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师德随笔:从心开始沟通

浏览:88422022-07-01

  师德随笔:沟通,从心开始

  我庆幸在做班主任的同时我做了母亲。无数个不眠之夜我的宝宝才长成了蹒跚学步的幼儿。看着我的学生,眼前总是会闪现出无数张母亲的脸。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参加工作10多年了,曾任教过很多班级,每一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的开朗,无忧无虑;有的内向,多愁善感;有的脆弱,易受伤害。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关心他人和其它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一样的,必须出于真诚,不仅付出关心的人应该这样,接受关心的人也应当如此。我在班级管理上注重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也常常用这句话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和他人相处。

  班里曾有个叫王欣的男生,遇到课间活动时,他总是无缘无故的一会儿打这个同学,一会又把另外一个同学的书扔在地上。更有一次,他毫无征兆地一头撞向教室的玻璃窗,把周围的同学都吓傻了!当我惊恐万状的赶过去的时候,他却笑嘻嘻的说:教室的玻璃窗真薄!这样一个行为举止另类的孩子,同学们自然远远地躲着他。我曾几次找他谈心,都不见什么效果,批评他的次数便渐渐的多了。同学们在课间不敢他玩耍,有一次他和一个孩子闹别扭后打架了,居然全班每个孩子都指责他。这一切我当时都不知道,直到傍晚,我忽然接到他爸爸的电话,说孩子没回家,才知道这个孩子一定是又发生什么事情了。他会去哪呢?我当时又气又急,开着车到处找他,满大街的网吧、游戏室都找了个遍,一直到晚上九点了都没找到他,在和家长的不断通话中感受到了家长的无比着急,他妈妈都哭了。我安慰好家长其实对于一个年轻我一个年轻的老师妈妈来讲当时是多么地无助、无奈、心急,不知如何是。

  我车一时间开到了学校,望着夜色中的教学楼,我心里一动:他没有地方去,说不定藏在校园里的某个地方!我马上围着校园仔细地巡视了一遍,果真在操场的小角落里找到了王欣!小小的他坐在地上,头深深的埋进了双腿之间,双手抱着腿,显得很可怜。我终于松了口气,我快步走到他的身边,觉得无比心疼。这个孩子,在这里多久了?我用手摸了摸他的头发,他抬起头,有些惊异又有些害怕,望着我,眼泪唰地流了下来。这时,我也坐在他的身旁,没有责备的话语,有的只是静静地问他为什么。他说:“同学们的话语让我觉得无地自容,在班上没有人喜欢我,我不想上学了,只想一个人逃走。我虽然做了很多调皮的事情,可是有时候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师老师,我好讨厌我自己!”我觉得这是一次谈心的好机会,这是他第一次这样真诚的和我说话。我告诉他:盲人夜晚走路,总要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为的是给别人照亮。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心中点亮一盏灯,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就一定会感到光明和温暖。接下来我又给他讲了一位英国爵士的故事。我告诉他,要想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和态度,首先就要从改变自己开始。他看着我,点点头。从那以后,他真的变了很多,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的融洽了。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真诚的语言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真诚的语言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真诚的语言钥匙便引领着你“乘长风破万里浪”。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达人的心坎上。

  我庆幸自己拥有班主任工作这一方大舞台。虽然我常常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我想,只要心存一颗爱心,胸怀一种责任,蹲下身子与孩子真诚沟通,就一定能读懂每一个孩子,使自己的心和孩子们的相融相通。

篇2:师德随笔:多给孩子一些赞美

  师德随笔:给孩子多一些赞美

  有人说做教师是一件苦差事,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没完没了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人说教师是一份“不食人间烟火”的职业,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都要做到“为人师表”,难!可见教师的工作量之大,心理压力之重是旁人所无法体会的。

  小学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生进步成长的引路人,应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发掘他们蕴藏着的智慧,力量,爱心和热情。而决不能戴上有色眼镜,优待优生,冷眼看待差生。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断自我调整,不断进步。

  在我们班里有个学生,学习态度极差,不交作业是常事,还喜欢说谎,欺负小同学。为了他的转变我费了不少工夫可总不见成效。面对他的一次次谎言,面对他好斗的眼神,我不禁怀疑到底是不是每只小鸟都能唱歌,我还能听到这只小鸟的歌声吗?

  有一天,他跑到我跟前气呼呼地说有个同学把他撞跌下来了,我没好气地说:“你肯定奔跑的,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下课不要奔跑,现在吃亏了倒知道来找我了。下去坐着!”他看了看老师,迟疑了一下,便慢吞吞地上了位。谁知到了下午上学时,他妈妈来了,我当时真的很气:平时孩子学习那么差不见家长过问,今天吃了点小亏倒跑得那么快啊。他妈妈简洁地说明了来意。原来该生回家后觉得老师对他态度不好,没找撞他的同学向他道歉,觉得很委屈,就哭了起来,还说照他以前的做法就要打那个同学了。可是他想到几天前老师才找他谈话的,就忍住了。谁知老师不但不安慰他,还没个好声气。听了他妈妈的话,我觉得脸上一阵发烧,是啊!我为什么就没想到呢 ,他可是班上出了名的“打手”啊!今天他能咽下这口气,不是说明他也有要好的心吗? 不是说明他正在努力改正吗 ?仅仅因为他平时让老师操够了心,就该否定他的一切吗? 于是,当着他妈妈的面,我把他和撞他的同学都找来,首先老师向他道歉,为了她的主观,为了她的冷漠;然后要那位同学向他道歉。他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毕竟是个孩子啊!

  我的孩子们一天天地在长大,他们会不断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每个人成长历程中必不可少的插曲。我会记住这样一句话:“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高明。”我会耐下性子来等待这些小鸟放声歌唱。会静下心来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为每一位学生的进步而高兴,为每一位孩子的退步而着急。在多年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都坚持每天用自己的方式与每个孩子交流:给学生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暗示的手势......让孩子从这些无处不在的小细节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篇3:师德随笔:成见的帽子要摘下

  师德随笔:摘下成见的“帽子”

  【成见:令人头疼的“坏孩子”】

  他是同学心目中的“坏孩子”,乱吐口水,随便大骂同学;他是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学生,上课坐不端正,说小话成了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与老师打架;他也是父母心中的“调皮”孩子。

  接手这个班后,办公室的同事就提前给我打了“预防针”,小杰是办公室里的“常客”,教师办公室卫生间的门也被他弄坏过。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令人伤脑筋的孩子,我对他的了解也就先入为主了。平常对他也放低了要求:课堂上,只要不影响同学就好;课间,只要跟同学打闹犯错,必定先“请”他来办公室。

  事实确实如此。你瞧!大课间,小杰故意用绳子甩到老师;午休时间,他跟高年级同学玩“穿越火线”,踩踏花坛;音乐课间,不管不顾,打闹蹦跳,带翻电子琴,砸烂琴键......一个小杰,引来同学告状不断,老师们联合教育、家长来校修理儿子损坏的公物。

  一次次的“苦口婆心”、一次次的疾言厉色,对小杰都无济于事,他可以“一言不发”、冷静沉着让。有时迫于严厉的批评,他偶尔还是会承认错误,立下保证,但保不了多久又重蹈覆辙。

  【反思:摘下帽子、取下眼镜】

  经过小杰一次次带“破坏性”的事件后,我“头痛”过后,冷静的思考,在我和大家给小杰带了这顶“坏孩子”的帽子以后,他自己好像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发展,我开始慢慢地认识到了:

  1、对于倔强的孩子,应该尝试少批评、多鼓励、善诱导;

  2、对于调皮的孩子,应该多给予关爱,多树立自尊;

  3、老师看孩子“不戴有色眼镜”,不给调皮孩子“戴帽子”。

  基于自己的反思,我准备尝试着改变对小杰的教育方式。

  【行动:改变自己、还孩子阳光】

  首先,当他再次犯错,被同学“揪”到办公室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他进行即刻的、严厉的批评教育,而是采取了“冷处理”。先让他静下心来,然后再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会犯错?孩子可能也比较惊奇我的“心平气和”,看到我没有发脾气,居然把事件的经过一五一十地都坦诚相告。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我也就能更好地疏导和教育。

  其次,努力去发掘他的“闪光点”,尽力把他带出“坏孩子”的圈子。当他上课稍微用心一点,作业做得稍微认真一点,我就开始表扬他、鼓励他。受到表扬的小杰,眼睛总是亮亮的,充满了自信。

  再次,让他担任一定的职务。考虑到上学期,班级的路队一直走得不好,他就是其中的“捣蛋王”。为了让他首先管好自己,我让他担任“路队长”,配合其他的“路队长”整理队伍。没想到,他还挺有责任心的,路队也渐渐进步的。

  我还利用课余时间与他沟通。调皮的孩子一般来说都会思维活跃,非常聪明,小杰也不例外,他会在课间摆出老练的姿势与同学下棋。午休时,我也在孩子们不经意间加入下棋的行列,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我有意邀请小杰与我一起下“五子棋”,没想到,他输了以后,还显得有点腼腆,还冲我相视一笑,露出可爱的神情。

  也许是在老师那一句鼓励的言语,也许是老师在小脑袋上的轻轻抚摸,也许是在那次下棋对弈中时的相视一笑......让孩子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温暖电流,感觉到了老师传递的关爱。他变了,在慢慢进步。同学们发现了,老师们也发现了,我又何尝没有感受到呢!嗓子发炎说话嘶哑时,小杰会贴近我、告诉我要喝菊花茶;看见地上有纸屑,他会马上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大课间结束后,他会主动跑过来帮老师收长绳......

  一路走来,“坏孩子”小杰蜕变成可爱的小杰,原因来自我的改变,在于我的教育方式的转变。摘下了“坏孩子”的帽子,让孩子阳光前行。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谁都想成为大家眼中的“优秀”孩子。对于“倔强”的孩子,“春风化雨般”的教诲将发挥着她无尽的魔力。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