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南京五中学校发展规划

浏览:46492022-03-25

  京南五中20**-20**年学校发展规划

  ----推进校本建设 谋求和谐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时建校的京南五中已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办学历程,成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z省四星级重点高中。为进一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市区建设“教育名城”、“教育强区”的目标,根据市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本校实际,制定我校20**-20**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京南五中20**-20**年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20**-20**年,五中经历了区划调整和6位校级干部调动等重大变化,这给五中的办学带来了优秀师资、优质生源、领导班子的缺失和办学规模、办学经费锐减等一系列困难。但在白下区委区政府和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支持下,五中人团结进取,埋头苦干,在艰难曲折中奋力前进,完成了“十五”规划预定的目标。

  一.取得的成绩

  ⒈实施主体性德育工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依照“德育为首”、“以德树人”的办学思想,以五中首创的“双群体”模式坚持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加强德育队伍、德育课程和“双千分制”德育管理制度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思想教育、心理课程和各种文体科技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0**-20**年期间,学校获得“双无模范学校”、“市红旗团委”、“优秀学生会”、“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等十余项荣誉称号,获得“全国少年乙组男篮比赛第三名”、“全国无线电测向分区赛高中组第一名”、“京南市中学生合唱比赛第一名”等文体竞赛奖励。学生个人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4项、市级奖59项。由我校教师为主参编的德育丛书《班级--我们生命的沃土》已由z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⒉实施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工程,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开齐开足国家和地方课程,编撰了《心理教育》、《创新教育》等10余本校本教材,开设了20余门特长类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和学军学农等综合实践课程。组织广大教师参加《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实施技术》的课题研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十五”期间,和同类学校相比,我校在中考招生录取分数线和总均分最低的情况下,会考和高考过线率、达标率皆名列前茅,并两次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

  ⒊实施园丁工程,促进教师队伍不断成长。

  我校注重师德建设,广大教师敬业爱生、甘于奉献。学校制定并落实教师发展计划,01年以来,我校教师又有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3人被评为市区师德标兵,2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人被评为市名师,17人被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28人被评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18人教育硕士在读或取得硕士学位。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十五”期间,我校有7项省市级课题结题并获得鉴定组专家好评,教师主编、参编各类书籍94部,有102篇论文发表或获奖,有10余位教师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开讲座计84场,开设市级以上公开课51节,学校被评为市教科研先进集体。

  ⒋实施精美校园工程,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20**年以来,学校投入800余万元,将原校办工厂改造为计算机、劳技专用教室和学生食堂、宿舍,改建新建了报告厅、塑胶网球场等场馆,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每个教职工配备了液晶显示屏工作电脑,校园网升级信息点通达所有教室和办公室,同时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近年来,学校被评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一级图书馆”、“省绿色学校”、“省标准化实验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⒌实施组织管理革新工程,促使学校办学绩效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民主科学高效的管理,健全校长全面负责,党委监督保证和教师主体参与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党派、团委学生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制定了《第五中学章程》,坚持依法治校。细化了各项管理考评制度,激励广大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01年以来,学校又连续获得省市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05年1月,经评估验收,学校被评为“z省四星级高中”,即国家级示范高中。

  二.面临的挑战

  我校在看到已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五中发展的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五中的持续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将对各类学校重新“洗牌”,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将加大竞争上岗力度......一系列改革的深化给学校和每个教师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随全市初中毕业生的逐年减少和市属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作为独立高中的五中将面临更大的招生压力。高分段生源的减少,对我校高考本科达线率的提高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学校近年新教师和年轻干部的比重增大,新老交接和教师队伍成长的任务较重,学校的校舍偏紧,经费紧缺。学校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够精细、不够严格的地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还须进一步提高。

  第二部分 20**-20**年五中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20**”思想为指导,落实20**,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发扬求真、务实、和谐、进取的学校精神,一心一意谋求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凝神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名城”、“教育强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加强校本建设,推进内涵发展,把五中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市内一流的精品独立高中。

  ·精:教育精心--以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精心培育每一个学生。

  队伍精良--打造德艺双馨、团结进取、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管理精细--完善民主、科学、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规模精当--按照教育规律和客观实际、办学规模以不超过12轨为宜 。

  ·品:办学思想高品位--传承“平民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以德树人、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思想。

  办学成果高品质--使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品行端正、知识扎实、身心健康、勇于创造、善于实践的优秀高中生。

  办学特色创品牌--把学校建设成具有科学教育理念,浓郁校园文化,鲜明办学特色和优秀教育质量的品牌高中。

  ·独立高中:适应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趋势和教育主管部门推行独立高中的要求,五中于02年区划时已经成为没有任何形式初中部的真正独立高中。我们要专心致志研究高中阶段的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三.思想方法

  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找准五中的发展目标,明确方向,振奋精神,谋求学校的持续发展。

  ⒉运用全面的观点,辩证地看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树立信心,扬长克短,谋求学校的稳步发展。

  ⒊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并整合学校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各种办学要素,激发动力,形成合力,谋求学校的和谐发展。

  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创实绩。

  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五大校本建设

  (一)校本组织管理建设

  ⒈目标--健全民主、科学、务实、高效的学校管理体系。

  ⒉原则--坚持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统一的原则。

  ⒊措施:

  ⑴构建民主管理的组织系统。

  ①健全校长全面负责、党委监督保证、教职工主体参与的管理体系。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管理水平。要勤政廉政,全心全意地为学校和师生的发展服务。健全党委班子和党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委的监督保证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学期一次教代会制度,发挥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坚持校长办公会、行政例会和中心组学习制度,确保学校的集体领导。坚持中层以上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确保清廉办学。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工会、各民主党派、共青团、学生会、校务咨询委员会和退休教师协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招生、收费、评优、晋级和大额采购招标都要成立专门小组集体研究并及时公示。

  ②完善“三个层级”、“两个实体”和“双群体”的管理网络。

  要使校长室、中层处室和年级组三个层级在决策、执行、操作等层面上既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又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要使年级组和教研组这两个实体兼具德育管理、教学科研和队伍培训等职能,逐步提高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的职位权力和福利待遇。要使“双群体”在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中切实发挥作用。要使这种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充分体现教职工的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真正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切实提高管理的合力和实效。

  ③加快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培养、考核和选拔。要在组织部门的领导下,采用考察竞聘等方式,培养选拔德能兼备的校级和中层干部,切实做好校级、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的新老交接工作。

  ⑵完善科学管理的各项制度。

  ①细化岗位职责。按照《第五中学章程》,细化各级管理人员、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职责,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可测评性。

  ②强化过程管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强化班级和学生的“双千分制”管理。建立并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的过程评价、成绩评价、学分认定和学籍管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课程、课务、测试、考务等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各项教学检查和评教评学制度。严格财务财产管理,开源节流,厉行节约,实行“收支两条线”及各项费用、物品的申报审批和领用制度。坚持财务公开,每年要向教代会报告学校财务状况,每学期要给学生家长发放代办费清单,要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物价等部门和学生家长的监督。

  ③健全考评机制。实行《五中教师考核实施办法》和《行政人员考核实施办法》,并根据这两个办法调整学校以往制定的教学、德育、科研等考评奖励条例。根据新课程新高考的变化,调整课时津贴和高考奖励办法。坚持各项考评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避免考评的印象化、人情化,要把考评与教师的聘任、评优、晋级和校内分配挂钩,做到赏罚分明,真正发挥考评的激励作用,引导教职工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凸显“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人的价值。

  (二)校本教师队伍建设。

  ⒈目标--建设崇德精教、团结进取、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⒉原则--坚持师德建设和师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⒊措施:

  ⑴强化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①通过党员组织生活、教职工政治学习,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三要八不准”规定,把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②通过各类学习培训、参观交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③坚持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引导教职工主动承担各类选修课、研究性学习和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等任务,人人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⑵提升教师队伍的学术素养。

  ①提高学力层次。对工作认真、绩效优秀的教师,学校将统一安排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进修。到20**年,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硕士研究生达20%。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出国研修、脱产培训、外出学习,以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学力。

  ②提高教研实效。修订并实施《五中教研组管理考评办法》,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新课改中组织教学研究的功能。要做到“三精心”,即精心组织集体备课,精心组织作业考试,精心组织流水阅卷和反馈纠正,努力掌握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技术,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十一五”期间,要再推出3-4个市区先进教研组,将语文、数学、心理等学科打造成全市品牌学科。

  ③提高科研水准。坚持科研兴校,推进“校本行动研究”的科研大众化进程。“十一五”期间,要力争在五中建立“科研项目中心”,开展以《构建学校对话教育网络的行动研究》为引领的课题研究,力争7-10项省市级课题立项开题,继续办好“学与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青年教师人人要参加中心的培训。实施《五中课题管理与奖励条例》,引导教师参加“四个一”活动,即每学年都要参加一个课题研究,撰写一篇科研论文(或教学案例),完成一项教学反思,开设一堂公开课。

  ④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继续分层次对教师开展多媒体课件、网页制作、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丰富学校网络资源和校园网站,构建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课改的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校园。

  ⑶优化教师学术梯队建设。

  ①加强对新教师的上岗培训和见习期考察,落实新老教师结对帮带工作,做到有帮带计划,有过程考评,有阶段小结,有绩效奖励。

  ②从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纯熟的学法指导艺术,扎实的基本业务功底,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等四个层面制定教师发展目标体系。通过论文论着、教学基本功、优质课和校内先进评比以及开设各类讲座、公开课等活动,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十一五”期间,要有计划地推出4-6名市区青年优秀教师,2-4名市区学科带头人,1-2名省市名师和特级教师。适时引进1-2名特级教师。

  ③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落实他们的教研科研和帮带青年教师等工作任务,并按市区要求修订《五中骨干教师津贴发放办法》,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

  (三)校本德育体制建设。

  ⒈目标--建设优良校风,严明校纪,使学生成长为品行端正,知识扎实,身心健康,善于实践的优秀高中生。

  ⒉原则--坚持教育疏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⒊措施:

  ⑴讲求一个实效。要进一步加强德育科研,开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研究,以增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实效性。“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开展“德育先进学校”、“双无先进学校”、“红旗团委”、“优秀学生会”等创建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文体、科技竞赛,以此促进并提升学校德育的水平和档次。

  ⑵夯实两个基础。一是优化育人基本单位--班集体的建设,二是养成学生基本素养--日常行为规范特别是学习规范。要坚持“严、实、树、活”四字策略,切实培育良好班风和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⑶加强三项建设。

  一是德育课程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构建主题教育系列课程(如爱国主义教育课、法制教育课、国防教育课、青春期教育课等),社会实践系列课程(如军训、学农、社区服务等)和理论学习系列课程(如党课、团课、整合型心理教育课和人生规划指导课等)三大课程体系,并将这些课程安排进必修课、选修课、班会课中施教。

  二是德育队伍建设。要重视德育分管干部和年级长、班主任的选拔培训,做实新老班主任结对帮带工作。实施《五中班主任聘任考核条例》,坚持把担任班主任作为晋级评优的必备条件,提高年级长和班主任的福利待遇。建立“首席班主任”制度,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十一五”期间,要推出1-2名省市级优秀德育工作者,6-8名省市优秀班主任。坚持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方针,引导全校教职工人人参与德育工作,个个支持班主任工作,真正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德育工作要坚持学生主体参与,发挥团委学生会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小主人作用,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是德育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团代会制度,进一步办好学生党校团校。要进一步完善“双千分制”管理,发挥“双千分”在班级评先和学生学分认定中的作用。要根据课改和生源实际情况,修订并严格实施各项学生奖惩条例。

  ⑷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德育与其他诸育相结合。各学科教师要努力挖掘并充分运用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形成各学科互相渗透、共同育人的新格局。二是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坚持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和社区服务等活动,发挥家长、法制副校长、派出所、社区委员会在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加强军训、学农等德育基地建设,组织好各类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更好地接受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劳动技能、生存能力等教育。四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学校要坚持举办英语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盛典等校园节日活动,办好学生文学社、动漫社、心理俱乐部、合唱团、舞蹈队、篮球队、田径队、无线电测向小组和各学科兴趣小组等学生社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通过校训、校歌,校刊《落花生》,板报、橱窗和学生广播站、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身边典型事迹的宣传教育。要建设好图书阅览室、网络学习室、技能创造室、心理咨询室和校史室等“五室”,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四)校本课程体系建设。

  ⒈目标--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课改精神,具有学校特色,可供学生选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⒉原则--坚持国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课程的基础性与学生的选择性相统一的原则。

  ⒊措施:

  ⑴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

  ①加强学习培训。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课程观、质量观、人才观,更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

  ②成立课改机构。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长、相关处室主任、名特教师和教务员组成的课程指导委员会,下设由各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组成的学科课程小组,精心研制学校课程方案,落实新课程的教学。

  ③编制课程方案。根据国家的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八大学习领域15个科目的必修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实际资源和学生的自主选择,选好开好各类选修课程。在学校开设多年的学科类、特长类选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并优化校本课程(选修Ⅱ)。妥善安排各学期、各学段、各模块的课程设置,科学编制课程表。要优化“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学习领域的教学,增强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教学实效,持续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课程管理和实施水平。

  ④改革评价制度。实施《青春的证明--高中生素质发展记录册》和学分制管理,以学生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自评和导师组评价进行学分认定。学分评定要注重过程评价和成绩评价,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要有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我们要:

  ①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要强化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功能,潜心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高考。要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抓实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核测试和反馈纠正等教学环节。要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推行“十五”科研课题总结出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策略,努力提高驾驭新课堂、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引导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多元性观念,不仅重视知识技能,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要改变机械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操作实验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⑶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管理是课程改革的保障。

  ①坚持校内视导和评教评学制度。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案撰写、上课听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检查,做到有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有记载。

  ②加强课务、考务管理。教务处要科学编制课程表和监考表,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表和监考表安排的任务。坚持巡课、巡考制度,严谨教风,严肃考纪。将教师执行课务、考务的考评情况纳入评优晋级考核之中。

  ③严格学籍、学分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进行招生和学籍管理,严格转学、借读、休学等审批手续。及时做好重要考试的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严格学分管理,发挥成绩、学分在师生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④做好教辅资料的征订、审批和费用管理工作,制止乱订教辅资料的行为,减轻学生负担。

  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高考是办学绩效的重要显现。要在实施新课改、研究新高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在独立高中办学道路上,研制招生策略,建立生源基地,提高生源质量。要以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吸引高质量的生源,以高质量的生源促进高质量的教学。“十一五”期间,要采取多种措施,办求五中招生录取线在同类学校中保持中等水平,力争高考本科达线率、录取率在同类学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五)学校环境系统建设。

  ⒈目标--构建有利于学校持续发展和师生幸福成长的和谐的校内外环境系统。

  ⒉原则--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以内在的高品质办学服务社会,赢得各方面的支持;以社会方方面面的信赖支持推进学校内涵的进一步发展。

  ⒊措施:

  ⑴营造和谐进取的人文环境。

  ①通过进修学习、教研科研等形式,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和教学水平,浓厚学习型研究型的校园文化。

  ②通过学习培训、评议考核等形式,打造团结勤奋、务实廉洁、善待教师、心系五中的服务型领导班子。校级领导要深入组处、关爱教工,构建相互尊重、有强大凝聚力的干群关系。

  ③通过学术研讨、对话交流、文体活动等形式,在教职员工中营造相互学习、相互宽容、相互支持的工作氛围,形成和谐向上的人际环境。

  ④通过家访、谈心、辅导和集体活动等形式,引导师生相互关爱、相互信赖,建设民主平等、互动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⑵建设温馨优雅的校园环境。

  ①适度增加校园校舍面积。五中现在办学规模为12轨36个班,校园校舍面积偏紧。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和生源逐年减少的实际,五中的办学规模不宜再扩大;考虑到五中60年办学历史在百姓中形成的优越的心理区位和地理区位,五中现校址不能搬迁。关于校舍偏紧问题,拟采取以下办法解决;一是请政府和有关部门论证,在五中附近划拨一定的用房(如医院、小学等)给五中办学。二是适度改造现有校舍,通过调整办公用房,建设加层简易房等方式,增加4-5间备用教室,增加教师午休室和乒乓球室。

  ②大力营造温馨校园。进一步美化、绿化、净化校园,办好师生食堂和“教工之家”,做好教学保障、后勤服务和定期体检等工作,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开展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和假期旅游、慰问教师等活动,不断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把五中真正办成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温馨的家园。

  ⑶创设互动共进的社区环境。

  ①主动争取市区政府、教育局、教研室、招生办、技装办、督导室等部门对学校工作视察指导和支持。

  ②继续保持同市容、公安、物价、社区等部门以及友邻单位的共建关系,力争与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③保持同九校联合体及其他兄弟学校在教育教学和招生方面的联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④在二十四中建立“五中课改实验基地”,开展初高中课程衔接的研究,促进两校教学质量和生源质量的共同提高。建立一批生源学校,保持同生源校的日常交流,争取较多的优质生源。同时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确保优秀生、贫困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⑤通过建立科研基地、实习基地、生源基地等方式,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⑥扩大学校的开放度,通过合法渠道,继续聘用外籍教师、发展与“京南国际学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等学校的交流合作,力争与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

  ⑦发挥校务咨询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共建单位、新闻媒体对学校的宣传监督作用。

  20**-20**年是五中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发展规划架构了五中人的共同愿景,而共同愿景的实现要靠全体五中人的顽强奋斗。我们要发扬五中人的团队精神、进取精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我们的心血汗水再铸五中的辉煌。

  京南五中

篇2:中心小学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

  中心小学“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z”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20**,以市教育局“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蓝图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注重抓好“四个必须、四个提升”,即:必须优先教育体系,提升发展水平;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质量水平;必须强化教育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必须细化教育规划,提升投入水平。努力促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更好地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教育服务。

  二、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要求,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益。

  2.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人口变化等要素的预测和分析,对照z省实验小学的主要指标和条件,确定争创省级实验小学。

  3.科学管理、效益最优原则:根据市局规划精神,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科学管理追求效益最大最优,提高协调发展程度和优质教育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规划目标

  完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

  领导班子配备到位,努力提高年轻干部的整体素质,为事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目前学校学生数的教学需求及学校规模的逐步扩大,从数量上争取配齐、配足,特别是专职英语、科学(自然)、艺术(美术)微机,体育等学科老师。教师学历合格,大专以上学历层次达到90%以上,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向更高学历层次进修,函授。制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努力造就一支有一定教科研能力,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骨干及学科学术带头人各教师队伍,人数达30%以上。

  场地及校舍建设达到或者基本达到省实验小学相关要求。运动场地(即塑胶跑道)于今年上半年建设完工;劳技室、图书阅览室争取年内有进一步的充实完善,其他各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要用足用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积极与兄弟学校及联系单位取得协议,学校做到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德育活动基地。

  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能较好地达到省标。

  强化教育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等“四率”保持10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

  保持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团结文明,求知奋进”八字校风要感召每一位师生,要树立“我以三小为荣,三小以我为荣”的主人翁精神;能从实小的性质出发,加强学校文化环境育人的特色建设。

  积极开展服务社会活动。

  努力达到《z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28条。

  探索推行科学管理。目标管理要明确,民主管理要深入、制度管理要完善、体制管理要加强、管理手段有创新和突破。

  加强课改实验,提升办学水平。

  确立“十一五”立项课题,确保z市级课题,争取苏州市级立项课题,努力争取省级立项或者规划课题。

  提高“课改”及“新教育”实验的条件;认真组织、实施课题的研究和发展。

  及时总结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或者经验,并不断修正完善,课题计划或者方案。

  优先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提高。①思想认识基本达到《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②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基本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

  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有发展。语文、数学双科合格率达到95%以上,语文、数学、英语单科合格率分别达95%、95%、90%;优秀率分别达30%、40%、30%。

  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劳动态度、劳动知识、劳动技能)达省实小要求。

  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均衡。100%学生达到《小学生健康体质标准》测试及格等,优秀率不低于30%。学生近视率得到有效控制。

  抓好各项创建(评优),丰富办学内涵。

  加强建设健康学校工作,使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努力创建苏州市“绿色学校”。

  申报创建z市科技教学特色学校。

  申请评估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

  四、实施措施

  为确保达成上述办学目标,完成主要工作任务,着力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重点工作:

  坚持优化质量,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注重实施素质教育。确立素质教育观念。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挂念,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质量的态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确立学生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对学生的一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执行素质教育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上足规定课时,杜绝随意删减课程,增加课时的现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严格规范教材、教辅用书的征订和使用,杜绝随意编印、随意征订的现象。营造素质教育环境。坚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广泛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和家长的沟通,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注重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小学教育课程改革。认真总结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主动吸取兄弟学校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冷静反思课改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提高实施新课程水平,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发展的评价机制。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教科室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根据市局工作布置精神,制订本校参与实验计划,尽快主动参与该项实验,力争取得成功。

  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根据《z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和《z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组织课堂教学。建立课堂教学考评制度。成立学校课堂教学考评小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年度考评,考评结果在全校范围内予以公布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学科组课堂教学评比的基础上,组织全校课堂教学评比,并选拔推荐优秀课,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级比赛,力争在第二届“z市百节优秀课评比展示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注重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以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入场行为规范》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为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社会公德、服务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开展向航天英雄费俊龙为契机,激发学生突阻围、爱科学的热情;以开展法制教育为重点,严格控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以建立网上家长学校为载体,进一步促进家校联系;以建设德育基地为平台,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智育工作水平。提高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育质量,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者超过市局相应指标要求。提高体育工作水平。认真实施《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学校田径队、足球队、游泳队、“冬季三项运动队”要建立,并组织开展系统训练,努力提高竞技水平,争取在市级比赛中成绩有突破,学校体育比赛团体总名次力争进入前二十名。提高美育工作水平。认真实施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艺术欣赏水平和表演技能;五月份举办学校艺术周活动,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抓好业余文艺队的指导训练工作,参加市局组织举办的中小学文艺汇演活动,力争好成绩。提高创新教育水平。(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以“听一次科技讲座、想一项小创作、读一本科普读本、写一篇小论文、做一个小实验、搞一个小发明、看一部科幻电影、画一副小科学画、编一个小程序、做一个小机器人”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十个一”活动,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市局组织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坚持科学管理,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是创建z省实验小学的重点和关键。必须以强化管理为抓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加快形成“争先创优、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内涵的发展。

  着力完善常规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一是认真执行教学“六认真”管理制度。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的情况,及时推广先进经验,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对少数屡教不改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乃至点名批评。二是认真执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校级领导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坚持每周汇总听课情况,坚持每周进行课堂教学集体点评,坚持深入班级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三是认真执行教研活动管理制度。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科备课组每周至少开展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做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坚持规范收费工作到位。努力建成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二是切实加强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大防火、防盗、防事故、防暴力袭击的力度,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进一步加强食堂(商店)和饮用水管理,确保师生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在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和“警钟长鸣”的同时,探索学生上、下学安全过马路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三是注重优化学校环境,结合建设健康学校和创建苏州市“绿色学校”之契机,加强校园环境管理,达到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积极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确保顺利通过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

  着力完善考核评比机制。加强教师年度考核。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平时考核为基础,按照个人述职、民主考评、小组审核、公示结果确定等次等程序,对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用聘任、发放年度考核奖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着力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坚持竟聘上岗制度。全面实行学校中层干部竟聘上岗制,凡是提拔校级中层干部,按规定程序实行竟聘上岗;进一步规范教职员工竟聘上岗程序,公布教职工岗位设置、任职资格和竞聘条件,由个人提出应聘申请,通过民主测评、学校考核和“双向选择”等方式确定受聘人员;进一步规范聘期管理,根据岗位职责对教职工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着力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注重师德师风教育。积极参加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主旨,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要求的“师德师风年”系列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注重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继续实行本科学历进修(函授)的奖励办法。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英语教师通过苏州市级英语口语测试。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结合实施青年教师“一、二、三培养工程”,认真执行导师制,帮助新上岗教师一年内过好“五关”,即文化考试关、备课说课关、课体制作关、课堂教学关和班级管理关。注重骨干教师培养。按照“明确对象、制订计划、落实措施、注重实效”的要求,培养一批z市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学术)带头人。注重数量与质量。注重名教师、名校长的成长和培养。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切实保障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1.明确办学职责,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2、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觉性,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教师法》,强化学校法人地位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育政务(校务)公开,基本实现教育决策和管理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

  (二)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积极深化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积极推进教育系统用人制度改革,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继续实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全面推行教职员工竞聘上岗,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教职员工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充分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酬,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名教师、管理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名教师优秀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名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积极探索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制改革,整合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的资源,逐步形成既分工明确又共同参与的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系。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严格课程设置,改进教学评价,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以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为重点,将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发挥教育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三)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和增长机制

  主动争取开发区管委会的支持,同时努力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教育。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改造工程,优化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健全弱势群体教育帮困扶持制度。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通过减免学杂费、发放助学金等方式,保障家庭贫困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促进群体之间教育均衡发展。鼓励单位或个人设立助学金或帮困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广泛开展帮困助学活动,通过捐款、捐物等形式,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继续实行残障儿童少年免费入学制度,确保残障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积极履行《“新z人”子女在昆就读实施意见》,确保“新z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篇3:工业园区学校双语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工业园区学校双语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回顾

  z学校于20**年建校之初就开始了双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是全市首批三十一所双语实验学校之一。5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通过“氛围营造、重点突破、综合渗透”三个阶段,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应z自身发展、具有z特色的双语教育之路。

  学校在强化英语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在科学、数学、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部分学科中,实现了课堂用语的双语化,初步实现了用非母语教授非语言学科的实验目标。同时,学校聘请专职 外教 ,在2-8年级每周开设口语课,进一步完善了双语教育课程结构。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积累和尝试,学校逐步形成了富有z特色的双语教育资源。

  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1、营造了良好的双语环境:逐步实现和完善了校园环境图文标识双语化。随着外籍学生的增多,学校建立了外籍学生和归国人员子女俱乐部。为学生开设了英语角,增加了锻炼口语的机会。为 外教 开设了专用教室,增加了英文报刊阅读栏。

  2、充实完善了双语资源。学校一方面购进一批适合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原版读本、学科教材、学习手册,为师生订阅优秀的英文报纸和有声期刊;另一方面,积极依托网络,实行引进与开发并举的策略,初步形成了学校双语教育资源网络和校本教材,如科学组的*inghai Interactive Physics Classroom 双语网和《Practical work resources of science》,已在科学组双语探究性教学实践中屡见成效。

  3、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外出培训、外部引进和校本培训,依托双语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外带内、以老带新、点面结合、跨学科融合、整体推进”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双语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在促进双语教育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科教育的国际融合,有力推进了新课标的实践。

  4、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学校先后与加拿大渥太华Henry Larsen公立学校、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校、韩国华山中学校和丹麦埃斯比约市蓝山学校结成友好学校。通过交流互访,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视野,有力促进了z办学的国际化。

  五年来的双语教育实践,打开了学校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窗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带动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力推进了各学科教学的国际融合,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有效促进了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为一体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思考:

  “十一五”期间,是我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品牌优势、壮大规模效应,推进学校率先发展、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学校双语工作将进一步围绕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继续发挥其特色兴校作用,促进学校品牌建设和学校国际化步伐,全面落实z学校“十一五”办学规划。为此,根据省、市、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在与学校双语组全体教师广泛研讨的基础上,现制定学校双语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并将在今后具体工作中不断优化、完善。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z教育服务水平、促进实现两个率先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20**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深化z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国际融合、打造z教育品牌”战略,为z经济发展全球化、文化交流国际化的需要做出贡献。以深入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为实践平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双语工作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力打造z双语乐园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20**为指导,围绕打造“双语乐园”的办学目标,积极开展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方面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策略、共享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丰富新课标实践,促进学科教学,同时也通过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园区教育与外界的合作交流及国际融合,加速z教育的国际融合;另一方面,通过双语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学习、合作、交流、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展示z教育的新形象,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知名学校。

  (二)、具体目标

  (1)课堂教学研究目标:探索双语教育的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为载体渗透学科知识,探索双语教育对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技能、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双语教育在各个具体学科中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师资建设研究目标:研究各学科双语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双语教育对教师培养和自我发展的积极影响,探索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建立一支优秀的实验队伍。

  (3)教学资源研究目标:通过自身实验和对外合作交流,逐步积累国内外先进的双语教育资源和校本实验资源,研究对资源的科学分类和合理取舍,构建资源体系。建立z学校双语教育资源库,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开发系列校本双语教材,促进学科教学的国际融合。

  三、具体工作

  我校的双语教育通过“氛围营造、重点突破、综合渗透”三个阶段,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应z自身发展、初具z特色的双语教育之路,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把双语教育特色做优做强,使z学校的双语教育在z领先、省内知名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真正使z学校的双语教育成为特色品牌。因此,以构建“双语乐园”为目标,立足学校“十五”期间形成的双语教学优势和经验,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园区教育发展的需求,以及z学校“十一五”办学规划目标,决定在20**-20**年五年间大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进一步开展双语小班实验和《z中小学双语综合读本》的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探索出双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模式,完善校本双语教学资源和双语教育资源网,带动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国际融合。

  2、不断拓展双语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每年一届z双语文化节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打造z活动教育特色,争创z市首批双语示范学校。

  3、继续扩大对外与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办学视野,促进z办学的国际化。目前我校已和加拿大渥太华Henry Larsen公立学校、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校、韩国华山中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并实现部分师生的互访和交流,争取以后能和丹麦埃斯比约市蓝山学校有师生的交流,并实现在已有对外交流内容和范围上的进一步扩大。

  4、学校要广开门路、大力为双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提供机会。通过招聘、培训、进修、交流、观摩、研讨等各种方式提高双语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壮大双语教师的队伍,到20**年,双语教师数量上争取达到教师总数的30%以上,质量上要分层推出一些在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双语教师。

  四、措施与方法

  (一)、措施

  1、以打造“双语乐园”为目标,积极营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双语教育和教研的氛围。

  2、加强领导,强化双语工作领导小组和双语教研组的职责,完善双语教育管理和考核制度,完善双语教育管理与教研网络,实现双语教育工作领导有力度,指导有方法,操作有方向,落实有内容,评价有标准。

  3、学校保证双语教育经费投入,保证用于双语教育的各种教育资源经费足额到位,完善优秀双语成果奖励制度和并付诸实施。

  4、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师培训机制,为双语骨干人员创造必要的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的条件,添置必要的参考资料;积极搭建各种展示平台,优先推荐双语骨干教师参评各级、各类带头人、能手、新秀等荣誉称号。落实,把教师个人的双语工作列为教师评职、年度业务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5、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语校园文化活动,以双语艺术节为突破口,不断推进z双语教育文化氛围建设,提高扩大z双语教育的辐射和影响。

  6、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促进学校教育的国际融合,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7、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双语教育课题研究,对双语阶段性结果及时在各级各类双语成果交流活动中组织参评,并积极做好双语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

  8、积极加强双语组文化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双语校本教材和网络资源。

  (二)、方法

  1、加强双语教育的管理,双语教育网络要有年度实施计划和总结。

  2、双语教师要每学期制定相关的双语教育实验计划,包括内容目标、步骤、方法、措施、成果形式质量验收标准。

  3、围绕今年的重点--教学评价,研究并逐步制定各学科自身的教学评价。用评价来指导双语教学的理性、有序发展。

  4、开展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方法讲座,更新双语教育的观念,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能力并付诸实施。

  5、优质高效地开展好日常双语教育活动。

  五、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重塑校园文化(20**年3月--20**年7月)在学校原有双语硬件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设施或更换较成旧的设施,同时尽量营造双语的软环境,让双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无处不在,真正使我校双语教育成为一种“沉浸式”双语教育。

  第二阶段:实施校本课程(20**年9月--20**年9月)科学组、艺术组、小学数学组和英语组完成各自的校本课程的汇编,并通过教学实践逐步修订完善。

  第三阶段:扩展国际交流(20**年9月--20**0年12月)在我校原有以学生为主的国际交流的基础上,争取开拓师生对外双向交流的通道,和更多的境外学校缔结友好关系,并实现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