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新桥中学特立实验班章程

浏览:96692022-08-03

  田稻中学特立实验班章程

  第一条 为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创新教育思想,构建教育特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开展特色教育的新尝试,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实验班以田稻中学第七任校长徐特立先生之名命名为“特立实验班”,班额为初中一年级(七年级)新生40名。

  第三条 实验班以学生自愿,家长申请,学校审批,决定学生人选,组成教学班。

  第四条 实验班在学校整体办学方针下,更具特色性、灵活性。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相关情况提供便利,并不得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

  第五条 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探索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途径,保证教育活动和培养学生的质量最优化。以强化能力培养为抓手,推行自主学习,中考5A1B以上成绩达到50%以上。

  第六条 实验班班训:崇善、求真、尚美,坚持以“德首智心,艺美体健”为办班理念,坚持“人本为怀,快乐学习;轻负担,高质量”为班级宗旨,以“实验性、科研性、示范性、超前性”为班级特色,努力办出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实验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七条 实验班由校长直接管理,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由校长直接聘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注意性别、年龄的合理搭配,原则上任课教师三年不变,除固定学科教师外,还根据课程安排,分阶段聘请特色课程教师。

  第八条 实验班实行学校、家长共同管理,设立实验班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成员七名: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委员四名,家长委员会由全体家长推选。

  家长委员会职责:

  1.与学校共同制定班级教育目标并付诸实施;

  2.组织家长定期听课,检查教学工作;

  3.组织定期召开家长会,听取班级工作汇报;

  4.共同组织班级的特色教育活动并负责经费的筹措与使用的监督;

  5.决定其他事项。

  第九条 实验班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除公共课程外,还开设经典阅读、才艺表演、社会实践等特色课程,公共课程适度超前。

  第十条 实验班每月开展一次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农村生活,每学期到历史文化胜地游览一次。其社会实践和游览活动由家长轮流组织,学校派一名教师参加。活动费用由家长委员会按实收取并负责与家长结算。

  第十一条 实验班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阅览习惯,除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外,其他学科一律不得布置课外作业。实验班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雨天改为室内娱乐活动)。

  第十二条 实验班学生实行统一的作息时间,家长必须督促学生自觉执行。

  第十三条 实验班学生家庭须配备台式电脑并联网,自备扫描仪。实验班建立网络联系平台,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实现网上评卷与作业批改。

  第十四条 学校建立对实验班教师的教学评价与考核制度。每位教师按不同要求承担相应的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每学期的第8周为教学开放周,邀请家长随堂听课,以了解师生的教与学的情况。

  第十五条 实验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严格执行国家的收费政策,免收学杂费。特色教育及活动,在自愿原则下,由家长委员会按实收取。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资助学。

  第十六条 实验班实行小班化教学,教室配置设施先进,条件优越,其运行维护费用按实向学生收取。

  第十七条 本实验班着力于基础教育的教改实验,力求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打破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常规。家长应理解、支持实验班的教改实验。对实验班教育教学不满意的,可申请退出实验班。退出实验班的学生编入常规班级学习,家长不得异议。

  第十八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归校长室。

  田稻中学

篇2:宁波中学培育实验班办学模式实施方案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科教兴国,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进入新世纪又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后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21号)中提出“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可与高等学校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为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六十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高中阶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他不仅关系到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建设。

  波宁中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一直秉承“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学术主张,一直致力于探索普通高中创新教育模式的思考和探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时就开始就创办浙大实验班,从而迈出了创新教育道路上的坚实一步。浙大实验班是波宁中学和浙江大学进行联合办学的一种全新模式,是浙江省首个理科创新教育实验班,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经省教育厅批准,享受两项待遇,一是免会考,二是经浙大测试可于高二提前进入竺可桢学院。后因地方招生体制调整,1992年开始,波宁中学理科实验班取代浙大实验班,并被作为学校的一项办学特色和教育品牌加以打造,实验班中不仅集中了在全国数学和物理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同时也配备了业务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并提供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统一要求和个性特长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着力探索创新教育规律,努力使其成为学校培养理科资优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理科实验班的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办学成果显著,理科实验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在全国、省市学科竞赛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高考重点升学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成绩和经验的积累为波宁中学在这一阶段进一步开办理科创新班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0**年,宁波市教育局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索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出了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实验项目,而波宁中学被批准为宁波市首批实验学校,并按照宁波市教育局的计划于20**年招生了35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首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于20**年招生了30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第二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始了基于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办学模式实践研究,专门组织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和科研处负责实施的波宁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实践研究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探索创新素养培育的课程设置与培养途经,以形成具有波宁中学特色的创新素养培育模式。

  一、项目目标

  根据创新人才的特征,我们认为创新素养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三个部分构成。具体而言,创新意识就是在学习和认知活动中对认识对象所产生的一种怀疑的态度和改善的欲望,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奇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等;创新能力是基于基础知识的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如洞察力、专注力、质疑力、想象与直觉能力、批判力、动手实践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开放思维和灵感等;创新品质是一般思维活动中所逐渐形成并呈现出的的创新精神面貌,创新品格包括自信心、冒险精神、抗逆意志、独立精神、判断精神、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基于这一认识,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我们确定了我校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3个中心概念、4个学习领域。3个中心概念是:兴趣与好奇心,思考与想象力,直觉与洞察力;4个学习领域是:基本素养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和领袖领导课程。

  我校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培养目标是:

  1、培养学生有自觉的责任意识、使命感、担当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养成学生的教养、诚信、执着等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具有全面、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知识的构成,兴趣与潜能的匹配,提升学生特长学科内的研究能力。使之能成为全面发展与理科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在理科学科领域内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在理科学习考试、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大学后,与同年级大学生相比,在数理化学习方面有明显优势,各方面脱颖而出。

  3、培养学生具有强健体魄,使其养成终身健身的意识,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通过实施该项目,由此衍生至我校的整体育人模式建设:

  1、探索一种以点带面的创新素养培肓模式。

  在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探索创新素养培肓选修课程的走班制教学,以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与学校理科实验班为龙头,以点带面推动全校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肓。整合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探索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导师负责学生人生发展和课题研究,一方面负责学生在思想和心理等领域的教育,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在3年内完成2-3个研究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激发兴趣、培育创新素养,获得创新体验。

  2、初步形成以点带面的创新素养培肓课程体系。

  全面素质教育和个性潜能发展相结合,学科知识培养和课题研究能力相结合,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加大课程校本化力度,增加课程选修量,增加动手、实验和研究要求,加强综合实验课程的开发,建设一批适合创新素养培肓的课程资源。

  在确保浙江省必修课程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必修,尽可能多的开设校本课程,同时整合开发一批新的校本课程,以基本素养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和领袖领导课程等学习领域为主,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宁中创新素养培肓课程体系。

  二、创新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

  近年来,学校在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已初步建立了具有宁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梳理和反思学校已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的规定性要求,学校初步设计课程框架,并根据课程框架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4个学习领域是:基本素养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和领袖领导课程。

  (一)基本素养课程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科技视野,培养学生规划与选择能力。

  在学校原有必修、选修课基础上,目前先行开设了《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研究》苏许辉、《高中物理基础问题分析》李建明陈波、《材料与化学》孙姝萌、《人体中的化学》芦岳锋、《化学思维训练》陈旭霞、《图式表征方法简介》芦岳锋、《数学文化》包勇雷、《生物与环境科学》吴琪、《现代生物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王科慧、《生物进化历程》徐江平,并进一步开发了:

  1、《典范英语》课程。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课题批准号DHA070148)资源,由李惠荣老师组织英语老师实施,强调“有趣,有益,有理”。

  2、《高中职业规划与指导》课程。课程内容设计了职业规划中重要的三个方面: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人职匹配;课程不仅包含大量的职业信息,告诉同学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资源,而且还从心理训练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和个性特征,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要会思考,能参与练习,并积极体验和实践。由徐儿老师组织实施。

  3、《身边的环境科学》课程(科技创新活动月)。从身边的科技开始拓宽学生科技视野,具体地了解学科知识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和运用、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阶段 “科技改变生活和环境”为主题的讲座:《宁波东部新城及综合管沟工程》主讲:潘伯林( 宁波东部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主讲:马家双(宁波市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办公室副主任 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垃圾焚烧处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实践》主讲:崔德斌(宁波枫林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宁波城市中的桥梁设计》主讲:虞险峰(宁波城建设计研究院市政综合二所所长 高级工程师),《理科知识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主讲:张莺(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新周污水处理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 研究生 助理工程师);第二阶段 “科技改变生活和环境”实地参观,参观宁波市环保推广基地、枫林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处理基地、东部新城综合管沟建设工程。由教务处林晓萍老师组织实施。

  (二)创新实验课程

  在学校基础性实验室基础上,又建成数字综合实验室、数字显微实验室和数字地理实验室等拓展性实验室,为学生探究和创新提供更好平台;已开设了实验数学《用几何画板探究数学》王洁陈荣、《探究性物理实验》李建明朱俊杰陈波宋贤、《创意物理DIY》史再、《化学微型实验初探》钟军辉、《化学定量分析研究》钟军辉,目前正在开发两个专项研究性实验室课程:

  1、基于平台的软件开发实验课程。整合童丹娜和沈科进老师的课程。

  2、应用固体化学实验室课程。由宁波大学郑岳青教授领衔,宁大博士生和宁中老师共同开发实施。旨在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兴趣,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方法的能力,让学生接触到固化材料的前沿,进入动手实验的新领域,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三)大学先修课程

  普通高中承担着大学预备教育职责,为给创新实验班学生和部分其它优质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让学生有接触最新学科前沿、敢于挑战学术难度、明确学术发展方向的选择机会,我们借助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年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IA100062)《西南联大教育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的课题资源,先行从数学学科开始,已经组织开发实施了两门大学先修课程:

  1、《中学数学建模》课程。20**年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立项课题(编号110102)。立足教材,积累适合高中的数学建模案例;立足案例,总结数学建模教学的模式;立足学校,形成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课程体系。邀请宁波大学罗文昌副教授指导,对接宁波大学数学建模,学研一体评价。由熊丰羽老师组织开发、实施。

  2、《线性代数初步》课程,由王国梁、周 瑜老师组织开发、实施。

  (四)领袖领导课程

  《中学生领导力》课程。该项目依托中国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主持的《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资源,整合学校的社团课程。《中学生领导力》课程以开发同学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坚持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评价的原则,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要认可并学会自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要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组织和管理团队,学会在团队中成长和发展;课程采用真实的“项目学习”的方式。由翁伟彬老师组织开发、实施。

  三、项目的推进与实施

  坚持“在确保浙江省必修课程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必修,切实加强选修,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原则,由教务处和科研处组织实施。

  1、设置教学对比班级。

  设置20**级、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学校传统的理科实验班进行对比教学,以期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整合课程课时。

  在理科创新实验班课时中整合原来地方课程(每周一节)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二节),确定每周一第八节,周二第八节,周三第七、八节,每周共四节课进行选课走班的拓展性课程教学。(20**学年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理科实验对比班,在每周三下午半天进行走班选修课教学;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理科实验对比班,在每周五下午半天进行走班选修课教学。)

  3、开设创新课程。

  20**级在一学年期内共提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综合课程等领域的33门拓展性课程和12门研究性课程供学生选择。(20**级已初步形成了理科创新实验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课程图谱。20**级在一学期内提供9门拓展性课程和9门研究性课程供学生选择。)

  4、规范选课授课程序。

  期初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综合课程等领域的备课组提供可选的拓展性课程,每门课程要求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学案、课程评价(包括试卷测评和问卷测评)。其后教务处将课程简介下发给学生,供其自主选课参考;然后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确定开设的课程门数,再给予极少数需要调整选课的学生二次选课的机会;最终确定创新课程门数、选课人数、授课教师、授课地点、授课次数等。

  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理科实验对比班,根据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情况,确定22门拓展性课程和12门研究性课程进行走班教学,并成立十一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小组。20**级确定9门拓展性课程和9门研究性课程进行走班教学,并成立7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小组。

  四、项目的资源与保障

  1、政策支持

  20**年,宁波市教育局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索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出了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实验项目,而波宁中学被批准为宁波市首批实验学校,并按照宁波市教育局的计划于20**年招生了35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首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于20**年招生了30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第二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

  2、办班资源

  波宁中学自1992年创办浙大理科实验班以来,一直坚持到现在,理科实验班已是波宁中学一大品牌,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理科实验班办学经验。

  高教园区的大学图书馆、实验室资源和丰富的师资与课程资源。

  3、组织保障

  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班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实验班的方向把握,政策研究,组织领导实施工作。成立科研副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科研攻关小组,担负实验班的理论与思想研究,操作实施策略研究,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研究,课程开发与评价制度研究等,从学理层面保证实验班的科学运转。

  成立财务副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资源保障小组。配置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房和微格教室,为创新素养培育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

  4、师资保障

  师资结构。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团队战斗力强。校级管理班子理科特色优势明显,理科专家占80%。学校各学科教师优势互补,均有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专家型教师。

  管理团队。我校管理团队专业搭配合理,学术特长互补,团结协作,为领导好实验班的研究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5、子课题或基地支持

  《典范英语》课程,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课题批准号DHA070148)基地资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年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IA100062)《西南联大教育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基地资源。

  中国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主持的《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基地资源。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20**年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立项课题(编号110102)。

  《应用固体化学实验室课程》筹备申报课题。

  6、研究经费

  课题研究经费由市教育局每年200万的内涵发展专项经费支持。

篇3:州湖中学理科实验班招生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着力培养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创新人才,结合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进一步落实、深化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学校建设的各项工作,经市教育局同意,我校将面向州湖市区提前招收理科创新实验班。

  二、招生对象与人数

  州湖市20**届市区初中应届优秀毕业生,共招46名。

  市区学校按近三年州湖中学公办录取的学生比例,确定各学校推荐人数。

  三、班级特点

  1. 提前录取:州湖中学提前录取的学生经教育局核准后,组成理科创新实验班,不再参加中考;

  2. 提前入学:2月下旬理科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按专门制定的课程计划进入学校学习;

  3.过程管理:在提前进入学校后,学校加强管理,对不适应理科实验班的进度和要求的同学,分学期分批调整进入其他班级学习。

  四、招生办法

  (一)学校推荐

  1.名额分配

  (1)根据初中生源学校近三年州湖中学公办录取的学生比例(定向降分录取除外),确定各学校推荐参加综合测试人数;

  (2)按上述公办录取比例测算不到1人的初中学校,可推荐1名优秀学生参加考试。

  2.推荐要求

  (1)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学习和创新能力强,学习态度端正,身心健康;

  (2)文化课成绩优秀,且在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创新发展潜能。

  3.推荐程序

  (1)初中生源学校预先确定推荐办法,并在校内公示;

  (2)根据确定的办法推荐学生,并将推荐学生名单在校内公示;

  (3)被推荐学生据实填写“20**年州湖中学理科创新实验班推荐表”,所在班级班主任作出品行评定,学校签署意见、校长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学校将推荐学生汇总表和推荐表等相关材料于1月6日前交州湖中学教导处,学校对推荐学生进行资格审核后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备案。

  (二)综合素质测试

  1.1月13日前州湖中学将参加综合素质测试的学生名单和准考证发至各初中学校,由初中学校将准考证发给学生;

  2. 1月20日在州湖中学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3. 综合素质测试由州湖中学组织,市教育局相关部门予以监督。

  (三)录取与公布

  1.综合素质测试后将拟录取名单在州湖中学网站上公示;

  2.公示期满后将拟录取名单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3. 州湖中学将录取通知书寄发给有关学校;

  4.录取的学生列入州湖中学当年招生计划。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