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列表 导航

工程学院课程重修管理办法

浏览:11542024-08-22

  XX工程学院课程重修管理办法

  为适应我校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规范教学管理秩序,加强课程重修的组织实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重修范围与次数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或必须参加重修,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修业年限内,重修次数不限:

  (一)必修课经补考后仍不合格,必须参加重修;选修课补考不合格,可以重修,也可改修其他选修课。

  (二)生产劳动、军事训练、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考核不合格者,须重新参加本专业低年级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学习。

  (三)缓考不合格,必须参加重修。

  (四)因旷课超过规定学时数而取消考试资格者、旷考者、考试作弊者均无补考资格,必须参加重修。

  (五)因学籍异动,现人才培养方案存在未修课程的,必须参加该课程重修。

  (六)考核成绩已合格但本人不满意,可以申请重修。

  (七)为保证学习质量,学生每一学期重修的课程一般不超过3门。

  (八)学生应及时参加不合格课程的重修,毕业学期的重修课程不得超过5门,超过部分必须通过延长在校学习时间或结业后参加补修予以解决。

  二、重修方式

  (一)重修的主要方式是随低年级相同或等同课程跟班听课,跟班考核。如跟班听课确有实际困难,允许申请自学,但必须参加跟班考核。

  (二)同一门课程申请重修人数达到 15 人,单独开设重修班编班教学。编班重修课时不少于该课程教学计划学时的 1/2,教学过程一般安排在第5周至第15周的晚间或双休日进行。

  (三)如因教学计划、招生专业等变动,低年级不再开设相同或等同课程时,学生可采取“自学+辅导”的重修方式。辅导重修要有相应辅导计划并由学生及辅导教师确认,课时不少于该课程教学计划学时的 1/4。辅导重修课程报教务处批准后,学院(部)可单独安排辅导与考核。

  三、重修课程的考核

  (一)重修课程考核由各开课学院(部)统筹安排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重修课程考核不合格不再安排补考,学生可继续参加重修。

  (三)重修课程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但课程的学分绩点以第一次考核合格的成绩计算,并计入平均学分绩点。

  (四)学生在毕业学期仍有课程未合格者,可申请参加毕业学期的重修考核。毕业学期的重修考核一般安排在当年 5 月中旬进行。结业学生的补修考核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1月中旬进行。

  四、重修组织与管理

  (一)各学院应及时核对本院重修学生信息并负责通知到学生本人。

  (二)每学期第 1 周各学院应公布本学期详细开课信息供重修学生查询。

  (三)需要重修的学生,须在学期开学第 2 周内登录教务管理系统提交网上申请,并按规定缴纳重修课程学分费用。未按规定缴纳重修课程学分费用者,不得参加重修听课与考核。

  (四)教务处和各学院安排期末考核时应尽量将各专业、各年级、各门课程的考核时间错开,以便重修学生跟班考核。重修课程跟班考核时间与正常课程考核时间无冲突的,必须参加跟班考核;如跟班重修课程考核时间与正常课程考核时间有冲突,则首先应参加正常课程的考核,同时申请重修考核的缓考,重修课程可参加下学期开学初该门课程的补(缓)考。

  (五)教务处和各学院应尽早公布期末考核安排,以便重修学生确定参加跟班考核还是申请参加补(缓)考,学生必须在重修考核确认单上签字。

  (六)各学院教务科务必在试卷分装前提供重修学生跟班考核名单,重修学生试卷、重修成绩记载表等材料按课程单独分装,档案袋封面应注明学年、学期、课程名称等信息。

  (七)所有重修学生成绩由任课教师在考核结束后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同时按学校有关规定将成绩送交存档。

  五、结业生重修

  (一)因课程成绩不合格未能毕业的结业生,在允许修业年限内,经本人申请,学院审核并报教务处批准后,回校补修并参加重修考核。

  (二)对课程重修达到毕业要求的结业生,最早可于结业后当年12月换发毕业证书。

  六、其它

  (一)重修课程学分收费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二)本办法自2015级本科生开始执行,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

  (三)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篇2:工程学院课程重修管理办法

  XX工程学院课程重修管理办法

  为适应我校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规范教学管理秩序,加强课程重修的组织实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重修范围与次数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或必须参加重修,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修业年限内,重修次数不限:

  (一)必修课经补考后仍不合格,必须参加重修;选修课补考不合格,可以重修,也可改修其他选修课。

  (二)生产劳动、军事训练、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考核不合格者,须重新参加本专业低年级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学习。

  (三)缓考不合格,必须参加重修。

  (四)因旷课超过规定学时数而取消考试资格者、旷考者、考试作弊者均无补考资格,必须参加重修。

  (五)因学籍异动,现人才培养方案存在未修课程的,必须参加该课程重修。

  (六)考核成绩已合格但本人不满意,可以申请重修。

  (七)为保证学习质量,学生每一学期重修的课程一般不超过3门。

  (八)学生应及时参加不合格课程的重修,毕业学期的重修课程不得超过5门,超过部分必须通过延长在校学习时间或结业后参加补修予以解决。

  二、重修方式

  (一)重修的主要方式是随低年级相同或等同课程跟班听课,跟班考核。如跟班听课确有实际困难,允许申请自学,但必须参加跟班考核。

  (二)同一门课程申请重修人数达到 15 人,单独开设重修班编班教学。编班重修课时不少于该课程教学计划学时的 1/2,教学过程一般安排在第5周至第15周的晚间或双休日进行。

  (三)如因教学计划、招生专业等变动,低年级不再开设相同或等同课程时,学生可采取“自学+辅导”的重修方式。辅导重修要有相应辅导计划并由学生及辅导教师确认,课时不少于该课程教学计划学时的 1/4。辅导重修课程报教务处批准后,学院(部)可单独安排辅导与考核。

  三、重修课程的考核

  (一)重修课程考核由各开课学院(部)统筹安排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重修课程考核不合格不再安排补考,学生可继续参加重修。

  (三)重修课程按实际考核成绩记载,但课程的学分绩点以第一次考核合格的成绩计算,并计入平均学分绩点。

  (四)学生在毕业学期仍有课程未合格者,可申请参加毕业学期的重修考核。毕业学期的重修考核一般安排在当年 5 月中旬进行。结业学生的补修考核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1月中旬进行。

  四、重修组织与管理

  (一)各学院应及时核对本院重修学生信息并负责通知到学生本人。

  (二)每学期第 1 周各学院应公布本学期详细开课信息供重修学生查询。

  (三)需要重修的学生,须在学期开学第 2 周内登录教务管理系统提交网上申请,并按规定缴纳重修课程学分费用。未按规定缴纳重修课程学分费用者,不得参加重修听课与考核。

  (四)教务处和各学院安排期末考核时应尽量将各专业、各年级、各门课程的考核时间错开,以便重修学生跟班考核。重修课程跟班考核时间与正常课程考核时间无冲突的,必须参加跟班考核;如跟班重修课程考核时间与正常课程考核时间有冲突,则首先应参加正常课程的考核,同时申请重修考核的缓考,重修课程可参加下学期开学初该门课程的补(缓)考。

  (五)教务处和各学院应尽早公布期末考核安排,以便重修学生确定参加跟班考核还是申请参加补(缓)考,学生必须在重修考核确认单上签字。

  (六)各学院教务科务必在试卷分装前提供重修学生跟班考核名单,重修学生试卷、重修成绩记载表等材料按课程单独分装,档案袋封面应注明学年、学期、课程名称等信息。

  (七)所有重修学生成绩由任课教师在考核结束后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同时按学校有关规定将成绩送交存档。

  五、结业生重修

  (一)因课程成绩不合格未能毕业的结业生,在允许修业年限内,经本人申请,学院审核并报教务处批准后,回校补修并参加重修考核。

  (二)对课程重修达到毕业要求的结业生,最早可于结业后当年12月换发毕业证书。

  六、其它

  (一)重修课程学分收费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二)本办法自2015级本科生开始执行,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

  (三)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篇3:第八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XX区第八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求真的科学精神、向善的内在品格、尚美的优雅气质”的中学生。即:

  1.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生活态度;以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形成科学的、独立的、创新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诚实守信,兼容并蓄,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优秀的人文精神来塑造学校的形象、打造学校的品牌。

  3.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精神追求。在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教育、优良的教风与学风熏陶下,形成张店八中特有的文化氛围。

  (二)教师发展目标

  1.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更是课程的诠释者。

  2.教师是课程的制定者,教师更是课程的研究者。

  3.教师教课程的,教师更是教学生获得课程的。教学是课

  程实施的主要方式。

  (三)课程发展目标

  1. 完善课程结构,重点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模块化开发、活动类课程主题化实验,形成本校富有特色和内涵的课程体系。

  2.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目标:转变学习方式;培养综合学力。

  3.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通过模块化设计,创建本校的校本课程体系。

  4. 德育与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建设目标:完成学校活动的课程化建设。

  5. 整合课程资源。组织力量进行课程资源调查、资源分析和资源规划,为学校课程建设做好资源准备。

  (四)课程开发结构

  建立以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

  国家课程的内容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发展。

  校本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

  实践活动类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实施

  第一板块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目的

  1.课堂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让课堂教学价值最大化。

  2.转变学习方式,培养综合学力,实现基础课程实施效果的优质化,

  3.完善学校“高效学堂”教学模式,体现各学科教学特色

  4.开发课程资源群落,确保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教育资源。

  (二)实施策略

  1.抓住弱点---教材缺憾及教学遗憾;盯住要点---人格成长;

  突出重点---培养目标;形成特点---学校特色

  2.基本保障

  (1)修订《XX区第八中学“有效课堂”建设指导意见》,建立教师课堂行为基本规范,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加强对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训练课、讲评课等不同课型的分类研究,形成规范科学的教学模式。

  (3)形成基于学科特色、基于教学内容、基于课型特点的学科教学模式。

  3.先行学科的建设,实现课程目标、内容的二次开发

  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和现实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将语文、数学学科作为国家课程目标、内容二次开发的重点。

  第二板块校本课程的模块开发

  (一)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1.是机遇,有条件

  (1)我校在校舍、设施、师资、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竞争力较强;本区的家长选择本校的愿望较强烈。

  (2)淄博市的人文历史景观比较丰富,尤其是蒲松龄故居和齐文化遗迹,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资源;区域内山东理工大学为学校提供充分的潜在资源。

  (3)学校办学设施齐全,硬件条件一流,校舍面积支持学校进一步发展。

  (4)教师的年龄结构较好,教师学历结构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强;教师的职业稳定性强;教师自我发展愿望强烈;教师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接受程度很高。

  2.是提供优质教育的需求

  没有教育创新,学校就没有发展;没有个性化学校课程,就没有优质的服务;没有个性化教学,就没有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可以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3.是发展教师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求真、向善、尚美”的学生形象和“弘扬真善美”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三)课程结构

  1.围绕培养目标形成“求真、向善、尚美”三大课程模块,涉及初中学段所有学科。

  2.五年内,我校校本课程建设是要在形成校本三个相对固定的课程模块基础上,构建2-3门精品必修课程。

  3.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必修课程(附一)

  4.校本课程框架(附二)

  (四)校本课程课程开发解析

  附一: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必修课程

 

课程

小学

初中

周总课时(节)

占九年课时总计比例(%)

品德与生活

3

3

 

 

 

 

 

 

 

6

 

22

 

7.9%

品德与社会

 

 

3

3

2

 

 

 

 

8

思想品德

 

 

 

 

 

2

2

2

2

8

历史与社会

历史

 

 

 

 

 

2

2

2

 

6

11

4.0%

地理

 

 

 

 

 

3

2

 

 

5

 

科学

科学

 

 

2

2

2

 

 

 

 

6

 

23

 

8.3%

生物

 

 

 

 

 

3

3

1

 

7

物理

 

 

 

 

 

 

 

3

3

6

化学

 

 

 

 

 

 

 

2

2

4

语文

8

8

7

7

6

5

5

5

6

57

57

20.5%

数学

4

4

4

4

5

5

5

5

5

41

41

14.3%

外语

 

 

2

2

3

4

4

4

5

24

24

8.6%

体育

3

3

3

3

3

3

3

3

3

27

27

9.7%

艺术

音乐

2

2

2

2

2

1

1

1

1

14

28

10.1%

美术

2

2

2

2

2

1

1

1

1

14

地方与学校课程(含综合实践活动)

 

4

 

4

 

5

 

5

 

5

 

5

 

6

 

5

 

6

 

45

 

45

 

16.2%

  附二:校本课程(整合地方课程)框架

课程模块

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

核心科目

选修课程

(含探究课程)

必修课程

求真

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生活态度;以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形成科学的、独立的、创新的思维方式。

数学

生物

物理

化学

信息技术

 

1.数学大师系列

2.数学文化系列

(数学与文学、音乐、美术、体育等)

3.学科解题能力竞赛

4.小实验家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天文、生物、物理、化学)

5.机器人

6.动漫、电子制作

7.网络数学

8.网络中文

9、能力风暴创意实验

(K’NEX创意活动)

10、奇妙的科学

11生命与自然

12、生活中兴趣实验

1、数学实践与探索系列

(游戏中数学,生活中数学,形态中数学,设计中数学等)

2、科学探究实验

3、素质教育实践

4、安全防护

 

 

 

向善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诚实守信,兼容并蓄,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优秀的人文精神来塑造学校的形象、打造学校的品牌。

语文

英语

历史

政治

地理

心理

1.英语俱乐部

(模联,ThinkQuest项目,敏特英语)

2.历史百家讲坛

(齐文化)

3.辩论会4.模拟法庭

5.淄博地理(人文)

6.影视文化

7、“砺学”(游学)

--走进博物馆等

8、心理剧场

9、法与生活

10、人生规划

语文必修模块教材:6版块

1.成长系列:自我-自然-社会(主题分类,常态阅读)

2.文学系列:诗歌-小说-修身名句(选编传统文化,讨论鉴赏)

3.文言系列:诸子百家

(配套教材,成知识系列)

4.大家系列:《论语》《史记》等,研读文化丰碑

5.知识系列:语言、修辞、逻辑、文章字词句段篇

6.思维与写作系列

尚美

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精神追求。在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教育、优良的教风与学风熏陶下,形成张店八中特有的文化氛围。

语文

历史

音乐

美术

体育

劳技

1.演讲与口才

2.形体修塑(舞蹈)

3.器乐 4.合唱

5.素描与国画

6.书法

7.课本剧场

8.DV摄影

9.创造与发明

10.球类 11 田径

12、名曲与流行音乐

13、生活DIY

14、服饰文化

1、礼仪修养

2、“民族视觉文化渗透”项目

(青铜器)(内画)

3、班班有合唱

(“课前一支歌”)

4、乐器进课堂

5、传统节日

6、阳光体育健体活动

 

 

 

  附三:校本课程课程开发要素解析

  一、课程设计包含四部分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与管理

  (四)课程管理与评价

  二、课程开发步骤

  1.成立学校课程规划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设置整体规划的设计。指导学校课程设置与开发,指导教师编制学科教学纲要。

  2.教师申报

  教师拟开发的科目,要能反映一些学生的特别需要;课程设计的构想,能体现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师个人或小组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3.学生选课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4、课程过程管理

  (1)引进“课程合同”管理机制。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形成课程合同,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学习计划,使学生明确自己参与的各种活动、学习目标、要领、评价方式。

  (2)初步尝试学分制管理,通过师生共同研讨,设立学分标准。完善学分认定机制,研发学校学分制管理的网络数据平台。

  (3)增强诊断性评价、加强激励性评价。以星光奖、奖励学分以及课程学习诊断及建议书等为载体构建学校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发挥强势、体验成功的课程评价体系。

  (4)每个学生人手一张课表;每个学生至少选修一个内容;每个学生拥有一本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

  三、课程评价

  在课程实施中关注过程,在过程中关注评价,在评价中关注价值。

  1.原则: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2.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A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B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C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导处负责考核,学校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A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B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C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D课程部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四、校本课程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