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师德随笔:迟开的花儿会怒放!

浏览:87412022-07-02

  师德随笔:等一等,迟开的花儿会怒放!

  临近中秋,校园里的桂树没有一点儿飘香的动静,而往年的这个时候,已是一树热闹的场景。我不甘心,总以为或许只是没有闻到那么浓烈的芳香而已,于是忐忑来到树下,踮起脚尖,扶正镜框,仔细寻去。

  然而没有,真的没有。不仅没有盛开的花朵,就连花苞儿也没得一个。我未拥有武则天那般神奇的力量,只能怅惘,只能耐心等待。这花儿,肯定是会开的!

  转眼便是国庆佳节,其间难得出现了几日晴天。一日,先生忽站在桂花树下唤我:“桂花开了。”

  我记起张抗抗写的《牡丹的拒绝》一文,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桂花的拒绝了,但是,我只需耐心地等待,牡丹会开的,桂花也是会开放的,那些迟开的花儿一定都能够怒放!

  教育也是这样一个耐心地等待花开的过程。诚然,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但是,不是所有人的花都会选择在春天开放,也并不是所有人的花都会在同一天开放。不同的花儿,各有属于自己的开放时间,这样,一年四季,我们的地球花园都能够有花香扑鼻。教育如同育花,对待早早开放的引人注意的花儿,我们当然要全力关爱;对那些迟开的花儿,我们要做的或许只是耐心等待,直至他们璨然开花。学会耐心地等待,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等一等,是教师良好师德的重要表现。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它要求教师要全面关爱学生,要关爱全体学生。所以,只要是学生,我们就应该毫无理由地热爱他,而不是因为学生表现优秀而热爱他。在这个层面上,能够关爱那些“迟开的花儿”,更证明了老师博大的胸怀,更证明了老师伟大的情操。

  等一等,是教育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的要求。花朵的盛开应该是园丁顺应自然的规律细心呵护与专业栽培的过程,绝不是如拔苗助长般任意任性为之的。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如思维的发展总是从具体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同时,人的发展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年青一代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正如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所说:“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等一等,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具体表现。目前,中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的第一要素。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课程目标直指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希望使所有学生都能生动活动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为他们“量身打造”最适合他们的“成长方式”。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凭借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美好情感等来教育孩子。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决定”的作用。因此,耐心地等待,能够促使教育工作者从关注“我的要求”转移到关注“学生自己的特点”上来。

  等一等,是师生平等的必然要求。在教育学生的实际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站在较高的位置,有较多的生活阅历,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对学生的美好希望,也有教育的热忱,这些都可能导致老师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这种过高的要求,其实是师生学识、地位不平等性的一种表现。而这种不平等性加剧了学生的不自信的心理,也容易强化老师的“师道尊严”的感觉。其实,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虽然教育上有“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但是过高的要求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反而会损害他们发展的积极性。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放慢速度,等一等学生的成长。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会让教育工作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等一等,其本质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因而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即使在一定时期,某一个学生在某些方面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不可救药”,或许只要耐心等待,假以时日,学生也能开出繁盛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上初中时接受、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慢,以致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数学老师便认为他不可救药。一次,数学老师公然在班上宣布:假如你们中将来会有一个同学有出息,那么这个人肯定不是华罗庚。可华罗庚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其丰功伟绩载入科学史册。那位数学老师如果能耐心地等一等,或许在华罗庚成才后,他的名字也能够载入史册呢。

  教育并非干预越多,效果越好。学会等一等,实际上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心理安全的环境。当然,我所说的“等待”并不是放弃,不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而是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一种细致的观察和深深的信任去慎重地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

  就像花儿没有开花,作为园丁,不是简单地将树木置之不理,更不是粗暴地将树砍掉,而是仔细地寻找树木没有开花的原因。倘若只是成长的时机还没有到来,那就只管静静地等待吧,等到时机成熟,花儿也就能够怒放了。

篇2:师德随笔:多给孩子一些赞美

  师德随笔:给孩子多一些赞美

  有人说做教师是一件苦差事,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没完没了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人说教师是一份“不食人间烟火”的职业,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都要做到“为人师表”,难!可见教师的工作量之大,心理压力之重是旁人所无法体会的。

  小学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生进步成长的引路人,应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发掘他们蕴藏着的智慧,力量,爱心和热情。而决不能戴上有色眼镜,优待优生,冷眼看待差生。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断自我调整,不断进步。

  在我们班里有个学生,学习态度极差,不交作业是常事,还喜欢说谎,欺负小同学。为了他的转变我费了不少工夫可总不见成效。面对他的一次次谎言,面对他好斗的眼神,我不禁怀疑到底是不是每只小鸟都能唱歌,我还能听到这只小鸟的歌声吗?

  有一天,他跑到我跟前气呼呼地说有个同学把他撞跌下来了,我没好气地说:“你肯定奔跑的,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下课不要奔跑,现在吃亏了倒知道来找我了。下去坐着!”他看了看老师,迟疑了一下,便慢吞吞地上了位。谁知到了下午上学时,他妈妈来了,我当时真的很气:平时孩子学习那么差不见家长过问,今天吃了点小亏倒跑得那么快啊。他妈妈简洁地说明了来意。原来该生回家后觉得老师对他态度不好,没找撞他的同学向他道歉,觉得很委屈,就哭了起来,还说照他以前的做法就要打那个同学了。可是他想到几天前老师才找他谈话的,就忍住了。谁知老师不但不安慰他,还没个好声气。听了他妈妈的话,我觉得脸上一阵发烧,是啊!我为什么就没想到呢 ,他可是班上出了名的“打手”啊!今天他能咽下这口气,不是说明他也有要好的心吗? 不是说明他正在努力改正吗 ?仅仅因为他平时让老师操够了心,就该否定他的一切吗? 于是,当着他妈妈的面,我把他和撞他的同学都找来,首先老师向他道歉,为了她的主观,为了她的冷漠;然后要那位同学向他道歉。他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毕竟是个孩子啊!

  我的孩子们一天天地在长大,他们会不断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每个人成长历程中必不可少的插曲。我会记住这样一句话:“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高明。”我会耐下性子来等待这些小鸟放声歌唱。会静下心来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为每一位学生的进步而高兴,为每一位孩子的退步而着急。在多年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都坚持每天用自己的方式与每个孩子交流:给学生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暗示的手势......让孩子从这些无处不在的小细节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篇3:师德随笔:成见的帽子要摘下

  师德随笔:摘下成见的“帽子”

  【成见:令人头疼的“坏孩子”】

  他是同学心目中的“坏孩子”,乱吐口水,随便大骂同学;他是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学生,上课坐不端正,说小话成了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与老师打架;他也是父母心中的“调皮”孩子。

  接手这个班后,办公室的同事就提前给我打了“预防针”,小杰是办公室里的“常客”,教师办公室卫生间的门也被他弄坏过。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令人伤脑筋的孩子,我对他的了解也就先入为主了。平常对他也放低了要求:课堂上,只要不影响同学就好;课间,只要跟同学打闹犯错,必定先“请”他来办公室。

  事实确实如此。你瞧!大课间,小杰故意用绳子甩到老师;午休时间,他跟高年级同学玩“穿越火线”,踩踏花坛;音乐课间,不管不顾,打闹蹦跳,带翻电子琴,砸烂琴键......一个小杰,引来同学告状不断,老师们联合教育、家长来校修理儿子损坏的公物。

  一次次的“苦口婆心”、一次次的疾言厉色,对小杰都无济于事,他可以“一言不发”、冷静沉着让。有时迫于严厉的批评,他偶尔还是会承认错误,立下保证,但保不了多久又重蹈覆辙。

  【反思:摘下帽子、取下眼镜】

  经过小杰一次次带“破坏性”的事件后,我“头痛”过后,冷静的思考,在我和大家给小杰带了这顶“坏孩子”的帽子以后,他自己好像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发展,我开始慢慢地认识到了:

  1、对于倔强的孩子,应该尝试少批评、多鼓励、善诱导;

  2、对于调皮的孩子,应该多给予关爱,多树立自尊;

  3、老师看孩子“不戴有色眼镜”,不给调皮孩子“戴帽子”。

  基于自己的反思,我准备尝试着改变对小杰的教育方式。

  【行动:改变自己、还孩子阳光】

  首先,当他再次犯错,被同学“揪”到办公室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他进行即刻的、严厉的批评教育,而是采取了“冷处理”。先让他静下心来,然后再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会犯错?孩子可能也比较惊奇我的“心平气和”,看到我没有发脾气,居然把事件的经过一五一十地都坦诚相告。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我也就能更好地疏导和教育。

  其次,努力去发掘他的“闪光点”,尽力把他带出“坏孩子”的圈子。当他上课稍微用心一点,作业做得稍微认真一点,我就开始表扬他、鼓励他。受到表扬的小杰,眼睛总是亮亮的,充满了自信。

  再次,让他担任一定的职务。考虑到上学期,班级的路队一直走得不好,他就是其中的“捣蛋王”。为了让他首先管好自己,我让他担任“路队长”,配合其他的“路队长”整理队伍。没想到,他还挺有责任心的,路队也渐渐进步的。

  我还利用课余时间与他沟通。调皮的孩子一般来说都会思维活跃,非常聪明,小杰也不例外,他会在课间摆出老练的姿势与同学下棋。午休时,我也在孩子们不经意间加入下棋的行列,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我有意邀请小杰与我一起下“五子棋”,没想到,他输了以后,还显得有点腼腆,还冲我相视一笑,露出可爱的神情。

  也许是在老师那一句鼓励的言语,也许是老师在小脑袋上的轻轻抚摸,也许是在那次下棋对弈中时的相视一笑......让孩子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温暖电流,感觉到了老师传递的关爱。他变了,在慢慢进步。同学们发现了,老师们也发现了,我又何尝没有感受到呢!嗓子发炎说话嘶哑时,小杰会贴近我、告诉我要喝菊花茶;看见地上有纸屑,他会马上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大课间结束后,他会主动跑过来帮老师收长绳......

  一路走来,“坏孩子”小杰蜕变成可爱的小杰,原因来自我的改变,在于我的教育方式的转变。摘下了“坏孩子”的帽子,让孩子阳光前行。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谁都想成为大家眼中的“优秀”孩子。对于“倔强”的孩子,“春风化雨般”的教诲将发挥着她无尽的魔力。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