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列表 导航

工程学院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浏览:36212024-08-22

  XX工程学院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一、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携带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书籍、资料、笔记本及必备的学习用具进入课堂。

  二、学生应衣着整洁、举止文明,不得穿拖鞋、背心、超短裙、吊带衫等不庄重的服饰进入课堂。

  三、学生须在上课前5分钟进入教室,不得迟到、早退、旷课。迟到者须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进入教室;因事、因病请假,应办理相关手续并由班长在上课前向任课教师递交请假条。

  四、学生上课期间应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并放到指定的手机袋中。上课期间,不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不得随意出入教室。

  五、学生干部要认真做好考勤工作,上课前应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

  六、上课开始时,由班长喊“起立”,学生必须起立,教师答礼后学生方可坐下。

  七、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应尊敬老师,服从管理,不得顶撞老师。

  八、学生干部应于课后如实填写《XX工程学院教学日志》并及时将课堂违纪情况上报班级辅导员。

  九、学生在任何时间均不得在教室内吸烟、吃零食、喝饮料。

  十、学生应保持教室整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得在门窗、桌椅、墙壁上涂写和随意张贴;不得私自使用计算机、投影仪、实验实训仪器等各类教学设备。

  十一、学生应监督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将教师的教学情况如实填写进《XX工程学院教学日志》,也可在课后上报学院领导或班级辅导员。

  以上规范参照《关于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的通知》(教发〔2016〕2号)文件中相关规定执行。

篇2:丹徒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管理办法

  徒丹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文件精神,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课堂教学管理办法(试行),望全校教师严格遵守。

  一、教师课堂准则

  1、每堂课预备铃声响后,该堂任课教师必须立于教室门口,组织学生进入教室。

  2、教师不得提前下课,不得随意拖堂。

  3、教师上课必须关闭手机,严禁手机声音出现在课堂。

  4、课堂上教师不得坐着讲课,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展示在课堂。

  5、辅导课教师不得擅自离开教室。

  6、教师不得在教室、走廊等有学生的地方吸烟,提倡戒烟。

  7、每堂课的任课教师必须管理好课堂纪律,对违纪学生要亲自处理。

  8、体育课、实验课等需提前下课的科目,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

  9、教师上课应做到衣着整洁、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教态自然。

  二、违规处理上述准则要求教师严格遵照执行,不断强化自已,提高素质,对违规者实行全校通报,每违规一次扣发当月课时补贴10元。本办法即日起执行

篇3:十二中学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ZX区第十二中学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为切实把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落到实处,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教学管理秩序,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突出机制建设,强化教学监测、评价、指导手段,通过督查、测评全面掌握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励、促进的功能作用,使教师能够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保证教学秩序稳定、教师队伍稳定和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三、内容要求

  (一)制定计划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等。

  3.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

  4.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制定应对措施,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5.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

  (三)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2.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师不得挪用其他学科课时,不得擅自缺课,不得自己调课。

  3.教师要提前3分钟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同时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4.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规范。要站立讲课,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不在上课中随便出入教室、与室外人交谈;严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拖堂,不早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5.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简练;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6.课堂教学要努力处理好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案。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学生彼此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自主评价提供空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关注个别差异,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听课评课

  教师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新任教师每周至少听课两节。听课要写清时间、课题、节次、执教教师等内容。做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要反映教学过程,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教务处将每月抽查一次听课本,并将检查情况进行反馈。学校领导坚持听、评课制度,全面了解每位教师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按照区教研室教学管理的要求,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业务校长、教务主任不少于30节,其中推门课不少于80%。坚持多学科听课,学期全过程听课,并及时与上课教师进行评课交流,加强听评课的督促指导作用,进行跟踪听课。

  (五)教学研究

  1.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教育法规政策;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教研组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精心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可以是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技能竞赛等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相关活动。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每周教研组活动不少于1次,教研活动要有教研主题,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中心发言人工作。

  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研究人员要注重实验过程,做好材料、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及时做好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5.做好活动记录。活动记录要规范,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参会人员、中心发言人等。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

  6.及时总结、交流。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作业布置的原则

  (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作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要重视布置课外阅读、调查、实验等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

  (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

  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有弹性,可分必做题与选做题,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课堂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课外作业要遵守《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中关于各年级作业量、作业时间的相关要求,即1—2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3—6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7—9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各科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要协调统筹,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时间。

  (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4)在评判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2.作业的基本要求:

  课外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因人而异,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可布置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体育锻炼等方面的作业。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作业批阅要及时、认真,尽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要重视作业批改后的评语,发挥作业批阅的激励功能。对非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各学科教师都要重视学生作业的书写,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作业习惯,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要有规范化的要求。

  (七)学业考核与评价

  1.加强考试管理。

  各年级组应由教导处安排组织统一考试。七至九年级每学期统一组织的考试不超过2次。

  2.对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偿教学后,要给予再次测评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登记成绩。要让学生看到进一步努力学习的价值,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

  3.学期期末成绩的评定,不能只注重对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含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也应成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四、考核评价

  每学期学校对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改革等情况检查1-2次,每次检查都要有等级评定,作为教师、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每次检查结束,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并向全体教师通报。期末对学校、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每学期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