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教学故事:拼七巧板有感

浏览:11142022-05-31

  教学故事:拼“七巧板”有感

  二年级数学上册“七巧板”。“动手做”是儿童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也是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有利于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排,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基础及本课时教学目标,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引入;二、动手操作:用两块板拼图-→用三块板拼图-→用一副七巧板拼图-→看着样品合作拼“守株待兔”图;三、开放总结。

  我是这样引入教学的:依次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火箭、兔子、公鸡、房子等图形,让学生猜猜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七嘴八舌地猜,兴趣被激发出来。

  我问:“这些漂亮的图形,你们可知道用什么拼出来的?”

  学生异口同声答:“七巧板”。

  这时我出示七巧板,说:“这就是七巧板,关于七巧板,你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1:“七巧板中有5块三角形、1块正方形、1块平行四边形。”

  学生2:“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有二千多年了,后来传到日本,日本人很喜欢玩,后来又传到很多国家。”

  按备课时的设计,学生能说出七巧板中有几块三角形,几块正方形,几块平行四边形就行了,我接着介绍七巧板的来历。没想到学生知道得这么多,对七巧板这么熟悉,我惊奇地问学生:“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

  学生1:“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

  学生2:“我是在网上查资料时看到的。”

  ......

  我又问:“以前玩过七巧板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大部分的学生都举起了小手。

  回想我二年级时,连七巧板是啥样都没见过,什么也不懂,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二年级的小朋友,已经懂得上网查资料,懂得根据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事情猜想了,真是了不得!看起来下面的教学不能按原先的设想进行了。

  我说:“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聪明的小脑袋瓜,利用七巧板拼摆漂亮的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不会摆的小朋友看着课本的图形来摆。”

  学生们兴奋极了,随心所欲地利用七巧板拼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小组里互相观赏作品时,不断听到他们发出的一声声欢呼,我也受到了感染,仿佛回到青年时代,忍不住加入了拼摆的行列,欢乐着孩子们的欢乐,兴奋着孩子们的兴奋。

  接着我出示课前拼好的“守株待兔”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名讲这个故事后,提出要求:“下面同学们就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这个故事。”

  学生们急不可待地拼起来。拼着拼着,有的学生发现问题了:“老师,一副七巧板不够拼。”我说:“不够拼怎么办?你们自己解决。”有的学生提出:“把几副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响应。刚才学生们是独立操作,各自展示的,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到了合作的必要性,主动地在小组里进行合作了,这种合作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老师强加的。

  接下来的场面更加热闹了,学生们拼完了“守株待兔”图,又拼出很多图形。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幅幅拼图出自一个七八岁孩子之手,学生们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图,由单独的一幅一幅图形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组合图形,真是应有尽有,令我大开眼界,这一幅幅拼图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涌动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有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学生的潜能必定会迸发出来。

篇2:教学故事:拼七巧板有感

  教学故事:拼“七巧板”有感

  二年级数学上册“七巧板”。“动手做”是儿童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也是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有利于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排,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基础及本课时教学目标,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引入;二、动手操作:用两块板拼图-→用三块板拼图-→用一副七巧板拼图-→看着样品合作拼“守株待兔”图;三、开放总结。

  我是这样引入教学的:依次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火箭、兔子、公鸡、房子等图形,让学生猜猜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七嘴八舌地猜,兴趣被激发出来。

  我问:“这些漂亮的图形,你们可知道用什么拼出来的?”

  学生异口同声答:“七巧板”。

  这时我出示七巧板,说:“这就是七巧板,关于七巧板,你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1:“七巧板中有5块三角形、1块正方形、1块平行四边形。”

  学生2:“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有二千多年了,后来传到日本,日本人很喜欢玩,后来又传到很多国家。”

  按备课时的设计,学生能说出七巧板中有几块三角形,几块正方形,几块平行四边形就行了,我接着介绍七巧板的来历。没想到学生知道得这么多,对七巧板这么熟悉,我惊奇地问学生:“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

  学生1:“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

  学生2:“我是在网上查资料时看到的。”

  ......

  我又问:“以前玩过七巧板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大部分的学生都举起了小手。

  回想我二年级时,连七巧板是啥样都没见过,什么也不懂,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二年级的小朋友,已经懂得上网查资料,懂得根据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事情猜想了,真是了不得!看起来下面的教学不能按原先的设想进行了。

  我说:“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聪明的小脑袋瓜,利用七巧板拼摆漂亮的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不会摆的小朋友看着课本的图形来摆。”

  学生们兴奋极了,随心所欲地利用七巧板拼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小组里互相观赏作品时,不断听到他们发出的一声声欢呼,我也受到了感染,仿佛回到青年时代,忍不住加入了拼摆的行列,欢乐着孩子们的欢乐,兴奋着孩子们的兴奋。

  接着我出示课前拼好的“守株待兔”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名讲这个故事后,提出要求:“下面同学们就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这个故事。”

  学生们急不可待地拼起来。拼着拼着,有的学生发现问题了:“老师,一副七巧板不够拼。”我说:“不够拼怎么办?你们自己解决。”有的学生提出:“把几副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响应。刚才学生们是独立操作,各自展示的,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到了合作的必要性,主动地在小组里进行合作了,这种合作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老师强加的。

  接下来的场面更加热闹了,学生们拼完了“守株待兔”图,又拼出很多图形。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幅幅拼图出自一个七八岁孩子之手,学生们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图,由单独的一幅一幅图形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组合图形,真是应有尽有,令我大开眼界,这一幅幅拼图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涌动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有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学生的潜能必定会迸发出来。

篇3:读朱永新新教育后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后有感

  今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那就是白秀娟校长送给我的朱永新的《新教育》。这本书在我的心中点起了一把火,一把让我重新认识我所从事的工作,我所具有的教育理想的火。"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我的人生前进的方向。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他说,"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全部过程的这样一个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实际上,一句话,教育只有关注到社会所有人员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这样才是和谐社会的教育。

  二、营造书香校园

  《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其中一个行动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朱教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实践证明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有阅读的人,就有底气,很从容,很有自信,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惧怕生活和生存的艰难。所以,我要经常阅读,有了阅读的教师,也有底气,也有灵气,不再为教不好学生而犯愁!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我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三、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此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这本书对我来说太宝贵了,我一定会仔细品读,慢慢吸收,让它成为我自己的东西!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