园、陶冶情操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信息互动的E园;建设一流校园、装备一流设施、打造一流文化、锤炼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把学校打造成一个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具有个性特色的山东名校。

一年目标: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实验和办公条件良好,个性教育特色初步显现,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第一。

三年目标: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个性教育出成绩,出经验,成为学校新的亮点。教学质量更高、特色教育更红、学校品牌更靓。

五年目标:打造一个全省知名的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具有个性特色的山东名校,让实中走向全国,让全国注视实中。

1、办学规模。通过面向全市,使学校规模稳定在40个教学班,2800名学生。随着全市教育布局的调整,学校规模有可能达到50个教学班,3500名学生。

2、教育教学。解读和实践新课程,变讲堂为学堂,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突出“学”字;变学会为会学,坚持在教学中不仅授“鱼”,更要授“渔”,突出“会”字;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坚持让学生在读、想、说、做中学习,突出“动”字;变齐步走为因材施教,坚持统一要求与个别辅导结合,突出“活”字。年度考试和中考优秀率达到60%--70%,合格率95%以上;学生操行合格率达到98%;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校本课程师生参与率达到85%以上,其成果和经验在省市区推广,每年上报刊台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宣传文章达到300篇。学校特色项目2--3个,成效显著。学生入学率、巩固率100%。

3、教师队伍。通过抓现有老教师优势和潜能的发挥,“盘活存量”,抓优秀教师的引进培养,“扩大总量”,抓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激活能量”,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理念先进,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按照核定的编制数,稳定240名员工。如果学校规模扩大到50个教学班,员工数增加到260人。制订《名师培养方案》,每年评选10名“校园名师”,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达到教师总数的40%;20%的教师成为区级名师或课改骨干老师,10%的教师成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70%的教师获区级以上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奖励。

4、总务后勤。20**年,按照一类标准配备实验装备,补充实验器材;再装备一间80座的计算机教室;完成校园文化景观及环境建设;20**年,由政府筹划向北扩展20亩,建成标准化操场;20**年,偿清所有债务。同时,狠抓勤工俭学收入,按照10%的比例逐年上升,提高师生福利待遇。

5、校园文化。搞好网站建设,提高点击率,办好校报,增强阅读性,使之成为学校与社会、家庭沟通的平台;办好校园电视台和广播、橱窗,组织好艺术团、文学社以及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和“体艺节”,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舞台。

6、校园文明。学校基础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十无”: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产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秽”、举止无“禁”、日用无“费”、安全无“事”。

三、办学理念综述

1、办学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的性质和办学方向,是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按照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可以把学校分为“输送型学校”和“培养型学校”两种。培养型学校是自觉运用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自觉地以学生发展作为我们教育的价值追求来组织的教育。而输送型学校只是以学生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也就是指他们毕业时候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特别是能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者是考试的各种率的程度,来作为我们的目标,来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这是一种阶段性的功利性的目标,它与长远性的发展性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是追求学生终生发展的价值,追求祖国未来的价值。是以未来作为价值,还是以眼前的功利作为价值,这就是两种教育的根本区别。所以,我们提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的办学宗旨。

要把上述办学宗旨体现在办学育人、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必须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一是教育观。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学生个个都是人才,个个都能成才。

二是教学观。以学论教、以教促学、学教结合、互教互学。要求教师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帮助者、合作者,变知识的传授者为与学生共同探求知识和能力的伙伴。

三是学习观。合作、交往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主动发展自我的学习观。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四是课程观。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

五是质量观。全面发展、个性鲜明是我们的质量观。我们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学生的学科成绩,而是包括有关人生的所有方面,如正确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敏锐的思维,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整体人才质量,才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

六是服务观。学校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主动服务于学习,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以过硬的质量赢得良好的信誉;以良好的信誉吸引充足的生源;以充足的生源保证丰富的财源;以丰富的财源支撑快速的发展。这是学校经营之路,是学校生存发展的良性轨道。

2、办学目标--“创一流名校,育世纪新人”。铸就个性化名校、成就个性化名师、造就个性化名生。

办学目标规定的是学校发展方向、办学水平,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要求。实验中学的办学目标是“创一流名校,育世纪新人”。具体定为“三名”“四园”“五个一流”,那就是:铸就个性化名校、成就个性化名师、造就个性化名生;发展智力的学园、陶冶情操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信息互动的E园;建设一流校园、装备一流设备、锤炼一流师资、打造一流文化、培养一流人才。一言以蔽之,实验中学的办学目标就是“创一流名校,育世纪新人”,成为具有个性化的山东名校。

作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我们不仅要关注本校的发展,更要承担起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优秀的管理和教学经验,提供示范作用的责任。“三名”强调的是办学效益,首先要有“教有特色”的教师、然后才有“学有特色”的学生,最后才有“办有特色”的学校!“四园”突出的是校园环境和学校主流文化;“五个一流”是比较具体的指标,其范围大致在省市之内。

3、校训--志存高远,学会学习。

诸葛亮曾说过:“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张载亦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一个人只有有了崇高远大的志向和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有顽强的意志、坚韧的精神、超乎寻常的毅力和执着奋斗的创造愿望,作为学生,学习才能更加主动,主动精神才能持久。

“志存高远”,是指我们应该有一个远大的志向,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奋斗的目标。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立一番鸿鹄之志,绘一副锦绣前程。

“学会学习”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需要。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没有一个或一组技能和知识能为你受用一辈子。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技能、学习的方法与学习的策略。“教”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由“教”到“懂”需要“学”,由“懂”到“会”需要“习”,而由“会”到“通”则离不开“悟”。这就是学会学习。

校训“志存高远,学会学习”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品格修养、终身学习等各个方面。如果说“志存高远”体现的是方向与目标,那么“学会学习”强调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为学者不光要志存高远,而且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远大抱负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实现,只有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行动并在行动中勇于开拓创新,只有将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才能算是完美意义上的人,才能算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所以,“志存高远,学会学习”的校训,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做真人、求真知,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教师而言,就是要“教人求真”、“教做真人”。

4、教风--敬业精业、常教常新。

“敬业”是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要求,因为“态度决定一切”;“精业”是对教学技艺的要求,而“常教常新”是对教学创新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四个观念”、实现“六个发展”。“四个观念”即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奉献的观念,为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而服务的观念,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观念,为使自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终身学习的观念。“六个发展”,即在学历上,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教学工作上,从守摊型向开拓型发展;在教研层面上,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在业务进修上,从“终结型”向“终身型”发展;在学识水平上,由“教书匠”向“学者型”发展。

5、学风--勤学乐学,活学活用。

“勤学”,就是要做到: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乐学”,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动力巨大,兴趣浓厚; “活学活用”,就是要做到:方法正确,习惯良好,效果显著。

学习不是压抑个性、窒息灵感的樊笼,而是启迪心智、孕育创造的乐事。这就要求广大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勤学而不是苦学,活学而不是死学,彻底屏弃读死书、死读书或不读书、读书烦的不良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存技能,学生活知识,学生命意义。在课堂上学会学习,自主发展;在活动中学会自控,自由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做人,和谐发展;在实践中学会创造,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勤学乐学、活学活用”。

6、育人目标--做人有德、做事有成、学有所长、体有所健。

“四有”中,“做人有德”是统帅、是灵魂。教育学生“做人有德”,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具体讲,就是要教育学生健全人格,夯实“精神的底子”,做“文明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做事有成”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劳动习惯和办事效率,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集体的事抢着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能做的事好好做”。做人要做到人人喜欢你,做事要做到人人需要你。“学有所长”重在培养学生主动的实践精神和创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有所健”重在培养学生健壮的身体,良好的心理,提高健康水平。

7、学校倡导的教育价值观--

第一、建立社会的公信力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想获得明天的可持续发展,靠的是口碑,是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把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品牌和特色,当作学校的首要任务;

第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工作与高水平的教学。为此,发扬团队精神,加大目标激励,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理念先进、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和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认定:

“校园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都育人”。我们永远牢记: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做榜样。

一切的成功来源于“一分的机会、二分的智慧和七分的打拼”。我们坚信“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去解脱”,而“一切乐境都要靠劳动去创造”。

我们坚信敬业精神是维护集体、个人、社会共同利益的基本条件,永远将不敬业行为视为堕落和愚昧。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永远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

我们信守“视质量如生命,视家长为上帝,视学生若亲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降低我们的工作标准。

我们信守“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求真务实,爱岗敬业,与时俱进,永不满足。

四、工作思路阐述

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学校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读和实践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建设个性化的山东名校为目标,为实现学校的二次振兴而努力奋斗。

治校方略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经营强校、特色名校,创全面发展之优,示个性教育之范。

(一)学校管理

1、坚持制度管理。一是推行分层管理。各个层面既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开展好各自的工作,又为下一层做好服务和指导检查工作,提高管理效益;二是推行考核奖惩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使之更加明确、具体、易操作,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对满负荷、高效益、多成果的明星教师和职工要给予特别的奖励。同时,对于管理过程中的失职,实行责任追究。

2、坚持民主管理。一是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发挥教职工主人翁作用,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接纳群众建议。二是坚持校务公开。通过宣传橱窗、会议座谈、文件通知、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作及时的公布,增强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透明度。三是搞好教职工之家创建活动,争创省级模范之家。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丰富教工业余生活。

3、倡导人本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发展和生活,为每一位教师营造自身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发教书育人、办学育人的积极性。坚持政治上引导人、思想上武装人、业务上锤炼人、体制上激活人、生活上关心人,权为教工用,情为教工系,利为教工谋,千方百计改善教工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4、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领导班子成员要思想上有活力,工作上有创新力,管理上有凝聚力。善于学习、善于反思,把握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帮助教师物化教育思想,使学校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克服传统思维定势,谋求改革、发展的突破点。要有经营学校的观念,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要确立学校教育更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观念,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享受办教育的价值与尊严。

5、开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主题创建活动。

实现“三无”、“一规范”的目标。按照“三无”(无乱收费行为、无不良教师言行、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一规范”(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人民群众对学校收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质量、普及程度、安全工作“五”满意,实现“六零”效果:教育收费“零违规”,师德师风“零投诉”,党员干部“零违纪”,学生行为“零犯罪”,贫困学生“零辍学”,学校安全“零事故”。

狠抓师德创建工作。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深入开展以“志存高远、知行合一、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坚决杜绝歧视后进生、体罚后进生、违反规定搞有偿家教、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等一些有损教师形象的现象。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认真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要大力营造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浓厚氛围,推动学校文明单位建设再上新台阶,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二)学校德育

1、德育的指导思想。以育人为中心,实现四个转变:即德育目标要从服务和服从于教学工作转变为服务和服从于学生的发展上来,体现德育的育人功能;德育内容要从抽象划一、大而空转变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针对性;德育途径要从封闭式、说教式、惩罚式的教育转变为开放式、网络式、激励式,体现多样性;德育评价要从片面的认知评价转变为知行统一评价,体现导向性。

2、健全德育工作网络。一是大力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协调一致、联动互助、和谐共建的“大德育”格局。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家校联系。二是内部德育管理建立“三分三合”模式,即:转变观念,职责上分、思想上和;建立网络,工作上分、目标上和;制定规范,制度上分、步调上合,使学校的党、政、工、团在各行其职,各尽其责上切实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建立层次分明的德育内容序列,创建特色文明班级,形成学校德育特色。各班级要按照德育主体化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按不同班级的特点,制定出各班的德育目标、内容及实施途径。并进行三年跟踪,形成我校德育教育分层次实施的特色。

初一重点抓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班会等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适应环境,提高思想素质,形成良好的班集体,为完成中学的学习任务作好准备。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分学科制定对学生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总结的基本要求,介绍基本方法,搞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教育。

初二重点抓协调发展教育。一方面做好学生情况的分析工作,根据不同学生层次的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措施,特别是分析可能掉队学生的原因,加强指导,落实辅导,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学有所获。另一方面通过各科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

初三、初四重点抓学生的人生导航教育。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谈学习、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主义祖国需要怎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谈怎样面向21世纪的挑战,邀请有关人事来校作报告,谈社会的发展历史和现代教育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请家长现身说法,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4、拓宽德育工作的途径。

一是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常识,每学期定期开展日常行为习惯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努力实现“十无”: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产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秽”、举止无“禁”、日用无“费”、安全无“事”。

二是实行学生的自主管理,努力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与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要建立各种自律组织,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使自律行为成为每个学生提高个体修养的内在需求,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以及学生干部在自治管理、自我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加强学生会、监督岗、巡检岗的工作。

三是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开好每年一度的“科技节”“体艺节”。注重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与能力,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与交流。认真开展“生命教育”研究性课程,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合学生实际,科学、可操作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构建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继续开展活动,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每年评选“校园十大杰出学星”,通过学生自主申报、班级初选、年级复赛、全校演讲、最后全体学生投票等程序,评选出“希望之星”“奋斗之星”“纪律之星”“奉献之星”“惜时之星”“体育之星”“电脑之星”“艺术之星”“小制作之星”“礼貌之星”。

五是加强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促进健康成长。积极开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拓宽校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渠道;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与政法综治部门联合做好此项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特别是要利用身边案例直接教育学生,影响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同时,要及其安全教育,确保校园安宁,人身安全。

六是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当前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们推进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契机,要引导所有教师全面理解学科课程目标和教育意义,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渗透,使教学过程成为向学生传递积极价值观的过程,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要切实体现教学全过程的德育、教师全员德育的理念。

5、加强德育科研,推动德育工作创新。要紧跟德育发展的进步思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大德育工作的研究力度,推动德育工作者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6、充分发挥团委、关工委和学生会等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和“学生团校”,充分发挥家长的育人作用和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教学科研

1、实行年级教学目标责任制。即在年级部主任的领导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目标责任制和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目标责任制。“班级目标责任制”是指在班主任的率领下,所在班级的全体教师和学生为共同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班级指标所形成的风险责任共担机制。主要包括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学科目标责任制”是指在备课组长的率领下,各年级学科备课组成员为完成学校下达的学科教学目标所形成的协作竞争、优势互补机制。备课组内讲究协作、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2、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教学工作始终处于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两个“制高点”上,创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现代教学模式。学校干部每人挂一个年级,联系一个教研组。各年级分管领导要明确教学质量目标,并负责分解落实。教学过程管理重点仍放在落实教学常规上,确保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一是建立优质研究课制度和说课、评课制度;二是建立现代教学理论研究制度,定期举办“教学论坛”,实现全员更新教育观念;三是建立随堂听课、评课制度,使高效率课堂教学经常化、自觉化;四是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以确保教师知识的更新,技能的提高和优化;五是建立教学量化评估制度,继续实行《课堂常规细则》和《常规教学评估办法》。

3、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修改和完善校本培训计划,通过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教海沙龙、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外出培训、骨干教师轮流作教学经验介绍等形式,使全校教师逐步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然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每学期举行教育理论、优质课、说课、评课、微型讲座等教学基本功竞赛,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给青年教师搭台子,指路子,压担子,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走向成熟。力争80%以上的教师课堂教学达到优秀水平。教师每学期完成“五个一”,即一个教研课题,一篇教研论文,一节高水平的研究课,一件随堂教学的电子课件,承担一门探究性学习的专题讲座。

4、加强校本科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确立校本教研的目标、任务、途径、制度,增强教师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每学期通过实绩考评评出校级的优秀教研组长与备课组长,给以表彰奖励。学校每年承担1-3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任务,拿出科研成果。

5、创全面发展之优。全面贯彻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质量。不分快慢班,不加班加点,不滥发资料,不为难学生。控制周课时总量,控制资料,控制考试次数,控制考试难度。对后进生做到“三个对号”--后进生的姓名与人对号,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良学习习惯对号,易出的错误与教学中的失控点对号。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光荣”的教育价值观,把转差率作为考核教师的硬性指标来强化。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是学校追求的首要办学特色。

6、示个性教育之范。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想学什么就能学什么,满足学生的多样性要求。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跳出课本、接触生活时尚。我们要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以此为载体,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是学校追求的又一办学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关注学校的特色和品味,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差异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造热情。同时充分发挥师生作为新课程实施主体的实践作用,充分发挥师生参与管理、开发、实践新课程的热情和创造性。逐步把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学科综合的内容、综合活动课的内容充实,做到有计划,有地点,有时间,有成果展示,有奖惩措施。力争3--5个项目全市有名。

7、加大力度,实施“名师”工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成长规律,用五年左右时间,选拔、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名教师和高水平教师,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名师的共同点是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敬业精业,善于实践,勇于创新;具有实施新课程和与培养新世纪人才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采取总量控制、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办法,每年评选10名校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并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校园建设

1、立足校园文化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建设以人为本、宽严有度的制度文化(人本化、激励性的规章制度),高效有序、和谐顺畅的管理文化(以激励为主要特点的管理策略和理念),开放创新、灵活多样的课程文化(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选择的需要),敬业精业、常教常新的教师文化(以反思为主要特点的工作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的学习体系),生动活泼、诚信友善的学生文化(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要特点的德育体系),文明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文化(校园电视台、春苗文学社、校报、网站、广场文艺、社区调查、兴趣活动、科技活动等),整洁幽雅、积极向上的环境文化(使每一处地方都变成会说话的教育工具)。

2、加强校园硬件建设。完成校园建设任务,实现校园建设园林化,内部装备标准化,学生宿舍公寓化,办公备课数字化。再装备一间80座的计算机教室;完成“科学家塑像长廊”及雕塑“旭日初升”“奠基人生”等文化景观及校园环境建设;把教学楼各楼道布置成“文学苑”“科技苑”“英语角”;修建标准化操场;偿清所有债务。同时,狠抓勤工俭学收入,按照10%的比例逐年上升,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3、加强教学软件建设。坚持自主开发与统一购置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各个学科教学软件的装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使各科教学软件系列化、网络化。力争教师每人一台微机,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办公无纸化、备课电子化、教学网络化、家校联系一体化。

4、组建、申报“青少年活动中心”,正确引导学生第二课堂。根据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功能和工作职责,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活动。与社区、家庭紧密衔接,形成良性互动。坚持公益性、开放性原则,面向校内外的学生,切实为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服务。邀请专家和知名教师参与中心的有关活动,提高质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虽然不能穷尽教育,但我们可以不断地去发展教育、创新教育;我们虽然可能会在未来感到今天教育的许多遗憾,但我们今天可以做到无愧于现实。让我们群策群力,团结拼搏,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建设个性化的山东名校,实现学校的二次振兴!

篇2: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学校本着“放眼未来,抓住机遇,争创一流”的原则,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

  1、历史背景:

  z作为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新型县级城市,在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江西经济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口号的同时,也提出了把z建设成为赣闽粤边际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作为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和开拓创新精神的z二中,同样需要深化改革,求新思变,加快发展,奋发有为,为实现省市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智力保障,为实现学校提出的“力争三五年内创建省级名校”、“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2、学校概况:

  z二中始建于1942年,是目前z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完中。从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共有86个教学班,学生5550人,其中高中44个班2625人,初中42个班2925人。全校有教职员工337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2人,中学一级教师131名;高中教职工163人中,有专任教师151人,达本科学历者130人,占86.10%,专科学历21人,占13.9%;初中教职工174人中,有专任教师163人,达本科学历者76人,占46.63%,专科学历87人,占53.37%。高中教师持教师合格证149人,占98.7%,初中教师持教师合格证160人,占98.2%。有设区市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2人。学校占地面积4.2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248万平方米,教学设施有综合楼一栋,教学楼三栋;有学生公寓楼一栋,能容纳1152人,普通寝室一栋,能容纳320人;学生食堂一栋,能容纳1000多师生用餐;有实验楼一栋。

  3、办学优势:

  学校本着“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育人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狠抓学校管理,着力倡导“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好学争先”的学风,充分发挥教师潜力,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特有的办学风格。初中教学全市一流,久负盛名;高中教育稳步提高,居全市普高前列;文体艺活动活跃,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近年来,学校获省建设厅授予“园林绿化达标单位”称号、省总工会授予“江西省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省爱卫会授予“卫生庭院”称号、z市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暨文明校园示范学校”称号和“师德教育先进集体”;并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和z市内保先进单位;多次被教育局评为全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高考质量先进单位。这些荣誉和业绩的取得为学校今后三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面临问题:

  随着z市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学校网点布局的调整,以及重点中学初中剥离后初中学生大量涌入我校等情况的出现,我校作为普通中学生存与发展空间正经受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初中学生数的增长,造成教室严重不足,成班率高;初中规模的不断扩张,也挤占了学校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制约了高中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学校占地面积小,校园狭窄;校舍建筑面积不大。因校舍紧张,成班学额偏大。以上不足,客观上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学校师资状况也亟待提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尚无一人,地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偏少,专业教师结构比例失衡,综合科学科教师紧缺。所有这些,都成了z二中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严重障碍。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认真总结自身办学经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式可持性发展,成为赣南示范性特色名校。

  二、学校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理论、“20**”重要思想、20**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关爱生命”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管理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学校发展方向

  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力争5年内达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重点中学”,实现z二中跨越式发展。

  3、办学规模和基建目标

  学校今后五年的办学规模围绕“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目标,初中控制在30个班,高中控制在40个班,共计70个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500人以内,班额控制在50人以下。

  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兴建图书馆、科技楼,更新实验室设备,新增计算机80台,添置图书资料10万册,装备学术报告厅。

  三、学校发展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品德高尚,习惯良好,博学多才,体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学生,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2、学校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把学校建成为名符其实的z市素质教育实验名校。

  四、五年具体目标及措施

  1、行政管理

  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领导下的行政分级管理模式。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给合的方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加强制度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逐级评聘、任用、考核和奖励相给合的用人体制,建设"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

  2、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干部的培养、使用和考核工作,不断完善干部竞聘上岗制度,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设一支思想进步、理念先进、勤政廉洁、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学校干部队伍。

  3、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并实施《z二中师德规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业务能力。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观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校、市、区、省四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4、德育工作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以团队、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体系;加强师德教育,形成“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工作格局;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实效;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完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争创普通中学德育示范学校。

  5、教学工作

  集中精力抓好教研组长、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人员、中青年骨干教师三支队伍的建设,成立专门小组,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实施课改工程,构建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提高性课程四块课程体系;形成“低起点、小步子、高标准、严要求、勤反馈”的课堂教学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课堂有效教学和过程严细管理,管理方法做到“四化一结合”即管理目标科学化、管理方法系统化、管理考核制度化、管理资料档案化;质量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相结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重视学科组建设,保障质量内涵发展。

  6、教育科研

  走“先知突破,骨干先行,目标导向,全面推进”的教育科研之路,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教育科研制度化,人人参与群众化”的教育科研格局,建立教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教科研的成绩和水平与奖励、职评、提干、评优紧密地结合起来。

  7、文体卫生

  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抓好文体卫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成立铜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美术小组等,办好每年一次的运动会、艺术节。抓好文艺队、运动队的日常训练,保持在市级比赛中成绩领先。完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学生青春期教育制度,卫生工作达到全市中学领先水平。

  8、总务后勤

  抓好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确立“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设施。适当调整校园规划布局,扩大校园绿化面积,增加校园美化景点,争创花园式文明学校。、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全面更换破旧课桌椅,改善学校教室照明条件。

  五、五年分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20**.9-20**.8)

  (1)建设一支思想进步、理念先进、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结构合理的行政干部队伍。

  (2)理顺关系,突出重点,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以情治教的方针,努力抓好干部、教工、学生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进一步优化校风、学风、教风。

  (3)实行校务公开,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形成民主、务实、高效、和谐的学校工作局面。

  (4)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2、第二阶段(20**.9-20**.8)

  (1)以教师发展为本,大力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品味,初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2)大力加强校风建设,争创z市德育示范校和省级文明单位,逐步形成“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

  (3)在原有基础上,学校高中教育有一个大提升,质量有大提高,确保持续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市一流。

  (4)音体美教学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5)兴建科技楼和图书馆。

  3、第三阶段(20**.9-20**.8)

  全面实现学校本规划中的各项具体目标,使我校成为z市示范性特色名校,实现“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奋斗目标。

篇3:龙头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琥头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经届次教代会年月日审议通过)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琥头十三中创办于1965年,占地面积108亩,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八公山下。20**年被琥头市教育局命名为“琥头市示范高中”,是琥头市首批“市级示范高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学校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现有一幢行政楼,两幢综合教学大楼,装备了电教中心,接通了宽带网,“班班通”教学系统配备到每个教室,实现了班级资源共享,建有两幢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建成了400米标准化塑胶运动场。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治教严谨、敬业爱生、乐教善导、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171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47人,中级教师66人。近年来,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八公山名师”2人。学校注重建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蔚然成风,物理、数学、英语、生化等学科承接多项市级科研课题。

  近两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琥头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琥头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琥头市“工人先锋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学籍管理先进学校”、全市教育创新“先进班组”、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班子秉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团结务实、锐意进取,正在努力打造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办学新亮点、新特色。

  (二)第一个三年规划完成情况

  我校的第一个三年规划制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创建标准化学校,提升中高考成绩,努力成为八区地区教育领头羊;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逐步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将完成情况简述如下:

  1、20**年我校积极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并通过验收;三年来中考“三率”均处八区前列,20**年、20**年获琥头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完成奖、提高奖”,20**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但今年高考成绩略有下滑。

  2、教育、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创新教育工作模式,提出并实施“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把过去由班主任一人管理全班,变为全体授课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学生的形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新思路。

  3、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

  落实“名师工程”,有2人获得“八公山名师”称号。推荐多名老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九、十届“红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先后派出语文、数学等学科骨干教师赴江苏盱眙等地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4、校园文化系统性有待加强,未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近几年,我校着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文化内涵发展。虽然在充分认识“十三中”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在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建设、校园文体活动、教师人文关怀等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校校园文化系统性不强,还未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学校发展的客观优势

  1、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我校坐落在八公山下,是国家4A级地质公园---“八公山森林公园”的“门面”,随着第二通道的开辟和琥头对外交流、旅游发展,学校必将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进一步重视,社会关注度提升空间加大。

  2、随着地区教育布局调整,生源数量得到保证、质量有望提升。

  3、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有序;教学教研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德育教育,尤其是“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效果显著,影响甚远。

  4、“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初步完善。

  (三)学校发展的弱势

  1、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在管理实践中尚未显现成效,各项管理措施有待细化。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本科达线率”,初中“三率”未达全市平均水平。

  2、学校的宣传推介工作力度不够。未能很好的将自身成功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形成体系,总结推介出去。

  (四)学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机遇:

  1、当前正处于教育大变革时期,普及高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谋划对八公山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因我校独特地区位优势和良好地办学条件,为我校初中部的发展赢得机遇。

  挑战:

  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老百姓对我校的认可度不高。虽然是首批市级示范高中,但处境尴尬。“学校声誉第一”的办学目标任重道远。

  2、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模式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模式,优化教学环节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以师为本,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现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追求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实现办学水平的自觉提升。

  三、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以“创十三中品牌”为动力,从严治教,依法办学,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地区老百姓认可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为目标。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师为本,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德形象。

  (二)培养目标

  1、学生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师发展:“在奉献中成就自我”,塑造一支“团结向上、创新教学、勤于反思、合作互助”的十三中教师队伍。

  (三)重点发展项目

  1、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这种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为平台,依托“师生结对子”的模式载体,充分发挥我校德育教育的底蕴,积极创建琥头市特色学校。

  2、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以教研创新为契机,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四、发展举措、成功标志以及完成时间(详见附表)

  五、保障机制及措施

  (一)琥头十三中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落实重于一切”的思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选拔和任用干部,坚持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原则,严格执行《琥头市教育局所属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

  (二)加强制度建设,修订《琥头十三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财物管理、办事常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宗旨,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教代会。广泛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沟通,凝聚人心。

  (四)坚持“开门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接受各方监督。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校联系,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扩大琥头十三中在八公山地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为琥头教育发展作贡献。

  发展领域目标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人

  学校发展目标8%

  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深化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的特色创建,将十三中办成一所制度完善、规模适中;质量高、特色明、影响广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

  1、修订《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

  2、制定琥头市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并予以实施。

  3、制定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

  1、《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修订完善,通过教代会审议,并予以实施。

  2、通过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

  3、“高效课堂”模式成效显著,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1、20**.122、20**.5校长室

  队伍建设10%

  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干部队伍。

  积极建立教师业务培训、专业技能、奖惩激励机制,培养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

  1、干部队伍建设①干部队伍专业化:将一部分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提拔到合适的岗位。②干部队伍年轻化:执行市教育局干部管理暂行条例,提拔一批年轻干部。③干部队伍流动化:中层干部部分岗位实行交流,逐步实行竞聘上岗。

  2、教师队伍建设①组建“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工作、“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③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实行年级组内、年级组间合理流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校内优质课大赛,每学期评选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

  1、干部队伍建设教代会对中层干部测评优秀率达到50%,称职率达到90%。

  2、教师队伍①组建班主任、德育工作人员“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教师“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每学期开设固定讲座1-2次,发表论文,作品3-5篇。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带动青年教师每学期打造3节精品课(教案、课件、教学实况、开设市级公开课等)。③网站、校报、宣传展牌等形式及时将学期获奖、表现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宣传。④师德考核合格率100%,学生满意度测评90%以上。⑤青年教师3-5年时间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积极申报市级骨干教师。

  1、20**.6

  2、①②20**.5③④20**.12⑤20**.7

  1、党总支校长室

  2、教研处政教处

  德育工作10%

  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努力把学生塑造成身心两键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1、“导师制”制定师生结对子;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方案。

  2、班主任队伍建设①每年举行班主任论坛。组织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对班主任举行心理辅导培训。②建立、宣传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规定班主任学期规定任务。

  3、建立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制度。

  4、申报创建市级“家教名校”,形成完善的家校教育体系。

  5、图书、报刊进班,每班建成一个图书角;开展学生阅读、写作比赛等。

  6、建成设施齐备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7、教育信息网新闻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取燧报”等宣传媒介。

  1、“导师制”师生结对;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成果、案例及相关材料。

  2、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年推出1-2市级优秀班主任或创新型班主任;每学年编辑《德育论文集》;所有班主任基本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及技巧。

  3、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操作规范。

  4、20**年成功创建市级“家教名校”。

  5、校园书香氛围浓郁,学生每月读一本课外书籍,每学期举办一次阅读、写作比赛。

  6、校园心理咨询室设备齐全,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合格。

  7、定期向教育信息网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建设良好。

  1、20**.122-7、20**.91-6、政教处

  7、办公室信息中心团委

  教学工作20%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手段,求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达到用网络来服务教学的目的。

  2、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3、继续细化实施目标管理,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创设科学激励机制。

  4、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三率”处于八区领先水平并逐年提升,打造八区教育名校。

  5、制定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课堂模式,并普遍实施。

  1、教师100%会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

  2、完成细化目标管理,教师评价体系科学,激励机制合理,极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3、教学质量:初中:学区内适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毕业生学生学业水平普通高中达线率100%,一类高中达线率,综合素质测评合格率100%。学校教育社会满意率95%以上,满意程度逐年提高。高中:完成教育局的高考指标,继续加强高考特长生培养。

  1、20**.122、20**.73、20**.124、20**.121-2、教务处

  3、教务处政教处

  4、办公室教务处

  教育科研12%

  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尝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英语教研组);提升教科研水平,服务教育教学。

  1、邀请市教研室每学期对学科进行例行督导,参与文理科教研活动。

  2、各学科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让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以科研人的姿态研究、分析、解决教育问题、教研问题和学生问题。

  3、组织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4、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5、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

  1、各学科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引领下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每年有申报,有结题。

  2、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3、完成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4、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20**.72、20**.53-5、20**.9教研处

  学生发展10%培养具有良好生活态度、兴趣爱好;初步具备自我规划能力、文明素养和法制观念;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1、组织建立“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开发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为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成立琥头十三中“体艺中心”,负责组织安排专业授课,体艺活动;继续探索教育评价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青年文明志愿者组织。

  1、每学年新组建学生社团1-2个。

  2、“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

  3、获得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称号,涌现一批师生青年志愿者并予以表彰。

  1、20**.122、20**.93、20**.51-2、政教处3-4、团委

  改善办学条件12%

  校园环境一流、功能区分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学校。

  1、积极争取资金新建学生食堂。

  2、对家属区水电管道线路进行改造,加强管理。

  3、制定教工之家建设申请及方案,报市教育工会批复。

  4、制定琥头十三中校园绿化整体方案,积极筹措资金分步实施。

  1、建设完成设备齐全的琥头十三中新食堂。

  2、琥头十三中家属区水电管道改造完成,管理科学。

  3、建设完成“琥头十三中教工之家”。

  4、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完成校园绿化、美化。

  1、20**.122、20**.123-4、20**.121-2、总务处3、工会4、总务处

  校园文化建设8%

  加强校园文化物质基础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十三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制定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1、物质文化建设修订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内悬挂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

  2、精神文化环境

  3、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制度文化建设,修改完善学校章程,对各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建立学校交流平台(飞信)。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积极根据学校特点成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6、启动学校校园文化形象工程建设,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校徽、信笺等。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成,学校校容、校貌进一步改善。

  2、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序。

  3、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建设完整,内容丰富。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建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6、校徽、信笺等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

  1、20**.52-7、20**.12

  1-2、政教处3、团委办公室信息中心4-5、政教处6-7、办公室

  办学特色12%创建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琥头市特色学校。按照琥头十三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序推进特色创建,形成“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教育模式。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20**.5校长室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