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市优质课评比磨课感悟:只有态度还不够

浏览:31822021-12-10

  市优质课评比磨课感悟:只有态度还不够

  20**.4有幸再一次站上市优质课评比的讲台,收获的结果比之前预期要差,如果只看临场发挥,这个结果已经不错了。就在这种纠结的情绪中,开始回顾这一路走来的收获与反思:

  起程

  整整十年前,第一次参加市级讲课比赛,那时对数学课的理解并没有多么深刻,只是凭自己的原始想法,经过领导专家的指点,懵懂中走过那次比赛,结果很好,让我对自己的思考有了信心,也让周围的同事们对我有了更高的期待。

  十年后,社会在发展,种种因素影响了大家对职业的态度,像讲课比赛这种历练自身素养的活动多数人不愿参与。我校同事的平均年龄已过不惑,参与比赛的愿望已不强烈,我再次登上县级讲课比赛的讲台,想传达给大家一个态度:只要参与,我们仍然能行。

  顺利通过县级比赛,结果既在我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中的是我的思路“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引领”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意料外的是大家对我的期待与鼓励太高。

  沿途

  20**开学初参加县级PK活动,准备复习课型。因自己带四年级数学课,所以目光锁定在四年级上册教材计算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准备设计思路的过程中,纠结一直陪伴,在原来市里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如何创新?要体现的中心是什么?查阅很多资料,并没有多少进展。在偶然一个时段,再读临沂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时,想到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有什么区别:我想新授课重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新的知识,练习课则在新授课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形成技能,而复习课应在前二者的基础上突出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单元知识。

  确定基本想法后,开始组织教学流程,在原来复习课流程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网络的联系沟通,细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于是形成基本思路“生活应用情境导入--学生整理、师生共建网络--重点复习中沟通联系,体现数学思想--回顾提炼复习方法”,进行初备,组织学校教研团队研讨,大家一致给予认可,提出把环节做精细,上扎实。

  在上PK台前,对各环节进行细化:导入时的情境在后面环节中合理再应用;对学生整理复习的方法进行指导的形式优化;重点复习的几个小环节改为“我最认真”“我最专心”“我最细心”,每个环节的意图和表现形式各不一样,既让学生乐于参与,还要必须有感悟;方法思想在哪个环节体现,在哪个地方提炼等一系列问题。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教案修改三稿,课件修改了四稿,在最终的台上呈现,效果比较良好,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肯定,认为在计算领域复习课中可以尝试运用这种复习思路。

  迷茫

  市教研中心确定课题时,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删了。比较幸运的是(当时的想法是幸运,后来在备课中才发现并非如此),县里抽到的课题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因为前面的表现,我理所当然地准备这个课题。在阅读完所有资料才发现,并不是直接迁移思路这么简单,内容组成不同,学生年龄不同,知识基础不同,三年级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内容简单,联系不如四年级的除法计算单元更好体现,更好理解。照搬流程试讲了一次,发现漏洞百出,好多处不顺畅,重新审视整个流程,一时又想不出新的思路,直接就迷茫了。

  确定课题后,县教研室又组织了再一轮PK,我更迷茫了。县里抽到的课题有三年级另外一个计算单元的复习,从课堂展示上我俩的思路基本撞车,这样不用出去我俩就内部PK掉一个了。活动后,从迷茫中重新上路,对自己的设计再大幅修改,从课前谈话、导入部分情境删除、指导学生整理方法提炼关键词、沟通知识联系借助怎样的载体、思想方法除了“转化”还可以体现什么等方面,改的面目全非,改完后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了。因为本身我不是一个很激情的人,课堂语言比较平淡,如果思路再不清晰,拿什么去展示。

  于是,进行一轮一轮地试讲,每次都修正一些细节部分,每次都能得到领导同事的鼓励。到正式登台前,教学ppt正好修改到第十稿。

  小站

  带着轻松的心态走上比赛的讲台,开始上课后丝毫没有一点紧张的感觉,也许是试讲太多遍的缘故,也许是放松过度的原因,课堂上没有了自己想象的感觉,本来准备好突出强调的地方也没了感觉,平平淡淡地一分一秒走过。学生的表达欲望很强,我的语言也有些随意,节奏有些放慢。当看到时间已经不可能上完所有环节的时候,自己突然慌了,原来从没出现过的感觉,开始注意力不够集中,学生的发言不如开始时的那般逐一回应,闭眼都可以想到的ppt竟然也点错了,在慌乱中结束。课后,同事告诉我,上得还可以。其实我心里明白,自己的感觉最准确。评比活动结束,成绩和我课后的期望差不多,但纠结的情绪一直在,也有些遗憾在里面。

  通过几个月来的历程,我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态度还不够。态度可以决定成长的速度,但不能决定收获的成果,因为还有其他重要因素:实力、积淀......

  最后附一个说明:用“小站”作为这一节的标题,而没用“终点”,是因为我想我还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虽然比赛结束,但教研成长的路还很长,期待有一天我回顾这次的经历,告诉自己:我又成长了。

篇2:磨课感悟:磨课成长记录

  磨课感悟: 磨课成长记录

  何炅说:“如果,你和我也都这样每天记录青春成长的细节,时刻凝视自己的成长,现在的我们会不会不太一样。”对我来说每一次的讲课经历都是一种成长、一种历练。这一次,更是一次成长。

  还记得是3月12日从教育局抽到这个课题,刚开始看到这个题目真是有点懵。不仅仅是觉得这个课题难,更加让自己慌张的是自己对这方面的内容学习甚少。但我还是积极地投入到了讲课的准备当中,从网上看了所有能看的《找次品》教学视频,又把网上所有好的教案打印出来留作回家的路上看、晚上前看,当自己对这节课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我开始写教案,从学生的思路出发,考虑到他们是否能够接受。那段时间,吃饭的路上、睡觉的时候都在想如何确立一个切实又新颖的教案。终于在一周后把教案定了下来,初次验收的时候教案的标新立异虽然有了,但是最后发现,我的教案一整遍讲下来要一个小时,而真正需要的时间只有35分钟,这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我必须将我的教案进行大调整。

  从那时这份教案就真正投入到不断的删减、再删减的过程,经过几次修改和反复的练习,时间终于控制到刚好合适。最后在全县“上市数学PK赛”后,我幸运地接到教育局的通知,我被选到市级参加讲课比赛。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既高兴又紧张。高兴地是作为一个在教育事业上还是新人的老师,虽然讲课比赛已经参加了数次,但这种大型的讲课我还是第一次参加。紧张的是这节课的难度,自己都把握不准,那还敢去市里参加比赛!接到通知到的第二天,县教育局孙主任、教研员王老师、以及我们县的数学骨干们一起参与了我这节课的评课,我的这节课需要大修改。整整三个小时的评课,仪课,修改,这节课终于成型了。回来之后我开始整理教案,修改课件。然后又是一遍的一遍讲,一次次的修改。最终在不用与学生做任何沟通渗透的情况下,敲定下了这篇教案!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也是无助而徒劳的。四天的等待就在我每夜的无眠中度过了,终于最后的比赛到来了,可能是我没有考虑周到,也或许是自己经验还不够丰富,自己还需要历练,我最终还是没能控制好时间,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刚讲完后自己真的就泄气了,我甚至悲观的跟自己说以后再也不参加这样的比赛。这几天下来,我才知道,我有多么需要这样的机会。

  人生最大的冒险就是不冒险。如果永远在等待与安逸中享受,那样永远也不能成长。庆幸的是,我有了这次经历,也就接受了一次成长。我相信我自己会在这样不断的冒险中走得更远,愈来愈远。

篇3:磨课感悟:千锤万磨出新课此处无声胜有声

  磨课感悟:千锤万磨出新课 此处无声胜有声

  参加市级讲课比赛对于我来说可谓“十年磨一剑”。记得上次参加市讲课还是20**年10月,我独自一人代表我们z县参加了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获得二等奖。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就一直没有再走上讲课比赛的讲台。

  今年终于有了这次机会,我惊喜之余还有一些恐慌。担心自己积淀的不够厚实;担心长时间不上公开课而语言不够精炼......特别是拿到讲课教师登记表,我是其中年龄最大的,而且还是不帅的男教师,心里特别紧张,压力也特别大。

  有压力才有动力,为了能上好这节课,工作之余我把所有的精力全放在这节课的研究上。三月初抽到课题《小数点移动》。我就找了几个骨干教师一起准备这节课。我们最初的设计是想有所创新,即使不能有大的突破在某小的环节上也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于是我就在网上广泛搜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视频,然后形成了教案第一稿。当时的大致思路以教材上的素材为情境图,不过把小数0.009米、0.09米、0.9米和9米换成了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先引导学生研究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把这组数化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先向右再向左。在学校上完后大家都反应感觉没有新意。辛辛苦苦一个周整出的课不如意,心底的迷茫与郁闷无法用语言表达。

  既然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就说明课的设计有问题,于是就放弃再修改。这次,我查阅了苏教版和北师版的教材,感觉北师版的元角分的情境图比较接近学生实际,特别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学生比较好理解。于是就进行了二次备课,两天时间就形成了教案二稿。由于北师版的素材是先向左移再向右移,在试讲的过程中听课老师普遍感觉很有新意,学生比较乐学,但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感觉是由难到易。我一想也是这回事,就进行了第三次备课,形成了教案第三稿.还是用北师版素材,不过把情境图修改了:老山羊开快餐店,一开始价格低每份是0.4元,生意火爆,老山羊太累了,于是小数点来帮忙,变成4元一份,客人少了欠缺没少挣。老山羊一看很高兴,要求小数点再次搬家,变成了40元一份,没有一个客人了。由于时间较紧,改完后试了几遍就参加了县里的优质课评选。虽然分数很高。但当时的六位评委对于这节课也是意见不很统一,整体感觉思路不是很清晰。教师引导的太多,学生活动太少。

  于是我回家继续修改,这时我查阅了浙江教研室朱德江老师执教的《小数点搬家》一课的教学视频及反思----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结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我进行了第四次备课。当时的教学思路还是老山羊的素材为情境图,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只引导学生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的情况,二位、三位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向左移也是全放给学生去探索,只是对于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进行指导。另外结合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当时Pk时我就用这个教案上的课,整体效果不错。但吕主任还是觉得不够清晰,知识迁移利用的不够。并且感觉情境图不是很好,还不如课本的素材图。

  于是在吕主任的指导下,我又进行了第五次备课。仍然使用教材上的情境图,先整体研究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再研究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最后研究小数点向左移动的情况。在试讲了几次后,吕主任拍板就这样上,路子不再变了,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于是,我回到学校就找学生按照定下来的路子试讲。四年级的学生用完了,我就用五年级的,五年级的也用完了,我就找六年级的。记得当时一天下来,最多讲过五遍。路子清晰了,教案熟了,课堂上生发的一些问题处理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记得在周一晚上,我们几个人在一起看教案查课件,填空题中有一个数字“1.25”,由于我卷舌音发不好,读的不清晰,小数点的“dian”好发成”diai”,而”小数点”这三个字一节用到的频率还很多,怎么办?改。“1.25”修改为“1.68”,其他字音一遍遍的说,一遍遍的纠正。说完了用手机录下来对照,那几个字发音不准。效果很明显,在讲课时,这几个易错的字音没有出现问题。语言也很精炼。

  再有就是讲课前一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睡不着我就起来去看教案,去看课件。就去思索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对教学做各种预案。早上五点多,我忽然想到,如果课堂上前面的内容处理慢了,后面时间紧了怎么办?------超级链接。于是我在幻灯片的第17页和22页之间插了超级链接。也就是这个现场起义使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没有流汗。记得在上课时,在观察分析整数间的倍数关系时,“扩大到原数的10倍”这句话对于孩子来说很拗口,不好掌握,很多学生说错,我就要不耐其烦的纠正。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本该6分钟完成的任务,9分钟才草草收场。本该16分钟就要去研究小数点向左移动的情况。19分钟时还在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怎么办?我只有打快进度,删减环节。

  于是,在研究小数点向左移动时,我删掉了一个演示移动过程的环节,节省了近1分钟。在探究为什么小数点移动就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环节,我本来是分三个层次直观-抽象-概括原因的,没办法省去一个环节。又节省了近半分钟。还有1分多钟怎么办?早上的超级链接帮了大忙,在做完“我会填”之后我直接链接到了“小数点的悲剧”把中间的“我会说”无声无息的链接过去了,又节省了1分多钟,这时离下课还有1分13秒。“小数点悲剧”的播放是40秒,我的课堂时间够了。到这时,我才微微松了一口气。随着哨声的响起,课堂也就在我的总结与提醒中悄然结束。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的好,“放下,上升”,再“放下”再“上升”。每一次“放下”都是痛苦的,每一次“上升”都是快乐的,生命因此不断走向圆满。经历这一个过程真的让自己成长了许多,同时感受也很多,以吕主任为首的数学团队让我感受到集体的智慧是强大的,大家无私地帮助、指导,让作为参赛教师的我特别感动。于科长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如果在研究完右边的整数间的倍数关系后,让学生同时观察左边的小数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的确能很好的沟通整数与小数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研究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需要我学习的东西,但我坚信只要用心就一定会有收获......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