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新港初中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浏览:13782022-04-26

  港新初中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努力形成良好的校纪校风,结合学校三年规划,依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生实际,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为准则,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凸显个性,培养一代具有良好习惯的好少年。

  二、中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内容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

  三、活动实施的方法:

  (一)家校合作,齐抓养成教育1、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这个重点,抓课堂教学研究。课外注重研究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坚持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纠错”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联手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家校合力。通过家长的全力配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实施方法

  1.教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方法:(1)严格约束,规范训练。(2)个别接触,个别谈话。(3)采用强化办法。(4)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

  2.家长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方法:(1)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2)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3)家长要及时的鼓励和表扬。(4)家长对孩子要加强引导。(5)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6)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7)培养执行好习惯的技能。

  (三)、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宣传教育阶段1、学校成立“好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2、全校动员,人人参与,结合本校实际,寻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重点,制造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布置。3、印发《好习惯养成细则》组织学生学习,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广为宣传。4、要求学生会读并知道《好习惯养成细则》中的内容要求。5、学校组织学生会成员每天到各班进行检查并公布上墙。6、配备好习惯课堂记录本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

  (一)以班级为单位,制定实施计划1.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发动学生从行为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并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班会,选出急需克服的陋习。学校阶段性举行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和文明宿舍评选活动2.指导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克服这些陋习的具体措施)3、各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重点,制定出适合本班实际的《好习惯养成细则》。4、每月确定习惯教育内容。每个月底,都要确定下个月学生好习惯教育内容。5、各班成立习惯养成教育小队

  (二)以班为单位,做好好习惯养成教育评价班内每月评选好习惯之星:生活之星、文明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等等。

  (三)以班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1、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好习惯养成教育如“我为班级添光彩”、“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队会,如朗诵、辩论等。等各种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2、个别接触,个别谈话。积累优秀案例和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个案3、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克服陋习好办法对对碰”活动,比比谁的办法好。4、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题,进行征文、歌谣创作比赛。5、培训学生骨干,自觉执行《细则》。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三)检查督导,进一步巩固“战果”1、学校成立“告别陋习养成好习惯”评价小组,在学校、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克服陋习好办法对对碰”活动,比比谁的办法好。3、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题,进行征文、歌谣创作比赛。4、少先队负责调查,低年级学生进行口头、情境设置的抽查。5、学校设立督导岗、执勤岗,及时纠正学生违反好习惯的行为。6、落实“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政教处、班主任、科任老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第三阶段:进行总结,评选表彰(评出“向生活陋习开战--好习惯养成”优秀标兵)1.各班级评选“好习惯少年”。2.学校召开好习惯教育活动情况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评选“向生活陋习开战--好习惯养成”优秀班级。3.表彰优秀集体和个人,推动好习惯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由养成生活好习惯推向养成学习好习惯和社会好习惯,把学生的好习惯进一步推广到家庭、社会。

  四、学生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目标

  (一)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

  (二)文明习惯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体贴父母;礼貌待客,上下火车、公交车时要按顺序、不拥挤,主动让座;不追逐打闹,做有益的游戏;爱护课桌凳,不乱刻乱画。

  (三)生活习惯积极主动做值日;自己整理房间;帮父母做扫地、刷碗、洗袜子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捡起来放到果皮箱里;不乱花零钱,不在校外小摊上买零食等东西。

  (四)行为习惯不带零食进校,不丢果皮纸屑,见到垃圾主动清理。抽屉、书包整洁,书本,作业本摆放有序。按时准备,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不在走廊、楼梯上追逐、游戏。

篇2:某镇中学校春期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z镇中学校20**年春期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为了使我校养成教育工作符合具体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举止,形成良好的校纪校风和班级班风,现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领导机构

  养成教育工作由学校领导来领导,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学校养成教育的规划、布置、协调和落实工作。

  组 长:z

  副组长:z

  成 员:行政人员及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良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公德,有理智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约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四、教育内容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为标准,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个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1)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2)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住校生在校须外出时,要请假,并跟班主任说明去向)。

  (3)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要主动向老师问好,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4)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5)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不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6)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7)讲话文明,不说脏话。

  2、学习习惯:

  (1)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等老师上课。

  (3)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

  (4)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3、生活习惯:

  (1)按时起床,不睡懒觉。

  (2)起床、穿衣、洗漱、整理房间、吃饭行动快速、做事利索。

  (3)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在路上打闹,不进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不健康场所。

  (4)讲究个人卫生,经常剪指甲,不染发、不留长发,不穿奇形怪状的衣服,穿戴整洁,不穿拖鞋进教室。

  (5)积极主动打扫教室、寝室、不带瓜子、糖果等进入校园,不乱扔拉圾,不乱涂乱画。

  (6)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

  (7)住校生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尊重他人,不在寝室里讲话,更不能大声喧哗。

  (8)要准时打扫及整理寝室,确保寝室整洁、干净。

  (9)注意安全,关爱生命,不攀爬围墙。

  4、节俭习惯:

  (1)用水用电要及时关闭开关,节约用水用电。

  (2)爱护桌椅、门窗,不乱攀折树木花草。

  (3)爱惜礼物,不追求穿戴,不跟他人攀比。

  (4)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节约每粒粮食。

  (5)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寝室用具。

  (6)正确支配零用钱,不乱吃零食。

  (7)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8)走读生进出校园要随时配戴出入证。

  五、工作措施及方法

  1、首先确定学期养成教育主题,再确定每学月主题,然后确定每周主题,最后一天一句相关名言。整个学期养成教育活动都围绕所定的系列主题展开。

  2、团委成立学生会,由学生会纪检部专门负责检查和监督全校学生的仪表、言行,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学校成立养成教育监察组,重点稽查学生不文明行为(由学生会负责)。

  3、联系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发扬家长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4、及时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每周评出三个“养成教育示范班”和六间“文明示范寝室”并给予表彰。每期评出三--五个校级“养成教育示范班”作为县级优秀班集体的候选班级,每学月表彰一部分“德育之星”、“学习之星”。

  5、学生会每天早晨和课间操时间对各班级的养成习惯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纳入优秀班级评比。

  6、坚持以活动促养成。本期将进行寝室美化的大型评比活动,包括寝室美化、寝室卫生的坚持方面;三月份举行田径运动会,培养学生团结、拼搏、融入、和谐的意识和精神;进行以“爱我家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等。

  7、每周一利用集体升旗时间,由行政值周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检查,发现不良习惯,责令其改正,并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篇3:刘镇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镇刘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现就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保证。3-12岁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主动、稳定持久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各学校和广大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基本要求

  (一)学习习惯

  课前

  1.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中高年级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要了解教材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或记入预习笔记。

  2.课前准备的习惯

  上课二分钟前,应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安*好,小憩收心,准备上课。

  课上

  3.良好的“三姿”习惯

  ①坐姿(听课姿势):小学生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听讲时应该挺胸直腰坐好,两眼平视前方。

  ②写字姿势: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正确的执笔方法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1寸左右处。良好的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

  ③读书姿势:读书时眼离书本约一尺左右。

  4.课堂常规学习习惯

  ①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教师对学生课堂纪律、怎样回答问题、怎样站立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展示出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②规范答题的习惯。在学生课堂板演以及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教师要规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细节,加强讲评,及时纠正。学生要认真审题、思考,语言表达力求规范、严密,运算要仔细。

  ③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要认真仔细,规范整洁,字迹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号要规范,格式要美观。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书写用笔,小学1-2年级用铅笔,不能用自动笔;3-6年级用钢笔,不能用圆珠笔和中性笔。

  ④听课记笔记的习惯。做好课堂笔记,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并把自己在课堂上没听懂、没理解的内容用着重号标明,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⑤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勤于使用各种工具书,根据需要搜集有关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⑥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做事无紧迫感、拖拖拉拉、动作缓慢的现象。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5.课堂思维习惯

  在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之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应将培养重心调整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相互合作等品质习惯上来。

  ①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要从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②与人合作的习惯。课堂上,必须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③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课后

  6.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①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书写工整规范,并请家长配合检查督促。

  ②作业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要求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③要有“钻研精神”。碰到难题时,不能退缩,要积极动脑思考,在确实做不出来时,再请教他人或者家长。

  ④做作业时,应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7.自查、自改的习惯

  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要让学生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作业、做练习,都要“回头看”,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8.及时复习的习惯

  要让学生学会每天晚上把当天的功课进行回顾,周六、周日把本周学习内容进行小结,一段时间集中搞一下复习等。要善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

  9.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校应该认真落实好“经典诵读”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阅读评价,使学生从小喜欢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进一步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10.爱惜和及时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学习用品用完后,要及时整理,摆放到原来的位置。学习用品应该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要爱惜学习用品,不毁坏、浪费学习用品,不喜新厌旧。

  (二)行为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①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②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③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④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⑤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⑥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⑦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⑧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2.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①诚实守信,说到做到。

  ②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③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拾到东西,主动归还失主。

  3.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①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②专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其他的事。

  ③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

  ④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未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

  4.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①按时作息,有时间观念。

  ②放学后及时回家,不在马路上逗溜玩耍。

  ③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事不拖拉,当天事当天完成。

  5.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①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②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③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6.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①爱惜学习用品。

  ②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

  ③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

  ④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

  7.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 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①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②放学排好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马路走斑马线,注意避让车辆。

  ③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购物、上车等自觉排队,*时按指定位置就座。

  8.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自理自立能力。

  ①自己整理学习、生活用品。

  ②做好自己能做的家务劳动和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生活事务。

  9.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

  ②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①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洗漱。

  ②饭前便后要洗手。

  ③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④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

  ⑤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⑥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具体措施

  1.抓住关键期,加强启蒙教育。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学生比较容易养成好习惯。尤其小学一、二年级,更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期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未来。所以,学期开始特别注重一年级学生教育,坚决不能让习惯培养输在起跑线上;从学生一年级入学第一天抓起,进行系统规范,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良好的习惯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不能一朝一夕养成,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标准“三姿”,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行为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知识能力的不断发展,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就要在简单学习习惯和基本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要以训练为主,然后配合言教法、身教法、名人故事启迪法等其他多种方法。小学生自制力差,一些良好习惯易形成,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情况,教师要定期进行评价或组织学生自我评价,不能只讲要求,要加强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学生的习惯是在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树立一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榜样,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是有益处的。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到孩子的身上。

  5.协调发展,整体提高。良好习惯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整体提高。

  6.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所有的任课老师、家长、同学都有责任。要注意各学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各种教育力量要协调一致,不同的阶段要前后一致。在学校内班级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必须一致,在班级内班主任的要求和任课教师的要求必须一致,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要求必须一致,家庭的要求要与学校的要求相一致。

  四、加强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工作的评价

  各单位都要把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成立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检查组织,制定相关措施,及时进行督查与指导。教管办、学校都要把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评估结果纳入对所属学校、班级、任课教师的教学考核之中。各学校要将每年的三月与九月定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月”,集中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市教研室在教学视导和课程实施质量评估中要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情况进行重点督查、指导、监测、考核,并把结果纳入对各单位的年度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和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成绩。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