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观摩体会

浏览:43022021-12-14

  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观摩体会

  5月11日和12日在镇教研室领导的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在z举行的z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会上先是在胜利小学听取了11节课,最后半天在z四小听取这次活动的总结报告,感受颇深,收获颇多,具体如下: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

  教师要想理想地执教一节课,就必须吃透教材、参透策略、准备好学具、课件、了解好学生。应该说参加比赛的执教老师都对自己的这节课下足了功夫。不单单说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就说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的制作就需要付出很多辛勤的汗水。

  z老师的《齿轮》一课,教师一开始就用胡萝卜做了一个色彩鲜艳的齿轮,学生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对于齿轮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接下来的40分钟,注意力异常的集中,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在拓展环节,教师用孩子经常玩的齿轮玩具探究主齿轮和从齿轮的转动关系,效果简单明了,最后展示了形形状状的齿轮,我猜测应该是教师专门找了木匠师傅雕刻而成,这份诚心,这份专注使我们不虚此行。

  二、教师的个人教学状态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充满激情,循循善诱,抑扬顿挫,语气逼人,那么学生也将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主动回答,声音响亮,创造性火花层出不穷。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的快乐,师生互动,其乐融融。

  印象最深的是袁红伟老师的《地球的面纱》一课,上课伊始,教师一首婉转的沂蒙山小调,把师生带入了蒙山秀沂水清的原生态生活中,教师激情满满,学生兴趣盎然,后来的环节,大气层遭遇破坏,教师站在地球卫士的角度,强烈的斥责,坚决的抗议,让学生感受到保护地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灵活驾驭课堂,处理好生成问题,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备课与上课有密切的联系,但却不能完全等同,预设与生成是不能画等号的,我们的预设本身就预设了一些“生成”,但这些生成是主导,却不是全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执教时一味执行教案,忽视了课堂生成,牵引性强,忽视了学生的回答、学生的思维,不善于迂回,课堂感觉生成性弱,牵引性强,略显生硬。

  四、此次活动我对于科学课型有了进一步认识,是实验课、观察课、还是搜集资料,11节课中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课型。

  特别是搜集资料的课型,自己以前也上过,但是总是把握不住让学生搜集的尺度,基本的框架也不成形,而本次活动,不少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鲜活的课例,深切的体会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先学后教的风采。

  短短的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这次活动留给我的收获将使我受用一生,我将会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我的课堂中,让我的学生也能在科学的天地中自由翱翔。

篇2:市中职优质课评比校内选拔方案

  市中职优质课评比校内选拔方案

  20**年市中职优质课评比校内选拔暨县内选拔,选拔出的教师直接参加市优质课评比。

  一、选拔程序及名额分配:

  (一)选拔程序:

  1、教师准备阶段:10月11日-11月10日

  有意参加的教师先准备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适用教材为省市规定教材(其中语、数、英为人教版,课改专业为省课改教材),并于11月10日前将教学设计电子稿(注明作者及学校)及纸质一式3份(无学校及作者)交z老师处。

  2、学校初选阶段:11月11日-11月15日

  从报名教师中以教学设计稿质量为主,参考平时教学能力按1:3或4比例选出若干教师(人数参见名额分配)参加学校(县)优质课评比。

  3、学校评选阶段:11月16日-11月23日

  从初选教师中通过评课方式选出8名教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其他教师依据评课名次颁发县级优质课奖项。

  (二)名额分配:

  语文:1数学:1英语:1政体音:1

  机电汽:1计算机:1烹餐:1财贸服美及其它:1

  二、优质课要求:

  1、优质课的适用教材为省市规定教材(其中语、数、英为人教版,课改专业为省课改教材)。

  2、优质课应体现适合中职学生实际、中职课改精神的教学模式。

  3、优质课应体现创新的亮点、教师的特色及专业(学科)的特点。

  z职业中专教务处

篇3:市小学优质课评比听课体会:同课异构诠释不一样的精彩

  市小学优质课评比听课体会:同课异构 诠释不一样的精彩

  4月25--27两天半有幸参加了全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听课活动,共听了16节课,每位选手的精彩课堂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专家点评把听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弄的清清楚楚的,感觉收获颇丰,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

  感觉这些课共性的地方有以下两点,第一是:在对网络知识结构图的建构整理上体现了由个体思考到集体智慧的碰撞:其实复习的目的在于“连点成线”并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构成网络。四位老师在第二环节建构网络的开始都是把找点的过程完全放手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各小组汇报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即点评肯定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又在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整理出本单元内容的知识体系。通过师生共同的修改补充完善,使结构图更加的清晰、明确!

  第二点是:从内部联系到思想方法的提升。复习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在温故的基础上还要知新。其实让学生知新的过程既是提升的过程。在这些课中在这一方面体现比较好是大数的认识课中老师借助知识网络结构图的建构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化繁为简的思想;后面的简便运算课也都在第二环节 建构网络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通过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得整个复习课厚度或者说课的深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点是:在沟通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上,每位教师都做得比较好。

  说说我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亮点,困惑。

  亮点一是:第二环节师生共同整理时对一单元知识体系分类规整.我们可以一起来回想一下,老师在引领学生整理时并不是按照教材呈现的先后顺序去整理,而是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对内容进行了规整。

  亮点二:在重点复习环节,通过几道题的训练让学生发现通过分与合都可以使一些数凑整从而使计算简便。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在这些题目中犯糊涂,经过这样一拓展,孩子们会在以后的做题中轻松的找到简便计算的方法,突破了本单元的难点。

  亮点三:教师素质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这一点在好多课体现的都很好,大家也都能感觉到了。尤其是在第二环节建构网络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然后结合学生的整理完善结构图,教师的引导总结都体现了教师沉稳、大气、应对能力强的特点。

  亮点四:重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知识的现实背景。

  困惑一:在学生汇报知识点的时候,老师按顺序把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贴到了黑板上是否对学生下面自己建构知识网络有影响。很多学生是按照老师的这种顺序去建构的。这样是不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困惑二:在建构网络环节如果给学生准备相应的卡片,在展示的时候可以把每组同学的想法都展示出来,是不是便于学生比较,优化整理的方法。

  困惑三:整理时是不是应该让学生翻翻课本浏览本单元的知识点,从而更系统的找出一单元的知识点,为以后整理知识指出方法。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