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源盐中学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浏览:39572022-02-03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一、基本情况

  源盐县中学校是四川省凉山州源盐县的一所普通高完中。学校始建于1942年,时称“源盐县初级中学”。1965年开办高中部,校名更改为“四川省源盐中学校”,2000年接盐编委(2000)11号文通知更名为“源盐县中学校”。迄今已有69年的悠久办学历史。

  学校座落于源盐县盐井镇学府路1号,校园占地面积160亩(106666平方米)。园内绿树成荫,古木参天,花香鸟语,环境优美。校舍建筑面积46826平方米,有教室110间及配套的教育教学、实验、科技、体艺卫等功能用房和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有一个田径运动场(含百米直道、300米环道)、四个篮球场、二个排球场,有乒乓球台10张,有体育器械场地200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等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学校教师队伍素质较高,有教职工289人,其中专任教师261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2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学历217人),专科学历55人,专科以下学历11人。高中教师170人(本科146人,学历达标率为85.88%),初中教师91人(专科以上学历90人,学历达标率98.9)。有中学高级教师43人,中学一级教师80人,中、高级职务的教师占在职教师总数的42.56%。

  二、历史荣誉

  69年来,一代又一代盐中人“继承厚德精业传统,着写求实创新文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换得了一项项荣誉:1960年荣获西昌地区“红旗学校”称号;1985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文明单位;1993年被四川省爱卫会命名为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20**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20**年被县教育局命名为源盐县校风示范学校、源盐县示范性学校;20**年3月被凉山州教育局命名为凉山州校风示范学校;20**年4月被四川省教育厅命名为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20**年11月被四川省教育厅命名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同年被凉山州教育局命名为凉山州示范性普通高中。教职工队伍人才辈出,先后有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全国教育战线劳模,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2人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1人被评为四川省德育先进工作者; 2人被评为凉山州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2人被评为凉山州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荣获凉山州杰出青年称号,1人荣获凉山州知名教师称号,另有81人获得州县各级相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第二部分 “十一五”学校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源盐县县委政府和州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学校坚持以***理论和“20**”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20**,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校教职员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学校“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各单项目标,学校各项事业继往开来,蓬勃发展,为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

  “十一五”期间,学校“育人是根本,德育是首位,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管理是保证,安全是前提”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人为本、育人、树人、发展人”的办学理念、“正校风、严管理、活教学、高质量”的管理思想、“诚实守信、文明典雅、博学睿智、拼搏进取、和谐包容”的培养目标、“办好初中,做大做强做优高中,把源盐中学办成省内知名、州内著名的,对周边地区起辐射作用、在民族地区起带头作用的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完中”的办学目标进一步明晰,“厚德、精业、求实、创新”的校训、 “文明健美团结进取”的校风 、“身正、学高、力强、敬业”的教风、“勤奋、博学、好问、精进”的学风等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升。“规模兴校、质量名校、人才立校、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得到全面落实。

  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由“十一五”初期的3069人(其中高中学生1597人,初中学生1472人)发展到“十一五”末(20**年)的6187人(其中高中学生3750人,初中学生2437人),净增了3118人。班级数由“十一五”初期的51个(高中27个,初中24个)增加到现在的81个(高中51个,初中30个),净增30个(高中24个,初中6个)。提前实现了学校“规模兴校”的战略目标。

  三、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七认真”全过程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目标责任奖惩体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州前列,高考上线人数由“十一五”初期的上省本科线115人上升到“十一五”末(20**年)的上省本科线238人,净增123人,上线人数位居全州34所普通高完中第五位;初三年级参加高中阶段升学考试综合排名年年均居全县第一;高初中的四个非毕业年级参加学年州县统一考试综合排名年年均居全县第一。年巩固率高中达88.6,初中达98.4;年毕业率高中达98.1,初中达100。

  四、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科研强校”的既定方针,制定完善了《源盐县中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关于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等常规化管理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共承担了32个立项科研课题,其中省级课题2个,州级课题8个,县级课题9个,校级课题13个,共投入教育科研经费62.8万元,“十一五”期间结题14个(省级2个,州级2个,县级5个,校级5个),其中,两个获省级二等奖,一个获省级三等奖,三个获州级一等奖,一个获州级二等奖,一个获州级三等奖,一个获县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个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十一五”期间,广大教职工在积极参加教育科研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在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有100余篇获省、州、县级优秀论文奖。学校编辑出版了教师优秀论文集2册,校本教材2本。学校20**年被批准为首批凉山州校本教研基地学校,20**年被批准为四川省民族地区校本教研基地学校,学校连续5年分获凉山州教育科研一、二等奖。

  五、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一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适时组织教职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礼仪教育培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使教师队伍整体政治思想素质得以提升。通过引进人才和实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名师工程”等一系列在职培训、培养、进修,在岗自学、“一帮一”、“老带新”等途径,使教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教职员工总数由“十一五”初的187人增加到“十一五”末(20**年)的289人。专任教师由“十一五”初的159人增加到“十一五”末(20**年)的261人。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明显提高,本科学历人数由“十一五”初的9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48.66,增加到“十一五”末(20**年)的22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7.16;研究生学历从无到有,现已有研究生学历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08。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本科以上学历)由“十一五”初的60.4提高到“十一五”末(20**年)的85.88%;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专科以上学历)由“十一五”初的90.07提高到“十一五”末(20**年)的98.9。教职工队伍专业技术职称高中级职称比例逐步提高,高级职称人数由“十一五”初的1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56,增加到“十一五”末(20**年)的4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4.88;中级职称人数由“十一五”初的4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2.99,增加到“十一五”末(20**年)的8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7.68。“十一五”期间,学校教师队伍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20**年被评为源盐县人才工作“双争双创”活动示范单位。

  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十一五”期间,学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投入建设资金1110万元新建了3860平方米的第三教学楼一幢(20**年4月开工-20**年2月竣工);1817.75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二期)一幢(20**年2月开工-20**年8月竣工);505平方米的图书楼一幢(20**年6月开工-20**年2月竣工);399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三期)一幢(20**年3月开工-20**年9月竣工)及教育教学用房、运动场的维修改造。投入资金455万元先后购置安装多媒体设施设备80套、建成远程网络教室2间及添置学生课桌凳、教师办公桌椅、教学设施设备、实验设施设备、图书设施设备、音体美卫设施设备、教师办公电脑等。以上项目的完工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学校固定资产总额由“十一五”初的957.3775万元增加到“十一五”末(20**年)的2530.3964万元。

  七、学生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一五”期间,学校始终坚持“育人是根本,德育是首位”的育人思想,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组织有益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社团等活动,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十一五”期间,共涌现出5个省级先进班集体,10个州级先进班集体,25个县级先进班集体,108个校级先进班集体;表彰了“三好”学生州级10人、县级28人、校级2560人,“优秀学生干部”省级2人、州级4人、县级20人、校级896人,“优秀团员”省级2人、州级2人、县级16人、校级762人,“优秀团干部”省级2人、州级2人、县级12人、校级664人;参加四川省中学生素质教育竞赛共有158名学生获奖;帮助行为偏差学生1897人次。学生工作取得新成效。

  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十一五”期间,学校继续深入推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按政策规定,进行了事业单位第一轮岗位设置和小岗竞聘。起草制定了《源盐县中学校章程》,修订完善了《源盐县中学校教职工奖惩条例》《源盐县中学校教师“七认真”的要求及检查制度》、《源盐县中学校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源盐县中学校德育工作条例》、《源盐县中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源盐县中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等近60个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编辑出版了《源盐县中学校管理手册(规则制度篇)》和《源盐县中学校学生管理手册》,使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九、党建和工青妇群团组织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先后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深入学习实践20**”、“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与党的路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行动上带头示范,工作上创先争优,真正成为了政治思想上的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建设卓有成效,党员人数由“十一五”初的46人发展到“十一五”末的93人。由于党员人数增加近一倍,20**年报经上级组织部门批准,学校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五年来先后有3人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5人被评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工会、妇联、共青团和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积极作贡献,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利,先后组织开展了“汶川5.12地震”、“会理8.30地震”、“玉树地震”、“抗旱救灾”、“两基攻坚”、“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贫困学生捐资助学”、“帮助危重疾病师生捐助”等捐款活动和慰问困难职工活动。利用以上活动对师生员工进行了很好地爱国主义教育、职业思想教育、感恩教育。

  校团委创办了《临风》刊物,为广大师生思想交流,提高文学修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十、安全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及综治维稳工作取得新成绩

  “十一五”期间,根据国家、省、州、县的要求,着力开展“安全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为更好地创建“安全校园”,学校报经县公安局批准,增设了安全保卫股,选聘了专职安保人员4名,负责校园常规安保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安全机构和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制度逗硬,责任到人。“十一五”期间,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县教育系统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新成绩,先后被评为县级、州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模范单位,20**年获凉山州消防工作先进集体。维稳工作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从未发生非法群体越级*事件

  第三部分 “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国际国内形势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学校发展新跨越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是我国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政策指南。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纲要还提出,“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生活补助标准,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这一系列的政策,会给我们民族地区学校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三)、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

  省、州、县“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等一系列政策也给学校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四)、人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送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是学校发展又一机遇。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校“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学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与省内、国内先进的学校相比还存在较大距离。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还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和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二是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综合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才能适应建立现代化学校的需要;三是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学校办学活力不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缓慢,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服务教学的水平不高,缺乏高水平、高层次、实用性强的国家和省级教科研课题和项目;四是基础设施等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制约了学校发展和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送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新要求;五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不够突出。要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分析现状,谋划发展,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促进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四部分“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20**”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20**,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和省、州、县的“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秉承“育人是根本,德育是首位,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管理是保证,安全是前提”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质量名校、人才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为目标,以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为主要任务,以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发展目标

  学校发展的总目标是:办好初中,做大做强做优高中。把学校办成省内知名、州内著名,对周边地区起辐射作用、在民族地区起带头作用的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完中。

  第五部分“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从“十一五”期间的规模扩张阶段转为内涵发展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改革内部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安全建设,进一步强化“教学七认真”过程管理,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做好迎“两基”国检和迎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完中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和省、州、县的“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好各阶段的工作;做好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项工作。

  二、具体任务和措施

  (一)、稳定现有办学规模

  第一阶段(20**-20**年)稳定现有办学规模,即初中24-30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控制在2400人以内,高中48-52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控制在3600人以内,全校在校生总人数控制在6000人以内,并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和州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逐年按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齐、配足各学科专任教师和教辅专技人员,逐步化解大班额;

  第二阶段(20**-20**年)抓住国家未来十年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政策支持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县的资金支持,扩建二校区,实现高初中分区教学和管理,初中办学规模达到70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在4000人左右,适当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即高中教学班扩大为80个教学班,在校生4500人左右,为普及高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扩建二校区未能实现,则适当缩小初中办学规模,即初中教学班控制在24个以内,在校生控制在1500人以内,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全县范围内择优招生,为高中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源,适当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即高中教学班扩大到60个,在校生4000人。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

  1、坚持“管理是保证”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先进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思想,进一步丰富学校管理内涵,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依法治校和校长负责制,逐步建立科学、民主、规范的现代化学校管理体系。

  2、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章程和各种规章制度。主要任务是修订完善《源盐县中学校章程》、《源盐县中学校职称评审条例》、《源盐县中学校教学“七认真”要求及检查制度》、《源盐县中学校班主任管理条例》、《源盐县中学校违纪学生处分条例》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各种突发事件预案等;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实用的《源盐县中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源盐县中学校教育教学目标考核奖惩办法》、《源盐县中学校各级骨干教师知名教师推荐评选办法》、《源盐县中学校教育科研课题认定奖惩办法》、《源盐县中学校学籍管理制度》、《源盐县中学校高中学生学分评定登记管理办法》等。

  3、逐步建立管理科学、高效、机构健全、各履其责、政令畅通的管理网络体系。

  4、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的校级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职数配齐党、政、工、青、妇和各内设机构行政管理人员,并做好“二梯队”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使用;学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拔任命齐各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基层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行政会的行政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及工会的民主管理监督作用,各内设机构和年级组的职能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在青年教师、学生和女职工中的思想教育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专业指导作用。

  5、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定期召开党员的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会,扎实组织开展好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示范岗”等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好宗旨教育、廉政教育、法制教育、服务意识教育。校级党政领导干部每年按上级组织、纪检部门的要求做好述职述廉报告,接受上级部门的考察考核和群众测评;学校党总支委员、各支部书记、副书记、学校行管中层以上干部每年由学校组织一次述职述廉报告会,并进行一次民主测评;进一步推行政务、党务公开,构建防止腐败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

  6、通过在岗自学、工作实践、校级政治学习、专业培训、考察学习、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干部队伍的培养提高,“十二五”期间,年级主任以上的管理干部至少参加三次州级以上的专业培训,二次县外的考察学习,年级主任以下的基层管理干部至少参加一次州级以上的专业培训,使他们成为业务上的行家,管理上的能手,形成一支清正廉洁、务实高效、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干部队伍。

  (三)、进一步加快教职工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坚持“师为校之本”的理念和“人才立校”的方略,教职工队伍建设将按照《源盐县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年发展规划(20**-20**年)》的要求逐步推进。

  1、总体目标:形成一支数量充足,学历、职称、学科、年龄结构合理,且身正、学高、力强、敬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其中以培养合格教师为基础,培养推出一批各级(省、州、县、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知名教师、专家型教师,以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2、分类目标

  (1)数量目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按高中1:14.3,初中1:17.2的师生比规定配齐能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职工队伍,到“十二五”末,教职工数量达到580人左右(其中高中340人,初中210人,教辅后勤30人),逐步消除大班额,减轻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

  (2)结构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教职工队伍学历、职称、学科、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学历结构目标是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本科以上,且具有国家颁发的高中教师资格证)达90以上,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达到5,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6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专科以上且具有国家颁发的初中教师资格证)达100,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达到2;职称结构目标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根据设岗比例,使高中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达到25,初中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达到15,初高中中级职称比例达到45至50,按照设岗要求,逐步过渡到按学科人数比例设岗,使中高级职称比例的学科分布合理均衡;学科结构目标是在今后调动、招聘、考调教师时,严格按学科缺岗的实际工作需要,严把进人关,特别是高中实行新课改后,要力争在5年内配齐、配足各学科专任教师,逐步形成一支学科分布合理均衡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目标是形成一支以中青年合格教师为主体,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为骨干,以知名老年教师为支柱的老、中、青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3)梯度目标:通过5年的培养提高,力争使我校教师100成为合格教师;30的教师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5成为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县级知名教师;5的教师成长为州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知名教师、专家型教师;2的教师成长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知名教师、专家型教师。形成一支结构梯度合理、思想先进、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知识丰富、勤于育人、精于教书、善于创新、团结和谐的教师群体。

  (4)素质目标:师德师风目标是坚持把教师的政治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重要地位,经常性地开展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教育、时事政治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想教育、职业道德及教师礼仪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自觉规范办学行为,转变教育观念,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团结协作、严谨治学,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构建一支有崇高理想、有高尚情操、有敬业奉献精神的师德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目标是以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培训培养及教师主动性的知识更新学习,使教师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及终身学习观,全力造就一支知识丰富、业务熟练、精于教书、教有特色、善于创新,能正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质量高,具备较强的教科研能力的专业型教师队伍。

  3、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设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书记和副校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教务处、办公室、学生处、总务处主任和各年级主任为小组成员。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授权行政办公室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拟定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报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以教务处、教科处为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年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每半年向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情况,教科处具体负责教师的培训、学历进修、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管理等日常事务。

  (2)经费保障:利用好国家、省、州、县教师培训培养专项资金;在学校每年预算外(事业性收入)资金总额中,以不低于5的比例提取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教师培训、进修、学历提高、学术交流、学习考察。

  (3)制度保障:由教务处、教科处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进修、学历提高、论文撰写、学术交流和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知名教师、专家型教师等的推荐评选专项规章制度。

  4、具体措施由教务处、教科处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源盐县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年发展规划(20**-20**年)》的总体要求分年度制定,并逐项落实。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1、教育管理

  (1)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德育是首位”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2)修订完善《源盐县中学校德育工作条例》、《源盐县中学校学生奖惩条例》、《源盐县中学校违纪学生处分条例》、《源盐县中学校班主任管理条例》、《源盐县中学校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评分细则》等规章制度,使之更加符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更加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

  (3)进一步加强教师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技能培训,每学年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交流推广在德育工作中的成功经验,表彰奖励在德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十二五”期间由学生处汇同教科处推出一期具有较高水平,实用性强,对全校德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师德育工作论文专辑。培养推出一定数量的省、州、县、校级“德育标兵”。

  (4)逐步改变当前说教为主的德育教育模式,利用好周会、主题班会、普法教育(中学生法制课堂,普法宣传,现身说法教育等)、生活技能课等地方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教育,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作用,使学生在参与式、互动式的教育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5)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备足够的心理辅导专业教师,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并在高中年级选择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

  (6)充分利用全州开展的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的契机,制定学校阶段性工作计划,推动校园“三化”(净化、美化、绿化)建设和学生健康文明习惯养成。

  (7)强势推进“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班级建设,继续做好省、州、县、校级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的培养、推荐、评选工作。

  2、教学管理

  (1)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办学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名校”为内涵的发展之路,强化过程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十二五”期间高质量地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各项任务,初中各年级教育教学综合质量居全县第一;进一步改善和优化高中生源质量,确保以高考为代表的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州34所高完中位居前五名,并做到高考硬上本科线人数和上一本、上名校人数年年有提升,上线率年年有提高。

  (2)按照国家、省、州、县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扎实做好课程改革各项工作,探索适合民族地区和我校实际的三级课程实施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开齐开足规定课程。

  (3)强化教学常规“七认真”全过程管理,做到每项有检查和记载,每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教学常规“七认真”检查评比,及时总结通报检查结果,做到制度措施逗硬,奖惩分明,在工作中逐步总结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各项检查制度和监督措施,使教学常规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禁止歧视差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5)继续推行教育教学目标奖惩制度,根据新时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

  (6)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探索制定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籍管理体系和学分评价体系,

  (五)大兴教育教学科研

  1、继续坚持“科研强校”的方略,加大对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教育科研服务教育教学的水平。

  2、切实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常规教研的指导与管理,继续坚持过关课、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示范课的上评课制度,每学年组织一次校级赛课活动,及时推广优质的课堂教学范例和优秀教案,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帮助教师解决专业成长和新课程改革中的各种问题,把教师专业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点。做到常规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常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在“十二五”期间,推出一批优秀教师参加省、州、县级赛课活动,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同时集结出版一本我校教师的优秀教案集。

  3、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在“十二五”期间,每个教研组应完成1-2个校级科研课题;力争完成县级课题立项4-5个,结题2个;州级课题立项2-3个,结题2个;省级课题立项1-2个,结题1个;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级课题立项1个。组织并鼓励教职工撰写科研论文,在国家级专业学术刊物上共公开发表20篇以上,在省级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50篇以上,在州级专业学术刊物(包括内刊)上发表100篇以上;集结出版一期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科研论文集。

  4、按照《源盐县中学校各级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学术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认真组织好校级专题学术讲座,在现与成都七中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与更多的川内外名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积极组织参加省、州、县级组织的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拓宽思路。

  5、“十二五”是国家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时期,针对学校新课改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专题研究,攻坚破难,推进我校高中新课改顺利进行。

  6、进一步加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和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

  (六)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学校要抓住国家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国家“校安工程”的机遇,加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又快又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县的资金支持,按《源盐县中学校关于新建二校区建设规划方案》立项在学校农场开工建设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能满足70个教学班(在校生4000人左右)教学,且设施设备功能齐全的二校区。逐步实行初高中分区教学,进一步扩展学校的办学空间,为逐步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夯实基础,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送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

  (2)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县的资金支持,立项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预计总投资约200万元,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40-45套,每套建筑面积45-50平方米)的青年教师周转房,以解决新进教师的住宿问题。

  (3)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县的资金支持,立项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预计总投资约250-300万元,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供行政、教师办公使用。

  (4)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县的资金支持,立项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预计总投资约400万元,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能满足3000名学生和200名教师用餐的标准化食堂。

  (5)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县的资金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完成现有运动场的场地进一步平整和排水系统改造及场地、跑道的硬化和塑化,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预计总投资约500万元。

  (6)多方筹措资金,预计投入资金50万元完成学校大门的改建。

  (7)根据高中新课改开设实用技术课的需要,建设一栋约2000平方米,预计投资250万元,供开展实用技术课教学和科技活动的科技综合楼。

  (8)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建设学校安全监控系统和完善学校绿化美化。

  2、教育教学、教辅设施设备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争取国家、省、州、县的资金支持,加大学校预算外自有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加大对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软硬件建设的投入,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学校的办学档次。

  (1)进一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

  (2)继续完成以多媒体、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购置和建设。

  (3)加强和改造完善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办公室等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设施设备。

  (4)加大对音、体、美、卫、艺、劳、科技活动等必要教育教学、教辅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践行学校“诚实守信、文明典雅、博学睿智、拼搏进取、和谐包容”的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5)进一步完善学生食堂、学生寝室必要的设施设备,力争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管理。

  (6)根据教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新购图书2万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和课余读书活动。

  (七)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十二五”期间,学校要进一步丰富、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质量,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具有浓厚育人氛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1、进一步丰富和明晰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思想的内涵。

  2、以文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并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扎实抓好“三风”建设,努力构建具有盐中特色的“文明、健美、团结、进取”的校风,“身正、学高、力强、敬业”的教风,“勤奋、博学、好问、精进”的学风。

  3、以劳模、先进为示范,充分发挥榜样引领和带动作用,弘扬时代主旋律。

  4、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建设、办公室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各类知识竞赛、读书活动、文体比赛、运动会、艺术节等),进一步绿化、美化、净化校园,营造有利于师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提高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形象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的内涵。

  5、在“十二五”期间,举办建校七十周年校庆,对建校七十年的发展史进行收集整理,展示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八)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继续坚持“管理是保证,安全是前提”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一系列规划和制度,增添措施,加大投入,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舒适、优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1、继续强化和明晰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各岗位的安全责任书,做到责任明确、制度落实、措施逗硬,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全体教职工的安全责任履职情况将作为年度考核和年终绩效分配的内容。

  2、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保卫股的机构组织建设,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配齐配足内保人员,强化业务和履职能力培训。加强对进出校园人员的盘查、登记和校园巡逻及安全排查,每年对内保人员进行一次履职情况的考核,对履职情况差的给予及时调整更换。

  3、争取和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校园安保监控系统及其他安全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学校防范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

  4、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禁毒防艾工作领导小组、和谐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领导机构。做到各项工作有组织机构,有制度,有计划,有落实,有分工,有职责,有检查考核。

  5、根据县法制建设办公室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师生普法教育。根据各阶段工作需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防艾教育、和谐教育的知识竞赛和文体活动,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得到启示和教育。

  (九)切实抓好学校体、艺、卫工作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多方筹措、争取资金,加大对体、艺、卫设施设备的投入,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高中新课改奠定良好的基础。

  1、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按规定配齐体、艺教师和卫生专技人员,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现有体、艺教师和卫生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进修、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对体、艺、卫工作的需要。

  2、加快对学校运动场硬化、塑化、绿化的建设,充分发挥运动场应有的功能,为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逐步添置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3、继续推行和完善国家提倡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和中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定期举办“校级综合性运动会”和“中学生艺术节”,适时举办教职工、学生各单项体艺比赛。

  4、加快完善音乐、美术专用教室设施设备,提高音乐美术教学的质量。

  5、在完善体育、美术、音乐设施设备,配齐配足专业教师后,逐步办好高中艺体特色班,力争办出特色,办出成效,使之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

  6、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高标准地建设好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卫生室,使之能承担学生“六病”的检测与防治和师生员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学生体质调研监测和食品卫生、体育卫生、劳动卫生、饮水卫生、教室卫生等的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预案和重大传染病的防控。

  (十)进一步强化教辅后勤工作和财务管理

  进一步强化教辅后勤人员服务意识的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探索后勤服务化管理方式;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充分发挥校有财力的最大效益。

  1、进一步强化教辅后勤人员服务意识的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继续坚持坐班签到制和完善岗位责任制。

  2、积极探索后勤服务化管理方式和年度校级财务开支预算制度。

  3、加快食堂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继续坚持教辅后勤人员轮流到食堂进行全方位监督和“尝食”制度,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食堂的店堂卫生、食物采购、食物保管、食物加工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食堂所售食品的质、量、价格的监控,进一步提高食堂的服务质量,让师生吃得放心满意。

  4、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标准化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定期财务收支公示制度、收费公示制度、重大开支集体研究决策制度、重大物资采购政府公开采购招标制度、物资采购进出库登记制度、公物领取保管使用清退制度,充分发挥校有财力的最大效益。

  5、进一步完善学校新建工程、重大维修工程及其他重大投资项目按规定公开招标制度;农场、食堂、小卖部等对外发包租赁项目向社会公开竞标和教职工代表旁听制度。

  6、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尽学校最大财力,逐步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让教职工共享学校发展成果。

  (十一)继续做好示范创建工作

  继续做好创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完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省示范校评选政策解冻后,接受省示范校的评估验收。

  (十二)进一步规范寄宿制和奖助学金管理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奖助学金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1、加大对学生寝室设施设备添置的资金投入,按寄宿制规范化管理的标准配齐、配足学生寝室必要的生活、学习设施,进一步丰富学生寝室文化、美化的内涵,为寄宿制学生提供一个舒适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积极争取政策按寄宿制学生与管理人员的比例配齐、配足住校生生活管理员,对现有的生活管理员要加强思想、业务、文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在新聘住校生生活管理员时,要严格按照寄宿制管理人员考核条件和标准把好进人的入口关。

  3、继续坚持寄宿制经费专人专账管理,经费使用情况及时向全校师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部门的审计。

  4、根据国家和各类社会组织奖助学金项目的逐年增多和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成立专门的学校奖助学金管理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统一对高中经济贫困家庭国家助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进行管理,统一接受各项奖助学金的申请,进行资格审查,负责资金发放和相关资料的归档整理。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奖励、资助制度和贫困生档案,使各项奖助学金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

  5、学校将按规定每年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用于减免学费、书费、特殊困难补助、设立校内奖学金等支出。学校将积极争取国家、社团、民间的各类资助项目,逐步扩大困难学生的受助面。

  实施“十二五”规划,事关学校未来发展大局,全校教职工要强化思想意识,层层建立责任制,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增强任务执行力度。各级各部门领导要带头承担规划责任,全校教职工要勇挑规划任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骤,形成合力,为完成“十二五”规划做出应有的贡献。

  源盐县中学校

篇2:中心小学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

  中心小学“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z”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20**,以市教育局“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蓝图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注重抓好“四个必须、四个提升”,即:必须优先教育体系,提升发展水平;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质量水平;必须强化教育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必须细化教育规划,提升投入水平。努力促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更好地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教育服务。

  二、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要求,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益。

  2.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人口变化等要素的预测和分析,对照z省实验小学的主要指标和条件,确定争创省级实验小学。

  3.科学管理、效益最优原则:根据市局规划精神,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科学管理追求效益最大最优,提高协调发展程度和优质教育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规划目标

  完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

  领导班子配备到位,努力提高年轻干部的整体素质,为事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目前学校学生数的教学需求及学校规模的逐步扩大,从数量上争取配齐、配足,特别是专职英语、科学(自然)、艺术(美术)微机,体育等学科老师。教师学历合格,大专以上学历层次达到90%以上,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向更高学历层次进修,函授。制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努力造就一支有一定教科研能力,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骨干及学科学术带头人各教师队伍,人数达30%以上。

  场地及校舍建设达到或者基本达到省实验小学相关要求。运动场地(即塑胶跑道)于今年上半年建设完工;劳技室、图书阅览室争取年内有进一步的充实完善,其他各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要用足用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积极与兄弟学校及联系单位取得协议,学校做到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德育活动基地。

  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能较好地达到省标。

  强化教育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等“四率”保持10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

  保持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团结文明,求知奋进”八字校风要感召每一位师生,要树立“我以三小为荣,三小以我为荣”的主人翁精神;能从实小的性质出发,加强学校文化环境育人的特色建设。

  积极开展服务社会活动。

  努力达到《z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28条。

  探索推行科学管理。目标管理要明确,民主管理要深入、制度管理要完善、体制管理要加强、管理手段有创新和突破。

  加强课改实验,提升办学水平。

  确立“十一五”立项课题,确保z市级课题,争取苏州市级立项课题,努力争取省级立项或者规划课题。

  提高“课改”及“新教育”实验的条件;认真组织、实施课题的研究和发展。

  及时总结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或者经验,并不断修正完善,课题计划或者方案。

  优先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提高。①思想认识基本达到《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②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基本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

  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有发展。语文、数学双科合格率达到95%以上,语文、数学、英语单科合格率分别达95%、95%、90%;优秀率分别达30%、40%、30%。

  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劳动态度、劳动知识、劳动技能)达省实小要求。

  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均衡。100%学生达到《小学生健康体质标准》测试及格等,优秀率不低于30%。学生近视率得到有效控制。

  抓好各项创建(评优),丰富办学内涵。

  加强建设健康学校工作,使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努力创建苏州市“绿色学校”。

  申报创建z市科技教学特色学校。

  申请评估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

  四、实施措施

  为确保达成上述办学目标,完成主要工作任务,着力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重点工作:

  坚持优化质量,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注重实施素质教育。确立素质教育观念。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挂念,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质量的态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确立学生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对学生的一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执行素质教育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上足规定课时,杜绝随意删减课程,增加课时的现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严格规范教材、教辅用书的征订和使用,杜绝随意编印、随意征订的现象。营造素质教育环境。坚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广泛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和家长的沟通,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注重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小学教育课程改革。认真总结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主动吸取兄弟学校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冷静反思课改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提高实施新课程水平,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发展的评价机制。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教科室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根据市局工作布置精神,制订本校参与实验计划,尽快主动参与该项实验,力争取得成功。

  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根据《z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和《z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组织课堂教学。建立课堂教学考评制度。成立学校课堂教学考评小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年度考评,考评结果在全校范围内予以公布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学科组课堂教学评比的基础上,组织全校课堂教学评比,并选拔推荐优秀课,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级比赛,力争在第二届“z市百节优秀课评比展示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注重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以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入场行为规范》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为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社会公德、服务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开展向航天英雄费俊龙为契机,激发学生突阻围、爱科学的热情;以开展法制教育为重点,严格控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以建立网上家长学校为载体,进一步促进家校联系;以建设德育基地为平台,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智育工作水平。提高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育质量,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者超过市局相应指标要求。提高体育工作水平。认真实施《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学校田径队、足球队、游泳队、“冬季三项运动队”要建立,并组织开展系统训练,努力提高竞技水平,争取在市级比赛中成绩有突破,学校体育比赛团体总名次力争进入前二十名。提高美育工作水平。认真实施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艺术欣赏水平和表演技能;五月份举办学校艺术周活动,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抓好业余文艺队的指导训练工作,参加市局组织举办的中小学文艺汇演活动,力争好成绩。提高创新教育水平。(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以“听一次科技讲座、想一项小创作、读一本科普读本、写一篇小论文、做一个小实验、搞一个小发明、看一部科幻电影、画一副小科学画、编一个小程序、做一个小机器人”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十个一”活动,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市局组织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坚持科学管理,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是创建z省实验小学的重点和关键。必须以强化管理为抓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加快形成“争先创优、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内涵的发展。

  着力完善常规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一是认真执行教学“六认真”管理制度。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的情况,及时推广先进经验,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对少数屡教不改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乃至点名批评。二是认真执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校级领导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坚持每周汇总听课情况,坚持每周进行课堂教学集体点评,坚持深入班级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三是认真执行教研活动管理制度。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科备课组每周至少开展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做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坚持规范收费工作到位。努力建成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二是切实加强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大防火、防盗、防事故、防暴力袭击的力度,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进一步加强食堂(商店)和饮用水管理,确保师生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在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和“警钟长鸣”的同时,探索学生上、下学安全过马路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三是注重优化学校环境,结合建设健康学校和创建苏州市“绿色学校”之契机,加强校园环境管理,达到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积极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确保顺利通过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

  着力完善考核评比机制。加强教师年度考核。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平时考核为基础,按照个人述职、民主考评、小组审核、公示结果确定等次等程序,对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用聘任、发放年度考核奖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着力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坚持竟聘上岗制度。全面实行学校中层干部竟聘上岗制,凡是提拔校级中层干部,按规定程序实行竟聘上岗;进一步规范教职员工竟聘上岗程序,公布教职工岗位设置、任职资格和竞聘条件,由个人提出应聘申请,通过民主测评、学校考核和“双向选择”等方式确定受聘人员;进一步规范聘期管理,根据岗位职责对教职工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着力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注重师德师风教育。积极参加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主旨,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要求的“师德师风年”系列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注重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继续实行本科学历进修(函授)的奖励办法。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英语教师通过苏州市级英语口语测试。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结合实施青年教师“一、二、三培养工程”,认真执行导师制,帮助新上岗教师一年内过好“五关”,即文化考试关、备课说课关、课体制作关、课堂教学关和班级管理关。注重骨干教师培养。按照“明确对象、制订计划、落实措施、注重实效”的要求,培养一批z市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学术)带头人。注重数量与质量。注重名教师、名校长的成长和培养。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切实保障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1.明确办学职责,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2、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觉性,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教师法》,强化学校法人地位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育政务(校务)公开,基本实现教育决策和管理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

  (二)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积极深化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积极推进教育系统用人制度改革,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继续实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全面推行教职员工竞聘上岗,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教职员工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充分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酬,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名教师、管理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名教师优秀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名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积极探索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制改革,整合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的资源,逐步形成既分工明确又共同参与的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系。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严格课程设置,改进教学评价,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以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为重点,将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发挥教育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三)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和增长机制

  主动争取开发区管委会的支持,同时努力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教育。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改造工程,优化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健全弱势群体教育帮困扶持制度。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通过减免学杂费、发放助学金等方式,保障家庭贫困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促进群体之间教育均衡发展。鼓励单位或个人设立助学金或帮困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广泛开展帮困助学活动,通过捐款、捐物等形式,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继续实行残障儿童少年免费入学制度,确保残障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积极履行《“新z人”子女在昆就读实施意见》,确保“新z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篇3:工业园区学校双语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工业园区学校双语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回顾

  z学校于20**年建校之初就开始了双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是全市首批三十一所双语实验学校之一。5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通过“氛围营造、重点突破、综合渗透”三个阶段,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应z自身发展、具有z特色的双语教育之路。

  学校在强化英语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在科学、数学、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部分学科中,实现了课堂用语的双语化,初步实现了用非母语教授非语言学科的实验目标。同时,学校聘请专职 外教 ,在2-8年级每周开设口语课,进一步完善了双语教育课程结构。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积累和尝试,学校逐步形成了富有z特色的双语教育资源。

  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1、营造了良好的双语环境:逐步实现和完善了校园环境图文标识双语化。随着外籍学生的增多,学校建立了外籍学生和归国人员子女俱乐部。为学生开设了英语角,增加了锻炼口语的机会。为 外教 开设了专用教室,增加了英文报刊阅读栏。

  2、充实完善了双语资源。学校一方面购进一批适合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原版读本、学科教材、学习手册,为师生订阅优秀的英文报纸和有声期刊;另一方面,积极依托网络,实行引进与开发并举的策略,初步形成了学校双语教育资源网络和校本教材,如科学组的*inghai Interactive Physics Classroom 双语网和《Practical work resources of science》,已在科学组双语探究性教学实践中屡见成效。

  3、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外出培训、外部引进和校本培训,依托双语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外带内、以老带新、点面结合、跨学科融合、整体推进”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双语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在促进双语教育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科教育的国际融合,有力推进了新课标的实践。

  4、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学校先后与加拿大渥太华Henry Larsen公立学校、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校、韩国华山中学校和丹麦埃斯比约市蓝山学校结成友好学校。通过交流互访,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视野,有力促进了z办学的国际化。

  五年来的双语教育实践,打开了学校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窗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带动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力推进了各学科教学的国际融合,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有效促进了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为一体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思考:

  “十一五”期间,是我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品牌优势、壮大规模效应,推进学校率先发展、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学校双语工作将进一步围绕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继续发挥其特色兴校作用,促进学校品牌建设和学校国际化步伐,全面落实z学校“十一五”办学规划。为此,根据省、市、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在与学校双语组全体教师广泛研讨的基础上,现制定学校双语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并将在今后具体工作中不断优化、完善。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z教育服务水平、促进实现两个率先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20**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深化z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国际融合、打造z教育品牌”战略,为z经济发展全球化、文化交流国际化的需要做出贡献。以深入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为实践平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双语工作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力打造z双语乐园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20**为指导,围绕打造“双语乐园”的办学目标,积极开展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方面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策略、共享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丰富新课标实践,促进学科教学,同时也通过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园区教育与外界的合作交流及国际融合,加速z教育的国际融合;另一方面,通过双语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学习、合作、交流、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展示z教育的新形象,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知名学校。

  (二)、具体目标

  (1)课堂教学研究目标:探索双语教育的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为载体渗透学科知识,探索双语教育对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技能、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双语教育在各个具体学科中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师资建设研究目标:研究各学科双语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双语教育对教师培养和自我发展的积极影响,探索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建立一支优秀的实验队伍。

  (3)教学资源研究目标:通过自身实验和对外合作交流,逐步积累国内外先进的双语教育资源和校本实验资源,研究对资源的科学分类和合理取舍,构建资源体系。建立z学校双语教育资源库,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开发系列校本双语教材,促进学科教学的国际融合。

  三、具体工作

  我校的双语教育通过“氛围营造、重点突破、综合渗透”三个阶段,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应z自身发展、初具z特色的双语教育之路,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把双语教育特色做优做强,使z学校的双语教育在z领先、省内知名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真正使z学校的双语教育成为特色品牌。因此,以构建“双语乐园”为目标,立足学校“十五”期间形成的双语教学优势和经验,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园区教育发展的需求,以及z学校“十一五”办学规划目标,决定在20**-20**年五年间大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进一步开展双语小班实验和《z中小学双语综合读本》的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探索出双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模式,完善校本双语教学资源和双语教育资源网,带动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国际融合。

  2、不断拓展双语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每年一届z双语文化节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打造z活动教育特色,争创z市首批双语示范学校。

  3、继续扩大对外与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办学视野,促进z办学的国际化。目前我校已和加拿大渥太华Henry Larsen公立学校、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校、韩国华山中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并实现部分师生的互访和交流,争取以后能和丹麦埃斯比约市蓝山学校有师生的交流,并实现在已有对外交流内容和范围上的进一步扩大。

  4、学校要广开门路、大力为双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提供机会。通过招聘、培训、进修、交流、观摩、研讨等各种方式提高双语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壮大双语教师的队伍,到20**年,双语教师数量上争取达到教师总数的30%以上,质量上要分层推出一些在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双语教师。

  四、措施与方法

  (一)、措施

  1、以打造“双语乐园”为目标,积极营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双语教育和教研的氛围。

  2、加强领导,强化双语工作领导小组和双语教研组的职责,完善双语教育管理和考核制度,完善双语教育管理与教研网络,实现双语教育工作领导有力度,指导有方法,操作有方向,落实有内容,评价有标准。

  3、学校保证双语教育经费投入,保证用于双语教育的各种教育资源经费足额到位,完善优秀双语成果奖励制度和并付诸实施。

  4、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师培训机制,为双语骨干人员创造必要的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的条件,添置必要的参考资料;积极搭建各种展示平台,优先推荐双语骨干教师参评各级、各类带头人、能手、新秀等荣誉称号。落实,把教师个人的双语工作列为教师评职、年度业务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5、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语校园文化活动,以双语艺术节为突破口,不断推进z双语教育文化氛围建设,提高扩大z双语教育的辐射和影响。

  6、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促进学校教育的国际融合,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7、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双语教育课题研究,对双语阶段性结果及时在各级各类双语成果交流活动中组织参评,并积极做好双语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

  8、积极加强双语组文化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双语校本教材和网络资源。

  (二)、方法

  1、加强双语教育的管理,双语教育网络要有年度实施计划和总结。

  2、双语教师要每学期制定相关的双语教育实验计划,包括内容目标、步骤、方法、措施、成果形式质量验收标准。

  3、围绕今年的重点--教学评价,研究并逐步制定各学科自身的教学评价。用评价来指导双语教学的理性、有序发展。

  4、开展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方法讲座,更新双语教育的观念,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能力并付诸实施。

  5、优质高效地开展好日常双语教育活动。

  五、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重塑校园文化(20**年3月--20**年7月)在学校原有双语硬件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设施或更换较成旧的设施,同时尽量营造双语的软环境,让双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无处不在,真正使我校双语教育成为一种“沉浸式”双语教育。

  第二阶段:实施校本课程(20**年9月--20**年9月)科学组、艺术组、小学数学组和英语组完成各自的校本课程的汇编,并通过教学实践逐步修订完善。

  第三阶段:扩展国际交流(20**年9月--20**0年12月)在我校原有以学生为主的国际交流的基础上,争取开拓师生对外双向交流的通道,和更多的境外学校缔结友好关系,并实现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