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台马小学三年规划

浏览:45672021-12-13

  马台小学三年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位于z街道z社区向阳路10号,是z市z区区一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仅778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3人、学生600多名,14个教学班。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策略,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打好基础,争创一流学校”的办学思想,确立了教育均衡、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方略,努力营造社会、家庭满意的学校。

  1、发展优势

  (1)按区一级标准配备,教室配置多媒体平台,拥校园网络,基本能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

  (2)教师队伍团结、奋进,年轻且有朝气,本科以上学历已占25.6%。

  (3)办学质量逐步提升,学校基本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家长满意的学校。

  2、发展的不足

  (1)学校占地面积小,限制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教师队伍年轻,教育教学经验少。

  (3)学生流动大,固定生源少。

  二、办学理念: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法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2、育人目标: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学会求知、善于创新

  3、校训:和谐团结文明奋进

  校风:美严勤实

  教风:守法垂范严谨创新

  学风:勤奋善思守纪上进

  班风:团结进取勤奋好学

  队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

  4、做集体的主人:学会关心、学会自律、学会负责

  做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做生活的主人:学会劳动、学会自理、学会交际

  三、办学目标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打好基础,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家长满意、社会肯定的规范性学校。

  四、发展思路

  今后三年,学校将紧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坚定不移的依据自身实际走好办学之路。依据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新世纪、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三个面向”和“**大”教育20**的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四有”新人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干事创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1、总体思路是学校的管理工作要坚持20**,树立学生终身学习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建设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资源科学配置、人员合理调配,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2、分阶段发展思路是20**年均衡化发展和规范化发展,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年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完善现代学校的管理模式;20**年加强学校与社区互动、互助的教育交流,共享、共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3、三年规划发展要求:

  (1)坚持以质量为根本的理念,加强教学管理,大力开展教学科研,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在区、街道各类教学竞赛和评价中拥有一席之地。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努力争创文明单位。

  (3)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注重校本培训,加强政治、业务理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认真落实“六个一”要求,培养名师,建立名校。

  (4)重视艺术体育卫生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加快团队建设。

  (5)不断优化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z马台小学

篇2:区第三中学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区第三中学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20**年10月,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按照《区教育系统聘任校长任期目标》结合实际,经校务委员会研究,特制定从20**年至20**的学校发展三年规划。规划计划从三个方面来实施:一是发扬“成功教育、多元评价、特长生培养”等三方面的成功做法,巩固示范性高中成果;二是确保高考升学率稳中有升,稳固学校在全市高中排名;三是积极打造品牌高中学校,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为建设繁荣、富庶、和谐的“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作思路:在20**的指导下,全面落实“两个千方百计”,全面实践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四新”理念,推进“四满意”工作,以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素质提高为基础,以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率提高为核心,强化内涵发展,创办品牌高中。

  工作重心:追求一个目标---全面发展的质量目标;发扬两种精神---合作精神,拼搏精神;提高三个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强化四个意识---教学目标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师生情感意识,反馈矫正意识;坚持五个面向---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工作原则: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关注学校的发展,关注家长的期望,关注社会的评价。

  治校准则:科研立校、奉献兴校、改革促校、创新活校。

  工作目标

  具体目标分解如下:

  1、改善办学条件目标:20**年全部教室配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建成现代化的校园网;建成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并投入使用。校园硬化面积达到100%;绿化面积达到100%。图书馆每年新增图书至少100本。

  2、教育质量目标:

  ①德育质量目标:20**年初步确立具有本校特点的特色德育工作,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校风、校纪,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高中实际,开展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犯罪率为零。

  20**年构建具有本校特点的特色德育工作,深入开展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德育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实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0**年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特色德育工作,使广大学生分享德育成果,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②安全工作目标:杜绝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一般死亡事故为零。安全工作制度健全,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完备的安全应急预安,组织演练,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溺水、防盗、防人身伤害、防交通事故教育。

  ③智育质量目标:20**年全市排名(不含海二中),会考:保前3名;高考:文科保前3名,理科保前5名。20**年全市排名(不含海二中),会考:进前2名;高考:文科保前3名,理科保前5名。20**年市排名(不含海二中),会考:保前2名;高考:文科进前2名,理科进前4名。

  3、学校管理目标

  ①队伍建设目标:到20**年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研究生目标达4%。

  ②体卫艺工作目标:20**年保证大课间的活动质量,建立相应的田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的相关制度;开展创建区艺术教育示范校活动。

  20**年体育工作一步完善制度、提高训练质量,达到呼伦贝尔一流。达到区艺术示范校标准。组织好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按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加强艺术教育特长生的辅导,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工作。

  20**年体育方面建成完整的训练体系,达到自治区一流水平。创建呼伦贝尔市艺术示范校活动。每学期对学生开展2次以上艾滋病的讲座。做好学校的场地、器材的检查。

  三、推动措施

  1、宣传“大教育”理念,创建学习型学校。

  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落实“20**”,切实提高教师对打造大发展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深刻理解“大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树立大教育观念,促进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在全校内开展“大教育”发展战略的宣传工作,确保“大教育”理念深入每位教师,形成创建合力。党支部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制度,构建学习型组织,做好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2、抓行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

  按照区纠风办的部署和要求,我校坚决贯彻《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及《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深入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禁在学生面前吸烟,说不该说的话,串办公室和在办公室内闲聊,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安心乐教,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展现人民教师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对师德表现不好的,尤其是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收费造成社会影响的教师实行晋级、职称评聘一票否决。

  进一步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建立健全公示板,增强透明度,让师生、家庭、社会充分了解学校工作,尤其是收费工作,争取社会监督,促进我校教育工作良性发展。

  3、以校本培训为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结合《区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达标提高方案》制定出我校教师培训整体规划,加大对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力度,继续通过听课、讲座、座谈、检查教案、作业等形式,对学校教学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积极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严格执行教师基本功达标与教师评优、晋职挂钩制度,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参加全区“152”工程的评选,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设广阔的平台,在教职工队伍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依据内教字[20**]8号文件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呼院字[20**]54号文件要求,我校与呼伦贝尔学院联合实施20**--20**学年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

  4、以校本教研为基础,提高教学水平。

  总体突出三个重点: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务实性;考核工作的有效性。落实好两个制度:三级备课制度;班级教导制度。抓好“三率”的提高:优秀率、合格率、全科合格率(抓尖子、带一般、保底线)。坚持“五结合”的教学研究办法:常规教学与教研、教改结合;研究考纲(课标)、教材与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结合;校本培训、引进外部优质教育资源与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听课、评课、推出新课与提高教学水平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

  继续开展“走进课改,改革课堂教学”示范评比课活动。以校本实验研修小组的教师培训,教学活动为基础,带动全体任课教师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实施“抓两头,带中间”战略,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力求做到“精耕细作”。

  5、以课题带动为战略,营造学术氛围。

  我校教师要广泛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策方法的研究”课题研讨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师生负担。

  大力推进校本课的开发,每年校本课研发小组要开设至少5门校本课。安全课要纳入课程表,要让学生了解饮食安全、防火安全、法治人身安全等,自觉树立防范意识,创建“文明平安校园”。

  6、以“33211工程”为切入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校要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大力实施自治区部署的“33211”工程,建立健全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加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政教处、体育组组织开展好夏季、冬季运动会等各种体育竞赛和我校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工会、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积极参与,推动我校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

  7、实施“三会教育”,探索德育新途径。

  我校于20**年提出了“三会”教育目标,以此来指导、帮助学生找寻自己的道路,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打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三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会学习,打造智慧人生;会生活,打造幸福人生;会做人,打造成功人生。

  “三会”教育的实施途径是课程化。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载体,学生每天在校生活主要是在课程教学中度过,通过课程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条主要途径。所有学科的所有教师都应该按照“三维目标”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理念之二: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正是这种责任和反思,要求我们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德育课程的师资以班主任为主体,以校本课专任教师为配合,以社会专兼职辅导员为辅助,课程内容应该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

  德育课程教材来源于校本教材的编撰,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可以取材于网络资源、教师自编自创,学生自编自创,社会资源等。

  德育课程实施方式应该多种多样,比如班会课、讲座、访谈、广播、演讲比赛、专题讨论、德育基地参观、业余党校培训图片等。

  8、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能,创建“节约型”学校。

  总务处要做好教学的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全面创建优秀的校园环境,做好巩固和完善示范性高中的工作以及进行设施更换和维修工作。大力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开源节流,严格控制各项支出,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分钱入手,服从于“节约型”社会建设。档案室要加强档案建设工作。学校管理档案、学籍档案要做到规范、有序,类别、条目清晰,上层次、上水平。

  总之,全体教职工要以“追求卓越,崇尚奉献,争创一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发展的理念,本着以人为本,优教优学的方针,发扬三中精神,搞好二次创业,为把我校早日建成思想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的品牌高中而努力奋斗。

  区第三中学

篇3:城市中学第三轮主动发展三年规划

  城市中学第三轮主动发展三年规划

  --让质量更优秀、特色更鲜明、社区更满意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直面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积极回应社区对学校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和殷切期盼,积极探索新方法、拓展新渠道、寻求新突破,现根据学校发展愿景,结合办学实际情况,制定第三轮主动发展三年规划,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情况分析

  一、学校概况

  学校创建于1981年,是一所新村配套初级中学,占地面积22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30平方米,现有班级34个,在校学生1500余名,在编教职工132人。其中,一级教师53人,高级教师26人。

  学校底蕴丰厚,环境优美,在前两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中,学校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德育特色和校本课程特色,致力于“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成效初显。

  二、发展优势

  1.课程改革稳中有进

  学校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进行整体改革试验,在学生自主学习、课外选修课、学生素质评价等方面有过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三次获得“江苏省模范学校”的殊荣。在新课改中,学校坚持开发和完善校本课程,舞龙、中西餐、家政、象棋、围棋等校本课程逐渐成熟,学分制评价也取得初步成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机会,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优势和亮点。

  2.德育特色日益鲜明

  在前两轮学校主动发展中,“三名”教育丰富和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公民教育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增强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积极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三类教育均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为依托,全面提升了学生素质,逐渐成为学校的德育特色。

  3.师资建设初见成效

  三十年的学校发展不仅培养了一批教学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也孕育出特有的花中教师文化,营造出一种积极钻研、合作进取的良好氛围。学校现有市五级阶梯教师27位,其中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一名,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有18人,另有9人硕士在读,占到了专任教师的四分之一。学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超过了70%,其中,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有21人,在20**年市基本功比赛中有15人获奖。

  三、面临挑战

  1.学校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多年来,学校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和实践,但实施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虽然数量多,但质量还亟待提高。

  2.学生生源变化有待进一步应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变化,学校周边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新市民子女入学比例逐年提高,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对于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德育的有效性,需要做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不够均衡,个别学科相对薄弱。优秀教师的队伍结构需要优化,目前仅有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一名,学科带头人空缺,骨干教师数量偏少,缺少在市里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和学科教学中的领军人物。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理念和目标

  一、办学理念

  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校发展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教师发展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专业发展为动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学生发展建立在公民素养养成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学习品质和素养,发展个性特长。学校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理顺各种关系,立足社区资源,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学校精神

  学校总结多年办学经验,提炼出花中“六种精神”,提倡争当“六个模范”,成为学校教师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六种精神: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合作进取、务实创新、自强不息

  六个模范:为人师表的模范、教育科研的模范、教学工作的模范、课程建设的模范、素质教育的模范、减负增效的模范。

  三、发展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质量更优秀、特色更鲜明、社区更满意

  (1)质量优秀体现在学生在校的三年获得长足发展。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为学生在校的三年成长提供更具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赢得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社会认可。

  (2)特色鲜明是指德育特色和课程特色得到彰显。具体表现在不断深化和整合学校的“三名”教育、公民教育和生命教育,逐步形成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分阶段德育发展目标和特色活动。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打造3-5门精品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3)社区满意不仅指肯定学校的办学质量,还表现在与周边社区、企业、学校之间经常开展互动交流,共建成效突出;以及不断整合优化社区的教育资源,完善以学校为主体,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以活动为载体,探索学校与社区教育的新途径。

  2. 学生培养目标:健康、阳光、好学、善思

  以公民教育为核心,以“三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底色,整合学校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和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既要具有热爱学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和大胆质疑的学习品质,更要具有关注社会、勇于担当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教师发展目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的新型教师队伍。三年内拥有硕士学位教师力争超过30人,五级阶梯人数增加5-8人,其中骨干教师以上人数增加3-5人,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

  第三轮学校主动发展将以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为重要目标,以课程建设、队伍成长和学生发展为重点,以项目驱动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对规划目标任务的分析,对学校课程、德育特色和师资队伍三个项目进行设计和实施,谋求突破。

  项目一:

  【项目名称】

  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引领师生共同发展

  【设计目的】

  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促进学科组建设为目的,进一步加强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加大对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构建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措施】

  一、加强有效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一)加强有效课堂研究,促进课堂教学转型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课堂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转变的关键是理念。通过校内外的各种研修活动,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固有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使其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2.开展学科教学有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师项目研究,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听评课的问题意识。强化集体备课后的教师二次备课,在分享研究团队集体智慧的同时培养教师个体的独立钻研能力,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有效教学的各学科标准。

  3.开展课型研究。针对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等不同课型开展聚焦课堂活动,针对复习课和讲评课这两种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重点进行这两种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提高复习课和讲评课的课堂效率。

  4.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对现代技术的运用能力,加强技术装备和师资建设,以及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应用录播教室的先进设备,对课堂进行科学地观测和研究,让学科教学研究更加深入和科学。

  5.开展学案研究。提高学案编制与评价的水平,初步形成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校本资料库,并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推进课堂转型。

  (二)加强有效命题研究,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如何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同时,又能巩固课堂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除了课堂之外,对作业和命题的研究和探索,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增加作业的选择性。随着生源结构的变化,如何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将成为新课题。只有进一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并对部分学科作业增加选择性任务,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2.拓宽作业形式。在作业中增加学科知识的拓展和探究,鼓励学生在学科作业之余,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学科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挥作业的最大功效,同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公民意识。

  3.成立命题研究小组。加强对考试命题研究,启动学校试题库的建设,让优秀教师在试题的研究和编制中得到专业发展,以此推动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二、深化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一)拓宽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1.进一步明确开发目的。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完善,校本课程应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服务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引领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研组的主动发展。

  2.进一步整合校本课程。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生活类(中西餐、家政、十字锈等)、学科类(思维训练、生活中的化学、口语交际、数独等)、特色类(“三名”、公民教育等)这三类课程来通整学校校本课程。

  3.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特点,加强与家长代表、校友、社区、企业、高校的联系,在课程基地建设、外聘教师等方面进行合作,拓宽课程领域,引领学生发展。

  (二)转变教学方式、强化过程管理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开展校内外的培训和交流,继续邀请华师大等专家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发展,鼓励更多教师参加校本课程的培训,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交流,拓展视野,不断优化。

  2.优化教学方式,丰富课程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开展诸如读书讲座、知识竞赛、技能训练、专题研讨等各种活动,增加活动和体验类课程,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活动类课程体系。

  3.引进现代技术,促进主动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丰富教学形式,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完善课程评价,加强过程管理。在原有学分制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管理与评价。重视对申报课题的论证、修改和完善,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水平和受欢迎程度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丰富《花中优秀校本课程》。

  项目二:【项目名称】

  以“三名”教育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设计目的】

  通过前两轮规划的顺利实施,我校的德育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发展:“三名”教育日渐成为学校德育特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呈良性发展;生命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都有特色活动。在新一轮三年发展中,我校德育将以“三名”教育的深化为主线,按照大德育的思路,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领域,以市级课题来引领,加快德育队伍的建设,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出更多德育品牌活动,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具体措施】

  一、丰富以“三名”为主导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环境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1. 以“三名”来丰富校园环境文化。丰富“三名”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建设书香校园、评选书香班级和个人。充分发挥校史长廊、书画长廊、“三名”文化长廊、校园移动展板等文化载体的德育功能。加强学校网站德育主题栏目、学生电视台和“三名”广播站的建设,增加名著、名画、名曲的赏析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营造文明高雅的校园氛围。

  2.以“三名”来带动德育课程建设。开设以“三名”为主题的专题德育课程,在学科上进行渗透,在校本中有专题,在社团中有阵地,做到德育课程有目标、有计划、有教材。同时用“三名”德育课来带动德育课程建设,形成我校德育课程体系。

  3.以“三名”来亮化主题教育活动。将“三名”教育与生命教育主题月活动、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做好主题教育活动中常规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名品(名著、名曲和名画)背后的故事、了解名品的作者来挖掘名品带给学生们的启示,将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亮化。

  4.以“三名”来促进德育科学研究。在“三名”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在原有课题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省级重点课题《挖掘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的研究,以课题来深化“三名”教育,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重点研究“三名”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加强与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同时,以班主任工作室为单位进行德育微型课题研究,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打造以“三名”为主题的班级建设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重要元素,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建设好坏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班级建设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由相互联系的班级目标、班级学生集体、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教育合力、学生发展评价等,有机构成的班级教育整体。

  1.建立有发展的班级目标。从“名著、名画、名曲”中提炼班级发展主题词、班级发展目标和班歌。

  2.开展有内涵的班级建设。以“三名”教育为核心内容,以“书香、曲香、墨香”为主题词,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并评选优秀“三名”文化班级,让“三名”由点到面逐步深入,以此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品位和修养。通过开展诸如“我来说名著”、“每周一歌给我的启示”等经典班队活动来加强班集体建设。

  3.打造有研究的德育团队。成立班主任工作室,为“三名”教育打造新平台,让班级文化建设呈现更多特色和亮点。班主任工作室将以研究和提高为目的,聘请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担任领衔人,以“名著、名曲、名画”为抓手,围绕“专家引领、团队攻坚、个案研究、微课题研讨”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此来推动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德育队伍建设。

  三、搭建以“三名”为桥梁的社区共建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也就是说,除开学校、家庭教育外,社区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校以“三名”教育为桥梁,来协调学校、社区关系,构建一个课内外结合,知识、能力并重,学校、家庭、社会相联的德育体系。

  1.德育资源请进来。邀请花西社区、花一社区、周边村委及共建单位的相关人士参与到学校的“三名”教育活动中,共同来欣赏名品。走进企业和周边高校,借鉴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团队文化,扩大德育视野,不断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2.服务社区走出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同学在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扶贫、帮困、助残、敬老等社区爱心服务活动;组织青少年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德育基地,将城市新村敬老院、五星公园、钟楼天爱智障儿童中心列为我校德育基地,定期开展相关德育活动。另外,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协助社区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3.学社携手共赢中。开展面向社区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运动会以及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学校、社区的联动作用。通过社区引入教育,让教育服务社区的开放式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激发社区居民学科学、学知识的热情,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为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常州共同努力。

  项目三:【项目名称】

  以研究生工作室为载体,助推教师队伍加速发展

  【设计目的】

  经过前两轮学校主动发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有了较大提升。现有研究生(含在读)27人,专业素养明显增强。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研究生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将成立研究生工作室,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实现市级骨干教师以上称号的教师人数有所突破。

  【具体措施】

  一、目标导航,愿景共生

  1.完善工作室机构。争取高校研究机构的专门指导,提升工作室的研究品质。邀请学校资深教师担任工作室顾问,既加强工作室的专业发展,又能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推选优秀成员担任工作室的领衔人,制定工作制度、计划。制定个人三年发展的目标及措施,通过目标达成情况的定期检查,来推进工作室的发展。

  2.制定考核和奖励制度。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及校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奖励制度,进一步促进和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建立研究生发展档案,对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等项目进行学年检查,定期总结交流,评选优秀学员,颁发证书和奖金,表彰先进、激励他人。

  3.确定工作室活动日。每月第一个周六上午确定为研究生工作室活动日,以学期为单位制定既有专家讲座,又有课题交流汇报,以及各种形式的沙龙和研讨活动,确保研究生工作室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校本培训,携手共进

  1.借助高校的力量,采用走出去(继续培训)和请进来(专家讲座)的形式,确保研究生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聘请科研机构专家指导工作室活动,推动工作室活动深入开展。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微型课题研究、沙龙、示范课、花中讲坛、读书活动、命题研究等,切实提高工作室的理论水平。为工作室定期购买理论书籍和报刊杂志,交流读书心得,将学习成果辐射到更多的范围。

  3.每位成员建立博客,创建花中研究生博客圈和QQ群,为成员间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每位教育硕士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三、示范辐射、合作共赢

  1.发挥研究生在教育上的创新作用。鼓励研究生担任班主任或教育管理工作,发挥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在德育教育中力求突破,不断创新,为学校德育注入活力,不断优化班主任队伍和工作方法。

  2.发挥研究生在教学上的带头作用。鼓励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工作,主动承担任务,提高教学能力并发挥研究生在备课组、教研组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教研组建设。

  3.发挥研究生在科研上的示范作用。鼓励研究生将教科研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要求每位硕士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领衔学校的微型课题,参与市级以上的课题,不断提高教科研的水平,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工作展开。

  4.发挥研究生工作室的团队引领作用。成立青年教师成长营,由工作室的优秀成员承担负责人和培训工作,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提高。

  第四部分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规划实施起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成立项目发展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各个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2.学校成立以校领导、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工会、民盟等为代表的自评工作小组,在规划实施中监控、督促,并在规划实施一年半后开展中期自评,完善后续发展方略,在规划实施三年后开展总结性自评。

  3.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实施主动发展三年规划保驾护航。

  二、制度保障

  1.通过修订和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断优化学校管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2.不断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创新考核形式,遵循发展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原则,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3.进一步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积极发挥教代会作用,提高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

  三、后勤保障

  1.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经费和政策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加快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2.加强安全督查,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创建平安校园。

  3. 加强和社区的联系,积极争取社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4.争取市教育局对项目开展给予经费支持(每个项目每年约需要10-15万元经费)和政策保障,确保项目正常运转。

  本规划经学校教代会通过后实施。

  城市中学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