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花园中学第三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浏览:20422022-05-07

  园花中学第三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让质量更优秀、特色更鲜明、社区更满意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直面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积极回应社区对学校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和殷切期盼,积极探索新方法、拓展新渠道、寻求新突破,现根据学校发展愿景,结合办学实际情况,制定第三轮主动发展三年规划,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情况分析

  一、学校概况

  学校创建于1981年,是一所新村配套初级中学,占地面积22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30平方米,现有班级34个,在校学生1500余名,在编教职工132人。其中,一级教师53人,高级教师26人。

  学校底蕴丰厚,环境优美,在前两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中,学校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德育特色和校本课程特色,致力于“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成效初显。

  二、发展优势

  1.课程改革稳中有进

  学校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进行整体改革试验,在学生自主学习、课外选修课、学生素质评价等方面有过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三次获得“江苏省模范学校”的殊荣。在新课改中,学校坚持开发和完善校本课程,舞龙、中西餐、家政、象棋、围棋等校本课程逐渐成熟,学分制评价也取得初步成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机会,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优势和亮点。

  2.德育特色日益鲜明

  在前两轮学校主动发展中,“三名”教育丰富和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公民教育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增强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积极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三类教育均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为依托,全面提升了学生素质,逐渐成为学校的德育特色。

  3.师资建设初见成效

  三十年的学校发展不仅培养了一批教学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也孕育出特有的花中教师文化,营造出一种积极钻研、合作进取的良好氛围。学校现有市五级阶梯教师27位,其中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一名,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有18人,另有9人硕士在读,占到了专任教师的四分之一。学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超过了70%,其中,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有21人,在20**年市基本功比赛中有15人获奖。

  三、面临挑战

  1.学校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多年来,学校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和实践,但实施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虽然数量多,但质量还亟待提高。

  2.学生生源变化有待进一步应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变化,学校周边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新市民子女入学比例逐年提高,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对于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德育的有效性,需要做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不够均衡,个别学科相对薄弱。优秀教师的队伍结构需要优化,目前仅有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一名,学科带头人空缺,骨干教师数量偏少,缺少在市里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和学科教学中的领军人物。

  第二部分学校发展理念和目标

  一、办学理念

  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校发展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教师发展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专业发展为动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学生发展建立在公民素养养成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学习品质和素养,发展个性特长。学校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理顺各种关系,立足社区资源,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学校精神

  学校总结多年办学经验,提炼出花中“六种精神”,提倡争当“六个模范”,成为学校教师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六种精神: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合作进取、务实创新、自强不息

  六个模范:为人师表的模范、教育科研的模范、教学工作的模范、课程建设的模范、素质教育的模范、减负增效的模范。

  三、发展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质量更优秀、特色更鲜明、社区更满意

  (1)质量优秀体现在学生在校的三年获得长足发展。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为学生在校的三年成长提供更具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赢得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社会认可。

  (2)特色鲜明是指德育特色和课程特色得到彰显。具体表现在不断深化和整合学校的“三名”教育、公民教育和生命教育,逐步形成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分阶段德育发展目标和特色活动。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打造3-5门精品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3)社区满意不仅指肯定学校的办学质量,还表现在与周边社区、企业、学校之间经常开展互动交流,共建成效突出;以及不断整合优化社区的教育资源,完善以学校为主体,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以活动为载体,探索学校与社区教育的新途径。

  2.学生培养目标:健康、阳光、好学、善思

  以公民教育为核心,以“三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底色,整合学校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和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既要具有热爱学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和大胆质疑的学习品质,更要具有关注社会、勇于担当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师发展目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的新型教师队伍。三年内拥有硕士学位教师力争超过30人,五级阶梯人数增加5-8人,其中骨干教师以上人数增加3-5人,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

  第三轮学校主动发展将以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为重要目标,以课程建设、队伍成长和学生发展为重点,以项目驱动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对规划目标任务的分析,对学校课程、德育特色和师资队伍三个项目进行设计和实施,谋求突破。

  项目一:

  【项目名称】

  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引领师生共同发展

  【设计目的】

  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促进学科组建设为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加大对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构建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措施】

  一、加强有效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一)加强有效课堂研究,促进课堂教学转型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课堂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转变的关键是理念。通过校内外的各种研修活动,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固有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使其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2.开展学科教学有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师项目研究,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听评课的问题意识。强化集体备课后的教师二次备课,在分享研究团队集体智慧的同时培养教师个体的独立钻研能力,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有效教学的各学科标准。

  3.开展课型研究。针对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等不同课型开展聚焦课堂活动,针对复习课和讲评课这两种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重点进行这两种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提高复习课和讲评课的课堂效率。

  4.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对现代技术的运用能力,加强技术装备和师资建设,以及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应用录播教室的先进设备,对课堂进行科学地观测和研究,让学科教学研究更加深入和科学。

  5.开展学案研究。提高学案编制与评价的水平,初步形成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校本资料库,并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推进课堂转型。

  (二)加强有效命题研究,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如何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同时,又能巩固课堂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除了课堂之外,对作业和命题的研究和探索,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增加作业的选择性。随着生源结构的变化,如何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将成为新课题。只有进一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并对部分学科作业增加选择性任务,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2.拓宽作业形式。在作业中增加学科知识的拓展和探究,鼓励学生在学科作业之余,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学科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挥作业的最大功效,同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公民意识。

  3.成立命题研究小组。加强对考试命题研究,启动学校试题库的建设,让优秀教师在试题的研究和编制中得到专业发展,以此推动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二、深化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一)拓宽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1.进一步明确开发目的。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完善,校本课程应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服务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引领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研组的主动发展。

  2.进一步整合校本课程。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生活类(中西餐、家政、十字锈等)、学科类(思维训练、生活中的化学、口语交际、数独等)、特色类(“三名”、公民教育等)这三类课程来通整学校校本课程。

  3.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特点,加强与家长代表、校友、社区、企业、高校的联系,在课程基地建设、外聘教师等方面进行合作,拓宽课程领域,引领学生发展。

  (二)转变教学方式、强化过程管理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开展校内外的培训和交流,继续邀请华师大等专家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发展,鼓励更多教师参加校本课程的培训,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交流,拓展视野,不断优化。

  2.优化教学方式,丰富课程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开展诸如读书讲座、知识竞赛、技能训练、专题研讨等各种活动,增加活动和体验类课程,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活动类课程体系。

  3.引进现代技术,促进主动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丰富教学形式,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完善课程评价,加强过程管理。在原有学分制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管理与评价。重视对申报课题的论证、修改和完善,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水平和受欢迎程度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丰富《花中优秀校本课程》。

  项目二:

  【项目名称】

  以“三名”教育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设计目的】

  通过前两轮规划的顺利实施,我校的德育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发展:“三名”教育日渐成为学校德育特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呈良性发展;生命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都有特色活动。在新一轮三年发展中,我校德育将以“三名”教育的深化为主线,按照大德育的思路,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领域,以市级课题来引领,加快德育队伍的建设,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出更多德育品牌活动,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具体措施】

  一、丰富以“三名”为主导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环境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1.以“三名”来丰富校园环境文化。丰富“三名”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建设书香校园、评选书香班级和个人。充分发挥校史长廊、书画长廊、“三名”文化长廊、校园移动展板等文化载体的德育功能。加强学校网站德育主题栏目、学生电视台和“三名”广播站的建设,增加名著、名画、名曲的赏析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营造文明高雅的校园氛围。

  2.以“三名”来带动德育课程建设。开设以“三名”为主题的专题德育课程,在学科上进行渗透,在校本中有专题,在社团中有阵地,做到德育课程有目标、有计划、有教材。同时用“三名”德育课来带动德育课程建设,形成我校德育课程体系。

  3.以“三名”来亮化主题教育活动。将“三名”教育与生命教育主题月活动、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做好主题教育活动中常规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名品(名著、名曲和名画)背后的故事、了解名品的作者来挖掘名品带给学生们的启示,将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亮化。

  4.以“三名”来促进德育科学研究。在“三名”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在原有课题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省级重点课题《挖掘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的研究,以课题来深化“三名”教育,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重点研究“三名”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加强与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同时,以班主任工作室为单位进行德育微型课题研究,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打造以“三名”为主题的班级建设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重要元素,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建设好坏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班级建设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由相互联系的班级目标、班级学生集体、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教育合力、学生发展评价等,有机构成的班级教育整体。

  1.建立有发展的班级目标。从“名著、名画、名曲”中提炼班级发展主题词、班级发展目标和班歌。

  2.开展有内涵的班级建设。以“三名”教育为核心内容,以“书香、曲香、墨香”为主题词,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并评选优秀“三名”文化班级,让“三名”由点到面逐步深入,以此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品位和修养。通过开展诸如“我来说名著”、“每周一歌给我的启示”等经典班队活动来加强班集体建设。

  3.打造有研究的德育团队。成立班主任工作室,为“三名”教育打造新平台,让班级文化建设呈现更多特色和亮点。班主任工作室将以研究和提高为目的,聘请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担任领衔人,以“名著、名曲、名画”为抓手,围绕“专家引领、团队攻坚、个案研究、微课题研讨”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此来推动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德育队伍建设。

  三、搭建以“三名”为桥梁的社区共建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也就是说,除开学校、家庭教育外,社区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校以“三名”教育为桥梁,来协调学校、社区关系,构建一个课内外结合,知识、能力并重,学校、家庭、社会相联的德育体系。

  1.德育资源请进来。邀请花西社区、花一社区、周边村委及共建单位的相关人士参与到学校的“三名”教育活动中,共同来欣赏名品。走进企业和周边高校,借鉴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团队文化,扩大德育视野,不断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2.服务社区走出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同学在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扶贫、帮困、助残、敬老等社区爱心服务活动;组织青少年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德育基地,将园花新村敬老院、五星公园、钟楼天爱智障儿童中心列为我校德育基地,定期开展相关德育活动。另外,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协助社区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3.学社携手共赢中。开展面向社区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运动会以及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学校、社区的联动作用。通过社区引入教育,让教育服务社区的开放式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激发社区居民学科学、学知识的热情,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为创建文明社区、文明z共同努力。

  项目三:

  【项目名称】

  以研究生工作室为载体,助推教师队伍加速发展

  【设计目的】

  经过前两轮学校主动发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有了较大提升。现有研究生(含在读)27人,专业素养明显增强。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研究生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将成立研究生工作室,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实现市级骨干教师以上称号的教师人数有所突破。

  【具体措施】

  一、目标导航,愿景共生

  1.完善工作室机构。争取高校研究机构的专门指导,提升工作室的研究品质。邀请学校资深教师担任工作室顾问,既加强工作室的专业发展,又能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推选优秀成员担任工作室的领衔人,制定工作制度、计划。制定个人三年发展的目标及措施,通过目标达成情况的定期检查,来推进工作室的发展。

  2.制定考核和奖励制度。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及校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奖励制度,进一步促进和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建立研究生发展档案,对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等项目进行学年检查,定期总结交流,评选优秀学员,颁发证书和奖金,表彰先进、激励他人。

  3.确定工作室活动日。每月第一个周六上午确定为研究生工作室活动日,以学期为单位制定既有专家讲座,又有课题交流汇报,以及各种形式的沙龙和研讨活动,确保研究生工作室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校本培训,携手共进

  1.借助高校的力量,采用走出去(继续培训)和请进来(专家讲座)的形式,确保研究生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聘请科研机构专家指导工作室活动,推动工作室活动深入开展。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微型课题研究、沙龙、示范课、花中讲坛、读书活动、命题研究等,切实提高工作室的理论水平。为工作室定期购买理论书籍和报刊杂志,交流读书心得,将学习成果辐射到更多的范围。

  3.每位成员建立博客,创建花中研究生博客圈和QQ群,为成员间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每位教育硕士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三、示范辐射、合作共赢

  1.发挥研究生在教育上的创新作用。鼓励研究生担任班主任或教育管理工作,发挥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在德育教育中力求突破,不断创新,为学校德育注入活力,不断优化班主任队伍和工作方法。

  2.发挥研究生在教学上的带头作用。鼓励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工作,主动承担任务,提高教学能力并发挥研究生在备课组、教研组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教研组建设。

  3.发挥研究生在科研上的示范作用。鼓励研究生将教科研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要求每位硕士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领衔学校的微型课题,参与市级以上的课题,不断提高教科研的水平,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工作展开。

  4.发挥研究生工作室的团队引领作用。成立青年教师成长营,由工作室的优秀成员承担负责人和培训工作,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提高。

  第四部分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规划实施起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成立项目发展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各个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2.学校成立以校领导、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工会、民盟等为代表的自评工作小组,在规划实施中监控、督促,并在规划实施一年半后开展中期自评,完善后续发展方略,在规划实施三年后开展总结性自评。

  3.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实施主动发展三年规划保驾护航。

  二、制度保障

  1.通过修订和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断优化学校管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2.不断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创新考核形式,遵循发展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原则,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3.进一步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积极发挥教代会作用,提高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

  三、后勤保障

  1.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经费和政策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加快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2.加强安全督查,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创建平安校园。

  3.加强和社区的联系,积极争取社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4.争取市教育局对项目开展给予经费支持(每个项目每年约需要10-15万元经费)和政策保障,确保项目正常运转。

  本规划经学校教代会通过后实施。

  z市园花中学

篇2: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学校本着“放眼未来,抓住机遇,争创一流”的原则,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

  1、历史背景:

  z作为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新型县级城市,在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江西经济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口号的同时,也提出了把z建设成为赣闽粤边际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作为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和开拓创新精神的z二中,同样需要深化改革,求新思变,加快发展,奋发有为,为实现省市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智力保障,为实现学校提出的“力争三五年内创建省级名校”、“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2、学校概况:

  z二中始建于1942年,是目前z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完中。从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共有86个教学班,学生5550人,其中高中44个班2625人,初中42个班2925人。全校有教职员工337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2人,中学一级教师131名;高中教职工163人中,有专任教师151人,达本科学历者130人,占86.10%,专科学历21人,占13.9%;初中教职工174人中,有专任教师163人,达本科学历者76人,占46.63%,专科学历87人,占53.37%。高中教师持教师合格证149人,占98.7%,初中教师持教师合格证160人,占98.2%。有设区市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2人。学校占地面积4.2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248万平方米,教学设施有综合楼一栋,教学楼三栋;有学生公寓楼一栋,能容纳1152人,普通寝室一栋,能容纳320人;学生食堂一栋,能容纳1000多师生用餐;有实验楼一栋。

  3、办学优势:

  学校本着“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育人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狠抓学校管理,着力倡导“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好学争先”的学风,充分发挥教师潜力,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特有的办学风格。初中教学全市一流,久负盛名;高中教育稳步提高,居全市普高前列;文体艺活动活跃,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近年来,学校获省建设厅授予“园林绿化达标单位”称号、省总工会授予“江西省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省爱卫会授予“卫生庭院”称号、z市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暨文明校园示范学校”称号和“师德教育先进集体”;并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和z市内保先进单位;多次被教育局评为全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高考质量先进单位。这些荣誉和业绩的取得为学校今后三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面临问题:

  随着z市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学校网点布局的调整,以及重点中学初中剥离后初中学生大量涌入我校等情况的出现,我校作为普通中学生存与发展空间正经受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初中学生数的增长,造成教室严重不足,成班率高;初中规模的不断扩张,也挤占了学校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制约了高中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学校占地面积小,校园狭窄;校舍建筑面积不大。因校舍紧张,成班学额偏大。以上不足,客观上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学校师资状况也亟待提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尚无一人,地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偏少,专业教师结构比例失衡,综合科学科教师紧缺。所有这些,都成了z二中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严重障碍。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认真总结自身办学经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式可持性发展,成为赣南示范性特色名校。

  二、学校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理论、“20**”重要思想、20**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关爱生命”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管理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学校发展方向

  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力争5年内达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重点中学”,实现z二中跨越式发展。

  3、办学规模和基建目标

  学校今后五年的办学规模围绕“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目标,初中控制在30个班,高中控制在40个班,共计70个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500人以内,班额控制在50人以下。

  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兴建图书馆、科技楼,更新实验室设备,新增计算机80台,添置图书资料10万册,装备学术报告厅。

  三、学校发展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品德高尚,习惯良好,博学多才,体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学生,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2、学校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把学校建成为名符其实的z市素质教育实验名校。

  四、五年具体目标及措施

  1、行政管理

  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领导下的行政分级管理模式。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给合的方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加强制度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逐级评聘、任用、考核和奖励相给合的用人体制,建设"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

  2、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干部的培养、使用和考核工作,不断完善干部竞聘上岗制度,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设一支思想进步、理念先进、勤政廉洁、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学校干部队伍。

  3、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并实施《z二中师德规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业务能力。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观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校、市、区、省四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4、德育工作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以团队、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体系;加强师德教育,形成“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工作格局;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实效;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完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争创普通中学德育示范学校。

  5、教学工作

  集中精力抓好教研组长、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人员、中青年骨干教师三支队伍的建设,成立专门小组,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实施课改工程,构建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提高性课程四块课程体系;形成“低起点、小步子、高标准、严要求、勤反馈”的课堂教学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课堂有效教学和过程严细管理,管理方法做到“四化一结合”即管理目标科学化、管理方法系统化、管理考核制度化、管理资料档案化;质量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相结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重视学科组建设,保障质量内涵发展。

  6、教育科研

  走“先知突破,骨干先行,目标导向,全面推进”的教育科研之路,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教育科研制度化,人人参与群众化”的教育科研格局,建立教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教科研的成绩和水平与奖励、职评、提干、评优紧密地结合起来。

  7、文体卫生

  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抓好文体卫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成立铜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美术小组等,办好每年一次的运动会、艺术节。抓好文艺队、运动队的日常训练,保持在市级比赛中成绩领先。完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学生青春期教育制度,卫生工作达到全市中学领先水平。

  8、总务后勤

  抓好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确立“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设施。适当调整校园规划布局,扩大校园绿化面积,增加校园美化景点,争创花园式文明学校。、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全面更换破旧课桌椅,改善学校教室照明条件。

  五、五年分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20**.9-20**.8)

  (1)建设一支思想进步、理念先进、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结构合理的行政干部队伍。

  (2)理顺关系,突出重点,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以情治教的方针,努力抓好干部、教工、学生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进一步优化校风、学风、教风。

  (3)实行校务公开,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形成民主、务实、高效、和谐的学校工作局面。

  (4)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2、第二阶段(20**.9-20**.8)

  (1)以教师发展为本,大力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品味,初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2)大力加强校风建设,争创z市德育示范校和省级文明单位,逐步形成“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

  (3)在原有基础上,学校高中教育有一个大提升,质量有大提高,确保持续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市一流。

  (4)音体美教学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5)兴建科技楼和图书馆。

  3、第三阶段(20**.9-20**.8)

  全面实现学校本规划中的各项具体目标,使我校成为z市示范性特色名校,实现“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奋斗目标。

篇3:龙头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琥头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经届次教代会年月日审议通过)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琥头十三中创办于1965年,占地面积108亩,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八公山下。20**年被琥头市教育局命名为“琥头市示范高中”,是琥头市首批“市级示范高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学校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现有一幢行政楼,两幢综合教学大楼,装备了电教中心,接通了宽带网,“班班通”教学系统配备到每个教室,实现了班级资源共享,建有两幢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建成了400米标准化塑胶运动场。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治教严谨、敬业爱生、乐教善导、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171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47人,中级教师66人。近年来,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八公山名师”2人。学校注重建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蔚然成风,物理、数学、英语、生化等学科承接多项市级科研课题。

  近两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琥头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琥头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琥头市“工人先锋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学籍管理先进学校”、全市教育创新“先进班组”、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班子秉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团结务实、锐意进取,正在努力打造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办学新亮点、新特色。

  (二)第一个三年规划完成情况

  我校的第一个三年规划制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创建标准化学校,提升中高考成绩,努力成为八区地区教育领头羊;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逐步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将完成情况简述如下:

  1、20**年我校积极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并通过验收;三年来中考“三率”均处八区前列,20**年、20**年获琥头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完成奖、提高奖”,20**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但今年高考成绩略有下滑。

  2、教育、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创新教育工作模式,提出并实施“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把过去由班主任一人管理全班,变为全体授课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学生的形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新思路。

  3、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

  落实“名师工程”,有2人获得“八公山名师”称号。推荐多名老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九、十届“红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先后派出语文、数学等学科骨干教师赴江苏盱眙等地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4、校园文化系统性有待加强,未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近几年,我校着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文化内涵发展。虽然在充分认识“十三中”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在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建设、校园文体活动、教师人文关怀等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校校园文化系统性不强,还未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学校发展的客观优势

  1、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我校坐落在八公山下,是国家4A级地质公园---“八公山森林公园”的“门面”,随着第二通道的开辟和琥头对外交流、旅游发展,学校必将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进一步重视,社会关注度提升空间加大。

  2、随着地区教育布局调整,生源数量得到保证、质量有望提升。

  3、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有序;教学教研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德育教育,尤其是“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效果显著,影响甚远。

  4、“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初步完善。

  (三)学校发展的弱势

  1、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在管理实践中尚未显现成效,各项管理措施有待细化。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本科达线率”,初中“三率”未达全市平均水平。

  2、学校的宣传推介工作力度不够。未能很好的将自身成功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形成体系,总结推介出去。

  (四)学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机遇:

  1、当前正处于教育大变革时期,普及高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谋划对八公山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因我校独特地区位优势和良好地办学条件,为我校初中部的发展赢得机遇。

  挑战:

  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老百姓对我校的认可度不高。虽然是首批市级示范高中,但处境尴尬。“学校声誉第一”的办学目标任重道远。

  2、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模式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模式,优化教学环节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以师为本,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现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追求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实现办学水平的自觉提升。

  三、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以“创十三中品牌”为动力,从严治教,依法办学,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地区老百姓认可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为目标。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师为本,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德形象。

  (二)培养目标

  1、学生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师发展:“在奉献中成就自我”,塑造一支“团结向上、创新教学、勤于反思、合作互助”的十三中教师队伍。

  (三)重点发展项目

  1、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这种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为平台,依托“师生结对子”的模式载体,充分发挥我校德育教育的底蕴,积极创建琥头市特色学校。

  2、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以教研创新为契机,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四、发展举措、成功标志以及完成时间(详见附表)

  五、保障机制及措施

  (一)琥头十三中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落实重于一切”的思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选拔和任用干部,坚持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原则,严格执行《琥头市教育局所属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

  (二)加强制度建设,修订《琥头十三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财物管理、办事常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宗旨,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教代会。广泛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沟通,凝聚人心。

  (四)坚持“开门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接受各方监督。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校联系,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扩大琥头十三中在八公山地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为琥头教育发展作贡献。

  发展领域目标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人

  学校发展目标8%

  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深化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的特色创建,将十三中办成一所制度完善、规模适中;质量高、特色明、影响广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

  1、修订《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

  2、制定琥头市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并予以实施。

  3、制定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

  1、《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修订完善,通过教代会审议,并予以实施。

  2、通过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

  3、“高效课堂”模式成效显著,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1、20**.122、20**.5校长室

  队伍建设10%

  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干部队伍。

  积极建立教师业务培训、专业技能、奖惩激励机制,培养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

  1、干部队伍建设①干部队伍专业化:将一部分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提拔到合适的岗位。②干部队伍年轻化:执行市教育局干部管理暂行条例,提拔一批年轻干部。③干部队伍流动化:中层干部部分岗位实行交流,逐步实行竞聘上岗。

  2、教师队伍建设①组建“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工作、“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③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实行年级组内、年级组间合理流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校内优质课大赛,每学期评选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

  1、干部队伍建设教代会对中层干部测评优秀率达到50%,称职率达到90%。

  2、教师队伍①组建班主任、德育工作人员“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教师“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每学期开设固定讲座1-2次,发表论文,作品3-5篇。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带动青年教师每学期打造3节精品课(教案、课件、教学实况、开设市级公开课等)。③网站、校报、宣传展牌等形式及时将学期获奖、表现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宣传。④师德考核合格率100%,学生满意度测评90%以上。⑤青年教师3-5年时间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积极申报市级骨干教师。

  1、20**.6

  2、①②20**.5③④20**.12⑤20**.7

  1、党总支校长室

  2、教研处政教处

  德育工作10%

  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努力把学生塑造成身心两键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1、“导师制”制定师生结对子;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方案。

  2、班主任队伍建设①每年举行班主任论坛。组织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对班主任举行心理辅导培训。②建立、宣传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规定班主任学期规定任务。

  3、建立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制度。

  4、申报创建市级“家教名校”,形成完善的家校教育体系。

  5、图书、报刊进班,每班建成一个图书角;开展学生阅读、写作比赛等。

  6、建成设施齐备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7、教育信息网新闻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取燧报”等宣传媒介。

  1、“导师制”师生结对;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成果、案例及相关材料。

  2、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年推出1-2市级优秀班主任或创新型班主任;每学年编辑《德育论文集》;所有班主任基本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及技巧。

  3、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操作规范。

  4、20**年成功创建市级“家教名校”。

  5、校园书香氛围浓郁,学生每月读一本课外书籍,每学期举办一次阅读、写作比赛。

  6、校园心理咨询室设备齐全,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合格。

  7、定期向教育信息网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建设良好。

  1、20**.122-7、20**.91-6、政教处

  7、办公室信息中心团委

  教学工作20%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手段,求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达到用网络来服务教学的目的。

  2、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3、继续细化实施目标管理,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创设科学激励机制。

  4、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三率”处于八区领先水平并逐年提升,打造八区教育名校。

  5、制定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课堂模式,并普遍实施。

  1、教师100%会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

  2、完成细化目标管理,教师评价体系科学,激励机制合理,极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3、教学质量:初中:学区内适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毕业生学生学业水平普通高中达线率100%,一类高中达线率,综合素质测评合格率100%。学校教育社会满意率95%以上,满意程度逐年提高。高中:完成教育局的高考指标,继续加强高考特长生培养。

  1、20**.122、20**.73、20**.124、20**.121-2、教务处

  3、教务处政教处

  4、办公室教务处

  教育科研12%

  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尝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英语教研组);提升教科研水平,服务教育教学。

  1、邀请市教研室每学期对学科进行例行督导,参与文理科教研活动。

  2、各学科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让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以科研人的姿态研究、分析、解决教育问题、教研问题和学生问题。

  3、组织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4、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5、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

  1、各学科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引领下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每年有申报,有结题。

  2、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3、完成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4、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20**.72、20**.53-5、20**.9教研处

  学生发展10%培养具有良好生活态度、兴趣爱好;初步具备自我规划能力、文明素养和法制观念;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1、组织建立“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开发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为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成立琥头十三中“体艺中心”,负责组织安排专业授课,体艺活动;继续探索教育评价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青年文明志愿者组织。

  1、每学年新组建学生社团1-2个。

  2、“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

  3、获得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称号,涌现一批师生青年志愿者并予以表彰。

  1、20**.122、20**.93、20**.51-2、政教处3-4、团委

  改善办学条件12%

  校园环境一流、功能区分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学校。

  1、积极争取资金新建学生食堂。

  2、对家属区水电管道线路进行改造,加强管理。

  3、制定教工之家建设申请及方案,报市教育工会批复。

  4、制定琥头十三中校园绿化整体方案,积极筹措资金分步实施。

  1、建设完成设备齐全的琥头十三中新食堂。

  2、琥头十三中家属区水电管道改造完成,管理科学。

  3、建设完成“琥头十三中教工之家”。

  4、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完成校园绿化、美化。

  1、20**.122、20**.123-4、20**.121-2、总务处3、工会4、总务处

  校园文化建设8%

  加强校园文化物质基础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十三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制定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1、物质文化建设修订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内悬挂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

  2、精神文化环境

  3、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制度文化建设,修改完善学校章程,对各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建立学校交流平台(飞信)。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积极根据学校特点成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6、启动学校校园文化形象工程建设,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校徽、信笺等。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成,学校校容、校貌进一步改善。

  2、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序。

  3、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建设完整,内容丰富。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建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6、校徽、信笺等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

  1、20**.52-7、20**.12

  1-2、政教处3、团委办公室信息中心4-5、政教处6-7、办公室

  办学特色12%创建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琥头市特色学校。按照琥头十三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序推进特色创建,形成“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教育模式。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20**.5校长室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