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区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浏览:55622021-10-31

  区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明确我区今后三年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区教育深化发展的需要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和“20**”重要思想和20**为指导,以人才资源开发理论、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为支撑,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转型、创新、提升”为主题,以教师培养与培训为主线,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实施名师立校、名师强教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一支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敢于创新、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二、具体目标

  1.师德建设目标。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切实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勤于育人,精于业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师德建设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一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2.校长队伍建设目标。努力造就一支富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作风正派、业务精湛、能力出众、充满生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青年后备干部队伍。三年内,培养1名市级、5名区级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专家型知名校(园)长。

  3.人事制度改革目标。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为契机,加强编制管理,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结构。实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发挥教育人才调控职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科学配置人才资源,确保高中教育段、义务教育段学校均配有区级学科骨干以上教师引领学校教学工作。

  4.教师招聘(引进)目标。根据我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需求实际情况,未来三年我区将按高标准招聘100左右教师。其中,招聘(引进)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0名,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2-3名左右。

  5.教师培养培训目标。完成新一轮以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为主题的师训工作,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与考核,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与考核,打造一支占全区专任教师总数10%的四级骨干教师队伍(正高级、特级教师--市名师、名校长--市学科骨干、区名师--区学科骨干教师)。继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年,在编在岗的45周岁以下小学、幼儿园教师必须全部达到大专学历,45岁以下初中教师必须达到本科学历,高中教育段学校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10%。

  三、政策措施

  1.教育人才集聚政策。切实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稳步推进教师职务评审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建立并逐步齐全区级各类名师工作站,加大对名师、名校长奖励额度,提高公开招聘(引进)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力度。

  2.创新干部管理、培养机制。根据《区中小学、幼儿园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配备的意见》,以竞聘形式,全面推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校(园)长聘任制、三年任期制及学校(园)副职、中层领导干部聘任制,建立任期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实施“名校(园)长培训”工程,创设专家引领、名校挂职、境外实训等培训机制,构建多样、开放、选择、系统的培训模式。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不称职校(园)长、教师退出机制,研究制订学校富余人员进行分流政策。适度增大教师流动比例,逐步实现全区教师有序双向自主流动,全面推进区域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深化义务教育段学校绩效工资改革,促进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分配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行。

  4.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实行对农村和边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生活补贴政策,鼓励农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安心工作,并给予精神上、物质上奖励,以确保农村和边远学校师资素质。通过城乡学校结对联动、互派师资、上门支教和外出培训等措施,继续加大区内教育合作,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的引进、培养与培训,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5.拓宽师资培养、培训渠道。以新一轮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为平台,继续发挥专家引领带教、师徒结对、同行互助、高一层次学历培训、职务培训等常规培养、培训渠道的积极作用,依托浙江大学、省教科院、宁波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优势,积极开辟师资培养、培训新渠道。广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教师培训平台,加快推进教师培养、培训信息化,实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共享。

  6.加强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在学校目标考核和校长目标考核中的权重,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培训项目考核制度。按计划评选市区级名优骨干教师,继续实施市区二级名师骨干教师带徒政策,并通过完善的考核机制全面推动各级各类教师素质的提升。

  7.营造关爱教师的良好氛围。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师资队伍的和谐健康发展。

  8.增加师资建设专项经费投入。逐步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教育局三年内计划投入10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其中20**年为300万元,20**、20**年为350万元,专门用于各级各类教师的师训工作;另外,区教育局设立 “特级教师、名师、名校(园)长工作站”专项经费每年50万元,专门用于专家聘请、沙龙互动、外出取经、专着出版、学术交流等。鼓励高中段教师提升学历层次,适当提高补贴比例,以确保三年后高中教师高学历比例达到10%目标。

  四、组织领导

  1.健全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列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总体规划部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组,包括师德建设提升组,师干训工作推进组,政策研究制订组,考核检查验收组,分工合作,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每学期召开一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方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对学校领导、教师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等的政策研究。

  2.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校(园)长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师资队伍建设,配备好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作用。重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以及其他组织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作用。学校要建立立足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附件:20**-20**年区师资队伍建设指标

  项目 单位 20**年 20**年 20**年

  持“双证”幼儿教师数/率

  企事业编制幼儿教师数/率

  “小中高”教师数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数

  市级名师、名校长数

  市学科骨干教师数

  “双师型”教师数/率

  省特级教师数

篇2:区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区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明确我区今后三年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区教育深化发展的需要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和“20**”重要思想和20**为指导,以人才资源开发理论、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为支撑,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转型、创新、提升”为主题,以教师培养与培训为主线,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实施名师立校、名师强教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一支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敢于创新、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二、具体目标

  1.师德建设目标。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切实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勤于育人,精于业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师德建设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一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2.校长队伍建设目标。努力造就一支富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作风正派、业务精湛、能力出众、充满生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青年后备干部队伍。三年内,培养1名市级、5名区级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专家型知名校(园)长。

  3.人事制度改革目标。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为契机,加强编制管理,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结构。实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发挥教育人才调控职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科学配置人才资源,确保高中教育段、义务教育段学校均配有区级学科骨干以上教师引领学校教学工作。

  4.教师招聘(引进)目标。根据我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需求实际情况,未来三年我区将按高标准招聘100左右教师。其中,招聘(引进)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0名,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2-3名左右。

  5.教师培养培训目标。完成新一轮以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为主题的师训工作,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与考核,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与考核,打造一支占全区专任教师总数10%的四级骨干教师队伍(正高级、特级教师--市名师、名校长--市学科骨干、区名师--区学科骨干教师)。继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年,在编在岗的45周岁以下小学、幼儿园教师必须全部达到大专学历,45岁以下初中教师必须达到本科学历,高中教育段学校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10%。

  三、政策措施

  1.教育人才集聚政策。切实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稳步推进教师职务评审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建立并逐步齐全区级各类名师工作站,加大对名师、名校长奖励额度,提高公开招聘(引进)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力度。

  2.创新干部管理、培养机制。根据《区中小学、幼儿园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配备的意见》,以竞聘形式,全面推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校(园)长聘任制、三年任期制及学校(园)副职、中层领导干部聘任制,建立任期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实施“名校(园)长培训”工程,创设专家引领、名校挂职、境外实训等培训机制,构建多样、开放、选择、系统的培训模式。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不称职校(园)长、教师退出机制,研究制订学校富余人员进行分流政策。适度增大教师流动比例,逐步实现全区教师有序双向自主流动,全面推进区域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深化义务教育段学校绩效工资改革,促进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分配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行。

  4.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实行对农村和边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生活补贴政策,鼓励农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安心工作,并给予精神上、物质上奖励,以确保农村和边远学校师资素质。通过城乡学校结对联动、互派师资、上门支教和外出培训等措施,继续加大区内教育合作,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的引进、培养与培训,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5.拓宽师资培养、培训渠道。以新一轮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为平台,继续发挥专家引领带教、师徒结对、同行互助、高一层次学历培训、职务培训等常规培养、培训渠道的积极作用,依托浙江大学、省教科院、宁波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优势,积极开辟师资培养、培训新渠道。广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教师培训平台,加快推进教师培养、培训信息化,实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共享。

  6.加强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在学校目标考核和校长目标考核中的权重,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培训项目考核制度。按计划评选市区级名优骨干教师,继续实施市区二级名师骨干教师带徒政策,并通过完善的考核机制全面推动各级各类教师素质的提升。

  7.营造关爱教师的良好氛围。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师资队伍的和谐健康发展。

  8.增加师资建设专项经费投入。逐步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教育局三年内计划投入10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其中20**年为300万元,20**、20**年为350万元,专门用于各级各类教师的师训工作;另外,区教育局设立 “特级教师、名师、名校(园)长工作站”专项经费每年50万元,专门用于专家聘请、沙龙互动、外出取经、专着出版、学术交流等。鼓励高中段教师提升学历层次,适当提高补贴比例,以确保三年后高中教师高学历比例达到10%目标。

  四、组织领导

  1.健全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列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总体规划部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组,包括师德建设提升组,师干训工作推进组,政策研究制订组,考核检查验收组,分工合作,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每学期召开一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方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对学校领导、教师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等的政策研究。

  2.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校(园)长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师资队伍建设,配备好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作用。重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以及其他组织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作用。学校要建立立足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附件:20**-20**年区师资队伍建设指标

  项目 单位 20**年 20**年 20**年

  持“双证”幼儿教师数/率

  企事业编制幼儿教师数/率

  “小中高”教师数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数

  市级名师、名校长数

  市学科骨干教师数

  “双师型”教师数/率

  省特级教师数

篇3:绣山二小教育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

  义仰二小教育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温州市鹿城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以信息化学校达标创建和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主要载体,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普及与提高,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力度,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现状分析

  温州市义仰第二小学坐落于瓯江之滨义仰沿江工业开发区,创办于****年8月,占地面积18035.2平方米,建筑面积5283.7平方米,绿化面积7560平方米,设有24个标准教室,属省lll类标准化学校。目前有班级20个,950多名学生。

  自建校之日起,学校按照现代化的新农村学校标准建设,设有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双向闭路电视系统,自控广播系统,网络视频收视系统。计算机房一个,配有计算机54台,生机比仅为到23:1,且绝大多数已使用5年以上,假期还要提供成人校农民计算机培训,手推式多媒体平台2台,专用教室多媒体一台。系统及计算机都以严重老化,需要更新。新配多媒体平台6台,为1台/2.9班,教师用计算机10台,每个办公室1台,手提1台。有兼职网络管理人员1人,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一名,负责计算机的维护、应用以及教本培训。目前,学科教师95%通过信息技术培训(除2位老教师外),学校每学期均要组织2次以上信息技术类校本培训。

  ****年初,学校建立网站,设立特色德育、教育科研、特色中队等板快。实现鹿城区教育局光纤接入,信息点覆盖所有教学场所。各部处室通知、计划、工作行事历、学校活动方案等及时交流信息,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网站,学校网站融合了校训通平台,利用网络平台,联结起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纽带,为办公信息化提供了便捷。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应用指导小组。各处室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与研究,向全体教师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重要性、前瞻性。

  三.发展目标

  --建成达到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设i类标准。

  --实现裸光纤联入鹿城教育城域网,完善校园网建设。

  --依托市、区教育教学资源库,完善学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教师与学生基础教育数据库。

  --培养具有较高信息化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

  --健全义仰二小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长效机制。

  --推进教育管理和电子政务的信息化,探索教育信息化工作创新。

  --生机比达到12:1,2个电脑机房,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多媒体班级比达到1:1,各项信息化指标达到全区领先水平。

  四.主要任务

  1.整合和淘汰一批过时落后的设备,争取区教育局加大对我校中心机房设备的投入,添置高性能的核心网络交换和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力争在****年前建成达到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设i类标准。

  2.升级完善我校原有的校园网,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专题网站,不断丰富我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体系。力争在****年前达到“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

  3.落实数据备份和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实现网络快速、安全运行,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的信息交换和存储能力,形成我校稳定可靠的校园局域网体系。

  4.加大对软件的投入力度,加强同教育局信息中心及兄弟学校的合作,积极配置和开发教育管理、后勤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学生成长分析、学籍管理等各种应用软件。

  5.完善网络视频系统,加强与建设小学等名校合作,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构建我校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为我校师生提供远程学习辅导、网络讲座等实时服务,使网络视频系统的应用规范化、常态化。

  6.鼓励广大教师开设网络课程,开设网校、网络班级和网上心理健康咨询室,拓展、延伸学校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核心的各类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和结题工作。确保每年至少保持一个以上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定期参加各类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课件、学校主页、学科专题网站、教师博客、网络课堂、网络的管理和维护等各类评比活动,以应用促提高。

  7.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免费向学生开放机房、电子阅览室等网络资源;开展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探索与研究,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使学生得到丰富的课余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占领思想教育的网络阵地;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学生电脑作品评比、小学生现场手抄报比赛等各级各类活动。

  8.积极探索和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管理新模式。建设符合我校教育实际的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模块、人事管理模块和校产管理模块,构建全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科学管理体系,形成数据完整、安全可靠和使用方便的全校基础教育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系统。

  9.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通过集中面授、网络视频、校本培训和教学专题培训网站等手段开展不同层次和要求的信息技术培训。全校教师都要掌握“四会”(即会上网搜索信息、会使用网上交流工具、会制作教学课件、会开设网络课堂)。

  五.保障措施

  10.每年从教育办公经费中,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网络维护,确保网络安全、正常运行。

  11.配备1名懂业务责任心的兼职网络管理人员。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教育信息技术小组,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工作,并与教务处合署办公。

  12.明确处室责任制,统一领导,协调配合,确保信息化发展目标按时实现。具体分工如下:

  校长室:学校网站的主页,oa系统,督出各科室网页内容及时更新;

  教导处:学籍电子化管理、学科资源库、学科智能题库的建设;

  后勤室:校产电子化管理与电子财务管理;

  德育室:数字图书馆、德育基地的建设;

  信息组:资源维护、技术支撑和应用指导;

  大队部:少先队基地的建设。

  13.建立健全信息化激励机制。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维护等考评制度,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师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逐年提高考核项目的权重和分值。从教育经费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设立反映设备管理、应用、信息化评比竞赛等奖励。

  14.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添置如防火墙、流量管理、网络行为管理软件、杀毒软件等必备的安全设备,采取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对各种信息的上网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保护各种应用密码,建立日志备份制度。坚持每年一次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广大师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15.建立规范的教育信息化设备更新和淘汰机制。淘汰设备按计划进行更新。建立电脑等设备新旧分类制度,按区规划要求,原则上使用5年内的电脑为ⅰ类,5-7年为ⅱ类,7年以上为ⅲ类,ⅰ类电脑使用对象为高年段学生、教学一线教师和行政后勤人员管理,ⅱ类电脑为低年段学生或学生电子阅览室等方面所用,尽量挖掘ⅲ类电脑设备使用潜能,ⅲ类电脑等设备确需淘汰的,经教学仪器站审核后方可办理相关的资产核销。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