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读优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000字

浏览:30092021-10-31

  读“优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读书机会。因为平时工作繁忙,根本就找不到这么长的时间安静下来来读书。

  自20**年实行课程改革以来,上课的形式不同与原来。原来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老师们广泛采用。在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下怎样优化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在这几次的读书活动中我读了关于“优化课堂教学”的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情境蕴含“问题性”

  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重要的是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鉴于此,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应紧紧围绕“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探究的积极情感,提供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三个目标而展开。

  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认识》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情境的:孩子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有一天,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也在教室里做手工,当他做完了之后惊奇地发现上面和教室里很多地方都有数学王国里的图形宝宝,你们想知道吗?这样就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再出示情境图,孩子就会积极地观察。

  二、内容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本知识的教学,使内容更具备实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在让学生动手折角、触摸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练习中设计:利用钟面的两根针的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请学生把红领巾、扇子、雨伞等实物图中的角找出来并涂上颜色。这样两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存在,也激发了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应用注重“提升性”

  面对“应用”,我们首先要注意设计的练习题具有拓展性,能在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要比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不要和所学的知识类同,那样的话孩子们觉得很没意思,这样设计也没有创新。

  所以,每节课学完了之后给孩子们设计一些练习题,要有一定的提升。让孩子们动脑思考才可以找到答案。在学完了《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这时,我让孩子们4人一小组,拿出纸折一折,剪一剪,学生们会很投入的进行到讨论中去。经过激烈的讨论,实践。孩子们会得出有三种情况:可能剩5角,可能剩4个角,也可能剩3个角。这样的设计能让孩子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2:《我的五样》公开课心得体会:课堂教学的预设

  《我的五样》公开课心得体会:课堂教学的预设

  20**年9月16日我上了一节毕淑敏《我的五样》的公开课,在上到一半时学生突然问了一个问题,《我的五样》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当时吓了我一跳,因为在备课时我没有预设会有这个情节,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结果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我想我不能仅限于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文体,还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如何判断文体的标准。结果我预设的教案没有像我预想的方向发展。有些教学环节被动的被缩短时间,或者干脆没在课堂上讲。由此我想到课堂教学的预设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有其必然性,但也不能忽略具体教学过程中偶然性。善于驾驭课堂、引导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敏锐的捕捉到学生中间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因势利导,不断延伸、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由学生脑海中闪现的一道光环,引发一场知识的裂变和整合,这样的课堂表面平静如水,实际上在学生脑海中掀起了一场知识的大爆炸,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思考的喜悦和求知的快乐。

  教师设计的课堂也应在刚性中容许有一定的弹性,以符合语文课程的内容要求和课堂教学的具体化、情境化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在资料占有、信息搜集、内容梳理、细节延展等方面有更加充分的准备。教师准备的课案也许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效,但它是必要的依托。

  有经验的老师进教室前已经胸有成竹,学生可能碰到的难点怎样突破,前后的知识如何衔接,都是有所准备的。甚至开课的第一句也都是有靶向性的,什么地方该启发学生、诱导学生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都了然于心,自然“教案之形在外,教案之神在心”了,讲课的艺术性,逻辑性,指导性也大大提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过于刚性的要求,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大胆质疑,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所谓师生互动只停留在互问互答或指向性启发、诱导的表面,对于学生有创造性的答案因为事先缺乏全面的准备而一带而过,学生大脑里迸发的智慧的火花因为教师缺乏鼓励和诱导而昙花一现,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实则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没有起到喷氧和助燃的作用。

  一节课老想着教案、教本、教参上怎么说,不敢越雷池半步,看似一板一眼丝丝入扣,实则亦步亦趋,邯郸学步!

  每次讲完课,教师带回来的是心得、获得是启发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和办法,进步不言自明。所以课堂预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预想的越充分,实施课堂目标的余地越大,所以这就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多的对教材、课堂、学生做专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篇3:《品社》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品社》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10月10号,县教研室在洪小举行了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由三名教师执教《爸爸妈妈辛苦了》,属于同课异构,讲完课,冯主任评课,之后对我们进行了点拨,我收获很大,体会如下:

  一、课堂教学好与不好的衡量标准

  (一)看学生通过这节课发展了没有。

  (二)从学生走进这节课的课堂到走出课堂是否有了改变。

  例如,今天的《爸爸妈妈辛苦了》是否让学生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是否帮妈妈减轻了负担。

  二、怎样上好一节品社课

  (一)还原品社课程的本色。

  品社课以育人为主,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道德品质的教育,更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品社课需要的是真情。

  (二)追寻简约教学

  1.教学素材要少而精。

  2.环节新颖,欢快、明朗,环环相扣。

  3.活动效果要有实效,教师上课要有真情。

  学生的学习是愉快的,通过合作探究完成目标。如:《爸爸妈妈辛苦了》中可以A.通过一天的工作(家里家外),感受父母的辛苦,体会辛劳;B.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辛苦。

  (三)活用教材:教材简单但内容丰富

  1.读懂教材。教教材变用教材教学生。从生活中出来到生活中去。可更换教学的内容,可整合教学内容,可增减教学内容......

  2.遵循课程要求--达到目标。

  3.开发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教师要由享用教材变为开发教材。

  三、上好品社课必须走好三步走

  1.收集材料

  课前准备不仅是上课的需要,也是锻炼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途径。如:《爸爸妈妈辛苦了》可提前好多天布置学生观察、体验父母的辛苦。

  2.课堂上用活动来体验。

  3.课下实践,体验生活。

  总之,在课堂的学习之后,让学生去践行,是品社课与其它课程不同的地方。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