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老师工作要求

浏览:71862021-12-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老师工作要求

  一、组织:

  由各学科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担任总负责老师,根据学生报名参加的人数再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数量、名称内容及具体负责的指导老师(即课程班主任)。

  二、备课: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活动约为15次,要求各负责老师或指导老师制定出初步的活动计划,再建议或根据学生的要求安排出每次活动的课题内容或者课题实施的具体内容,每次活动的内容应提前通知学生,以便于学生的准备、配合和参与。

  三、管理:

  要求每次活动过程中,指导老师要认真要求各个活动小组负责同学做好组织、情况记录工作,并及时做好汇总,填写好活动情况记录本;请课程班长和课程组长在做好参加学生的名单记录和人数统计后,将未参加活动的同学名单及时上报年级辅导员(前者)和班级课程班长并由其通知原班级班主任(后者),连续两次无故不参加的学生名单年级辅导员将予以通报批评。

  四、检查:

  教务处将进行活动情况的汇总、分析,并与指导教师沟通,每月通报一次;对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情况教务处也将组织有关老师参与活动,进行评议,以及将作为教师学期评优考核内容之一。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

  1.指导老师为所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班级的自然班主任,负责该班的班级管理工作。

  2.各个班级都要明确班级管理的负责同学,如班长(负责点名等)、学习委员(负责活动课上的作业收交)、卫生委员(负责值日生的检查安排)等。

  3.班级各小组以原所在班级为单位,组长由原所在班级班主任指定,学生参加活动情况指导教师应该及时与原所在班主任沟通,共同管理。

  杭瑜教务处

篇2:综合实践学科周听课活动感受

  综合实践学科周听课活动感受

  从4月1日开始学校启动了为期三周的综合实践学科周活动,4月2日我们办公室一行来到开发区实验小学聆听市综合实践优质课,第二周又在学校里观看了高宁老师的国家级优质课课例和贺艳主任的《指纹》教学,4月16日学校又为我们请到了市教育局综合实践专家李清季主任做了详细的报告,从这三周的活动中我们受益匪浅,最起码我从李主任的报告中听懂了综合实践的基本上课思路。

  这天听新闻,我国准备加大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向外国学习多多培养孩子们的课外兴趣,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高技术含量的课程,综合实践老师得有两把刷子,能探究、能学习,能激励学生探究的欲望、动手操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这门学科在内容上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与老师一起手工制作,如《种子贴画》等;综合实践内容也可以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如《近视与生活》、《日照海鲜》等;综合实践内容可以与历史文化相关,如《情系中国结》等;当然综合实践内容还可与科普知识相关,如听课中的《泡泡的奥秘》等。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学内容甚至教师还可以自我创新教材、挖掘教材、自主设计编排教材,围绕着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一主旨,综合实践内容有着极强的灵活性与广泛性。

  此次听课活动,不少教师在言谈举止中渗透了自身的知识与涵养,教学语言的功底颇深;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又渗透出他们的功底之深、设计之巧妙,教法之灵活,应变能力之强,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深厚功底在综合实践课堂的平台与舞台中,对学生是一种重要的深远的熏陶和影响,特别是教师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甚至达到一生一世。

篇3:《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观看心得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观看心得

  通过观看这几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我进一步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把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的操作,越有积极性。

  但并不意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来获得直接经验,而不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不是活动的旁观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的全过程,包括活动中方法的指导及交流形式和总结整合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多种技能。

  毫无疑问,任何形式的教学,学生是主体,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但综合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更注重--“动”,动脑、动手、动口,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来促“动”。

  综合实践活动也不是培养少数学生的特长活动,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除了“激发兴趣”出发,“鼓励+赞赏”的教学理念是全员参与的重要保障,给予每个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展示自己,赞赏每一个学生的点滴所得,都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