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立达实中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管理制度

浏览:40092022-09-20

  陆安实中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校校本培训制度,有效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特制定教师专业成长管理制度。

  一、每月听课两节。

  二、每学期主讲一节公开课。

  三、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学论文或心得体会。

  四、每周参加一次集体备课。

  五、凡专科以下文凭在5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学历提高培训。

  五、按时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活动或会议。

  六、在上级举办的五优评比活动中获奖者,按级别在学期考核中加分。

  七、教务处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教研成果实施记录。

  八、教务处负责对教师专业进行考核。

篇2:青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几年的师范专业学习和研究生学习生涯,让自己渐渐走近了教育,渐渐明白了怎样去做一名老师,怎样去做好一名老师,但是我也清楚的知道这些理论知识要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要回归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走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要做到“爱课堂,爱教育,爱学生”,一年的从教经验使我明白,做到“爱课堂,爱教育,爱学生”只是一种起码的教育情怀,对于一个渴望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青年教师来说,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就我们青年教师而言,要想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就必须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我们要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师表的高尚风貌,刻苦的工作风格,精湛的教学技艺,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博大的爱生情怀。同时,学习还包括我们自己内功的修炼。众所周知,教师应该读书,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作为青年教师就更需要读书,但是,有一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思考:青年教师应读哪些书?

  有人认为,教师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也有人认为,开卷有益,不论读什么,只要读就行了。亦或是如一些学者所说,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读者,读书不能完全凭兴趣,随心所欲,而应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即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大量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表明,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所能达到的高度,真正的优秀教师一般应具备3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也许都将限制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最终决定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读书“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如果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势必会造成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出现大片的知识空白,使教育教学成为一门“孤立绝缘的学问”:在知识容量上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在思维方法上便没有受到应有的“训练”。这样我们站在讲台上,就会缺乏底气。

  广博而有计划的阅读是一种长远的眼光,是建立在普遍联系与宏观综合的视野下的自我锤炼。纵观真正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取得成就的教师和学者,无不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正是完善的知识结构开阔了一个人的思维与视野,打破了封闭,学会了贯通,避免了单一,关照了多种生长的可能性。

  不论我们原有的知识背景如何,完善知识结构都应是我们青年教师基本的读书方向。总之,我坚信“阅读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通过读书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育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的生命因读书而美丽,因教育而幸福,因超越而精彩。

篇3:师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关注课程开发,促进专业成长

  师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关注课程开发,促进专业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校本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师本课程资源。有很多名师曾经这样归纳过自己的成才过程: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不仅课要上出特色,还要有个性的师本课程。

  我认为师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它能够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成长。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聊一聊我自己开发师本课程的缘由和开发过程。

  一、开发缘由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对第四学段阅读总量提出了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但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存在许多问题:

  1.文本解读重教师分析轻自我理解,禁锢了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2.课外阅读数量不足,没有形成阅读体系和阅读序列,限制了学生视野。许多老师都把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放在课外,而不舍在课堂上拿出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并且课下阅读课外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过于随意。学生选择的书籍也是随心所欲,收效低效果差。学生还是把精力用在文字的解读和学习上,知识面太窄,视野不够开阔。

  3.习作训练重方法指导轻感悟体验,导致作文形式单一缺乏真情实感,制约了学生个性创作。根据我的教学实际来看,除了班上很少的几个作文写得好点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发呆,一节课下来作文纸上写不了一页纸。最后上交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都是统一的格式和主题,如写母亲--所有的母亲都是勤劳的,写老师--所有的老师都是深夜批改作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作品。而且教师在指导过程关注的是方法的指导,忽略了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生活的感悟体验。

  语文教学总体上“费时较多,收效较低”,整个教学过程是沉闷的,缺乏活力。学生缺乏过硬的迁移能力,主要表现在写作方面。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备受诟病。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我认为开发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校本或(师本)课程,形成完整的阅读体系和阅读序列,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切实增加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开发过程

  因此我构建了课内外阅读系列课程。课内阅读体系,我用多年的时间探索并实施了“对比”教学,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篇(或两篇以上)有联系的文章(或文章选段)进行比较,寻找其异同点,完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在这个教学法的基础上,我先尝试着开发对比教学的配套师本课程。精读文章选取两篇以上在内容、写法或风格上与文本类似的文章,略读课文选取一篇文章,让学生配合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从图书馆到报纸杂志再到网上的搜索引擎,还联系了我正在读大学的学生让他们从大学的电子图书馆和论文库帮助我搜集资料。让我们班的学生帮助我搜集相关的文章,搜集之后我又进行了分类整理,一课一课的比较,找出课内与课外文章的对比点,然后出阅读理解题比较异同。第一本七年级上册的师本课程我历时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所有的工作之外的时间、精力和心思全放在了这本师本课程的搜集整理、设计问题答案、校版、打印。自己设计封面、封底和目录页码。

  每天放学之后,最后一个走出校门口的都是我。当我回家的时候一般是路上街灯通明,天上星光灿烂,时间大约在八点左右。回家之后再做饭,边做饭脑子里还在想着这篇文章与那篇文章对比较好,如何对比?周六周日就更不必说了,那时候孩子还小,我在家他总是缠着我,没办法,我周六周日只能到学校里自己加班加点的干,想一想那段经历,虽然很累,可是就好像着了魔,上了瘾,白天晚上的想着课程这件事,感觉干着很别有劲,生活也非常充实。

  再后来,我们z中学组建了“语文对比教学”团队,我们这个团队都是利用晚上、周六、周日、寒假暑假等时间自我加班。历尽千辛万苦历时两年半的时间共同开发了课本配套对比教学校本课程系列读本。就拿对版来说,一册书前前后后对了八遍,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版,至少两遍,一册书至少要对八遍以上。到最后,眼睛都看不清了,眼前是一片模糊。

  前六册配套初一到初三的六本课本进行对比阅读,每册对比阅读文章40多篇,每册不少于6万字。第七册是配套课本后面的课外古诗词进行对比阅读。共计60首课外古诗词,合计3万多字。

  并且在六册课本附录中的课外古诗词共计六十首,选取与附录的古诗词有对比点的诗词进行对比。开发了古诗词对比阅读课程。既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又提高学生的诗词品鉴能力。我们学校已经开发了七本课本配套对比阅读系列课程。这七本课本配套阅读系列课程都是在语文课堂上结合课文进行讲解使用,用于课上进行对比阅读。

  去年,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学生的课上阅读量增加了不少,三年下来可以增加40万字,但是课下不重视阅读,没有把阅读培养成一种习惯。

  于是我根据初中生的阅读特点和规律,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宝库中,精心选取部分优秀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加以整合形成《国学印象》、《散文韵影》、《诗歌有约》、《小说在线》和《亦真亦幻》五套书。《课外阅读系列课程》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进行自由阅读,在课下进行。共计阅读总量达到70万字。

  1.《国学印象》 这部分是有关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学。包括“蒙学再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增广贤文》)、“四书五经”(从中选取部分名家名段)、“诸子精华”(从各行业古代名著中选取精华部分)、“写作文论”(从历代文论选取精萃)和“趣味语文”(历代趣味盎然的诗篇)这五部分,让学生阅读180篇古诗文,不少于12万字的经典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2.《散文韵影》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精美散文。按照文章的主题分为十二个栏目,每个栏目包括二十篇主题相同的文章。这十二个栏目分别是“爱国情结”、“成长历程”“心灵诉说”“读懂四季”“倾听无语”等栏目。让学生阅读240篇美文,不少于15万字的散文作品。

  3.《诗歌有约》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作品。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部分。古代诗歌包括“漫步唐诗”、“徜徉宋词”、“轻吟元曲”三个系列。现代诗歌包括中国优秀现代诗歌和外国优秀现代诗歌两个系列。感受诗歌的魅力所在,充满诗意的过好每一天。让学生背诵280首诗歌,不少于7万字的诗歌作品。

  4.《小说在线》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作品。分为“短小精悍”、“流光溢彩”和“宏篇巨著”这三部分。“短小精悍”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作品,共有80篇。“流光溢彩”是中篇小说作品,共有20部。“宏篇巨著”是长篇小说作品,共有40部长篇小说的精彩节选。让学生阅读120部小说(节选),不少于18万字的小说作品。

  5.《亦真亦幻》这部分选取的是戏剧作品。分为“元剧”“现代戏剧”和“外国名剧”三部分。“元剧”包括《西厢记》、《桃花雨》、《长生殿》、《窦娥冤》等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品。“现代戏剧”包括《白毛女》、《茶馆》、《屈原》等戏剧。“外国名剧”包括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戏剧。让让学生欣赏戏剧作品。共计阅读80部剧本(或精彩节选),不少于18万字,并且受到熏陶和感染。

  通过开发师本课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伴随孩子的一生。

  并且最终实现吸收优秀文化,丰富素材积累,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艺术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个性的目标。

  三、开发师本课程的看法

  1.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通过开发师本课程,老师把教科书以外的很多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中的信息融合在师本课程中,丰富了学生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2.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能开发师本课程本身就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教育个性。这种个性不仅体现在开发师本课程行为层面上,还体现于思想层面,从行为层面上看,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做法具有鲜明的个体色彩。

  3.可以培养强烈而执着的创新精神。

  开发师本课程的教师往往不满足于常规教学任务的达成,也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而敢于突破原有的教学框框,敢于在实践中提出新设想、新方法,并进行实验,以追求新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

  4.可以取得富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效。

  开发师本课程的教师往往在教育教学的某个方面表现出熟练而高超的技能,因而在学生的兴趣激发、能力培养、思想引导等方面有明显的教育效果。而且通过师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能让教师在特色教学路上个性发展。

  四、开发师本课程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影响

  1.让老师变成了一个设计师。教师不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师本教材的总设计。包括师本课程内容的选择、页面的编排、封面封底的图案、图画的插入、书法美术摄影作品的搭配,让老师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编写彰显个性的师本课程。

  2.让老师变成了一个研究者。教师深入研究课标,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研究师本课程的开发内容、编排体例等等。让老师充分的去研究众多的理论书籍,让老师变成一个研究者。

  3.让老师变成了一个教育家。如何去教育学生?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是怎样的规律?促使老师阅读众多的教育书籍,为开发师本课程做好充分的铺垫。

  4.让老师变成了一个思想家。老师在开发和运用的过程中注重教后反思,注重分析课堂的环节流程,注重发挥师本课程的有效性,注重思考课堂的有效因素。让老师成了一个思想家。

  五、开发建议

  现在很多人都说:一线教师不仅课要上出特色,还要有师本课程。现在各地师本课程非常多。我认为如果开发师本课程,应该紧扣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紧扣课标。课程标准是我们编者和教者的指向标,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在开发师本课程前要反复研读课标,理解课标的精神,在开发课程中渗透课标的精髓。

  二要紧扣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材料,是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源泉。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是教与学的中介,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

  三要紧扣学科特点。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学科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探讨:1、学科的理论性2、学科的实用性3、学科的服务性4、学科的指导性5、学科的生产、工作、发展的实践性。

  四要紧扣特色教学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学,我们必须要紧扣自己的教学方法整合出自己独特的师本课程。

  五要紧扣学生年龄特征。开发师本课程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出发,符合规律,多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

  六要关注开发的师本课程如何使用?这是重点。我在教学中以“对比”为中心,再进行深层加工,打造作文课、阅读课、复习课等多种对比课型,反复实践,设计出具体实用有效的课型。我设计了以下五种课型。1.对比品读课(每周1-2节)。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对比,每一篇课文都找一篇与文本主题相同的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2.对比评点课(每周1-2节)。找三到五篇主题相同的文章(或精美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辨析力和鉴赏力。3.对比写作课(一般每月2节)。以主题为依托,出示与主题有关的材料,从中找出写作技巧按照一定系列进行指导。4.对比积累课(一般每月1节)。以主题为依托,出示与主题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散文诗、俗语谚语、精美散文片段,注重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并学以致用,把积累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5.对比赏析课(一般每月一节)。也是以主题为依托,把与主题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音乐、歌曲、视频、美术作品、舞蹈、书法等内容,让学生比较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当然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自己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活动要丰富多彩,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既有周六周日活动,也可以安排节假日活动。

  开发师本课程不仅仅是促进个人成长,它还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如我们z中学已经把对比教学辐射到历史、政治学科,并且这两科的校本课程正在开发中,而且我们学校还想把对比教学辐射到其余的学科,并开发出相关的校本课程。

  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开发出自己个性十足、底蕴深厚、精彩纷呈的师本课程。谢谢大家!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