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一年级课堂组织调控教学心得

浏览:11572022-07-19

  一年级课堂的组织与调控教学心得

  怎样才能使我们小学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教师只有建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念,掌握相应的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了解学生特点,认识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年级学生有这样的特点:1、自制能力差:有时会发生一些与课堂教学毫不相干的动作语言;2、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情绪不稳,焦虑,恐惧不安,东张西望......;3、难跟老师配合:表现在感知教材较笼统,不精确,难于长时间集中在某一知识点上,等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调控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教师必须注重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适应课堂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握原则分寸,增强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首先,课堂组织调控必须以教师的权威作为基础。这里的教师权威指的并不是学生对教师的威严产生的惧怕心理,而是指作为一名教师,他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也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才会从心理上认可老师的行为与语言。教育社会学家发现,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一般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即,一旦他们认可了一名老师,就很容易以教师的话为行动指南。

  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是教学的一大原则,在课堂组织中也同样适用。比如,同样是小学生,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关注时间绝对不一样,因此对一年级的学生不能长时间地讲同一个内容,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切换,否则学生就会因厌烦而“暴动”,导致课堂纪律混乱。

  再次,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这指的是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课堂组织,很多程度上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是在严格要求基础上要体现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尊重。

  三、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许多教低年段的老师都觉得课堂组织调控是个大难点。因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坐在一起,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在聚会一样。我们必须根据科学的教学理念,把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作为自觉的思想方法,注重实效,使这群快乐的“小鸟”在我们的带领下进行有条不紊地学习:

  1、课前要让“小鸟儿”稳下来

  我们经常看到“小鸟儿”在课堂内或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或在展翅飞翔,或在编织美丽的白日梦......如何使这群快乐的“小鸟”立即投入到快乐的学习里去呢?是否是大吼一声,骂声迭起呢?不,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一定会使课堂氛围出现鸦雀无声的寂静场面,但孩子的天性也被吼走、骂跑了,试问这样的教育效果会好吗?我认为应该因势利导地稳住“小鸟儿”,用训练反应的方法稳住“小鸟儿”,比如采用特殊的信号控制:

  (1)老师说:“一、二、三。”学生马上答:“坐好了。”

  (2)老师说:“三、二、一。”学生回答:“安静了。”

  (3)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看谁坐得最端正?”“看谁的耳朵最灵?”

  (4)课堂上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受到感染......

  其实稳住“小鸟儿”的方法很多,如还可以用猜谜语,玩游戏,讲故事,语言激励等方法,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注意实效性,关键在于稳住,千万不要吓住或骂住,也不能稳而不住。

  2、课中要让“小鸟儿”乐开来

  在课中怎样才能让这群“小鸟儿”听你讲,乐学呢?首先要进行情绪和兴趣的调动:孩子们天性好动,我们就应该有目的地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个个有趣的游戏,让“小鸟”们在一个个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知识,练技能,也就是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如我在教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时,设计了送信、摘苹果、找朋友等游戏,让“小鸟”们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带有鼓励性,如“小鸟”们答对了,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如“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使“小鸟儿”听你讲、爱听你的课。其次要进行“动手”、“动口”和“练习”前后过程的调控:如①教材中的“摆一摆”,要求学生用到学具,老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在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把学具当“玩具”,分散学习精力,老师提出要求后,达到了教学目的就让学生迅速收起学具,我采用的组织方式是“看谁最快”“谁最守纪”等鼓励语言,来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②教学过程中的“说一说”,有的学生回答的与问题相距太远,或未听清楚问题就回答,此时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教学,在说前可采用“看谁的话说得最完整”“看哪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最接近答案”等教学要求,并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③学生做作业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坐姿不正确,做完作业不及时检查。因此,在做作业前可采用:“看谁坐姿正确,做题时细心认真,做完后还能检查”等激励语言提醒大家。第三要进行重难点教学过程的注意力提醒和调节:在教学知识重点,突出难点时,可采用“哪组最守纪”、“分组夺红旗”“哪组能相互合作,积极参与”等语言来提醒学生进行有意注意。

  3、课后要让“小鸟儿”飞起来

  课后教师又怎样才能使这群“小鸟”们回归活泼好动的本性呢?我认为,课后的作业要与课堂上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课堂上的主要内容中精筛出最能启发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知识,让学生去练习、操作,做到既轻松,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如我一年级《有趣的七巧板》一课后,我设计了一道作业,让“小鸟”们回家后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故事等。“小鸟”们非常乐意,第二天展现了一幅幅天真美丽的图案。

  小学低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后什么也不知道”的现象。通过以上实践,我认为低年级课堂教学组织调控要:

  1、注重知、情、意的统一结合,把知识的传授,教师感情的关注,以及学生的习惯的培养,意志的锻炼融为一体,多以鼓励为主,避免生硬训斥批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应坚持多表扬,少批评。

  2、把握适时,恰当,适度,不能主次不分,不能因为组织教学忽略了教学的目标要求,忽视了教学方法和讲究教学艺术,组织课堂教学好比是一道可口菜肴中的佐料,既不能少,但也不能过多。

  3、注意多样化,趣味性,有机地交替进行,学生是有丰富感情的,要让他们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注意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构成师生之间活跃的,互动的,饱满的学习热情。

  4、保持师生之间的默契,并非一日之功,教师就注意在平时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培养与运用,形成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根据学生实际相间使用,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发现新的组织形式,方法和策略,使之常用常新。

  总之,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是一门艺术,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组织调控形式,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达到最优最佳效果。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展示激情、个性和智慧的舞台。

篇2:一年级课堂组织调控教学心得

  一年级课堂的组织与调控教学心得

  怎样才能使我们小学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教师只有建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念,掌握相应的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了解学生特点,认识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年级学生有这样的特点:1、自制能力差:有时会发生一些与课堂教学毫不相干的动作语言;2、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情绪不稳,焦虑,恐惧不安,东张西望......;3、难跟老师配合:表现在感知教材较笼统,不精确,难于长时间集中在某一知识点上,等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调控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教师必须注重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适应课堂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握原则分寸,增强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首先,课堂组织调控必须以教师的权威作为基础。这里的教师权威指的并不是学生对教师的威严产生的惧怕心理,而是指作为一名教师,他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也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才会从心理上认可老师的行为与语言。教育社会学家发现,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一般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即,一旦他们认可了一名老师,就很容易以教师的话为行动指南。

  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是教学的一大原则,在课堂组织中也同样适用。比如,同样是小学生,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关注时间绝对不一样,因此对一年级的学生不能长时间地讲同一个内容,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切换,否则学生就会因厌烦而“暴动”,导致课堂纪律混乱。

  再次,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这指的是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课堂组织,很多程度上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是在严格要求基础上要体现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尊重。

  三、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许多教低年段的老师都觉得课堂组织调控是个大难点。因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坐在一起,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在聚会一样。我们必须根据科学的教学理念,把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作为自觉的思想方法,注重实效,使这群快乐的“小鸟”在我们的带领下进行有条不紊地学习:

  1、课前要让“小鸟儿”稳下来

  我们经常看到“小鸟儿”在课堂内或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或在展翅飞翔,或在编织美丽的白日梦......如何使这群快乐的“小鸟”立即投入到快乐的学习里去呢?是否是大吼一声,骂声迭起呢?不,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一定会使课堂氛围出现鸦雀无声的寂静场面,但孩子的天性也被吼走、骂跑了,试问这样的教育效果会好吗?我认为应该因势利导地稳住“小鸟儿”,用训练反应的方法稳住“小鸟儿”,比如采用特殊的信号控制:

  (1)老师说:“一、二、三。”学生马上答:“坐好了。”

  (2)老师说:“三、二、一。”学生回答:“安静了。”

  (3)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看谁坐得最端正?”“看谁的耳朵最灵?”

  (4)课堂上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受到感染......

  其实稳住“小鸟儿”的方法很多,如还可以用猜谜语,玩游戏,讲故事,语言激励等方法,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注意实效性,关键在于稳住,千万不要吓住或骂住,也不能稳而不住。

  2、课中要让“小鸟儿”乐开来

  在课中怎样才能让这群“小鸟儿”听你讲,乐学呢?首先要进行情绪和兴趣的调动:孩子们天性好动,我们就应该有目的地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个个有趣的游戏,让“小鸟”们在一个个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知识,练技能,也就是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如我在教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时,设计了送信、摘苹果、找朋友等游戏,让“小鸟”们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带有鼓励性,如“小鸟”们答对了,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如“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使“小鸟儿”听你讲、爱听你的课。其次要进行“动手”、“动口”和“练习”前后过程的调控:如①教材中的“摆一摆”,要求学生用到学具,老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在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把学具当“玩具”,分散学习精力,老师提出要求后,达到了教学目的就让学生迅速收起学具,我采用的组织方式是“看谁最快”“谁最守纪”等鼓励语言,来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②教学过程中的“说一说”,有的学生回答的与问题相距太远,或未听清楚问题就回答,此时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教学,在说前可采用“看谁的话说得最完整”“看哪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最接近答案”等教学要求,并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③学生做作业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坐姿不正确,做完作业不及时检查。因此,在做作业前可采用:“看谁坐姿正确,做题时细心认真,做完后还能检查”等激励语言提醒大家。第三要进行重难点教学过程的注意力提醒和调节:在教学知识重点,突出难点时,可采用“哪组最守纪”、“分组夺红旗”“哪组能相互合作,积极参与”等语言来提醒学生进行有意注意。

  3、课后要让“小鸟儿”飞起来

  课后教师又怎样才能使这群“小鸟”们回归活泼好动的本性呢?我认为,课后的作业要与课堂上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课堂上的主要内容中精筛出最能启发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知识,让学生去练习、操作,做到既轻松,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如我一年级《有趣的七巧板》一课后,我设计了一道作业,让“小鸟”们回家后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故事等。“小鸟”们非常乐意,第二天展现了一幅幅天真美丽的图案。

  小学低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后什么也不知道”的现象。通过以上实践,我认为低年级课堂教学组织调控要:

  1、注重知、情、意的统一结合,把知识的传授,教师感情的关注,以及学生的习惯的培养,意志的锻炼融为一体,多以鼓励为主,避免生硬训斥批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应坚持多表扬,少批评。

  2、把握适时,恰当,适度,不能主次不分,不能因为组织教学忽略了教学的目标要求,忽视了教学方法和讲究教学艺术,组织课堂教学好比是一道可口菜肴中的佐料,既不能少,但也不能过多。

  3、注意多样化,趣味性,有机地交替进行,学生是有丰富感情的,要让他们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注意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构成师生之间活跃的,互动的,饱满的学习热情。

  4、保持师生之间的默契,并非一日之功,教师就注意在平时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培养与运用,形成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根据学生实际相间使用,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发现新的组织形式,方法和策略,使之常用常新。

  总之,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是一门艺术,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组织调控形式,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达到最优最佳效果。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展示激情、个性和智慧的舞台。

篇3:教学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心得体会: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关于语文教学的方法问题,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一些自己的做法,与大家共勉,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能够指出,我将不胜感激。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

  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变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灌输式和绝对化的课堂教学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理解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土壤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就说明情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重在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活动是课堂教学最根本的,因而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做到:

  1.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在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因而我在课堂上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所以我从课改一开始就使用了《导学学案》,这是我从过去的教师去做转变成学生去做的第一步。每篇课文在学之前,教师先设计出让学生去做的导学学案的框架,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填充。这样每篇课文的字词,作者简介都是由学生来完成,严格检查是养成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够主动去做预习了,这是学生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2.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有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那学生真的就成为了一个记忆的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展主动参与的个性。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

  怎样让学生发现问题?首先学生必须成为自主学习者,学生只有经过自己主动的探索,才能拨开人云亦云的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就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敢于质疑问题,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提问,善于自己提问,在思考中提高学习的能力。我的做法是:在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做到“三思”:

  ①课前思考:课前自主预习课文,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在导学学案里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这样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探索,互相讨论,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然后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这种教学以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的疑难为初始,以学生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为归宿,若有不明之处,教师再启发、点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本学期,我在原来的导学学案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因为原来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在讲课的前一天给学生提出来,这样无疑给教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时间问题,进度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在导学学案里设计了这样的项目:自己发现的问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另一部分是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按照常规,就可以自己进行学案的书写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对学生的训练一点也没有减少。

  ②、课堂思考:学习过程中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所以每堂课的这个环节都是讨论热烈,有时候争论不休,需要教师的及时点拨。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去思考,这样一来,势必学生回答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肯定学生的答案,不要轻易去否定他们的见解,从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动力。

  记得我在参加学校课改大赛时,我讲的是《猫》,提前没有试讲,那堂课学生的质疑都是我无法预料的,都是当堂课生成的,学生讨论积极热烈,好在都是学生能回答的问题,当堂课思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也变得容易了。

  ③、课后思考:课后让学生回去独立思考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技能,还有哪些知识或技能没有掌握。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以“自主”为核心,紧扣学习进程,进行阶段性的自主复习。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这是他开始自主学习的开始,这时我们要耐心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之中去,如有学生提出独到有新意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筛选,组织讨论,这样多方交流,相互启发,将大大锻炼学生动脑筋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3、创设合作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进入了角色,学习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究学习。所以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我在班级授课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例如:我们可以让全班同学每四个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许多学习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强调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转换。在进行问题的讨论前,各小组需要确定一名主持者,一名记录者,一名发言者。讨论时,各个成员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学全面负责;纪录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发言的同学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每位小组成员都要轮流尝试不同的角色。学生有参与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自然培养起来了,就会主动参与探讨,自主开动脑筋,自动搜集资料,为参与做准备,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慢慢地在合作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第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打破课堂教学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三、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第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反馈、赞扬。第五,教师要爱孩子,懂得赏识的重要,亲近他们,他们才能敞开心扉,敢于说出他们的想法,我觉得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必备的条件。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