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江镇外国语学校现代化初中自评报告

浏览:89792022-01-08

  江镇外国语学校现代化初中自评报告

  三年来,我们一直在改造我们的学校,“挑战现实,追求卓越”,从硬件、组织、课程、德育、课堂、文化、科研、评价、服务诸多方面。我们期盼、我们追求:学生在学校心灵舒展、自由呼吸、自主成长;教师在学校情感愉悦、心态积极、幸福工作。诚如是,则外国语即为一所优质的、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

  一、学校概况和办学理念

  我校坐落于江镇市梦溪路50号,校园面积57112平方米,建筑面积38149平方米。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楼、运动场馆,设施配套的理、化、生实验室和课堂实录教室。现有教学班54个,学生2200余人,教职工200余人。专职教师中有省特级教师1人,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9人,中学高级教师62人,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标率96%。多名教师在全国、省、市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省和谐校园、省平安校园、省教育资源研发基地、省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实验学校、省“冬季三项”锻炼活动先进学校、市文明单位、市模范学校、市优秀家长学校、市绿色校园、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等数十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多年来,我们不断从教育的原点追溯教育的本真,提出了“培养三年,服务一生”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培养学生三年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在乎学生的一生发展而不是一时发展。教育应超前于现实,着眼于未来,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各类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并为他们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校主要工作、重要举措和成绩

  1. 以现代初中为标准,构筑学校物质基础

  我校校园建筑群总体按教学、运动、生活的功能分三个区域,整体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整齐有序。有实验大楼2栋,建筑面积1050㎡,专用教室数量符合《江苏省普通初中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的要求。各项管理措施精准到位。近年来,我校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每个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每位教师都配置了电脑。学校网站历年来均被评为江镇市“十大优秀校园网站”。 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880㎡,内设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学校每学期都成立装备工作领导小组,装备建设纳入每年预算,并按预算认真执行。20**年学校更换了微机房(1)室的40台电脑;20**年部分添置更换了44台教师办公电脑;20**年部分添置更换了20台教师办公电脑;20**年添置了20余台电脑用于教师办公和教室上课。

  2. 以组织创新为手段,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为提升管理的效能,学校在部门设置上突出其功能性。设置了课程处、学工处、研究站、发展处、人力资源处、督查处、国际交流处等部门。与其他学校的常规部门相比,不仅是名称的不同,更是部门设置的系统性和职能的丰富与拓展。在管理人员的作风建设上强调其执行性和创新性。我们推进了“月计划、周安排、日推进”这项工作,并以“周小结”(后改为“月小结”)和管理干部“月考核”(后改为“月奖励”)予以保证,大大推动了管理作风的改变,

  我们一直在追求现有管理模式基础上以兼具现代学校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协同管理”的校本管理模式。我们提出这样的“管理文化”,“一个原则”: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两种能力”:准确把握“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的区别;“三种方法”:多学、多思、多记;“四个习惯”:提前谋划的习惯、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分工协作的习惯、勇于担当的习惯;“五个一定”:布置了一定落实、落实了一定检查、检查了一定反馈、反馈了一定整改、整改了一定坚持。《中国教育报》、“江镇教育信息网”都媒体都作了相应报道。

  3. 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促进学校品质发展

  几年来,我们努力构建了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组织和学校精神力系统,形成了学校主体成员共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传承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全体教职工对教育的理解、职业的认同和对发展的期待,以教育创新为主导、协同进取为主流的学校精神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开始显现。

  在这个系统内,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核心价值观,我们想通过一种话语,旗帜鲜明地表示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赏什么、批判什么,表明学校如何生存、发展。这个核心至少有五个要素:热爱、尊重、责任、创新、发展。其内涵是,热爱--热爱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我们的学校。尊重--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尊重同仁、尊重自己。责任--为了学生发展,为了祖国腾飞,为了人类进步。创新--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发掘的教学新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多元发展的课程新体系;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发掘的生态新课堂;创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活动新平台;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新模式;创造有利于自我专业品质提升的发展新空间。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学校事业跨越发展。

  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我们重构了学校精神力系统。校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培养目标:培养出能自主发展的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公民。文化意象:“雪松” “水仙”。校风:求真务实和谐创新。教风:切磋砥砺推陈出新。学风:敏学好问善思笃行。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文化的方式运行。

  4. 以“五自德育”为载体,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我校的“五自德育”是以学生发展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获得体验,提高认识,养成习惯,形成良好道德能力的一种学校德育模式。它包含健体自觉、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行为自律、交往自信这样五个方面。我们分年级实施,七年级为“他律”阶段,重在建立规范;八年级为“自律”阶段,能用规范规范自己的行为;九年级为“自觉”阶段,自觉遵守规范、运用规范。

  多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我们逐渐形成了《江镇市外国语学校“五自”德育课程标准》《江镇市外国语学校“五自”标准》《江镇市外国语学校“五自”德育评价办法》《江镇市外国语学校“五自”常规考评办法》《江镇市外国语学校学生手册》《江镇市外国语学校“五自”班会实施办法》 等相关文件构成的课程体系。

  其操作系统我们概括为“三会”“两操”“六文明”“一建设”。“三会”:班会(周五下午)、晨会(周一早上)、夕会(每天下午)。“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六文明”:文明教室、文明排车、文明路队、文明板报、文明餐厅、文明言行。“一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名、班徽、班旗、班训、班规、班博)。

  “五自德育”重在其“自塑性”,它遵循了这样一条路径:德育外化、制度规约(规范行为)--德育内化(活动育人、文化建设)--德育再外化(道德行为)。可以说,“五自德育”外显有规、内涵有德。

  5. 以“合作学习”为特色,推进课堂文化重构

  20**年以来,我们围绕“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自主”这一主题,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从对课堂生态环境的整体构思到对“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环节的整体设置,走过了一个艰难而又意义非凡的探索历程。“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展示、检测反馈、质疑拓展”成为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倾听无声、讨论轻声、发言大声、质疑有声”是学生课堂中的普遍表现;“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表达,敢于质疑”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落实的着力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提升。我校“合作学习”作为全市推进的教学模式被写进江镇市“十二 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目前,我校合作学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三大特色:第一,自觉与“学习优势教育”以及“自主-支架式教学”理论相结合,具有浓厚的学术背景。第二,把培养质疑精神放在重要位置,切合我校办学理念和中国学生亟需培养的品质。第三,合作学习是一种思想;而不仅仅是一种模式,杜绝了模式下的僵化行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6. 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创生个性培养途径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文化的创生,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校办得更有特色、教师的教学更有特点。校本课程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课程体系对此做出的相应调整与重构的结果,是课程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全面规划、实施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每一位老师都在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并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学科特色,开设和合作开设一门校本课程。综合学科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每周均有校本课程实施时间,并以年级部为单位,实施校本课程。

  我们根据学生兴趣发展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我们在积极探索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与渗透的基础上,还开发了诸如地球的愤怒--自然灾害、汉字与书法文化、数学视野、对话《菜根谭》、班级博客的引领、光影中的历史、形体律动、数学好玩、外文电影模仿、演讲与口才、我爱看电影、排球基础、教学篮球、急救与安全、“民族团结”教育等基础类、拓展类和提升类的几十门校本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初步实现了开发、实施、评估为一体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

  7. 以“优势教育”为契机,追求教育科研实效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努力构建科研网络,加强对科研骨干的培养,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常态化实施。近几年来,拥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10个。在北师大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将国家级课题“学习优势教育研究”与省级课题“合作学习背景下的课堂文化重构研究”进行有机整合,积极探索 “合作-行动”为表征的教科研模式。瞄准课堂,聚焦学法,从教师的教--课堂模式的改革,到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与个体认知风格的匹配,课题研究逐步深入和细化。

  我校还推出了一种校本培训--“相约星期三”,每周三下午4.25~5.30,进行约1小时的校本化培训,其实这种形式只不过对我校既往的一些培训进行了一次整合,目前我们推出了三种“产品”:一是“讲座”,邀请本市、本校的名师、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二是“论坛”,由本校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三是“研究课”,由本校骨干教师开课。我们把“相约星期三”定位为六个字:高位、原创、校本。目前已经举办了26期。

  8. 以“五共”策略为抓手,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以市教育局“专业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比武”的“三大”活动为契机,通过“全员读书”、“全员培训”、“交流驿站”、“随堂听课”、“网络议课”、“教师论坛”等多元化的校本管理手段,有效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觉意识,促使了教师“个体发展”和“群体发展”的协同推进。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一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全校教师整体专业能力和学术品质获得明显提升。

  20**年,我们设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包含“潘晓芙名师工作室”、“教学技能工作室”“文科工作室”“班主任工作研究室”,为便于管理,还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以便统一管理,一场更具有校本意义的专业发展的创新举措业已肇始。多年来,我们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共”策略,“共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共写”--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共听”--站在专家的肩膀上提高;“共研”--站在问题的肩膀上发展;“共享”--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9. 以轻负高效为追求,提升学校品牌影响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成效显著,学校教育品牌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按照“全面推动新课程改革,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提高45分钟课堂效益为落足点”的精神,扎实推进减负增效工作。全面提升毕业班学生的学业水平,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具有自信、自主、自立,有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潜质的优秀毕业生。中考一次性合格率达100%左右,总均分和四星级及热点高中学校的录取率居市区首位。各学科发展性评价取得正增长,实现了学生学业水平的高位发展。

  10. 以激励唤醒为手段,变革教师评价制度

  为激发教师“享受学习、追求发展、塑造自我”的专业发展动力,我们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围绕读书学习、教学技能、育人水平和教育科研四个方面共10项,建立了教师“工作业绩奖”评价制度。近年来,我校推行“月奖励”制度,并以此进行正面激励,引导教职工追求工作的“创优”“创新”境界。“月奖励”一共有七项:纪律与规范、备课与作业(后勤与教辅人员是“服务与保障”)、学习与研究、安全与卫生、组织与管理、创优与创新、运动与健康。我们把它称之为“4+3”奖励制度(前四项为常规项,后三项相关人员申请)。在这七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创优与创新”,学校还专门制订了“创优创新申报条例”,大家对照申报,由级部认定、学校审定。什么是创优创新,“人无我有”体现新意是创新,就是在教学与教育、服务与管理各项工作中,实施新举措、取得新成效;“人有我优”产生亮点是创优。

  11. 以教育服务为导向,转变后勤工作思路

  教育,是一种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因此,我们思考的重点应该是如何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陶西平说,“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今天来看,应该强化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因此,我们思考的重点应该是如何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教师要树立起服务的理念,从课程改革、课堂改革等做起,“培养三年,服务一生”。后勤、教辅部门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更好地为教学、教师发展和师生员工服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严格成本核算。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推行“一岗双责”制度,坚持“安全随事走”,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统一协调”的格局。

  三、目前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 名师群体发展战略的推进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几年来,我校专职教师中无论是拔尖人才还是市骨干教师人数,也无论是中学高级教师还是在全国、省、市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的人数,在市区初中均名列前茅,但随着近几年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优质师资比例已有所稀释。为适应学校的高品质发展,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高质量需求,我们仍需加大名师群体的发展战略和培养力度,以带动各学科教学梯队的前位发展。

  2. 高品质课程资源的建设进程要进一步加快

  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如何围绕我校培养目标,在国家统一课程的总体框架下,通过校本特色课程的有计划建设、通过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通过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的有效引入,有效改善和优化目前的课程资源与课程配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3. 高效能管理的改革举措要进一步推进

  高效能的学校管理取决于管理方向的把握、管理结构的设定、管理流程的建立和管理工具的配套。如何以办学体制改革为契机,寻求学校管理结构和管理流程的创新,实现管理效能的突破至关重要。虽然“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现已深入人心,但全体教职工在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全方位、多元化和高品质上仍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另外对于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以及高校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4. 学校发展的特色品质要进一步彰显

  学校先后经历了“两次改制,两次搬迁,数轮改革”,在不断经受着挑战自我的变革中,虽一直致力于办学特色的创建,但与省内外名校相比,目前叫得响、亮得出、社会公认的办学特色还需一段时间的锻造和积淀。

  四、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未来一年按照学校第二轮发展规划为“品牌年”,也是我校体制改革后的第一年,新的三年规划也即将开始,未来,我们将瞄准“六大工程”,即,学校文化浸润工程;管理流程细化工程;“五自”德育丰富工程;教学环节优化工程;个性发展创新工程;专业提升促进工程。进一步挑战现实,寻求突破,倾力打造优质特色的“镇外”品牌。

  1. 以文化的系统性彰显办学品位

  通过学校文化工程建设(SCSP),构建以“镇外”文化为特征的学校文化体系,彰显学校主体成员独特的处世态度和做事方式,实现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重要的整合作用,显示学校生命特征之所在。

  2. 以发展的特色性凸显办学品质

  丰富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度发展,形成“合作学习”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学会创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发展自“五自德育”课程体系。在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之间,建构一个联动的机理,一个制衡的机制,一个优化的平台,一个实化的抓手,也就是自塑式德育。她的目标指向就是培养“交往自信、学习自主、行为自律、健体自觉、生活自理”的“五自”“镇外”人。

  3. 以教师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办学保障

  我们要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精神、专业思维、专业品质的,以“服务、规范、高效、一流”为作风特质的,具有“务实高效,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学校精神的教师团队、班主任团队和管理团队,以其良好的专业素质彰显外国语学校的办学水准。为此,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师要)满怀一颗爱心;坚持两项修炼:智慧与魅力的修炼;实现三条途径:学习、实践、研究;让四种群体认可:学生、家长、同伴、领导;牢记五项要求:教育和教学双轮驱动、按需培养和因材施教双管齐下、流程推进与科学指导相互融合、自我发展和团队共进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得益彰。

  三年来,八年来,多年来,“镇外”在现代化初中创建的路上作出了不懈的追求,“贴在地面上步行,不在云端跳舞”,但我们知道,我们仍在路上,在不断改造我们学校的路上。

篇2:创建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

  创建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自评报告

  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人才辈出的教育名校,设施先进的现代学校,走读寄宿的窗口学校,面向未来的特色学校。学校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z书院,爱国诗人龚自珍曾在此任主讲席,写下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不朽诗篇。百年实小,英才辈出。语言大师吕叔湘、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著名书画家吕凤子、水稻科学家杨守仁、北京大学教授李玲......一批又一批实小人从这里开始了他们辉煌的人生。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在职省特级教师2名,中学高级教师10名,市级名校长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以上骨干教师65名,127名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其中达本科学历的有113人。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69人,住校生887人。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突出文化发展学校战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育品质,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学校先后获中国名校600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信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基地、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努力完善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我校经历了整体搬迁和东扩,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不断加大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投入。近几年,投资1150万元,使学校能够基本满足10轨制的办学要求。学校改造的食堂目前能够每天满足4000人次的用餐需求。学校现有专用教室32个,均根据《江苏省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的标准配备相应设施,学校还建有专门的艺术楼。学校57个班级全为多媒体教室,接入宽带,建有校园局域网,实现了班班通,室室连。学校建有z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音响系统、内部程控电话系统、安全防盗系统等。拥有计算机310台,教师家庭人手一台电脑,办公室、教室均配备电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在落实校舍建设和完善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设施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实现了“数码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活动校园”的建设。我们对校园景点、绿化、画廊等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让校园四季“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青”让校园每个角落成为育人的景点。在校园主干道两旁设置z翱翔、雏鹰展翅、专题教育等专题宣传板块,每幢楼按照学校、家乡、中国、世界的格局进行了系统的文化布置,还设置了科学、文学、美术等专题宣传板块。我校图书馆共有图书52479册,藏书室1个,阅览室1个,图书全天候对师生实行全开架借阅,为方便学生阅读,班级配有图书角,共有图书5200册,学校还每年为教师订阅各种业务杂志453种,报纸37种,每个办公室设有图书架,让每位实小人沉浸墨韵书香,书写才情人生。

  二、文化引领,制度守护,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坚持文化办学,依法治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堂负担,学校专门设计 “家庭作业专用记录本”,对学生学业负担实施过程性监管。在市每次质量调研中我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年被省丹中录取的学生数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

  学校以“不拘一格育人才,为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核心价值追求,以“求真”为校训,以“自主创新”为校风,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教风,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为学风。能从学校实际出发,加强特色建设,英语、信息技术、艺术教育、寄宿制等特色鲜明,成绩显著。

  学校积极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包括岗位工资、劳务工资、福利工资、考核工资)、考核奖惩制(制订了《市实验小学分配改革考核方案》)等管理体制,形成了高效的管理体制。校务公开工作规范;建有教代会制度,校内党、团、工会活动正常,学校党总支被评为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连年被评为市五好党支部、党建工作示范点,学校工会则被评为市先进工会,团支部则连年被评为市青年文明号、市青年文明号,充分发挥了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平时学校注意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师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有明确的、切合实际的办学目标,即让学校办成“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实验小学,建设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并有《z文化发展学校:我们的精神家园-- 实小三年发展规划(20**.09 -- 20**.07)》、《z课程规划》,借助学校的课题建设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我校在20**年就汇编了338页的《市实验小学工作规范》,20**年又拟订了《常规管理细则》,每学期均进行严格考核,真正实现了制度化管理。我校建有校长、行政、教师、学生的四级管理梯队,每个管理者都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凸显“人性化管理,人情化服务,人文化教育”的管理理念,真正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学籍管理方面,我校是改制学校,面向市内各个乡镇以及省内外招收学生。各个年级能够实行常态,均衡编班,严格执行《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对所有学生的所有资料都实行了电子化管理,学籍变动手续严格规范。

  后勤管理方面,财务管理制度齐全,账目清楚,审计合格,严格执行市物价局、教育局的收费政策,及时公示。各类教育实施管理规范,实行24小时维护响应制,完好率高,均能正常运作,保证了日常的教育教学。我校各部门的文书档案、业务资料齐全,有人专管,档案室通过江苏省三级档案验收。

  德育建设方面,网络健全,下设18人的德育骨干组定期开展活动,设有“总前委旧址”、等多个德育教育基地。我校在获得首批“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办学理念,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以“z文化引领下的自能教育”课题研究为引领,以培养“天性自然、思想自由、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本色儿童”为目标,以“四好班队”创建为载体,用z文化熏陶学生,用z课程发展学生,用特色活动(以“文化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为载体)规范学生,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抓实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学期一个重点,开发学校系列特色活动,开展文明规范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教学工作上,实施《z课程规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教好各门课程,推行行政领导的“推门听课”、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实施“三评”活动,加强期中调研,注重引导全体教师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在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调研中我校的优课率达93.3%。科学安排课程表,学生在校时间低于6小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身体素质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成绩逐年提高,参加市运动会名列前茅。积极进行每周1课时的“课程超市”、“活动化作文”及“钢琴”、“二胡”等校本课程的探索。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每周1-2节课,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分年级制定综合实践课程计划,每个年级每学期开展两个主题活动。场地、设备、时间、课程、材料、师资有保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明显提高。

  不定期地分年级举行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检查,切实落实市局规定的“四精四必”,保证学生学习负担不超要求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教学效益,在市迎接省执行《管理规范》的检查中我校对照标准认真进行自查,并拟定校本实施方案予以落实。

  学校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有专职美术、音乐教师,艺术课程能开齐上足, 学校有艺术兴趣小组30多个门类,活动正常,98%以上有一项兴趣特长,艺术节学生参与率100%。

  学校十分重视安全工作,近年来从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健康档案齐全,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食堂达市A级标准。

  三、科研引领,注重实践,深入开展教改实验

  学校近几年来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开展了教改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年,我校在“十五”期间已完成了的省级课题《小学生自能教育》的研究基础上开始进行《不拘一格降人才--z文化引领下的自能教育》的研究,并成为 “十一五”江苏省立项课题,该课题之下又由四个子课题《z文化化人的路径研究》《“z文化”引领下“自能教育”范畴中“自能课堂”的研究》《“z文化”引领下“自能教育”范畴中本色儿童成长的研究》《“z文化”引领下“自能教育”范畴中才情教师发展的专业化路径研究》来具体实施。此课题得到省教科院成尚荣、王一军等专家的直接指导和认可,指导着学校的各项工作。本课题深入到每位一线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

  我校在推行课题研究时,始终关注研究之风、学术之气、育人之格”的传统书院文化,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为核心价值追求的z文化为引领,依据我校自身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形成了具有实小特质的课题行动路径。

  我校于20**年9月建立以特级教师张学伟名字命名的“语文工作室”。该工作室担负着引领与指导全校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重大使命。在工作室的努力下学校语文教研组被评为市、市优秀教师群体,有11人次在省、国家级的赛课中获得一等奖,近50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00余篇的学生作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教师专业成长迅速,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幅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特色品牌越发闪亮。“张学伟工作室”引领了各个学科工作室的发展,新的教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已经结题的有省级立项课题“小学生自能教育研究”。有规范的结题报告和省教科院专家组的鉴定意见。另外,市级课题“情境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 小学数学互动课堂建设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经过两年的研究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去年11月份进行了阶段汇报,研究成果受到高度评价。学校的省“十一五”课题--“不拘一格降人才--‘z书院引领下的学校自能教育实践研究’”主课题自06年开题以来,每学期都接受省教科院领导专家z、z的指导,每年都在市教科所、市教科所的领导下,开展课题阶段汇报。四个子课题“z文化”、“自能课堂”、“才情教师”、“本色儿童”的研究正在相关主持人的带领下科学扎实地进行着。

  我校的主课题《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重要理念正在向外辐射。z校长在江苏省百年老校校长论坛上作课题研究报告。在太仓会议、会议、常州会议上,我们学校也作了课题研究的发言,得到省教科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学校在开展教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注重把学校各项工作和教科研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努力实现科研效益的增值,在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品质的同时促进了办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提高标准,注重实效,高位建设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物态保障,是推进实施现代化教育的有力抓手,我校一直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全国信息教育实验学校。

  我校校园网始建于20**年,是市小学中较早的千兆校园网,目前网络通过光纤与教育城域网相连,校内所有办公室、教室、活动室、专用教室都有信息点,并有无线覆盖相关区域。独立的网络管理中心,有WEB、FTP、资源服务器各一台,配有空调。网络设备有专用机柜摆放,做到有序,标识清楚。网络拓扑结构图上墙。平时管理专人负责,日志清楚,特别注重网络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能满足师生利用网络的要求。学校网站始建于1997年,域名是http://www.234fw.com已多次升级,并辅助有资源教学平台、行政管理平台,学籍管理平台、电子图书、班级网站、教师博客。另外利用校信通与学生家及时沟通。

  学校资源库分两大块,第一块是网络资源。学校有专门的资源服务器,定制了适合学校需要的资源教学平台(PHP开发)每学期,教师根据分配的教学单元,将对应的教学资源(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上传至平台里,覆盖到所有学科。同时学校将校本教研的课堂教学录像、专家讲座、省优质资源下乡工程的内容也全部上网,便于教师应用。截止到08年12月,学校教师共上传资源6226个。另外,还有师友资源作补充。另一块是光盘教学资源,是随教参配发的。我校对这部分资源全部做成镜像,通过虚拟光驱让老师在课堂使用,英语课使用效果最佳。

  信息化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一直以来,我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针对教师的实际,校本培训分三种。一是普及性培训。如果PPT、AUTHWARE课件制作、网站使用,多媒体操作等。二是提高性培训,对有基础有兴趣的教师进行难度较大的应用软件培训。如FLASH、PHOTOSHOP等。三是针对性应急培训。主要对象是新调入的教师或新开发的平台。学校还利用省教科院校本研修基地这个平台,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并对教师专业发展建立电子档案。每学期集中更新一次,参与网络管理的教师都取得了市级以上培训证。

  我校充分认识到网络三服务的优势,最早借助网站进行学校管理。20**年,学校就专门定制了行政管理平台,将学校各个条线的工作都纳入到平台中,如每周工作安排、一周工作汇总、听课安排、校产管理与维护、食堂、表扬与批评、视导记录、值班记录等。目前这个平台已在市很多学校推广使用。同时,学校网站的公告栏、短信平台是日常通知发布的主渠道。

  为保证教师充分利用好网络,从20**年开始,我校每月通过集团支付的形式,为每一位教师家庭宽带上网报销30元60小时;教师日常教学应用电子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个人做电子教案,他人修改共享的形式,发挥了电子备课的优势;注重教师个人网站和博客的建立。目前,我校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都有个人网站或博客。大多数教师的个人博客内容丰富,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作品等,更新及时。目前这个平台已成为教师个人的自觉行为;在近年来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课中,有一人获市一等奖,二人次获市二等奖。在市教师个人网站评比中,有三人次获一等奖。

  我校在学校网站开设名师在线,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不定期的利用网络进行专题讲座。同时,链接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在更高的平台上让学生和家长获得更多家教知识。学校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教研组网页,定期更新相关内容。最有特色的是我校的班级网站。所有班级都以博客的形式建立班级网站,每学期更新三次以上,每个学生都有照片和个人介绍,学生获得的成绩和班级发展的状况都会有反映。即使学生毕业,班级网站还会继续保留所有信息。

  教育信息化的高标准建设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育效益,也无形中架起了一所没有围墙的数字化校园,为学生和家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可能性。

  五、夯实基础,着眼本色,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进的原则,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我校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以“z文化引领下的自能教育”课题研究为引领,以培养“天性自然、思想自由、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本色儿童”为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抓实养成教育,编写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实小学生一日常规管理三字经》,要求人人熟记,人人实践,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队活动、双十佳之星评选活动、心理健康专题辅导、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创建文明班集体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水平。我校98%以上的学生能达到《纲要》要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考核100%合格。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法制观念,无学生违法乱纪。《新华日报》、市电视台、《日报》等媒体先后对我校的“文明小天使”评比活动、“爱心小天使”公益活动、“梧桐.朝阳”师德教育活动等给予了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我校在教学中重视落实“双基”。在自能课堂的教学中,积极探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预习后的课堂更精彩”的教学方式,强化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以“z文化”的精神来引导教师,以优化学生的“学”的行为为指向来切实转变“教”的行为,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的课堂、绿色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和谐的课堂”, 真正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地最优发展,为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师生均成为新世纪的具有丰厚底蕴的、卓越的、超越自我的人才。

  加强了对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品质的研究,在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强化训练、抓好落实,从而不断发展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均超过年级教学的要求。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能初步掌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两项体育运动基本技能。根据学生水平目标,每学期体育教师能针对各年级项目全面进行考核。正确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达96%以上,优秀率达到15%左右,并逐年提高。

  重视心理素质培养,有心理教育活动专用场所,有心理专职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生活泼、勇敢,能交往、会合作、自尊、自信、自制、有上进心和耐挫力。充分利用晨会、健康教育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全国卫生城市创建中获得好评,无食物中毒和大面积传染病流行。重视学生视力保护,每学期的期初和期终能对学生的视力进行检查,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20%以下。

  学校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建有艺术楼一栋,各类艺术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完好,使用正常,艺术装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分册)的要求,有专职的音乐和美术教师,丰富的兴趣组活动让98%以上的学生有一项兴趣特长,获奖人次多、层次高。

  注意培养学生劳动习惯,能开齐上足劳动课程,有专任教师与,校外有劳动实践基地,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强,尤其是住校生,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

  在科技教育方面,我校师资力量较强, 3-6年级每个班每周1-2节科学课,学生兴趣浓厚,科学素养较高。本学期,我校围绕本色儿童培养目标,加强活动文化建设,开展了“第19届科技节”,全校学生人人参与,人手一个魔方,开展了“绿色、蓝色、红色”三个主题的系列科技实践与竞赛活动,学生100%参与,评比产生了10佳作品,百名科技明星,千名科学小能手。《日报》对我校的科技节盛况予以报道。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本质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将一如既往,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优化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就才情教师,培养本色儿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致力内涵建设,推动学校高品位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为推动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3:第一实验小学争创教育现代化自评报告

  第一实验小学争创教育现代化自评报告

  --坚持高位发展 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品牌

  z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z区实验小学分校)于20**年9月创办,作为z新城建设的公共配套设施,区委区政府投入近六千万元完成了学校一流的硬件建设;作为z区实验小学的分校,我们秉承本部“示范性、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理念,立足z城南,坚持高位发展的思路。我们坚持实施个性化教育,努力拓展和优化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空间,打造z区新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我们的办学目标。

  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这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在作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在z区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鼎力支持下,我校确定了用一年的时间 “争创教育现代化小学”的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对照、自评,现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的情况

  一、凸现服务意识,努力优化办学条件。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开办之初高配置、高起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软件、硬件建设,制定落实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管理网络,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浓郁的育人环境,为全校师生的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1、校园基本建设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设备,教学区、运动区、办公区分布科学。学校占地面积20**9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8.4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344平方米,生均27.37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733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6.4%,生均绿化面积14平方米。以高标准、高起点的理念,规划、建设校园绿色工程。学校构建了由池塘、小桥、绿树、花卉、草坪、绿篱、花廊为一体的生态校园环境,园内玲珑的水池、蜿蜒的小路相映成趣,品种繁多的植物郁郁葱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游玩、休息、娱乐、活动、实验的好场所。

  2、信息化工程建设

  学校按z省现代化学校六轨二类标准配备设施设备,总投资近6000万元。学校设施一流,教学仪器、体育器材齐全,每一个普通教室都建设成多媒体教室。学校还添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先进的教学设施,以期优化课堂教学。学校拥有百兆宽带网及配套网络服务器、交换器,建好校园网,网络终端通及各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并对学校网站进行及时的更新。学校共有教师办公电脑95台,今年暑期,学校网络完成了和z实小的对接,实现了年级组和教研组的资源共享,构建了双向交流的通道,倡导办公无纸化。学校共有多媒体设备51套,计算机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1个,软件制作室1 个,学生电脑160台,生机比达3.28:1。学校图书室共有图书14000册,生均26册。学生图书阅览室面积达250平方米,设有100多个座位。各学科教学参考书、工具书、教学挂图、电教软件、多媒体课件等也达到了教育现代化小学的各项硬件指标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与活动,成长与成才,提供了优美的场所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在大力改善现代化硬件设施的同时,也重视对软件建设的投入。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现代化教育专题培训,指导教师在网络上冲浪,制作多媒体课件。目前,学校45周岁以下教师全部通过《z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考核,外语达初级水平以上;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达到《z省小学教师教育基本功要求》。学校积极倡导教师进行无纸化办公,鼓励教师应用网络优势拓展学科教学新天地,优化学生的学科学习质量。今年3月份学校参加了市电教馆的电子白板实验组活动,已有两批教师参加培训,并获得公开课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的佳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结合,引领着师生步入了一个广阔无边的美丽新世界。

  3、专用场室建设。

  学校设有科学实验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劳技室、舞蹈房、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等21个专用教室,另设有少先队队室、体育器材准备室、卫生保健室、广播室、教师阅览室、心理咨询室、软件制作室、报告厅、多功能厅等教学辅助场室。学校体育设施配置齐全、先进:5×200米的塑胶环行跑道及5×100米的直跑道,808平方米的风雨操场。先进完备的设施设备为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保障作用。

  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坚强支持下,我校拥有了一流、高位的硬件设施,我们将不断努力,敢于挑战,敢为人先,依托先进的硬件条件,加紧软件建设,创出一流的教育质量。

  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快慢,一年多来我校在严格和规范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学校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人性化管理。

  学校配备校长1人,副校长1人,副校长兼教导主任1人,总务1人,德育室主任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1人,教科室主任1人,聘教导助理1人,班子成员人数虽少,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都具有务实高效、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领导班子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专业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品社等学科,半数以上人员获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

  针对学校现状和师资队伍结构,我们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认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各部门工作计划,并及时传达到教师,每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根据学校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岗位制度、学习制度、场室管理制度、奖惩制度。遇到重大决策集体讨论,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

  现代学校管理的真谛在于尊重人的价值,激活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首先,学校领导以前瞻性的眼光来规划学校发展前景,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艺术与经营能力,强化品牌意识,打造人心工程。学校领导自觉参加学历进修和各类培训、考察和学习,对教育教学提出“月月要质量,年年出成绩”的要求,明确提出5-6年建成品牌学校的理想。其次,充分信任每一位老师,重视每一位教师的建议与意见,珍视每一位教师的智慧与创造。确立起“管理即服务”的意识,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个人和处理好每一件事,真心诚意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学校积极组织活动、创造机会,鼓励教师成才成名,行政带头为师生营造出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逐步建立宽和、高雅、舒适、充满人性化的学校文化殿堂,最终形成和谐、阳光的教师团队。再次,增强校务公开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倡导“阳光工程”,每一位教师都是新城实小这个“家”的主人。。

  我们严格执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施教区儿童全部入学,学生课业负担合理,学生在校活动时间、考试次数得到严格控制,学生在品德、智力、心理等方面和谐发展。学校有明确的“三风”建设要求,形成良好的校风(诚实好学 文明 向上)、学风(团结 进取 勤学 守纪)、教风(严谨 善教 求实 创新),工作成绩显著,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三、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名师”工程。

  学校现有教学班15个,学生524名,全校在编教师27名,各学科专兼职教师配备齐全,全体教师能胜任本职工作,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目前,本科学历教师17人,占62.9%,大专学历9人,占33.3%,两项合计占96.3%,小学高级职称11人,占40.7%,小学一级职称10人,占37%。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始终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重点,根据学校实际,依法治校、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建立并完善适应当前形势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

  1、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有力度。我们切实开展好教师政治业务知识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特别是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促使老师尽快理解新课标,领会新教材,掌握新教法,适应新课程改革新形势的需要。针对我校年轻教师(尤其是新上岗教师)多的实际情况,学校重点抓早、抓紧、抓实对新教师的培训。首先,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由教导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认真组织新教师的相关业务培训活动。培训活动力求方法多样,注重实效。如开展“教师读书月”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开展专题研讨;以教研活动为抓手,采取“推门课、随堂课、教研课”三结合的听评课活动;举办教学沙龙等,指导教师业务步入正规。其次,深入开展“青蓝工程”,以“老”带新,组织“师徒接力”,老教师对新教师从听一堂课、备一节课、研讨指导一个教学环节、指导批改一次作业入手,促使新教师少走弯路,迅速成长。再次,抓好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开展“业务擂台赛”,满足他们的价值需求,点燃他们的教学激情。对教师的培养,学校做到:一抓政治思想,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二抓课改学习,夯实自身功底;三抓基本功达标,提高综合素质,并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四抓班级管理,提高教学组织能力;五抓业务水平,提供广阔的展示舞台。目前,我校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都有较高的追求和目标,“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现在学校已建立起一个热爱教育事业、勤于钻研业务、勇于开拓进取、乐于拼搏奉献的教师群体。

  2、严格管理,把握好“四个到位”。

  在教师队伍管理中,总体思路上我们把握好“四个到位”。思想到位:终身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能力到位:抓学历提高,严格执行“六认真”有关规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劳动。责任到位:通过聘任,明确各自职责范围;通过考评,能胜任各自职责。考核到位:制定月考核细则,使考核有“则”可依;积累有关资料,使考核有“实”可查;兑现考核结果,使奖惩有“据”可量。

  3、名师培养,促进骨干教师成长。

  学校努力建设出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具备高度敬业奉献精神和高超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制定规划,拟订目标。鼓励教师以课程改革为先导,以课程实践为载体,不断提升、完善和超越自我。要求教师要学会聆听窗外之音,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着手撰写教学手记,记录下教学过程中的动人故事;潜心从事课题研究,锤炼磨砺教学艺术;发表教育论文,提炼反思教学成果。同时学校投入资金选送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参加境外、全国、省市各级教师培训活动。目前,学校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区学科带头人7人和区教育新秀2人,辅导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星级教师4人。

  4、队伍建设,体现“八个抓”。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具体做到“八个抓”,即:抓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抓形象,不断规范教师言行;抓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的本领;抓学历,不断提升本专业知识;抓考核,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抓服务,确保教职工工作条件优越化;抓考察,不断拓宽教师视野;抓民主,群策群力管好学校。

  四、严格常规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全方位深化德育工作。

  (1)强化育人队伍建设。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完善了校内“一点三线”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学校德育处操作执行,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重点构建了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通过班主任例会、经验交流、培训等,帮助班主任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规范引领教育行为。实行监督评价机制,通过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教师教育的科学规范化。完善了班主任每月考核机制,制定了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通过考核、评比,树立优秀班主任典型,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2)加强规范养成教育。以学会做人为基点,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我校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每月制订德育系列专题,每周安排一个行规训练点,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列出训练点,天天有常规要求。加强了教师导护值日,实行红领巾监督岗,认真检查,将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进行量化考核,结果每天公布,每周小结。在常规制度约束的同时,重视常规“内化”,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3)开展多彩活动育人。一是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开展好传统教育活动,三是开展好德育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传统教育活动以及德育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长了学生的才干。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主动联系社区参加共建活动,我校与友新街道、友新派出所、新城规划馆等结成共建单位,充分借助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德育教育基地。通过讲座、参观、实践等形式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召开全校性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 活动,通过网上“家校路路通” 等途径密切家校联系,家校联系率达100%。实现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形成德育合力,有效发挥教育作用,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5)深化班级管理。要求每位班主任充分认识管理班级的重要性,明确班主任职责,大力提倡奉献精神。班级管理重点突出:文明守纪、勤奋向上、全面发展。为强化班级管理,教师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每班配备了正副班主任,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期末对“优秀班主任”、“文明班集体”进行表彰,促使班级管理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一年来,涌现了区级“文明班级“1个、区级“优秀班主任”1人、区德育先进工作者1人。

  2、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创建的根本所在。学校抢抓课改契机,坚持外延拓展与内涵提高并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个性化发展,增添创建的含金量。学校指导各科教师扎扎实实地抓好质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均衡的发展,树立起“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力争所有学科合格率、优秀率达标,甚至更优。为此,学校强化教师“六认真”细则,制定出《新城一实小教师教学六认真管理要求》,加强对执行课程计划的管理,实行月考制度,倡导课堂革命,并将教师的教学质量纳入月小工资考核的范畴,对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奖励。

  我们努力以课改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开展了各项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

  (1) 学习更新观念,落实课改精神。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我们组织教师学标准、看资料,研教材、析现状,进行培训学习。通过读书笔记、论坛、讲座等形式,深入研讨,把新课改的理念切实转化为教学行为,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2)严格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督促教师把《z区教师六认真管理细则》落到实处,进行规范教学。其次,进行一日调研,通过听上课、看备课、查作业、问学生等方法,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学生作业评比为抓手,把“周周正正写字”落实到每节课、每位学生、每次作业中。通过严格的常规管理,强化了教师的质量意识,教学质量稳中求升。

  (3)扎实教研活动,提升业务能力。教研活动在“磨”字、“实”字上下功夫,通过“集体备课、试上、评课、修改教案”的循环推出教研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教研课。听完课及时反思评课,人人参与评课,人人发表意见,让每一位教师通过教研课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教研组还涌现出“一课多人磨”、“一人磨多课”的好气象,磨课活动蔚然成风。

  (4)开展岗位练兵,促进持续发展。我校扎实有序地开展了一系列岗位练兵活动,收到了实效。促使富有活力的青年教师、成熟稳健的高级教师、渐成风格的校内名师以岗位练兵为契机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5)注重两个观念,培养优秀学生。我们要求教师注重教育观、质量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抓两头、促中间,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狠抓双基,夯实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6)积极承担市、区级活动,自加压力求发展,。20**年11月z市音乐新教材观摩研讨活动在本校举行,我校纪频老师执教的研讨课反响热烈;20**年12月z市小学体育课改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20**年2月,z市初教教研员会议在我校召开;20**年4月,z区作文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张瑾老师执教了作文研讨课,著名特级教师、省小语会会长袁浩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20**年6月z区电子白板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通过我校的四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让大家领略了新技术在提高课堂效益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大型活动的举行,提供了教师学生展示的机会,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受到了领导、专家、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7)积极做好各项创建工作。办学一年来,学校在各类评比、验收、竞赛、调研等活动中都能顺利实施并获得成功,我们完成了z市绿色学校、z市园林式学校的创建、完成了z市少先队二星级队室的创建。创建不仅仅是任务,我们更看作是机遇,通过创建,提高了领导的管理水平,规范了学校各项工作;通过创建加快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通过创建,引导了教职工当家作主、团结一致;通过创建不断完善了学校的软件硬件建设;通过创建,提升了办学档次。一年来,学校以扎实的管理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五、强化教科研工作,高扬学校特色。

  一年来,学校在 “以教育科研促教育改革,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方针指导下,全面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助学”工程,全面贯彻上级领导确立的科研先导的教改思路,制定了科研要“提质量、显成果、出人才、造精品”的目标。学校紧紧围绕“四个优先”科学有效地推进教科研任务的顺利实施。

  1、课题研究领导优先。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的先导性,主动承担课题研究,当好领头雁。金华荣校长负责国家级子课题《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的研究;张瑾副校长主抓市“十一五”规划课题《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评价研究》的研究,其他校领导也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的各项工作中。学校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凝聚了浓厚的教科研资源。

  除了人力资源的优势开发,学校在物力和财力上也给予了教育科研大力的支持。学校在每年经费预算和世茂基金中都列出专项经费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保障了学校教育科研的顺利推进。

  2、教研网络基层优先。学校领导从校情出发,起用骨干教师,成立校教科室,建立起以校长、教科室、各课题组课任老师分级执行的教科研网络。学校教科室全面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严实教科研工作的流程管理,做好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构建全员参与教科研的格局,鼓励广大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和经验,要求每一位教师承担课题研究,确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意识,锻炼广大教师,培养科研骨干,强化成果意识,规范科研行为,使教育科研在学校宏观决策、教育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改革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产生更大作用。

  3、规范教研制度优先。为进一步落实我校教科研工作,学校先后制订了《教科室主任(成员)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工作职责》等。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学校将教研工作纳入教师月工资考核内容,拟订考评方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在校内掀起了一股教科研热潮。

  4、课题研究成果优先。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校在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快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提高课题研究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学校在发掘课题生产力方面不断地总结经验、转变思路,改进方法、拓展渠道。一是加强了计划性。学校要求立项课题学期初有研究计划,期末有阶段性汇报,并要求课题组建立季度汇报制度,每学期举行专题研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进行专题调研。学校教科室对重点课题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召开课题研究人员会议,查阅研究资料等办法,沟通信息,研究对策,使课题研究正常有序进行。三是搜集与整理研究资料。学校规定按立项课题分门别类建立资料档案,尤其是立项前后的论证、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实施情况、检测数据、自我评价及研究成果都要规范建档,妥善保管。四是搞好信息交流。充分利用教育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提高研究效益。

  学校明确教育科研因人而生动。立足于培养反思型、科研型人才。倡导教师通过教学观摩、信息发布等方式在校内、区内乃至是市内宣传和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一大批教师在教育科研的摇篮中茁壮成长。一年来,我校教师市级以上获奖论文二十余篇,发表近十余篇。

  六、后勤管理科学化,教育发展的高保障。

  后勤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后援,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将后勤工作纳入系统化科学管理的重要范畴,并提出了三项原则:

  1、提高效率的原则。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管理的信息量增大,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管理的需要,后勤工作也应实现管理现代化。将职工的工资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水电费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及财务管理用电子计算机来储存、处理、控制、规划,并与全校管理工作联网,成为一个管理网络,实现全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分层划分的原则。学校后勤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将整个工作计划按时间分配到月,制定出整套工作程序,明确什么时候该怎么干;再将这个程序划分到职能子部门,由各职能组长将任务分配到人,做到人人心中有计划,人人手中有任务。如财产管理,除建立健全财产分类帐,各部门财产使用登记卡外,要定期对财产变动情况进行核对调查,定期做好固定资产、设备、仪器的清点工作。对丢失和损坏的物品,查明原因,除办理注销手续外,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做到这些就要求财产管理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学校的财产不仅要做到帐上有帐,而且要做到心中有帐。

  3、协调一致的原则。后勤管理要着眼于整个工作状态和过程,注重整体效能的提高。现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部门要求,聘用后勤卫生人员4人,卫生与外勤兼职1人,花匠1人,兼职水电工1人,后勤成员的素质不一,能力大小有别,俗话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学校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合理地安排其工作。后勤工作事务杂,不可能一个人只管一项工作,必须一人多职,另外,有些工作又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除了分工到人,责任到人之外,也需有集体活动相配合。

  一年多来,z新城第一实验小学高扬起素质教育的风帆不断开拓进取,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建设走向系统,队伍走向成熟,质量走向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以“创建”为契机,与时俱进。我们坚信,不懈的努力,执着的追求,必将使新城一实小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在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中驰骋万里!

  z市z新城第一实验小学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