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读懂课堂》有感:拓展视野

浏览:50372022-06-01

  《读懂课堂》有感:拓展视野

  冰心老人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阔。寒假里我拜读了钟启泉先生撰写的《读懂课堂》这本书,这本书拓展了我的视野,给我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倡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活力。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地方。它不仅仅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而且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成功的一堂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它会激励学生一生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这也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而良好的课堂教学习惯,往往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追求的,并不是教学技术,而是如何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学习与成长。课堂是课程的实践版,也是教师的培养基。好的教师应当是双料的专家;研究学问的学科专家和研究儿童的发展专家。他们不仅读懂教材、读懂儿童,而且读懂课堂。读懂课堂,是每一个教师成长的标识。

  课堂,是师生互动、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呢?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就是:新意盎然,激情洋溢。

篇2:作文研讨会学习有感:构建理想课堂感受写作魅力

  作文研讨会学习有感:构建理想课堂 感受写作魅力

  11月24日,我们有幸在日照目睹了张z、宋z两位特级教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不同一般的教学风格。听他们讲课真是一种享受,他们虽然上的都是作文课但是教学安排、课堂组织却不相同。正如徐锡华老师说的“理想课堂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我们这些执着的追求者们永远走在追寻的路上。

  是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都怀揣着这样美丽的梦,并在追寻的路上且歌且行。在这次研讨会上,我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张祖庆老师的关于看新闻图片写故事的作文教学课;著名特级教师,童漫作文的首创者与实践者,中学高级教师宋运来老师的童漫作文《愁女的故事》指导与讲评课。这两位老师的课让我感受颇多。

  一.名师们的用心让我颇有感触。

  同样的一堂课,张祖庆老师的看新闻图片写故事,我也刚刚才跟孩子们讲过,但是相比张老师的用心,我的用心就显得渺小多了。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在教学上很用心的老师,可是听了张老师的课才知道,在备课这条漫漫路上,我还是需要上下求索。张老师的课分成了五个板块:板块一、要看懂漫画,分享自己的理解。这一板块让孩子们打开思路,畅所欲言;第二板块、头脑风暴,展开故事。这一板块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选择最优想象空间的几幅图片自由联想,并通过即兴表演、头脑风暴等手段,丰满故事内容。板块三、转换角色,创意表达:在这一板块中让孩子们用第一人称写作训练;环境心里描写训练;学生创作故事片段;风向故事当场评改。第四板块、取舍素材,凸显主题。第五板块、拓展延伸,引发思考。经过这一些列的板块训练,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就已经非常充分了,思路也被打开了。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自然作文就不再是老大难了。

  二、名师们的创新精神让我也深受感触。

  可能很多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初为人师的激情慢慢的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中,慢慢的被磨平了,当初的创新精神也在一次次的“被纠正”中慢慢走上“正轨”,也就不再想着创新了,走在大多人走的道路上,走在被领导放心的行列里了。听了这两位老师的课,这种激情再次被点燃了。张老师的“班级写作新计划”,宋老师的“童漫作文”,连我都被激起了写作的兴趣。是呀,多么有趣,多么让人有话可说啊!孩子们怎么会没有话可说呢?怎么会愁着写作文呢?我曾经在日记中,做过这样的尝试,让孩子们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的语言真的是妙趣横生,让我这个看日记的也忍俊不禁。

  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难题,很值得我们研究。由这几节作文课恰如一场及时雨,给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想到了自己的课堂。今后,我应该脚踏实地,细心琢磨,从点滴做起,争取使自己的课堂更上一层楼。

篇3:读《课堂教学的颠覆与重建》有感

  读《课堂教学的颠覆与重建》有感

  封底这样写着“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这几年那么响,但如果和乐陵市实验小学的课堂改革比起来,只能算改了一半!”这是中国教育报徐启建先生的如是评价,激起了我一读为快探其究竟的欲望--是什么,成就了如此一部教育传奇?

  翻卷,吸引和感动我的已不仅是故事,更是陶继新老师与李升勇校长之间在对话中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交融,人格与人格魅力的交相辉映,不断升腾、编织成一道绚烂的彩虹,时时闪现于字里行间,并逐渐化为一股直击心扉的力量。

  读毕,疑窦顿消。

  此书的价值,在于掩卷时的豁然开朗:它所要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乐陵市实验小学走在大语文教育改革这条路上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阐明了一种路径和改革的可能性,以及其中所折射出来的理想情怀、思想含量、智慧闪光所带给读者的丰富启示。

  全书的结构,以镜头转换的方式呈现。从“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超越”到“释疑解惑,在反思中不断前行”,再到作为“附录”部分展现李升勇校长成长历程的篇目“从民办教师到名校长的传奇经历”,不仅从多个层面全景式地介绍了乐陵实小课堂改革的经历,还为我们提供了多个视角,去解读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薄弱学校成长蜕变的秘密--乐陵实小如何把“回归”作为自己的办学追求,让教育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的理念,把一所近乎“破产”的小学打造成了在全国深具影响力的课堂改革明星学校。其中,既有李升勇这位被称为“语文课堂教学颠覆第一人”“教育家式的”校长,对改革过程的叙述,也有他高屋建瓴地理论升华,更有陶继新老师画龙点睛的评论,可谓是关于学校改革特别是大语文教育改革的一部“写真集”。同时,更为读者揭示了陶继新与李升勇这两位教育大家独特的个人魅力。

  对话这种形式,更能激活对话双方的生活体验、即时捕捉因碰撞而成的思想火花,更关注情的沟通,融入心的接纳,形成思的泉涌,知的创生,所以也更具生命活力。倘若说日复一日的韬光养晦、年年月月的积淀是“水”,那么对话就是“闸”,选取适当角度打开它,思想与智慧的河流就会汩汩而出。这种彼此精神敞开心灵相应的互动交流,为我们呈现出的对话就是鲜活、生动、真实的。《课堂教学的颠覆与重建》的魅力,正缘于此。

  纵观全书,对话者的真知灼见与哲思飞扬的精妙之语俯拾皆是。诸如陶继新老师所言的“只要‘致良知’,学习任何东西都可以进入到游刃有余的境界之中,当然生命也就有了它本应有的意义与价值。”“幸福就是久存于生命个体心中的那份具有高尚情结的快乐。”......;诸如李升勇校长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课程标准中来,到学生生命需求中去”“课堂本质在于文化的涵养”“教材等于文本与生活的总和”“人生的价值在于福泽他人。”......一句句,犹如一串串若隐若现的珍珠,常常在不觉中美丽眼球和心灵,让你时时收获着耳目一新的感觉。

  《颠覆与重建》告诉我们:陶继新老师与李升勇校长以行者的姿态,在各自的路上做着的实际上是同一件事情:为教育而作为而担当。行者跋涉的足迹超越生存常规而追求卓越发展,超越曲背躬耕而挺起精神脊梁,超越生命个体兴衰而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魂魄。

  思想,在开拓者踽踽而行的身后延绵成路。智慧,在行者朝向光明的执着足迹里,熠熠生辉。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