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嘉善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浏览:25732022-02-17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背景

  背景之一:20**年学校完成上一轮的三年发展规划。在上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在管理、课程建设、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声誉鹊起。背景之二:今年我省在06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全面深化浙江省课程改革。背景之三:教育局对善嘉普高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做优善嘉中学”的战略思想。为了更好地推进我校发展,特制定学校20**-20**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

  1.历史沿革:善嘉中学创办于1919年,高教育始于1956年,是全县第一所完全中学。20**年迁建,成为全县文化底蕴最深、高中教育历史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级中学。

  2.办学规模:学校占地面积183亩,校园建筑面积45000㎡,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现有48个教学班,2490名学生,186名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46人,占专任教师的25.8%,一级教师95人,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为78.7%。

  3.学校荣誉:学校自20**年以来成功创建了: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浙江省绿色学校、嘉兴市中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嘉兴市通用技术学科基地等等。

  二、发展优势

  1.三大机制影响深远

  学校通过“寝室导师制”力求把学生管稳。通过“和谐备课组建设”,力求把教师管好。通过“级部管理”把年级教育(教学)管牢。三大管理机制及其产生的正能量已经被时间和实践所检验,并在市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2.三心教育特色鲜明

  学校先后开展了“责任心”、“感恩心”、“自信心”教育,初步形成了“三心”教育系列,并在校风、学风、教风、政风建设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三字管理成效显著

  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求“精”、求“细”、求“实”,不断强化质量立校意识,全面关注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深度探索考试数据的分析和运用,积极实施生源比评价体系,初步实现了“增幅突出、低进高出、特长出色”的符合本校生源特点的教学愿景。

  4.师能建设成效明显

  学校通过“五子登科”(“明确目标树牌子、参与科研闯路子、师徒结对出点子、创设机会压担子、教学比武搭台子”)、“云圯学堂·教学能手班”、“推门、敲门听课”等平台,促进教师的发展,形成了“老年教师看家、中年教师当家、青年教师发家”的师资队伍。

  三、发展瓶颈

  1.新课程建设与实施面临新挑战

  新课程建设要构建国家课程和选修课程二大体系。而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的主体是学校。尤其要建立健全具有本校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任重而道远。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力,教师团队的课程开发力,学生的自主选课能力均有待提高。

  2.“课堂转型”的主体意识尚未完全确立

  适应新一轮高中课改,课堂教学转型是重中之重。而课堂转型的主体是教师,由于本校教师中市、县名师资源稀缺,加上大部分教师对“课堂转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意识还相当淡薄,跟进节奏比较缓慢。因此要打造一支能适应新课改的“课堂转型”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3.生源基础薄弱,制约学校发展

  我校生源质量处于明显弱势,高分段入学学生几乎没有,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一层面有二所学校生源基础相当学校,更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实现两翼齐飞,推动整体发展。

  4.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未确立

  随着我省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和创建省级特色示范高中工作的推进,本校的功能教室严重不足,教学装备严重滞后。而我县高中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尚处在转型之中,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本校至少还需建一幢综合大楼才能满足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第二部分学校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实践20**、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从学校实际出发,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显著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主动适应、适度超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校训:严、勤、实、爱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学风:勤学、善思、诚实、自信

  教风:敬业、爱生、合作、创新

  政风:精诚团结、廉洁高效

  三、办学目标

  学校以县教育局确定的“做优善嘉中学”为办学目标,逐步形成“管理优质、师资优秀、课程优化、质量优等、装备优良、环境优美”等六大优势。努力把善嘉中学建设成一所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学生综合能力强、整体教学质量高、师生和谐发展,办学有尊严,发展有个性的省级特色示范高中。

  1.管理优质:建立高效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现规范管理,文化引领,品牌服务,成为“出优秀管理经验的地方”。

  2.师资优秀:形成优良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成为优秀教师成长的沃土,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追求卓越、身心健康、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德艺双馨之师”,造就一批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课程优化:做实顶层设计,渗透学校文化,构建学校特色,依此做强国家课程,做优选修课程。

  4.质量优等:建立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制度,抓好教学过程,实现“低进高出,增幅突出,特长出色,特色鲜明”,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放心之校。

  5.装备优良:装备一流,硬件一流,服务一流,适度超前,满足现代教育教学需求。

  6.环境优美:改造入口广场,增设景点小品,提升绿化品位,优化室内外环境,墙面文化装饰,让室内外环境都成为教育的有效元素。

  四、总体思路

  学校的总体思路是:“在继承是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具体的步骤是(三年发展三步走):

  第一阶段(20**年度)在继承中创新:构建和完善“2+3”机制,即:完善集体备课制、寝室导师制,构建教学增量评价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构建年度考核机制。

  第二阶段(20**年度) 在创新中发展:发挥学校现代管理机制的效应,并进一步建立深化课程改革的制度和保障运行机制。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培育德育、教学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步增长。完成省级特色示范高中的申报和评估验收工作。

  第三阶段(20**年度) 在发展中提升:提升学校管理执行力,建立一支有课程领导力的管理团队。总结课改经验,切实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学生的选课能力,培养和造就更多德育、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申报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打好基础。

  五、具体目标

  (一)学校管理目标

  1.工作目标

  培养一支有学校鲜明文化特征,且精诚团结、开拓进取、廉洁高效的管理队伍。形成以人为本、管理规范、文化引领、品牌服务的高效管理机制。积极实施“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策略,努力形成“勤学、善思、诚实、自信”的良好学风, “敬业、爱生、合作、创新” 的良好教风,大力培育“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负重拼搏、争创一流” 的学校精神。

  2.阶段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年度)建立现代学校规章制度,构建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和谐校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一支高效管理团队。

  第二阶段(20**年度)进一步实施“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策略,发挥学校制度的正能量,实现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力求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构建学校的优势管理项目,完成创建省级特色示范高中。

  第三阶段(20**年度)大力实施现代学校管理策略,大力发展学校特色,总结提升学校办学管理经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3.实施对策:

  (1)培育精神,优风尚根据学校实际,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培育和发扬学校精神,用学校文化引领,严字当头,勤实筑路,爱心相随,促进学校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扬。

  (2)苦炼内功,强素质 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思想,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强化“管理就是树立管理者的行动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打造优秀的具备科学决策能力和高度的执行力的管理团队。

  (3)完善制度,优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学校级、部网格化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建立教学质量增量评价考核制度,增强团队意识和教师适度的竞争意识。建立完善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教师队发展目标

  1.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实施“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才、八年成名”教师培养策略。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追求卓越、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艺双馨之师”,造就一批德育、教学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阶段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年度)加强教学研究,实现课题研究全覆盖。新教师打好基础,站稳脚跟。三年期教师成长为教学能手的人数大幅度增加,成为学校教学团队的重要中坚力量。

  第二阶段(20**年度)各教龄段教师较大幅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县级及以上课题新增不少于15个。一年期教师进入三年规划,三年期教师逐步进入教学能手培养队伍,五年期教师冲击县级学科带头人,八年期教师冲击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名师。

  第三阶段(20**年度)教师“科研强师”意识强,行动扎实。以科研带动教学,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多人次成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名师。

  3.实施对策:

  (1)弘扬学校精神,抓实师德建设进一步营造教师“敬业、爱生、合作、创新”的良好风尚和“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负重拼搏、争创一流” 的学校精神,将“我们很努力,我们有自信”,“关注课堂,研究教学”提升为学校的主流价值观。

  (2)落实考核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建立“教师个人三年成长规划”及“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确立教师年度发展计划。在教师发展方面切实改变“学校主动教师被动”的局面,构建教师主动要求发展,学校积极推动发展的“双主动”发展模式。积极完善“云圯学堂·千分考核”制度,抓好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管理。

  (3)坚持校本研修,拓展强师之路以校本研修为基础,聚焦课堂,聚焦高考、聚焦课改、聚焦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过三年的努力,完善“教学问题课题化、课题研究规范化、研究成果普及化”教科研特色,完成系列科研任务,并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打造1-2项科研精品,形成一支精干得力的科研、教学骨干队伍。

  (4)实施“走进名校,走近名师”策略秉承“培训是教师的最大福利”这一理念,积极实施“走进名校,走近名师”行动策略。开辟“云圯·论坛”力邀名师、名家讲学,实现“短期学习,长期联系,借势借力,打造名师”和在专家、名师引领下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的目标。

  (三)德育工作目标

  1.工作目标

  积极实施“以德治校”策略。在以责任心、感恩心、自信心为内容的“三心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以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为“四大支柱”的德育教育。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逐步形成“管理顺畅、队伍精良、方法创新、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局面,整体构建有学校特色的具有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的德育工作体系。

  2.阶段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年度)提高师德修养,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机制。继续培育学校德育特色,总结“三心教育”的成功经验确立学校德育品牌。全面实施德育“四大支柱”教育。

  第二阶段(20**年度)拓展“三心教育”、“四大支柱”教育的内涵,形成“管理顺畅、队伍精良、方法创新、资源优化” 的德育工作局面,打造“人文、平安、绿色、文明”校园。

  第三阶段(20**年度)形成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德育管理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合力。

  3.实施对策:

  (1)落实全员德育,建立分级管理

  落实全员德育制度,建立德育分管校长+政教+年级部+班主任+德育导师的德育管理网络。落实各级德育管理目标责任,做到目标清、责任明。

  (2)建设寝室文化,营造温馨家园

  完善寝室导师制,在“零距离接触,近距离服务”和“人性化亲情感”的寝室导师的基础上,加强寝室文化建设,使寝室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

  (3)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德育队伍

  “班主任节”要成为班主任相互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在为优秀德育工作者、德育专家指导的平台,成为培养班主后备队伍的平台。

  (4)丰富德育内涵,抓好支柱教育

  赋予德育工作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在继续开展“三心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的德育支柱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勤学、善思、诚实、自信”的品学兼优学生。

  (四)新课程建设与创建目标

  1.工作目标

  按照“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要求。在学校总体目标引领下,要开成“一套体系、两支队伍、三个满足、若干精品”的格局。即:形成符合浙江省高中课改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的体系。培养适应新课程教学的专职、兼职的教师队伍。满足教育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满足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满足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

  2.阶段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年度) 建立完善适应新课程要求的管理制度。如:课程资源评审制度,课程开发与培训制度、新课程实施保障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办法、学分认定办法。 加强教师课程开发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开发各类选修课程,力争推出精品课程10门。申报省级特色示范高中

  第二阶段(20**年度)初步形成“一套体系、两支队伍、三个满足、若干精品”的格局。培养适应新课程教学的专职、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大楼,启用多功能报告厅、微格教室、选修教室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第三阶段(20**年度)全面总结前两年的经验,形成符合本校生源特点的选修课程特色,并积极申报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

  3.实施对策

  (1)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开好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做好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这几篇文章,调整必修课开课时机,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

  (2)选修课程----做好顶层设计以校训 “严、勤、实、爱”为特征,做优体育、艺术二大特色品牌,突出一项技能,培育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团结协作、负重拼搏的精神,实现学生在共同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学习、个性化发展为总体要求,做实知识拓展类课程,做优兴趣特长类课程,做长技能与社会实践类课程。

  (3)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将“课程开发与开设”能力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家指导,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按照“点面结合、重点建设、突出精品、注重实效”原则,建设合格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

  ①合格课程 开课两轮以上的课程全部完成合格评估,确保合格率超过85%。

  ②重点课程 重点建设30门左右的基础条件较好,学生受益面较广的知识拓展、兴趣特长课类课程。

  ③精品课程 建设二十门左右的精品课程,有多门课程进入市级精品课程行列,力争有5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五)教学质量提升目标

  1.工作目标

  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建立教学质量增量评价考核制度,全力以赴抓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要把“教好每一位学生,建立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育人模式作为广大教师的工作基础,要以“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作为课堂转型的实破口。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充分体现:“增幅突出、低进高出、特长出色”的特色。

  2.阶段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年度)建立教学质量增量评价考核制度,用制度规范教学,用制度统一教师目标,用制度激励教师教学。教学质量保持高位运行,再创奇迹,再续辉煌。

  第二阶段(20**年度)充分发挥教学增量评价的作用,力争教学质量在原来高位基础上再上一台阶。

  第三阶段(20**年度)建立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过程评价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正能量,继续为普高学校提供教学管理经验。教学质量三年内重点平均力争达到二位数,本科率达到50%,上线率达到98%,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3.实施对策

  (1)聚焦课堂促转型和以“培育一本苗子,扩大本科队伍,提高上线比例”为教学的主攻策略,

  (2)集体备课抓课前 “开课常态化,磨课精细化,评课专业化”成为和谐备课组活动的主要内容。用常态化的开课,促进组内常态化的磨课、说课、听课和评课,增强教研氛围。

  (3)随堂听课抓课中 “走进课堂听课,走进备课组评课” 学校领导沉下心来走进课堂听课,与备课组一起评课,引导教师研究课堂和学生,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师间相互听课,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提高。

  (4)强化反思抓课后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抓实教学反思环节,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教学能力。

  (5)全批全改抓巩固老师“先做后选”精选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作业批改坚持“六必方针”,即有练必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抓好作业巩固环节。

  (6)个性辅导抓苗子精细化学情分析,个性化专题辅导是学校“培育一本苗子,扩大本科队伍,提高上线比例”重要策略,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锁定个体,强苗助长,保苗促长”。让精细化学情分析与个性化的专题辅导的策略贯穿于高中教学的全过程。

  (7)高考研究促发展建立高考复习备考研究团队,抓实教师精做高考试题环节,促使高考研究落实处。抓好考试说明的研读环节,把握高考研究方向。实施专家指导与信息整合策略,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六)教育技术与后勤保障目标

  1.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财务及监督机制。优化校园环境,建设节约型学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高效的后勤服务保障。在提高学校校园环境品位,提升服务质量,要与学校的整体发展同步甚至超前。

  2.阶段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年度)增强装备后勤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为高一、二均安装电子白板,微格教室配置到位。

  第二阶段(20**年度)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准备综合大楼的前期准备工作。合理安排学校装备、维修项目,积极参与项目管理,确保各项目成为精品项目。

  第三阶段(20**年度)形成一套高效的技术与后勤保障管理体系,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积极参与新大楼建设的筹建工作。

  3.实施对策

  (1)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技术装备

  进一步促进资源整合和利用,大力推进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积极打造五星级数字化校园,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功能和作用。注重教师提高和学生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学效益。

  (2)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以后勤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为宗旨,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确定每年学校装备、维修项目,争取教育局立项和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和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3)力争综合大楼立项建设

  根据建成省级特色示范学校的基础要求,要建设含有800座报告厅一个、20个功能选修教室、六个信息教室综合大楼,改善办学硬件环境,为全面进入选修制、走班制,提供硬件保障。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对于学校发展规划的酝酿、制定、执行、调整、总结等各个程序,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利用教代会、座谈会、通报会、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调动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同心协力,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的行为。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核心的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和管理小组,定期督促检查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有效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制度保障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校内议事决策制度、人事聘任制度、考评奖惩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控和改进。以此促进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经费保障

  科学、合理、高效地配置有限的学校财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多种渠道保证经费来源,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篇2: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学校本着“放眼未来,抓住机遇,争创一流”的原则,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

  1、历史背景:

  z作为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新型县级城市,在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江西经济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口号的同时,也提出了把z建设成为赣闽粤边际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作为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和开拓创新精神的z二中,同样需要深化改革,求新思变,加快发展,奋发有为,为实现省市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智力保障,为实现学校提出的“力争三五年内创建省级名校”、“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2、学校概况:

  z二中始建于1942年,是目前z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完中。从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共有86个教学班,学生5550人,其中高中44个班2625人,初中42个班2925人。全校有教职员工337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2人,中学一级教师131名;高中教职工163人中,有专任教师151人,达本科学历者130人,占86.10%,专科学历21人,占13.9%;初中教职工174人中,有专任教师163人,达本科学历者76人,占46.63%,专科学历87人,占53.37%。高中教师持教师合格证149人,占98.7%,初中教师持教师合格证160人,占98.2%。有设区市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2人。学校占地面积4.2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248万平方米,教学设施有综合楼一栋,教学楼三栋;有学生公寓楼一栋,能容纳1152人,普通寝室一栋,能容纳320人;学生食堂一栋,能容纳1000多师生用餐;有实验楼一栋。

  3、办学优势:

  学校本着“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育人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狠抓学校管理,着力倡导“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好学争先”的学风,充分发挥教师潜力,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特有的办学风格。初中教学全市一流,久负盛名;高中教育稳步提高,居全市普高前列;文体艺活动活跃,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近年来,学校获省建设厅授予“园林绿化达标单位”称号、省总工会授予“江西省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省爱卫会授予“卫生庭院”称号、z市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暨文明校园示范学校”称号和“师德教育先进集体”;并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和z市内保先进单位;多次被教育局评为全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高考质量先进单位。这些荣誉和业绩的取得为学校今后三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面临问题:

  随着z市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学校网点布局的调整,以及重点中学初中剥离后初中学生大量涌入我校等情况的出现,我校作为普通中学生存与发展空间正经受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初中学生数的增长,造成教室严重不足,成班率高;初中规模的不断扩张,也挤占了学校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制约了高中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学校占地面积小,校园狭窄;校舍建筑面积不大。因校舍紧张,成班学额偏大。以上不足,客观上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学校师资状况也亟待提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尚无一人,地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偏少,专业教师结构比例失衡,综合科学科教师紧缺。所有这些,都成了z二中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严重障碍。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认真总结自身办学经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式可持性发展,成为赣南示范性特色名校。

  二、学校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理论、“20**”重要思想、20**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关爱生命”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管理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学校发展方向

  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力争5年内达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重点中学”,实现z二中跨越式发展。

  3、办学规模和基建目标

  学校今后五年的办学规模围绕“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目标,初中控制在30个班,高中控制在40个班,共计70个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500人以内,班额控制在50人以下。

  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兴建图书馆、科技楼,更新实验室设备,新增计算机80台,添置图书资料10万册,装备学术报告厅。

  三、学校发展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品德高尚,习惯良好,博学多才,体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学生,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2、学校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把学校建成为名符其实的z市素质教育实验名校。

  四、五年具体目标及措施

  1、行政管理

  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领导下的行政分级管理模式。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给合的方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加强制度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逐级评聘、任用、考核和奖励相给合的用人体制,建设"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

  2、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干部的培养、使用和考核工作,不断完善干部竞聘上岗制度,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设一支思想进步、理念先进、勤政廉洁、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学校干部队伍。

  3、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并实施《z二中师德规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业务能力。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观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校、市、区、省四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4、德育工作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以团队、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体系;加强师德教育,形成“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工作格局;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实效;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完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争创普通中学德育示范学校。

  5、教学工作

  集中精力抓好教研组长、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人员、中青年骨干教师三支队伍的建设,成立专门小组,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实施课改工程,构建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提高性课程四块课程体系;形成“低起点、小步子、高标准、严要求、勤反馈”的课堂教学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课堂有效教学和过程严细管理,管理方法做到“四化一结合”即管理目标科学化、管理方法系统化、管理考核制度化、管理资料档案化;质量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相结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重视学科组建设,保障质量内涵发展。

  6、教育科研

  走“先知突破,骨干先行,目标导向,全面推进”的教育科研之路,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教育科研制度化,人人参与群众化”的教育科研格局,建立教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教科研的成绩和水平与奖励、职评、提干、评优紧密地结合起来。

  7、文体卫生

  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抓好文体卫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成立铜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美术小组等,办好每年一次的运动会、艺术节。抓好文艺队、运动队的日常训练,保持在市级比赛中成绩领先。完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学生青春期教育制度,卫生工作达到全市中学领先水平。

  8、总务后勤

  抓好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确立“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设施。适当调整校园规划布局,扩大校园绿化面积,增加校园美化景点,争创花园式文明学校。、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全面更换破旧课桌椅,改善学校教室照明条件。

  五、五年分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20**.9-20**.8)

  (1)建设一支思想进步、理念先进、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结构合理的行政干部队伍。

  (2)理顺关系,突出重点,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以情治教的方针,努力抓好干部、教工、学生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进一步优化校风、学风、教风。

  (3)实行校务公开,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形成民主、务实、高效、和谐的学校工作局面。

  (4)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2、第二阶段(20**.9-20**.8)

  (1)以教师发展为本,大力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品味,初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2)大力加强校风建设,争创z市德育示范校和省级文明单位,逐步形成“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

  (3)在原有基础上,学校高中教育有一个大提升,质量有大提高,确保持续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市一流。

  (4)音体美教学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5)兴建科技楼和图书馆。

  3、第三阶段(20**.9-20**.8)

  全面实现学校本规划中的各项具体目标,使我校成为z市示范性特色名校,实现“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奋斗目标。

篇3:龙头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琥头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经届次教代会年月日审议通过)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琥头十三中创办于1965年,占地面积108亩,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八公山下。20**年被琥头市教育局命名为“琥头市示范高中”,是琥头市首批“市级示范高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学校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现有一幢行政楼,两幢综合教学大楼,装备了电教中心,接通了宽带网,“班班通”教学系统配备到每个教室,实现了班级资源共享,建有两幢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建成了400米标准化塑胶运动场。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治教严谨、敬业爱生、乐教善导、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171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47人,中级教师66人。近年来,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八公山名师”2人。学校注重建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蔚然成风,物理、数学、英语、生化等学科承接多项市级科研课题。

  近两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琥头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琥头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琥头市“工人先锋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学籍管理先进学校”、全市教育创新“先进班组”、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班子秉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团结务实、锐意进取,正在努力打造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办学新亮点、新特色。

  (二)第一个三年规划完成情况

  我校的第一个三年规划制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创建标准化学校,提升中高考成绩,努力成为八区地区教育领头羊;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逐步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将完成情况简述如下:

  1、20**年我校积极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并通过验收;三年来中考“三率”均处八区前列,20**年、20**年获琥头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完成奖、提高奖”,20**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但今年高考成绩略有下滑。

  2、教育、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创新教育工作模式,提出并实施“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把过去由班主任一人管理全班,变为全体授课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学生的形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新思路。

  3、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

  落实“名师工程”,有2人获得“八公山名师”称号。推荐多名老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九、十届“红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先后派出语文、数学等学科骨干教师赴江苏盱眙等地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4、校园文化系统性有待加强,未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近几年,我校着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文化内涵发展。虽然在充分认识“十三中”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在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建设、校园文体活动、教师人文关怀等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校校园文化系统性不强,还未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学校发展的客观优势

  1、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我校坐落在八公山下,是国家4A级地质公园---“八公山森林公园”的“门面”,随着第二通道的开辟和琥头对外交流、旅游发展,学校必将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进一步重视,社会关注度提升空间加大。

  2、随着地区教育布局调整,生源数量得到保证、质量有望提升。

  3、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有序;教学教研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德育教育,尤其是“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效果显著,影响甚远。

  4、“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初步完善。

  (三)学校发展的弱势

  1、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在管理实践中尚未显现成效,各项管理措施有待细化。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本科达线率”,初中“三率”未达全市平均水平。

  2、学校的宣传推介工作力度不够。未能很好的将自身成功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形成体系,总结推介出去。

  (四)学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机遇:

  1、当前正处于教育大变革时期,普及高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谋划对八公山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因我校独特地区位优势和良好地办学条件,为我校初中部的发展赢得机遇。

  挑战:

  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老百姓对我校的认可度不高。虽然是首批市级示范高中,但处境尴尬。“学校声誉第一”的办学目标任重道远。

  2、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模式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模式,优化教学环节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以师为本,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现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追求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实现办学水平的自觉提升。

  三、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以“创十三中品牌”为动力,从严治教,依法办学,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地区老百姓认可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为目标。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师为本,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德形象。

  (二)培养目标

  1、学生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师发展:“在奉献中成就自我”,塑造一支“团结向上、创新教学、勤于反思、合作互助”的十三中教师队伍。

  (三)重点发展项目

  1、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这种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为平台,依托“师生结对子”的模式载体,充分发挥我校德育教育的底蕴,积极创建琥头市特色学校。

  2、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以教研创新为契机,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四、发展举措、成功标志以及完成时间(详见附表)

  五、保障机制及措施

  (一)琥头十三中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落实重于一切”的思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选拔和任用干部,坚持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原则,严格执行《琥头市教育局所属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

  (二)加强制度建设,修订《琥头十三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财物管理、办事常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宗旨,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教代会。广泛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沟通,凝聚人心。

  (四)坚持“开门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接受各方监督。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校联系,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扩大琥头十三中在八公山地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为琥头教育发展作贡献。

  发展领域目标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人

  学校发展目标8%

  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深化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的特色创建,将十三中办成一所制度完善、规模适中;质量高、特色明、影响广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

  1、修订《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

  2、制定琥头市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并予以实施。

  3、制定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

  1、《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修订完善,通过教代会审议,并予以实施。

  2、通过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

  3、“高效课堂”模式成效显著,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1、20**.122、20**.5校长室

  队伍建设10%

  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干部队伍。

  积极建立教师业务培训、专业技能、奖惩激励机制,培养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

  1、干部队伍建设①干部队伍专业化:将一部分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提拔到合适的岗位。②干部队伍年轻化:执行市教育局干部管理暂行条例,提拔一批年轻干部。③干部队伍流动化:中层干部部分岗位实行交流,逐步实行竞聘上岗。

  2、教师队伍建设①组建“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工作、“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③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实行年级组内、年级组间合理流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校内优质课大赛,每学期评选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

  1、干部队伍建设教代会对中层干部测评优秀率达到50%,称职率达到90%。

  2、教师队伍①组建班主任、德育工作人员“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教师“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每学期开设固定讲座1-2次,发表论文,作品3-5篇。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带动青年教师每学期打造3节精品课(教案、课件、教学实况、开设市级公开课等)。③网站、校报、宣传展牌等形式及时将学期获奖、表现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宣传。④师德考核合格率100%,学生满意度测评90%以上。⑤青年教师3-5年时间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积极申报市级骨干教师。

  1、20**.6

  2、①②20**.5③④20**.12⑤20**.7

  1、党总支校长室

  2、教研处政教处

  德育工作10%

  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努力把学生塑造成身心两键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1、“导师制”制定师生结对子;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方案。

  2、班主任队伍建设①每年举行班主任论坛。组织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对班主任举行心理辅导培训。②建立、宣传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规定班主任学期规定任务。

  3、建立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制度。

  4、申报创建市级“家教名校”,形成完善的家校教育体系。

  5、图书、报刊进班,每班建成一个图书角;开展学生阅读、写作比赛等。

  6、建成设施齐备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7、教育信息网新闻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取燧报”等宣传媒介。

  1、“导师制”师生结对;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成果、案例及相关材料。

  2、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年推出1-2市级优秀班主任或创新型班主任;每学年编辑《德育论文集》;所有班主任基本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及技巧。

  3、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操作规范。

  4、20**年成功创建市级“家教名校”。

  5、校园书香氛围浓郁,学生每月读一本课外书籍,每学期举办一次阅读、写作比赛。

  6、校园心理咨询室设备齐全,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合格。

  7、定期向教育信息网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建设良好。

  1、20**.122-7、20**.91-6、政教处

  7、办公室信息中心团委

  教学工作20%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手段,求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达到用网络来服务教学的目的。

  2、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3、继续细化实施目标管理,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创设科学激励机制。

  4、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三率”处于八区领先水平并逐年提升,打造八区教育名校。

  5、制定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课堂模式,并普遍实施。

  1、教师100%会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

  2、完成细化目标管理,教师评价体系科学,激励机制合理,极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3、教学质量:初中:学区内适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毕业生学生学业水平普通高中达线率100%,一类高中达线率,综合素质测评合格率100%。学校教育社会满意率95%以上,满意程度逐年提高。高中:完成教育局的高考指标,继续加强高考特长生培养。

  1、20**.122、20**.73、20**.124、20**.121-2、教务处

  3、教务处政教处

  4、办公室教务处

  教育科研12%

  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尝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英语教研组);提升教科研水平,服务教育教学。

  1、邀请市教研室每学期对学科进行例行督导,参与文理科教研活动。

  2、各学科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让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以科研人的姿态研究、分析、解决教育问题、教研问题和学生问题。

  3、组织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4、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5、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

  1、各学科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引领下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每年有申报,有结题。

  2、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3、完成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4、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20**.72、20**.53-5、20**.9教研处

  学生发展10%培养具有良好生活态度、兴趣爱好;初步具备自我规划能力、文明素养和法制观念;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1、组织建立“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开发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为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成立琥头十三中“体艺中心”,负责组织安排专业授课,体艺活动;继续探索教育评价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青年文明志愿者组织。

  1、每学年新组建学生社团1-2个。

  2、“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

  3、获得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称号,涌现一批师生青年志愿者并予以表彰。

  1、20**.122、20**.93、20**.51-2、政教处3-4、团委

  改善办学条件12%

  校园环境一流、功能区分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学校。

  1、积极争取资金新建学生食堂。

  2、对家属区水电管道线路进行改造,加强管理。

  3、制定教工之家建设申请及方案,报市教育工会批复。

  4、制定琥头十三中校园绿化整体方案,积极筹措资金分步实施。

  1、建设完成设备齐全的琥头十三中新食堂。

  2、琥头十三中家属区水电管道改造完成,管理科学。

  3、建设完成“琥头十三中教工之家”。

  4、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完成校园绿化、美化。

  1、20**.122、20**.123-4、20**.121-2、总务处3、工会4、总务处

  校园文化建设8%

  加强校园文化物质基础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十三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制定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1、物质文化建设修订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内悬挂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

  2、精神文化环境

  3、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制度文化建设,修改完善学校章程,对各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建立学校交流平台(飞信)。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积极根据学校特点成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6、启动学校校园文化形象工程建设,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校徽、信笺等。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成,学校校容、校貌进一步改善。

  2、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序。

  3、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建设完整,内容丰富。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建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6、校徽、信笺等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

  1、20**.52-7、20**.12

  1-2、政教处3、团委办公室信息中心4-5、政教处6-7、办公室

  办学特色12%创建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琥头市特色学校。按照琥头十三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序推进特色创建,形成“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教育模式。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20**.5校长室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