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菁英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浏览:24842022-07-09

  山天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深化“三生”教育 争创市特色高中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高中综合改革的要求,确保学校教育质量,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根据国家、上海市、长宁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即将出台的国家、上海市、长宁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从学校现有基础和面临挑战出发,制定本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20**.9-20**.8)。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概况

  山天中学创办于1954年,1979年被确定为长宁区重点中学,20**年成为长宁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面积72亩,绿化覆盖率36%以上。拥有30个数字化教室,16个专用教室。体育设施完备,400M环形跑道、6+1片室内外篮球场、足球场、乒乓房、射箭中心以及各大运动器材区域等。音乐、美术教室及乐队排练厅齐全。心理咨询中心、学生演播室、实验室及专用教室等配置完备。目前,学校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9人,教师 114人,教师配置合理,其中区学科带头人8人,教育硕士17人,高级职称35人,中级57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0多人。

  二、主要发展优势

  20**年以来,学校以“三生四会为育人目标,以“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20**-20**年)、“引领生涯发展 培育生命智慧”(20**-20**年)、“深化生涯发展教育,创建特色高中”(20**-20**年)三轮学校发展规划为引领,通过“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高中生涯发展指导的实践研究”、“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研究”三个主实验项目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为特色的办学之路,学校在行政管理、师资培养、德育、课程与教学、教育科研、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是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上海市中小学职业启蒙学校、上海市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科研基地校、上海音乐学院长宁学校、上海市射击射箭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上海市花园单位等。

  (一)重点项目引领学校发展,扩大了生命教育与生涯发展指导影响

  十年来,学校规范办学,在“生命教育”、“为学生成长导航”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扎实推进三个重点项目的实践研究,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20**-20**年,《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荣获长宁区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学校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20**-20**年,《高中生涯发展指导的实践研究》荣获长宁区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教育改革类成果三等奖。20**年,《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基础教育)一等奖。学校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工作经验辐射至全市、全国众多高中。

  (二)分层优化师资,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以“三识四会”为教师发展目标,重视师德建设,传承“为人朴实、为学扎实、为事踏实”办学传统。根据师资情况,学校设立多种研修项目,开展针对骨干教师、班主任等群体的分类分层研修活动,不断增强骨干教师的学科专业引领和师范能力,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素养与育德能力。近年来,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硕士学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逐年提高。

  (三)注重德育实效,形成了生涯发展协同指导系统

  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强,关注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困惑与实际需求,形成了现状调查--需求访谈--方案修正--年级落实的“四步走”策略。

  形成了高一至高三的《学生生涯发展自助手册》。高一年级《成长自助手册》,引导学生积极适应高中生活,指导学生制订第一份高中企划案;高二年级《选科自助手册》、《生涯理想自助手册》,指导学生完成高考加试学科的理性选择,增强自我监控,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高三年级《高考自助手册》,指导学生顺利跨越,进入理想大学,学习喜欢的专业。配合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制订,学校开展高一至高三年级分层递进的生涯发展团体指导活动,形成了捕捉困惑,心理辅导领先;明确主题,年级活动跟进;关注需求,班级活动落实等有效策略。

  拓展了家、校、社区联动平台,形成生涯发展指导合力。学校开展“走进社会,走进职场”、“学长导航”、“生涯导航”、“走近大学、走向未来”等职场体验、生涯访谈、大学考察活动,与街道携手开展学生挂职锻炼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此外,请家长、校友、志愿者来校谈专业、职业,开展校内社团活动、管理岗位体验活动等,定期编制家校联系的《彩虹报》等。通过联合教育资源,开展学生生涯体验系列活动,形成校内外生涯发展协同指导系统。

  (四)推进课程与课堂改革,稳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十年来,学校不断推进课程建设,优化校本课程方案。20**-20**年,结合生命教育,各教研组编写十多本专题拓展型、研究型系列教材。其中《青春絮语》、《人类与疫病的抗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与世界遗产》等荣获区德育、教学研讨活动优秀校本教材。20**年《让山天人充满生命智慧-山天中学课程方案》荣获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评比一等奖。20**年至今,通过完善、引入、改编、创编等方式,学校构建了《我的人生我做主》、《遇见未知的自己》、《青年理财》等校本课程,逐渐形成了高中生涯发展指导主题轴综合课程群,建成了生涯发展指导物化载体---生涯发展主题馆。20**年,学校“高中生涯发展指导主题轴综合课程方案”荣获长宁区优秀课程方案。

  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以学业指导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进教研组建设。课堂教学形式关注师生、生生互动。加强对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评价,不断完善、加大相关奖励制度。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保持100%。连续六年本科保持在90%以上。20**年,学校高考一本上线率近57%,二本上线率超96%以上,创历史新高。

  (五)加强科艺体卫工作,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积极开展科、艺、体、卫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个性而有特色的发展。构建与长宁区军体校等联合培养体育特长生一条龙的发展机制,射击射箭是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生管弦乐团为上海市学生社团,保持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称号。每年开展富有特色的“山天之春”艺术节、阳光体育运动会、科技节等活动。现有学校主导和学生自主等两种方式创建众多学生社团,突显学校特色和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主要问题与挑战

  未来五年,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如何继承传统,放大优势,对接高中综合改革,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

  (一)应对发展瓶颈,学校需传承创新办学特色

  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生涯发展指导成为每所高中学校的重中之重,学校如何传承多年来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经验,在把学校建成全市乃至全国高中生涯发展指导的学术与实践高地的同时,顺应高考改革需求,共同寻求应对策略,发展生命教育与生涯发展,并从学科建设的视角对接大学培养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上海市特色高中。

  (二)应对教育变革,学校需建设复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如何引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适应高中综改形势?如何让教师认可学校新一轮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的发展目标?如何提升教师的特色课程建设能力?如何搭建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力,培养与造就一支一专多能具有创新实践精神的复合型骨干教师队伍,成为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关键。

  (三)应对高考综合改革,学校需跟进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改革

  高考综合改革后,走班制、分层走班制教学已成为教学常态,学校教育传统行政班级管理受到前所未有冲击,学校如何在行政管理、德育与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上跟进?如何增加课程的分类分层选择?高考综合改革取消对艺术、体育特长生的加分,对学校艺术、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带来困难,学校如何传承与发展艺体已有特色项目等等,学校通过各层面的管理改革与制度设计应对未来学校发展。

  (四)应对生源变化,学校需提升学生综合学力与素养

  区域高中格局的变化导致学校生源整体改变已成定势,学校如何从学情实际出发,研究对策,指导学法,提升学生综合学力与素养,确保教学质量在位,并逐步有所提升。

  第二部分办学理念与目标定位

  一、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为生命成长导航

  生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学校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学校应为师生的成长、成才导航。生命有其自然属性,学校应引导师生感受生命自然发展的快乐与幸福。生命有其社会属性,学校应引导师生勇敢面对社会问题,担当起生命成长的责任。生命有其精神属性,学校应引导师生珍爱生命,实现生命价值。此外,学校应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搭建师生自主发展的平台,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发展。

  二、办学目标

  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一所管理人本化、课程特色化、课堂生态化、师生共成长的具有生命科学特色的上海市特色高中。

  管理人本化:以师生发展为本,满足师生生命成长的需求。扬师生之长,为师生创设发展平台与机会。创新学校管理,探索分层走班教学下的“双导制”育人机制。

  课程特色化:深化“三生”教育,完善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开发与建设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校本特色课程群。

  课堂生态化: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信息传递功能的生态系统。学校着力营造注重导学的、高效的、师生与生生和谐发展的生态课堂。

  师生共成长:推进学校管理、课程、课堂、教师与学生等不同层面的发展,打造学校师生生命成长共同体,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发展。

  生命科学特色高中:在传承学校原有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的生命科学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它以“为生命成长导航”为办学理念,遵循生命成长规律,尊重生命个体的差异,发掘生命潜能,引领其实现生命价值。开发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主题轴课程体系,在师资队伍、学校文化、办学风格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生命科学特色,提升学生生命科学的素养。学校在完成普通高中育人责任的前提下,对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为其培育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如医学、农业、健康、人口、环境、生物工程等方面人才奠基。

  (注:“生命科学”概念不完全等同于高中生命科学学科。)

  三、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培育“三生四会”的山天人。

  传承与发展学校原“三生(增强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提高学生生涯发展能力和生态共存素养)四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学会健美)”的育人目标,结合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确立新“三生四会”育人目标。

  三生:珍爱生命,发展生涯,和谐生态

  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活,丰富内涵,提升品质。

  发展生涯--自主成长,强化能力,确立目标,共创未来。

  和谐生态--尊重规律,互动合作,和谐共享,提升责任。

  四会:会学习,会担当,会选择,会健美

  会学习--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懂构建,善思考。

  会担当--具有乐于奉献精神,懂责任,善共享。

  会选择--具有与时俱进意识,懂自主,善规划。

  会健美--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懂健身,善审美。

  第三部分 综合发展行动计划

  一、行政管理

  (一)发展目标

  以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为抓手,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传承创新,凸显特色,提升各层面的领导力与执行力。人本化管理,推进各团队间的合作运作机制建设,条块结合,促进生命共同体---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举措

  1.确立学校发展愿景,凝聚共识与信心

  通过师生座谈,专家咨询等方式,理清学校发展现状,充分梳理办学优势,丰富办学思想内涵,确立学校新的发展愿景:创建生命科学特色的上海市特色高中,发展“三生四会”育人目标。组织全校教职工广泛学习,深入宣传,凝聚发展共识,确立生源下降情况下,树立促进学校发展的信心与决心,齐心协力建设特色高中。

  2.开展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自评,建设上海市特色高中

  对接国家、上海市和长宁区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按照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召开教师座谈会、分年级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师生关于学校未来发展的建议,听取各级专家领导的建议,编制20**-20**年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扎扎实实实施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规划。申报“上海市普通高中特色校”,听取相关专家、教职工的建议,不断完善上海市特色高中的申报资料,引领全校师生全力建设特色高中。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在修身、用权、律己上做示范者,在谋事、担当、做人上做引领者。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深入组室制度、干部述职制,每年度教代会对校级和中层干部测评,提拔调整干部管理岗位。打造一支团结合作、务实进取、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领导力。

  4.注重人本化管理,着力各团队协调持续发展

  首先,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落实校长负责制,发挥工会、教代会、校务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对于重大问题决策,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把校务公开、公示、民主评议落到实处。其次,定期调研与座谈,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创设各种平台与机会,满足教师成长发展的需求。尊重教职工的双向选择,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潜力,完善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创新学校人本化管理机制。从教师、学生发展实际出发,探索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机制。其三,加强学校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及项目组等学校团队建设,赋予中层部门和教师团队相应的自主权,激发校内各组织的创造性,促进各团队在规范的基础上,个性化地成长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各团队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形成各团队合作联动的发展机制,促进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发展。

  5.注重学校文化建设,营造开放和谐的校园生态

  传承和发扬“为人朴实、为学扎实、为事踏实”的办学传统,形成和睦、融洽的干群、师生关系,浓厚的校园人文气息,使师生与学校和谐发展。定期召开校学术委员会及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基地代表座谈会,不断调整完善学校发展目标与实施策略,发挥好社区督导员作用,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优化校园媒体推送系统,完善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弘扬学校爱校荣校的正能量的学校文化。

  继续开展与金山区亭林中学的合作交流,开展对贵州铜仁实验中学、贵州石阡一中、贵州石阡三中的帮扶工作。继续与金山区张堰中学、青浦区朱家角中学、奉贤区曙光中学等学校结盟,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德国友好学校师生教育考察团的来访接待与我校的回访工作,促进中德两国青少年文化交流。协调与山天初中及周桥街道关系,尤其是在公共教育资源的使用中,做到合理充分利用。

  (三)达成标志

  1.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认同度高。

  2.达成发展规划预期目标,申报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3.培养选拔数名学校及中层后备干部,学校拥有高素质的干部团队。

  4.与教育改革配套的学校人本化管理机制。

  5.保持上海市和谐校园、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发展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校本培训体系,优化教师结构,健全各种机制,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专业品质和生命品质,人人成为导师型教师,形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团队。

  (二)主要举措

  1.党支部引领师德建设,提高教职工道德水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党组织引领校风,党员引领师风,教师引领学风,组织教师、党员学习市、区有关师德规范要求,弘扬学校“三实”办学传统,要求教师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切实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和政治素养。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道德讲堂及各级各类评优活动。发挥好师德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学校、教师、社区、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组织开展学生、家长、社区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教师奖励、职务聘任、绩效考核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提升教师道德品质。

  2.完善校本培训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品质

  完善校本培训体系,多途径增强教师的育德、课改、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品质。

  各科开展校本专题教研活动。围绕生态课堂建设、校本作业编制、特色课程开发、信息技术整合等专题,开展各科校本专题教研活动,形成各科教研组的校本专题教研课程,提升教师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课改、教改探究能力,使教师人人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

  打造校本分层研修的品牌课程。班主任研修课程,提高班主任群体以及青年班主任的育德能力,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能力。骨干教师研修课程,提升骨干教师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以及建设校本特色课程等能力,提升他们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开展分层走班教学与生态课堂建设以及全方位引导学生发展的能力。见习教师研修课程,通过重点带教、跨校带教、三年内新教师延续带教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快他们的成长。

  丰富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式。一是邀请教育教学专家进校做关于高考、教学、教育等方面的专题报告,帮助教师了解最新教改前沿信息,指点教师教改发展方向,提高教师革新固有教学模式的兴趣。二是充实教师自主研修内容,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数字档案袋。积极组织、指导教师结合学校发展规划自主制订5年个人发展计划,制定年度自主学习项目,通过自查、组内交流等活动,完成自主学习项目,激发教师专业自觉,增强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三是开展与多所学校有交流互访活动,在活动中开阔教师视野,学习其他学校在课程安排、课堂组织、作业设计等方面的先进举措。

  3. 搭建专业成长平台,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

  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学校从制度和时间上确保每位教师参加每周一次区学科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在市区平台上展示公开课、研讨课,积极参与市区各类教学研讨活动、项目组展示等。组织骨干教师走出校园,参加“四校联盟”组织的命题、上课、作业等多方面竞争活动,以赛促教师个人发展,以展示带动组室发展。学校引入中学学科网平台与网络阅卷系统,网络下载学科教学资料,观看微课堂视频和在线组卷等,为提高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提供支持。

  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不断拓展教师个人发展空间,发挥个人潜能最大值,提升教职工工作的自信心、积极性。学校以评价促发展,每学年表彰优秀团队,如优秀教研组、年级组、导师组与项目组。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各类教育研讨、展示、评选活动。如开展“天中杯”德育、教学、科研等系列评优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长教杯”、“希望杯”评选活动。开展“天中杯”教书育人奖评选,推荐优秀教职工参加街道、区、市园丁奖评选活动,推选教师参加德育、教学、科研研讨年的各类评优活动,表彰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教职员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4.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建设复合型教师团队

  增加高学位教师的比例,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提升高级教师、市区骨干教师比例,鼓励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市德育实训基地学员、区学科带头人、优青项目组成员、区骨干教师等;加大市、区、校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与引入名师与学科带头人,把素质好、潜力大、肯钻研的中青年教师确定为市区名师培养对象,形成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培养梯队;建设复合型(善学习与研究,并在德育、教学以及特色课程建设等方面有特色)的教师团队,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建设,实行年级组和教研组责任制,适应高考新政,形成校本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开发与实施团队,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5.开展怡情育心文化活动,提升教职工生命品质

  教师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才会爱工作、爱学生,才能做一位好教师,为此,学校进一步办好教工之家、教师研修室,开展教职工群体活动,开展礼仪仪表、饮食健康、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校本培训,组织教职工的疗休养活动、暑期读书征文活动等,提升教职工的生命品质。

  (三)达成标志

  1.拥有不同层面的师德标兵、先进组室。

  2.教师育德、课改、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有较大提高。

  形成各科教研组校本专题教研课程;教师分层校本研修品牌课程;教师均有个人发展规划。校本培训完成率为100%。

  3.每年有多名教师在市区德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评比活动中获奖。

  4.硕士学历、高级职称教师以及市区级骨干教师比例逐年提高。学校拥有一批导师型的教师以及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教师团队。

  5. 学校教师拥有多彩的校园课余生活。

  三、德育工作

  (一)发展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推进并完善“三生”教育为重点的校本德育课程;对接高考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开展学生生涯发展档案建设;建立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形成家、校、社区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

  (二)主要举措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完善“三生”教育为重点的校本德育课程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良好的品德是立身之本,通过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与校园日常行为规范(如有关学生手机使用)、中国传统美德以及山天“崇德立志,务实创新”的校训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日常教育与宣传,让学生浸润其中,以期水滴石穿,马到功成。通过各类育优、创优、争优和推优的主题活动,以提倡友善、真诚、团结的班级氛围,笃学、切问、诚信的学习风气和自尊、自信、有担当的个人素质。完善班级、年级、校团委与学生会三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加强学生干部培训,继续开展优秀学长导航活动,用榜样激励学生成长。

  完善“三生”教育为重点的校本德育课程。一是围绕生命教育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推进生命教育,整合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形成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及专题教育等课程模块系列。在原有基础上传承、发扬富有山天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效应,将科技、艺术、体育、文化等各类型的校园活动及学生自主社团凝聚为学生显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二是分层递进的生涯发展指导主题活动。学校继续优化校内德育课程,调整各年级主题教育重点,丰富“主题教育月”的内涵、拓展“生涯发展团体指导”的外延。

  年级

  生涯发展重点

  价值观

  教育重点

  学业能力

  培育重点

  高一

  生涯认知:学业适应与高中规划

  诚信友善

  培养学习品质

  高二

  生涯探索:加试选科与专业思考

  自尊自信

  提升学习能力

  高三

  生涯选择:从高中到大学的跨越

  责任担当

  调控学习情绪

  结合高考综合改革,完善高一至高三学生的生涯发展指导自助手册。

  三是丰富现有学生社团,增设生命科学探究与体验的特色学生社团。

  2. 依托“翼生涯”网络平台,加强学生生涯发展电子档案建设

  对接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捕捉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发展困惑,由心理咨询室作为技术支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辅导,依托“翼生涯”高中生发展平台,围绕品德个性培育、学业发展促进、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翼生涯”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为其当下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依据。加强心理、青保与年级组的协作,进一步完善对于特殊学生的预控、跟踪、辅导机制,做到档案完备、跟进及时。

  3. 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下的双导制,推动学生的网格化自主管理

  “双导制”是在高考综合改革形势下,学校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后产生的一种行政班与教学班双重管理,班主任、学科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双导制”既发挥学生主体又体现教师主导,形成班主任、学科导生、学科导师三重双向管理机制。

  导生制是指在分层走班制中,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选出组长为导生,导生是班主任了解各分层走班学习情况的学生联络人,导生也是在分层走班教学中协助学科导师日常教学管理的导师助手,同时导生也是所在学习小组的学科带头人,是学生回到行政班后辅助学科的小导师。导生是连接学科导师、普通学生和班主任最好的纽带。推行“双导制” 使“纵向”(原年级、行政班级)、“横向”(+3学科班)管理交错,形成校园内从行为规范到学业发展自主管理网格,并建立完善自查、管理与反馈体系,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提升他们的综合发展能力。

  导师制是指分层走班学科教师兼具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生活顾问的三重角色。“导师制”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完善和补充”。其核心理念是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回归教师原本之角色。充分发挥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

  4.创新家校德育联动模式,构建多方会诊与社会实践平台与运作机制

  形成班主任、教师与家长会诊制。在团体与个体学业指导的基础上,班主任、教师及家长共同参与针对学生的突出问题定期进行诊断,并应对“顽症”“杂症”建立配套会诊方案。

  继续编辑家校联动的《彩虹报》。借助新媒体平台,学校在原有的家访、家委会、家庭教育讲座和《彩虹报》基础上,革新手段与途径,加速与及时地推送最新的校园动态、教育信息,建立高效的家校沟通新渠道。挖掘家长资源,让他们帮助参与、策划学生教育活动,使得家校的教育目标更为一致,特别是在对学生品德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上发挥1+1>2的作用。

  搭建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将学生社会考察、生涯体验、志愿服务等内容有机整合,健全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社会实践和文化考察的服务、认证,激励等机制,深入挖掘校友、家长、社区资源,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下的社会志愿服务网络,形成长效管理与运行机制,为学生长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提供保障。

  (三)达成标志

  1.形成“道德讲堂”与“三生(生命教育、生涯发展、生命科学)”为主题的系列课程。

  2.保持上海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校称号。

  3.成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

  4.优化《高中生生涯发展自助手册》,建立“翼生涯”学生成长电子档案。

  5.形成“双导制”中班主任、学科导师、学科导生的职责、沟通机制与管理策略。

  6. 形成班主任、教师与家长会诊机制;高中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网络与运作机制。

  四、课程与教学

  (一)发展目标

  落实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统整三类课程,完善与开发生命科学主题轴系列课程,形成新的学校特色课程方案,提高学校及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以教学评价促“生态课堂”建设,探索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策略。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基于诊断与跟踪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确保学校教学质量在位。

  (二)主要举措

  1.加强学校课程建设

  不断完善学校课程方案,突显学校办学特色。基于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学校生源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特色化发展等校情出发,统整三类课程,完善与开发生命科学主题轴系列课程,形成学校新的校本特色课程方案,调整基础型课程、校本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的结构、设置与课时安排等,增加课程实施的效能,形成突显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方案。

  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增强课程的适切性。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是对国家基础型课程的再度开发。应对生源变化,各教研组依据课程标准,研究学情,改进校本教案,完善教学环节,因材施教,注重课程适切性,探索有效的教法、学法,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确保学校教学质量在位。

  完善与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完善与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一是完善原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校本拓展、研究型课程。二是,针对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拓展生命科学教材内容,形成系列专题,逐步形成学科特色的拓展型课程群。三是,发掘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资源,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联合开发一些小型研究项目,形成系列研究型课程,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小课题研究,提高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构建新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增加学生对这两类课程的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依托互联网技术,完善校本课程资源库。当今社会已是互联网+的E时代,学校依托互联网技术,引入中学学科网及其组卷系统,推进校本作业的开发,编制并不断完善学科教学同步的、针对会考与等级考的校本作业,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的层次,不断完善校本课程资源库。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建设高效的“生态课堂”。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要基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形式。课堂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信息传递功能的生态系统。“生态课堂”也是“高效课堂”,它是从“课堂教学”向“课堂导学”突破,从“知识学习”向“知识建构”突破。生态课堂注重指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科核心能力与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生态课堂注重导学。开展问题探究式导学,通过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开展探究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开展合作互动式导学,通过师生良好合作环境创设,激发思维冲突,在互动中发展;开展体验感悟式导学,通过多样性的具体生动体验,感悟领悟顿悟,促进内化深化。此外,生态课堂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注重小组协作,分层辅导,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地发展。以学定教,能学不教,以学促教。

  提升分层走班制教学效能。高考新政下,分层走班教学成为常态,学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对应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行政班保持不变。学校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6门学科分成A、B两类:B类就是合格考水平,重在夯实基础;A类是等级考水平。学生选择A类课程的前提是学完全部B类课程。A类部分课程进行分层走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达到的教学目标,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研制同一学科的不同层次教案、校本作业和阶段练习等,并实施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评价。通过有效地组织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提升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

  3.以评价促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

  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对课堂教学质量、课程建设实施和学生成长发展等起着积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一是特色校本课程教材评价。从课程目的、内容与实施效果等多方面制订评价表,通过师生、生生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是构建“生态课堂”评价标准。探索以学生个性特长为基础的、适合不同学生原有基础上的、适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听课评课制度,专家进课堂评,师生与同行评,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推进生态课堂建设,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行为,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基于诊断与跟踪的学习评价。改革传统阅卷方式,引进网上阅卷系统,自动采集与统计分析教学管理所需数据,提高学科测评的准确性、高效率以及教师指导的针对性,逐步形成基于实证的学业评价、基于诊断的跟踪促进体系。

  (三)达成标志

  1.形成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课程目标、内容框架与实施策略)。

  2.形成各科校本作业系列。

  3.形成5-6本特色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教材;建成校本课程资源库。

  4.形成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有效管理机制。

  5.“生态课堂”有所体现;形成生态课堂评价机制。

  6.基于诊断与跟踪的评价体系。

  7.学校教学质量保持在位。

  五、科艺体卫工作

  (一)发展目标

  保持和发展科技、艺术、体育教育特色,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科技素养、艺术审美能力,强健学生体魄,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升学生生活品味和综合素质。

  (二)主要举措

  1.开展科技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加强学校科技类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建设(科技小组、社团等)。基于学校创建生命科学特色高中,引进大学师生资源,开展相关微课题研究。开展校园科普活动,每学年举办科技周活动,开展校内科技竞赛,增加学生科技活动经历。组织参与各类科技竞赛与展示活动。依托校内外科普资源,辅导有科技潜质的学生参加市、区“创新大赛”和“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健全相关人才的培养机制,提升学校科技教育品质并形成品牌项目。

  2.发展与普及艺术教育,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发展艺术特色。加强管弦乐团、评弹团、话剧社、街舞社、动漫社等艺术社团建设,组织参加市、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确保学校艺术特色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普及艺术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每年定期举行“山天之春”艺术节,推进“彩绘、涂鸦、硬笔书法、明信片制作、经典诵读”等民族特色的品牌活动。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走进高雅艺术殿堂。观摩交响音乐会、校园青春剧、开展影评和演讲活动,参观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双年展等,结合观展感悟现代艺术,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指导每位学生至少具有一项艺术爱好。

  3.丰富体育课程与活动,不断强健学生体魄

  围绕特色高中建设,构建《运动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健康与运动》等校本课程;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抓好三课、两操、两活动,开展学生身体素质调研等;建设足球、篮球、天羽、街舞、棋云、空手道等学生社团。传承特色运动项目,体教结合运作,培养射击、射箭特长生。举办以“阳光体育,快乐山天”为主题的校运会,开展广播操、室内操评比等各类项目竞赛,举办灵活多样的分年级小型体育活动,每年开展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联赛,增强学生体质与体能。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市、区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

  4.做好卫生宣教防病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开展卫生宣教,普及卫生常识,编制《生活中意外突发病防治》校本教材,提高防病意识与能力。做好眼保健操、个人卫生、体格检查,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局、卫计委、红十字会发起的各类活动和比赛。保持长宁区健康校园、爱国卫生健康先进。

  (三)达成标志

  1.学生科普活动参与率达100%,50%以上的学生参加科技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学生课题研究成果和科技作品在市、区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保持长宁区绿色学校、长宁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上海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2.艺术课程开课率达到100%,35%以上学生参加艺术拓展课程。以艺术节为平台,每年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主题艺术活动,保持上海市艺术特色校称号。

  3.形成《运动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健康与运动》等校本教材;体育专项化教学有成效;区中学生体质监测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合格率、优秀率有所提高;保持射击、射箭上海市特色项目;学生在市、区组织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4.形成《生活中意外突发病防治》校本教材;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保持长宁区健康校园、爱国卫生健康先进单位,学生在市区相关竞赛活动中获奖。

  六、科研与信息工作

  (一)发展目标

  科研工作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提高教科研指导水平。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引入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与评价体系,为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提升学校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二)主要举措

  1.引领学校,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扎实开展学校重点项目的行动研究。围绕上海市高中教育改革形势、长宁区中的项目,积极思考新一轮学校发展主线,协助学校领导确立与申报学校新重点项目,争取立项为区级及以上项目,围绕 “建设生命科学特色高中的行动研究(20**年1月,入围区级课题)”、“高中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研究(20**年10月,立项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科研基地校课题)”以及“高中分层走班制教学下实施‘双导制’的实践研究(20**年1月,入围区级课题)”等学校重点项目,分解项目研究内容,设立校级项目,鼓励教师认领项目,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学习交流,切实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形成项目显性成果,有序推进重点项目的开展,引领学校教育特色的不断发展。

  认真完成学校发展规划、上海市特色高中建设的相关文本撰写。在学校各部门、条线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撰写20**-20**年学校发展规划文本;在听取专家建议,结合学校在实施规划过程中的实践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发展规划;做好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性、终结性自评报告的文本撰写工作以及上海市特色高中申报资料的文本撰写工作等。

  2.指导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注重分层开展教师校本科研活动。依托华师大、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专家(学校是市普教所科研基地校)以及其他市、区专家引领,面向全体教师不定期开展教育、教学、教科研知识和方法等教育研究前沿的讲座,定期更新校园网中科研频道内容,采集各种教育教学前沿信息供教师学习,努力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丰富他们的教科研理论与方法。举办面向骨干教师,举办学校重点项目的专题研修活动,加速科研骨干的成长,促进学校科研骨干的梯队化建设,引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着力全程跟进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运用已有研究案例,指导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出发,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撰写申请书、制定研究方案、举办开题活动、开展文献与现状研究、行动研究、撰写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申报科研成果奖等,每年举办校内课题研究经验与成果的交流活动,在指导活动中,切实提升教师个体以及整个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致力于指导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搭建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的平台,指导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每年组织"天中杯"教师征文活动,请学校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修改、点评与评审,评选出“天中杯”的一、二、三等奖,推荐优秀的论文案例参加区、市级评选或发表,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为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创造条件,提供切实帮助。

  3.强化管理,促进学校科研的制度建设

  注重各类课题的过程管理。定期召开课题组长例会,注重课题组之间的分类交流,各课题组活动中加强对研究内容、遇到的问题的研究,进一步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完善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手册,督促课题组认真填写,定期检查与考核;切实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归档工作。

  完善科研工作考核奖励方案。依据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不断健全、完善课题研究、论文获奖发表、校本课程的编制获奖等考核奖励方案,激发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

  4.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学与评价体系,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是优化更新校园网,完善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开展学科微课资源库、各科校本作业资源库建设。

  二是将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上海远播教育集团合作,研发并使用符合我校学情的大数据集成平台及科学分析工具---翼生涯系统,包括形成学业质量监测系统、高考(3+3)选科分析及指导系统、学生成长综合指标记录及分析系统等,帮助学校学科发展决策、教师科学指导以及学生的生涯发展。

  三是与社会机构联合,做好网上阅卷系统、中学学科网的引入与应用指导工作,提高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三)达成标志

  1.抓课题(项目)申报,出研究成果。每学年均有区级以上新立项课题;有多项校级课题或项目立项。部分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区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课题成果在相关层面上得到推广应用。

  2.重点项目研究有成效。“建设生命科学特色高中的行动研究”、“高中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研究”以及“高中分层走班制教学下实施‘双导制’的实践研究”等重点课题立项为区级及区级以上课题,扎实研究,圆满结题,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

  3.科研工作经验辐射区域,保持长宁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4.协助学校领导、各部门开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绩效的年度自评、中期督评、终结性督导评估等,申报“上海市普通高中特色校”等。

  5.建立各科校本作业资源库;完善与推进校本课程资源库建设。

  6.研发使用适合我校学情的翼生涯系统。

  7.联合维护网上阅卷系统、教师成长档案平台等。

  七、后勤工作

  (一)发展目标

  加强学校财务、财产、安全管理,建设特色景观、管理和维护校园硬件设施设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技术和环境保障,尽全力服务于师生与学校发展,为学校特色高中建设创设安全、文明、和谐的生态环境。学校保持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和上海市花园单位称号。

  (二)主要举措

  1.加强学习培训与协调,提高后勤员工服务水平

  加强对后勤员工的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素质,使他们热爱后勤工作,有立足本职,做到热情、周到、高效。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经常与这些社会服务机构及人员的沟通协调,把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工作作风落到实处,确保后勤社会化工作标准、规范。

  2.加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管理与维护,提供良好物质技术保障

  认真做好学校教育设施、体育设施、电器设备、生活设施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保证教育、教学、生活的顺利进行。

  3.围绕特色高中建设,建设特色生态校园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要求,制定分年度场所改造方案,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建设,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建设创新实验室,调整教室布局,满足分层走班教学的需要。加强校园绿化管理,完善各种标牌指示、校园配套设施,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加强财务、财产与安全管理,增强后勤服务效能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经费收支规范。严格执行物价、财政、教育等主管部门确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公示等要求,杜绝乱收费现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会计法,做好公务卡使用及报销工作,做好学校经费的预算和决算。学校账目清晰,收支规范。

  注重财产管理,高效配置学校资源。执行购物、保管、维护、使用等财产分级保管制度,职责分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抓好库存物品的分类陈放管理,精打细算,高效共享;加大对校产的检查力度,做好定期盘点和报废清理工作;配合工会和德育处对师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引导师生参与班级财产及公共部位物品管理,降低人为损耗。

  强化安全管理,继续保持安全文明校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物防、技防、人防,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定期排查房屋、用电、消防通道、消防器材等安全隐患,及时维护维修。严格执行校门管理制度,做好校园安全巡查记录。定期进行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和消防安全疏散演习。强化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工作条例》、《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长宁区教育局指示精神,科学有序全面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员工食品卫生安全,定期调研听证,提高师生用餐质量,师生对食堂满意率不断提高。

  (三)达成标志

  1.师生对后勤工作满意度高。

  2.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维护良好。

  3.建成与特色高中建设匹配的生态校园。

  4.相关市区财务、财产检查获得好评。

  5.保持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第四部分重点发展项目

  ---高中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自20**年以来,学校围绕“三生”(增强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态共存素养)育人目标,先后以“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高中生涯发展指导的实践研究”、“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等教育部、市级区级重点项目引领,开展“三生”教育探索,逐渐形成了“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教育特色。在此基础上,学校拟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深化“三生”教育,为学生生命成长导航,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主题轴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重点项目,实现学校“管理人本化、课程特色化、课堂生态化、师生共成长的具有生命科学特色的上海市特色高中”办学目标。

  一、项目背景

  通过近十年学校三轮发展规划的实施,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特色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特色显现,特色教育成效初显、复合型教师队伍初具规模。但“三生”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生态共存素养”相对薄弱,面对“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生态、健康、美丽中国的目标,在未来五年中,学校继续把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为近期发展目标,深化“三生”教育,开展生命科学学科特色课程群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体系。为此,学校将“高中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作为未来五年的学校实现特色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重中之重。

  二、发展目标

  重点建设生命科学学科三类课程,创新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途径,完善与开发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群;建设生态课堂,改革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形成具有生命科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自主发展、保护生态等科学素养,助推学校成为上海市生命科学特色高中。

  三、主要措施

  (一)厘清生命科学概念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生命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其研究范围包括生命的化学本质、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直至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互动作用诸层面,并涉及医学、农业、健康、人口、环境、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日益显示出其带头学科的地位。高中生命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选择生命活动本质为主题,即从物质、能量和信息等三个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探索生命延续和进化的内在规律,揭示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命科学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生命是运动、变化与发展的一种状态,学校是师生与学校发展的生命共同体。生命是辩证统一体,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发展又具有局部与整体性。

  从生命的差异性角度,学校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既要学生全面发展又要注重个性发展。从生命生长的角度,教育要注重生命的自主发展,开展学生自我教育;

  从遗传变异的角度,学校要引导生命的选择和适应,开展学生生涯选择指导。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有机的整体--生态系统。学校是一个自我调节维持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建设生态课堂,促进生命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所以,对于我们学校教育来说,生命科学不仅仅是一门高中学科课程,更是深层次的学校教育理念。建设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是深化学校“三生”教育的需要。

  (二)建构课程目标及其框架

  课程目标:以“为生命成长导航”办学理念引领,以生命科学为特色课程,统整学校三类课程,形成与“三生四会”育人目标对应的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群,侧重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发展生涯、和谐生态的意识与能力,激发部分学生对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的浓厚兴起,为培育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如医学、农业、健康、人口、环境、生物工程等方面人才奠基。

  课程框架:特色高中建设的核心是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生命科学特色课程体系是以生命科学为核心,在完善学校原有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校本课程群。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框架初步架构如下:

  (三)探索课程开发与建设策略

  1.加强生命科学核心课程建设,提高生命科学学科教学质量

  高一年级增设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高二年级除了开设基础型课程外,完善、开发、增设生命科学专题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如现代生物实验技术实训课程,细胞、组织、微生物培养、小型生态模拟、基因与杂交等实验课程,在高二、高三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提高生命科学学科教学质量,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选修生命科学作为+3等级考学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面向全体师生开设通俗易懂、普及性的通识专题系列讲座:细胞与细胞工程、基因与基因工程、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营养与健康、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人类遗传学生命科学导论与优生、肿瘤及其防治、生物的进化、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种群生态学与人口问题、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以及生物伦理及社会决策。使学校师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高效统整三类课程,构建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群

  开发与实施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的主要还是高效统整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等三类课程,不简单做加法,凸显特色。

  基础型课程:以完成国家对各科一般教学要求为基础,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其他各科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与理念,进行学科渗透教学。

  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统整各科与生命科学相关内容,完善与开发系列生命科学相关专题拓展型课程;与大学、社会实践基地联手,建立校内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与校外生命科学体验基地,开发系列生命科学研究型课程,指导学生开展生命科学及其知识交叉学科微型项目的实验探究。开展生命教育、生涯发展指导、生命科学特色相关的社团、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年级班级主题教育与校园文化节活动等。

  3.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形成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

  实行分层走班教学下的双导制:结合高考新政,开展分层走班教学下的双导师制学业指导,有效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规划等素养,引领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

  建设高效的“生态课堂”(见发展规划之“课程与教学”部分)。

  构建校内生命科学体验中心、校外体验基地:

  生命科学体验中心(校内):充分利用生涯发展主题馆、生命科学实验室、防灾减灾中心等载体,开展相关拓展与探究活动。

  生命科学体验基地(校外):

  基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构建生命科学体验基地,开展与高校、医疗、企事业等相关专业、行业、职业的实践体验活动等。

  (三)培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师资团队

  一是引进生命科学特色建设相关专业师资,对校内外师资进行整合,充分有效利用与发挥他们的潜能。二是聘请相关大学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三是通过专家引领、分层研修、专题研修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推进生命科学特色课程的教师团队建设。

  (四)形成课程管理与评价机制

  成立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建设项目组,校长挂帅,学科课程建设层面,由教导处专人负责,负责课程课时、设置、师资的统筹安排等,下设各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组,生命科学学科组、与生命科学知识交叉、关联度大的学科项目组,与生命科学知识关联度小的学科项目组。每学科指派2-3位教师,负责学科教材中相关生命科学的知识梳理,构建相关拓展、研究型课程;活动课程建设层面,由德育处负责,构建活动系列项目组。教科室负责研制课程开发、实施、评价方案,对项目组课程开发、实施策略等进行指导。组织专家对特色课程教材进行审核、评价等。促进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质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达成标志

  1.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框架以及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方案。

  2.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系列教材。

  3.建成校内--生命科学体验中心、校外生命科学体验基地。

  4.通过生命科学主题轴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申报成为上海市特色高中。

  第五部分 规划实施保障

  为了有效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将着力建设各方面保障,确保规划的有序有效推进。

  一、组织保障

  首先,成立山天中学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与自评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学校校务会成员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其次,成立由各处室负责人领导的工作小组,四个工作组分别为学生评价工作小组、教师评价工作小组、家长评价工作小组、社区评价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调研、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工作。在规划实施期间,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校务委员会发挥咨询监督作用;工会起好桥梁作用。其三,继续外聘专家组成的校学术委员兼发展规划实施的指导小组,定期为学校发展把脉问诊。

  二、机制保障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及时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校本评价方案,完善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自我评估及自我调控机制。各部门依据规划制定相应的部门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每学年依据《山天中学校本评价方案》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自检,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正和调控。

  三、制度保障

  依据学校章程及相关制度,通过各部门、组室的研修活动和教工大会,多层面组织教职工认真讨论、学习,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有效实施。修订《山天中学校本评价方案》,教职工全面参与规划的实施、监督和评价,各条线的实施情况与考核、奖惩挂勾,确保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定期将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向教代会、山天中学规划实施指导小组汇报,接受师生、家长和社区监督。

  四、政策保障

  学校积极争取上海市教委、长宁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街道等领导、专家、社区力量支持、指导与帮助。学校对规划所涉及项目的经费进行预算,与市区相关项目对接,争取获得政策及经费支持,保障教师培训、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山天中学

篇2: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第二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学校本着“放眼未来,抓住机遇,争创一流”的原则,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

  1、历史背景:

  z作为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新型县级城市,在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江西经济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口号的同时,也提出了把z建设成为赣闽粤边际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作为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和开拓创新精神的z二中,同样需要深化改革,求新思变,加快发展,奋发有为,为实现省市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智力保障,为实现学校提出的“力争三五年内创建省级名校”、“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2、学校概况:

  z二中始建于1942年,是目前z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完中。从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共有86个教学班,学生5550人,其中高中44个班2625人,初中42个班2925人。全校有教职员工337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2人,中学一级教师131名;高中教职工163人中,有专任教师151人,达本科学历者130人,占86.10%,专科学历21人,占13.9%;初中教职工174人中,有专任教师163人,达本科学历者76人,占46.63%,专科学历87人,占53.37%。高中教师持教师合格证149人,占98.7%,初中教师持教师合格证160人,占98.2%。有设区市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2人。学校占地面积4.2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248万平方米,教学设施有综合楼一栋,教学楼三栋;有学生公寓楼一栋,能容纳1152人,普通寝室一栋,能容纳320人;学生食堂一栋,能容纳1000多师生用餐;有实验楼一栋。

  3、办学优势:

  学校本着“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育人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狠抓学校管理,着力倡导“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好学争先”的学风,充分发挥教师潜力,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特有的办学风格。初中教学全市一流,久负盛名;高中教育稳步提高,居全市普高前列;文体艺活动活跃,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近年来,学校获省建设厅授予“园林绿化达标单位”称号、省总工会授予“江西省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省爱卫会授予“卫生庭院”称号、z市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暨文明校园示范学校”称号和“师德教育先进集体”;并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和z市内保先进单位;多次被教育局评为全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高考质量先进单位。这些荣誉和业绩的取得为学校今后三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面临问题:

  随着z市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学校网点布局的调整,以及重点中学初中剥离后初中学生大量涌入我校等情况的出现,我校作为普通中学生存与发展空间正经受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初中学生数的增长,造成教室严重不足,成班率高;初中规模的不断扩张,也挤占了学校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制约了高中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学校占地面积小,校园狭窄;校舍建筑面积不大。因校舍紧张,成班学额偏大。以上不足,客观上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学校师资状况也亟待提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尚无一人,地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偏少,专业教师结构比例失衡,综合科学科教师紧缺。所有这些,都成了z二中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严重障碍。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认真总结自身办学经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式可持性发展,成为赣南示范性特色名校。

  二、学校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理论、“20**”重要思想、20**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关爱生命”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管理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学校发展方向

  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力争5年内达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重点中学”,实现z二中跨越式发展。

  3、办学规模和基建目标

  学校今后五年的办学规模围绕“做优初中、做强高中、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目标,初中控制在30个班,高中控制在40个班,共计70个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500人以内,班额控制在50人以下。

  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兴建图书馆、科技楼,更新实验室设备,新增计算机80台,添置图书资料10万册,装备学术报告厅。

  三、学校发展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品德高尚,习惯良好,博学多才,体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学生,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2、学校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把学校建成为名符其实的z市素质教育实验名校。

  四、五年具体目标及措施

  1、行政管理

  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领导下的行政分级管理模式。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给合的方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加强制度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逐级评聘、任用、考核和奖励相给合的用人体制,建设"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

  2、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干部的培养、使用和考核工作,不断完善干部竞聘上岗制度,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设一支思想进步、理念先进、勤政廉洁、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学校干部队伍。

  3、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并实施《z二中师德规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业务能力。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观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校、市、区、省四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4、德育工作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以团队、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体系;加强师德教育,形成“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工作格局;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实效;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完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争创普通中学德育示范学校。

  5、教学工作

  集中精力抓好教研组长、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人员、中青年骨干教师三支队伍的建设,成立专门小组,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实施课改工程,构建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提高性课程四块课程体系;形成“低起点、小步子、高标准、严要求、勤反馈”的课堂教学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课堂有效教学和过程严细管理,管理方法做到“四化一结合”即管理目标科学化、管理方法系统化、管理考核制度化、管理资料档案化;质量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相结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重视学科组建设,保障质量内涵发展。

  6、教育科研

  走“先知突破,骨干先行,目标导向,全面推进”的教育科研之路,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教育科研制度化,人人参与群众化”的教育科研格局,建立教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教科研的成绩和水平与奖励、职评、提干、评优紧密地结合起来。

  7、文体卫生

  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抓好文体卫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成立铜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美术小组等,办好每年一次的运动会、艺术节。抓好文艺队、运动队的日常训练,保持在市级比赛中成绩领先。完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学生青春期教育制度,卫生工作达到全市中学领先水平。

  8、总务后勤

  抓好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确立“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设施。适当调整校园规划布局,扩大校园绿化面积,增加校园美化景点,争创花园式文明学校。、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全面更换破旧课桌椅,改善学校教室照明条件。

  五、五年分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20**.9-20**.8)

  (1)建设一支思想进步、理念先进、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结构合理的行政干部队伍。

  (2)理顺关系,突出重点,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以情治教的方针,努力抓好干部、教工、学生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进一步优化校风、学风、教风。

  (3)实行校务公开,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形成民主、务实、高效、和谐的学校工作局面。

  (4)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2、第二阶段(20**.9-20**.8)

  (1)以教师发展为本,大力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品味,初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2)大力加强校风建设,争创z市德育示范校和省级文明单位,逐步形成“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

  (3)在原有基础上,学校高中教育有一个大提升,质量有大提高,确保持续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市一流。

  (4)音体美教学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5)兴建科技楼和图书馆。

  3、第三阶段(20**.9-20**.8)

  全面实现学校本规划中的各项具体目标,使我校成为z市示范性特色名校,实现“初中做优,高中做强,形成特色,创建品牌”的奋斗目标。

篇3:龙头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琥头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经届次教代会年月日审议通过)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琥头十三中创办于1965年,占地面积108亩,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八公山下。20**年被琥头市教育局命名为“琥头市示范高中”,是琥头市首批“市级示范高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学校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现有一幢行政楼,两幢综合教学大楼,装备了电教中心,接通了宽带网,“班班通”教学系统配备到每个教室,实现了班级资源共享,建有两幢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建成了400米标准化塑胶运动场。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治教严谨、敬业爱生、乐教善导、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171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47人,中级教师66人。近年来,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八公山名师”2人。学校注重建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蔚然成风,物理、数学、英语、生化等学科承接多项市级科研课题。

  近两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琥头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琥头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琥头市“工人先锋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学籍管理先进学校”、全市教育创新“先进班组”、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班子秉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团结务实、锐意进取,正在努力打造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办学新亮点、新特色。

  (二)第一个三年规划完成情况

  我校的第一个三年规划制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创建标准化学校,提升中高考成绩,努力成为八区地区教育领头羊;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逐步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将完成情况简述如下:

  1、20**年我校积极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并通过验收;三年来中考“三率”均处八区前列,20**年、20**年获琥头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完成奖、提高奖”,20**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但今年高考成绩略有下滑。

  2、教育、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创新教育工作模式,提出并实施“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把过去由班主任一人管理全班,变为全体授课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学生的形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新思路。

  3、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

  落实“名师工程”,有2人获得“八公山名师”称号。推荐多名老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九、十届“红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先后派出语文、数学等学科骨干教师赴江苏盱眙等地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4、校园文化系统性有待加强,未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近几年,我校着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文化内涵发展。虽然在充分认识“十三中”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在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建设、校园文体活动、教师人文关怀等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校校园文化系统性不强,还未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学校发展的客观优势

  1、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我校坐落在八公山下,是国家4A级地质公园---“八公山森林公园”的“门面”,随着第二通道的开辟和琥头对外交流、旅游发展,学校必将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进一步重视,社会关注度提升空间加大。

  2、随着地区教育布局调整,生源数量得到保证、质量有望提升。

  3、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有序;教学教研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德育教育,尤其是“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效果显著,影响甚远。

  4、“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初步完善。

  (三)学校发展的弱势

  1、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在管理实践中尚未显现成效,各项管理措施有待细化。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本科达线率”,初中“三率”未达全市平均水平。

  2、学校的宣传推介工作力度不够。未能很好的将自身成功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形成体系,总结推介出去。

  (四)学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机遇:

  1、当前正处于教育大变革时期,普及高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谋划对八公山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因我校独特地区位优势和良好地办学条件,为我校初中部的发展赢得机遇。

  挑战:

  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老百姓对我校的认可度不高。虽然是首批市级示范高中,但处境尴尬。“学校声誉第一”的办学目标任重道远。

  2、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模式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模式,优化教学环节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以师为本,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现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追求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实现办学水平的自觉提升。

  三、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以“创十三中品牌”为动力,从严治教,依法办学,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地区老百姓认可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为目标。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师为本,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德形象。

  (二)培养目标

  1、学生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师发展:“在奉献中成就自我”,塑造一支“团结向上、创新教学、勤于反思、合作互助”的十三中教师队伍。

  (三)重点发展项目

  1、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这种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为平台,依托“师生结对子”的模式载体,充分发挥我校德育教育的底蕴,积极创建琥头市特色学校。

  2、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以教研创新为契机,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四、发展举措、成功标志以及完成时间(详见附表)

  五、保障机制及措施

  (一)琥头十三中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落实重于一切”的思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选拔和任用干部,坚持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原则,严格执行《琥头市教育局所属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

  (二)加强制度建设,修订《琥头十三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财物管理、办事常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宗旨,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教代会。广泛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沟通,凝聚人心。

  (四)坚持“开门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接受各方监督。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校联系,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扩大琥头十三中在八公山地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为琥头教育发展作贡献。

  发展领域目标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人

  学校发展目标8%

  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深化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的特色创建,将十三中办成一所制度完善、规模适中;质量高、特色明、影响广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

  1、修订《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

  2、制定琥头市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并予以实施。

  3、制定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

  1、《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修订完善,通过教代会审议,并予以实施。

  2、通过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

  3、“高效课堂”模式成效显著,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1、20**.122、20**.5校长室

  队伍建设10%

  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干部队伍。

  积极建立教师业务培训、专业技能、奖惩激励机制,培养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

  1、干部队伍建设①干部队伍专业化:将一部分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提拔到合适的岗位。②干部队伍年轻化:执行市教育局干部管理暂行条例,提拔一批年轻干部。③干部队伍流动化:中层干部部分岗位实行交流,逐步实行竞聘上岗。

  2、教师队伍建设①组建“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工作、“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③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实行年级组内、年级组间合理流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校内优质课大赛,每学期评选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

  1、干部队伍建设教代会对中层干部测评优秀率达到50%,称职率达到90%。

  2、教师队伍①组建班主任、德育工作人员“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教师“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每学期开设固定讲座1-2次,发表论文,作品3-5篇。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带动青年教师每学期打造3节精品课(教案、课件、教学实况、开设市级公开课等)。③网站、校报、宣传展牌等形式及时将学期获奖、表现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宣传。④师德考核合格率100%,学生满意度测评90%以上。⑤青年教师3-5年时间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积极申报市级骨干教师。

  1、20**.6

  2、①②20**.5③④20**.12⑤20**.7

  1、党总支校长室

  2、教研处政教处

  德育工作10%

  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努力把学生塑造成身心两键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1、“导师制”制定师生结对子;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方案。

  2、班主任队伍建设①每年举行班主任论坛。组织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对班主任举行心理辅导培训。②建立、宣传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规定班主任学期规定任务。

  3、建立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制度。

  4、申报创建市级“家教名校”,形成完善的家校教育体系。

  5、图书、报刊进班,每班建成一个图书角;开展学生阅读、写作比赛等。

  6、建成设施齐备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7、教育信息网新闻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取燧报”等宣传媒介。

  1、“导师制”师生结对;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成果、案例及相关材料。

  2、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年推出1-2市级优秀班主任或创新型班主任;每学年编辑《德育论文集》;所有班主任基本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及技巧。

  3、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操作规范。

  4、20**年成功创建市级“家教名校”。

  5、校园书香氛围浓郁,学生每月读一本课外书籍,每学期举办一次阅读、写作比赛。

  6、校园心理咨询室设备齐全,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合格。

  7、定期向教育信息网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建设良好。

  1、20**.122-7、20**.91-6、政教处

  7、办公室信息中心团委

  教学工作20%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手段,求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达到用网络来服务教学的目的。

  2、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3、继续细化实施目标管理,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创设科学激励机制。

  4、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三率”处于八区领先水平并逐年提升,打造八区教育名校。

  5、制定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课堂模式,并普遍实施。

  1、教师100%会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

  2、完成细化目标管理,教师评价体系科学,激励机制合理,极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3、教学质量:初中:学区内适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毕业生学生学业水平普通高中达线率100%,一类高中达线率,综合素质测评合格率100%。学校教育社会满意率95%以上,满意程度逐年提高。高中:完成教育局的高考指标,继续加强高考特长生培养。

  1、20**.122、20**.73、20**.124、20**.121-2、教务处

  3、教务处政教处

  4、办公室教务处

  教育科研12%

  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尝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英语教研组);提升教科研水平,服务教育教学。

  1、邀请市教研室每学期对学科进行例行督导,参与文理科教研活动。

  2、各学科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让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以科研人的姿态研究、分析、解决教育问题、教研问题和学生问题。

  3、组织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4、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5、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

  1、各学科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引领下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每年有申报,有结题。

  2、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3、完成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4、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20**.72、20**.53-5、20**.9教研处

  学生发展10%培养具有良好生活态度、兴趣爱好;初步具备自我规划能力、文明素养和法制观念;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1、组织建立“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开发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为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成立琥头十三中“体艺中心”,负责组织安排专业授课,体艺活动;继续探索教育评价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青年文明志愿者组织。

  1、每学年新组建学生社团1-2个。

  2、“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

  3、获得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称号,涌现一批师生青年志愿者并予以表彰。

  1、20**.122、20**.93、20**.51-2、政教处3-4、团委

  改善办学条件12%

  校园环境一流、功能区分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学校。

  1、积极争取资金新建学生食堂。

  2、对家属区水电管道线路进行改造,加强管理。

  3、制定教工之家建设申请及方案,报市教育工会批复。

  4、制定琥头十三中校园绿化整体方案,积极筹措资金分步实施。

  1、建设完成设备齐全的琥头十三中新食堂。

  2、琥头十三中家属区水电管道改造完成,管理科学。

  3、建设完成“琥头十三中教工之家”。

  4、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完成校园绿化、美化。

  1、20**.122、20**.123-4、20**.121-2、总务处3、工会4、总务处

  校园文化建设8%

  加强校园文化物质基础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十三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制定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1、物质文化建设修订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内悬挂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

  2、精神文化环境

  3、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制度文化建设,修改完善学校章程,对各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建立学校交流平台(飞信)。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积极根据学校特点成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6、启动学校校园文化形象工程建设,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校徽、信笺等。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成,学校校容、校貌进一步改善。

  2、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序。

  3、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建设完整,内容丰富。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建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6、校徽、信笺等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

  1、20**.52-7、20**.12

  1-2、政教处3、团委办公室信息中心4-5、政教处6-7、办公室

  办学特色12%创建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琥头市特色学校。按照琥头十三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序推进特色创建,形成“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教育模式。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20**.5校长室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