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星河一小校本研训考核细则

浏览:90142022-08-28

  滨海一小校本研训考核细则

  为保证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质量,促使广大教师专业长,建立健全有效的校本培训机制,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以校本培训计划为依据,特制定《滨海一小校本培训考核细则》如下:

  一、性质与任务

  1、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开展的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校本培训目的在于更新教师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同时,学校是现代化的学校,硬件设施齐备,学校围绕办学目标和特色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达到教师整体素质与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

  2、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校为基地,以课堂为阵地,针对学校和全体教师实际,由学校充分自主地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内容与要求

  依据龙湾区校本培训总的目标和学校校本培训计划,把考核对象分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把考核内容四个部分,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专题研训和加分四个部分。

  三、考核方法

  (一)学校层面

  A级指标 B级指标 指标要求 评估与记分办法 分值 自评分 考评分

  A1 领导重视(4分)

  B1 领导负责

  有领导小组,分工明确,校长挂帅,专题研究校本研训工作。

  校长挂帅,实行校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校级领导成员的校本研训责任制(2-0分)。 4

  每学年有2次以上研究校本研训的工作(2-0分)。

  A2 机构健全 (4分)

  B2 机构人员

  配备专职机构与人员

  学校有负责校本研训的机构,有专人负责校本研训工作(2-0分)。 4

  教研组、备课组健全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设置到所有学科,活动正常(2-0分)。 A3

  组织规范 (16分)

  B3 管理制度

  制订校本研训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估细则,健全研训过程管理,建立校本研训档案。

  制订校本研训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细则(2-0分)。 13

  研训活动有考勤、记录、学分公示,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与教师的职评、评优、评先挂钩,保证校本研训计划的实施(6-0分)。

  建立校本研训档案,资料齐全,分类归档,查阅方便(5-0分)。

  B4 计划总结

  研训计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有对象,有内容,有目的要求,有形式,有时间,有进度;研训总结规范、完整。

  学校有校本研训的五年规划,学年计划安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总结完整、实在,符合规范要求;教研组(备课组)每学期活动有计划,有对象,有内容,有目的要求,有形式,有时间,有进度(3-0分)。 3

  A4 专业发展保障 (6分)

  B5 制度保障

  专业发展制度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学校有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五年规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年度计划有参加90学时集中培训的人员名单、具体培训安排,以及每年度教师培训选课和参训情况汇总等(3-0分)。 3

  B6 学时保障

  保障教师每年的培训学时。

  每位教师有五年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确保每位教师每年参加不少于48学时的培训任务和每年不少于20%的教师参加90学时的集中培训任务(****年不少于10%)(3-0分)。 3

  A5 设施到位 (5分)

  B7 经费支持

  学校对校本研训经费支持每年不少于教师工资总额的3%。

  校本研训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1-0分)。 2

  学校对校本研训经费支持每年不少于学校年度日常公用经费总额的10%(1-0分)。

  B8 研训设施

  至少有一个能供全校教师集中学习的多媒体教室等。

  有一个或几个供全校教师集中学习多媒体教室或会议室(1-0分)。 3

  建立校园网,有一定数量图书(教学工具书达到60种以上),职业学校同时还须有相应技能操作设备。

  校园网中有校本研训专题。有教师阅览室,并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教学工具书达到60种以上,职业学校同时还须有相应的技能操作训练设备。教学工具书每少5种扣1分。(2-0分)

  A6 研训师资 (3分)

  B9 校内研训者队伍

  拥有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内研训者队伍,职业学校还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

  校内研训者队伍的人数应占教师总数的15%、占各学科人数的10%(要有研训者教师的介绍)。省市示范性学校、现代化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由高级职称教师或省市级教坛新秀、教坛中坚、学科骨干教师、名师组成,其他学校由中级职称教师或区级教坛新秀、课改之星、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根据实际酌情打分。 3

  A7 研训实施 (59分)

  B10 研训内容

  研训内容按规定任务要求、符合教师实际需求

  学校组织教师每人每年至少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体会或心得(3-0分)。 41

  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先进教师经验交流(2-0分)。

  学校每年至少组织6次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含作业设计)(10-0分)。

  学校组织教师每年在学校开公开课1次(3-0分)。

  学校组织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0节(5-0分)。

  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评价研究活动(3-0分)。

  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教学技能培训或展示活动(3-0分)。

  学校每年至少开展4次有关德育工作、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训(12-0分)。

  B11 研训方式

  研训方式要灵活

  能采用集体备课、作业设计、课例研评、案例引领、专题研修、讲座交流、观摩互动、读书活动、课题牵动、教学比武、网络研修、成果展示、自修反思等多种方式方法(2-0分)。 2

  B12 研训时间

  建立学科研训活动日制度

  在校内每周工作日期间统一安排(与区相对应)每个学科半天校本研训活动日(2-0分)。 2

  B13 研训课题论文

  课题立项

  每学年至少有1个课题在区级以上立项。(3-0分)。 3

  论文撰写

  每门学科至少有30%的教师参与教学论文(案例)、教师教育论文评比等,并在区级及以上发表或获奖率占全校教师的10%(5-0分)。(指****年度) 5

  B14 教学规范

  教学规范达标提升行动

  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或复评达到合格(3-0分)。 3

  学校教学规范达到单项优秀或全面优秀(3-0分)。 3

  A8 研训特色(15分)

  B15 研训特色创新

  特色鲜明、创新发展

  在校本研训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内容、项目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发展。(15-0分)。 15

  A9 研训品牌(8分)

  B16 品牌创建

  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研训基地学校

  学校至少有一个学科教研组拥有优势的师资力量,获得市区级先进教研组,并能承担市区级不少于1项教师研训的品牌项目(8-0)分。 8

  备注:中小学校本研训资格学校评估指标总分120分,评估考核106分以上为优秀,95分以上为合格,95分以下为不合格。

  (二)教师层面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与标准 分值 自评分 考核分

  专业精神(4分)

  每年至少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体会或心得得4分 4

  专业知识与技能 (52分)

  教研活动按时参加得10分,无故不参加者每次扣0.5分 10

  组内教研活动积极发言者酌情加分,(说课、小讲座等形式的主讲者另行加分) 4

  教研组开课完成评课任务并有评课稿一次得2分(学年达标2次,超过者另行加分) 4

  公开课一节(含校级和教研组内开课) 8

  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5节得10分 10

  每学期听讲座不少于5节得10分 10

  每参加学校组织的评价研究活动得2分(学校评价研究是指面向师生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如试卷分析、命题、教学评价、学情分析等) 6

  专题研训 (10分)

  每学年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德育工作、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每参加一次加2分 10

  加分类

  业务提升

  上公开课以区、市、省级分别得2、3、4、6分,以上以此类推

  做讲座校、县、市、省级分别得2、3、4、5分。

  课题立项县级、市级,省级,负责人分别加1、2、3分。

  教师竞赛

  论文(含案例等)区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得3、2、1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得4、3、2分,省级以上以此类推(以证书为准)

  课题获市一、二、三等奖分别得5、4、3分,区级减半,参与人减半(以证书为准)

  教研组得优秀,其教研组成员每人得2分,教研组长得4分(以证书文件为准)

  参加优质课、教师基本功竞赛获一二三等奖,校级得1、0.5分,区级2、1、0.5分,市级得3、2、1分,省级5、4、3分

  获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荣誉合作校级2分,区级3分,市级4分,省级8分。

  参加本校比赛每次得1分,获奖按一、二等奖再加2分、1分。

  相关说明

  1、凡本细则无明确计分标准的,由评审小组讨论决定。

  2、因责任事故所受的处分、处罚。按情节和后果严重程度,扣10-20分。

  3、70分以上为优秀,60-69分为称职,55-59分为基本称职,55分以下为不称职。

  4、按职称级别进行分类评价,作为表彰、职称晋升条件、岗位设置的依据之一。考核结果按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执行。

篇2:职业中专校本研训实施方案

  职业中专校本研训实施方案

  为促进学校以内涵提升为重心的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管理成效,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实施校本研训工作指导意见的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实施目标:

  1、改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软硬件环境,以教科研提升促进教学和实训质量的提高。

  2、深化学校教育管理改革,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管理之路,巩固和提升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成效。

  3、推进教师全面成长,以校本研训为中心,构建教师个人成长平台,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实施组织:

  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将建立以校长为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教务处、教科室、专业部等职能部门落实实施,构造以教研组为主要平台,广大教师全面参与的校本研训体系。

  实施层次:

  1、校长室对全校的校本研训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定期指导全校校本研训工作的开展,并积极为校本研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

  2、教务处、教科室确定学校每年的校本研训主题,制定校本研训规划书,组织全校范围的专题研讨或培训;组织全校范围的师徒结对工作;指导和推动教研组在小组范围内开展具有学科或专业特色的教研活动和教师成长氛围;指导和推动课题组从中职特点和本校实际出发,进行各类课题的申报、研究和总结,并对以上小组的工作进行考核。

  3、专业部关注本专业部教师的成长,指导和督促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书,积极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每学年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过程考核和成效评定,并把此作为教师聘任的主要依据。

  4、教研组要从学科或专业的特点出发,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本组每学年教研活动的主题,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夯实常规工作(如集体备课、开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挖掘亮点和特色工作(如本组成员教育教学方面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教科研开展;技能竞赛及辅导的成果总结、交流等)。

  5、课题组要把握中职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校的实际,挖掘出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及成果,并加以研究、完善和提升,能为学校下一步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6、教师个人要努力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各类研训活动,制定并实施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使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影响力在2~3年内有显著提升。

  实施考核:

  1、学校校本研训工作每学年由教育局研训中心组织考核。

  2、学校专业部的校本研训工作开展情况每学年由校长室汇同教务处组织考核。

  3、教研组、课题组的校本研训工作开展情况由教务处、教科室组织考核。

  4、教师个人业务提高、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由专业部组织考核。

  5、教师个人参与校本研训活动情况由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和教研组进行考核。

  实施设想:

  1、以本校骨干教师为主,适当邀请校外专家或行业权威,每学年组织6~8次全校层面的专题讲座或研讨。

  2、把“师徒结对”作为教师个人成长的主要形式和平台,构建三个层次的师徒结对形式:第一层次,校外专家和名教师与我校市县级学科带头人的教师结对,培养省市县教学名师或专业带头人;第二层次,校内的省市县名师与有一定能力和经验的教师结对,培养省市县教坛新秀及教学骨干;第三层次,校内新老教师结对,培养县级教学新苗及能任中职教育教学的教师。

  3、每学年对教研组(课题组)进行全面考核,对该组的教研活动开展、专题研讨、教师培养及提高教科研成果等方面考核及评奖,并以此为依据对下学年教研组长津贴分出档次。

  4、每学年把教师业务提高及发展目标量化,并作为硬性指标要求实现。如 :确定校级以上公开课开设节数(底限)、县级以上技能业务竞赛获奖次数(底限)、县级以上教科研获奖或发表次数(底限)、县级以上教研活动及培训参加次数(底限)、到企业锻炼或高技能培训时间(底限)等。

  5、教师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并建立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统一格式,每学年装订一本个人业务手册(包括考核、各类竞赛获奖、课题论文发表或获奖、教研活动或培训参加情况等)。

  6、学校制定一个校本教材编写三-----五年规划,以符合中职课改发展要求、适合本校教学或实训实际需要为原则,选专业、选项目,精心编写一套质量较高、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并印刷成书,发给学生使用。校本教材的编订,学校教科室总体协调,专业部及教研组为主要组织者,相关教师为主要承担者。校本教材编写完毕经相关专家认定后适合我校学生的给相关编者一定的物质奖励。

  z职业中专

篇3:V镇中心学校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

  镇中心学校20**年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研训是学校从发展的实际出发,就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途径,帮助教师促进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目的任务

  1、通过校本研训,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扎实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2、通过校本研训,让每位教师学习、接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培养一批能教书、会育人的合格教师队伍。

  3、通过校本研训,促进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位,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通过校本研训,使我镇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学技能`再度提高,真正形成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5、通过校本研训,促进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三、基本模式:

  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基本模式有八种,按性质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个人研修;第二大类是同伴互助。

  第一类:个人研修(业务学习、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育叙事)

  1、业务学习。

  真正的业务学习应该是有主动性,自觉自主地去学,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方式。 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去学,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处方”。 有系统性,抱着“补”的心态去学,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在教师业务学习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过关式学习:让教师特别是初上讲台和专业知识较薄弱的教师去学习教材,思考教材中的问题,做教材中的作业,做相关的试题,使其对教材专业知识通关,为进一步熟练使用教材奠定基础。

  (2)、吸收式学习:指定某一篇目(一般地是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专着),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里去通读并完成相应的问题。

  (3)、休闲式学习:根据学科,要求每位教师订阅一种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专业性杂志,让教师借鉴其成功经验。

  (4)、作业式学习:向教师推荐带有普遍积极意义的论文,让教师精读,并要求思考相应的问题。业务学习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研训模式,我们的校长应该抓住不放。要保证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的落实。可悲的是我们有些教师,没有一本专业刊物。

  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针对己确定的研究对象(问题),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作理性反思,自我检查或检讨在教学中对解决问题所用的理念是否先进,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科学合理,用文字加以表述,归纳出自己新的见解和观点,形成自己新的方式与方法的一种研修模式。

  (1)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反思什么呢?主要是八个方面:① 教学理念是否先进;② 教学情景是否和谐;③ 教学过程是否优化;④ 教学环节是否合理;⑤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⑥ 教学策略是否得当;⑦ 教学手段是否科学;⑧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当然,作反思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选取一、两项作为反思重点即可。

  (2)反思的策略:

  第一,在理论的引领下反思。反思应该是在某种理论和观念的引领下进行的思维活动过程。也只有引入新异观点才能打破定势和平衡,激活反思思维,拓宽反思思路,开启反思智慧。否则,我们的反思只能是简单的回顾和浅层次的检讨,没有触及灵魂,不能革新自己的思想观念,那我们的专业水平自然也就无法上档次。

  第二,有针对性的反思。即对课前设计的问题所解决的程度作反思。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把要解决的问题预设其中,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让问题在教学中得到解决。课后,再对问题解决的情况作反思,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在教学全过程中反思。首先要在课前对自己所设计的预案进行瞻前性地再审视,看教学思路有无调整和补充的需要。其次在课中要根据反馈的教学信息及时进行反思,依靠教学机智,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策略。再次在课后作全面(或重点)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把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体验、体会进行概括,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在合作中反思。把自己的困惑告诉同事,以期得到同事支持,听取他人的见解,或把自己写成的反思文稿交与同行进行分析和批判,让其提出新的建议。

  第五,在反思之后再反思。反思不是局限于、终止于“课后记”、“教学随笔”,而是要用自己在反思中所产生的新异观点来指导新的教学,让自己的新异观点在新一轮的教学实践得到验证。然后,又对“检验”的情况再作反思:进行前后对照、分析、归纳。这样,新一轮的反思自然会使前一轮反思所得出的成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自己也就在这“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3、案例分析

  抓住某一典型的课堂教学或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地评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解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检查对研究的问题所解决的程度。这就是案例分析。

  4、教育叙事

  将自己所经历或见到的带有典型意义的教育行为和过程以叙事的形式表述出来,再用教育原理加以提炼和升华,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第二大类是:同伴互助。(集中研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骨干引领)

  1、集中研讨,就是以学科组为单位,以某一课堂教学为案例,围绕一个或几个专题进行研究、探讨,形式初步结论的一种集体活动。这种研训模式,就是对传统教研模式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小学开展校本研训的主要形式。

  第一点:当前集中研讨中存在的问题

  ① 简单化。听课前,听课教师没有去接触教材文本、更没有思考“若我来讲,我是怎样讲”这个问题,因此在听课时,无法将听者与讲者进行比较。评课时缺乏有主见的观点,显得非常浮浅。中心发言人不去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形式结论,会后,教师个人又没有进行再思考,没有消化提升过程。整个研讨活动显得非常的简单。

  ② 形式化。一些人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完成,评课时,参与评课的老师往往更多地是保持沉默,非到不得己时才发言;既使发言也往往过于客套,优点一、二、三,然后说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或者由少数人说了算,形成“一言堂”,人云亦云。这种形式主义的集中研讨活动,自然是低效的。这是“去专业”第二种表现。

  ③ 庸俗化。“去专业”现象还表现为“不合而作”。我们发现在听评课的群体中,有三类角色:一是“评课专业户”,这类人员一般是由主任、教研组长担任,形成名副其实的“中心发言人”;二是“仿课专业户”,听课仅仅是为了模仿,不加分析和甄(zhen)别,全数照搬,成为“拿来主义”;三是“听课任务户”,听课就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不去思考,也没有反馈,按规定填完“听课手册”了事。这三类人凑合在一起,其集中研讨活动就庸俗了。无法达到“全员参与,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二点: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呢?

  ① 提倡合作精神,搭建合作平台。② 明确听评程序,强化研讨过程。③ 注重活动结果,提升研究成果

  2、集体备课

  所谓集体备课就是以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为研训团队,以某一课文某一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为研训项目,以集思广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研训模式。这是同伴互助当中的第二种研训模式。

  3、课题研究

  立足课堂教学,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以专题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用1~2年的时间,以实验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提炼为研究成果,并以此指导后继教学。这就是课题实验。

  做好课题实验工作,必须抓以下几点工作:

  ① 明确目的,② 选准项目,③ 扎实研究,④ 注重总结与推广。

  4、骨干引领

  充分发挥现在专业素质较强、学科教学水平较高的的骨干分子的作用,让他们现身说法,与同伴交流、传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作法,以带领同事一道成长进步。这就是骨干引领。

  四、主要原则:

  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五、主要内容

  (一)教师基本功:

  1、三字一画以及实验操作;

  2、普通话的的运用与提升;

  3、常用教具的制作与运用;

  4、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

  5、远教设备和资源的运用;

  6、常规教育教学教研技能。

  (二)课堂教学研究:

  1、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2、实行集体研课备课;

  3、开展讲课达标活动;

  4、开展四优评选活动;

  5、开展送课下乡活动;

  6、聘请骨干专家指导;

  7、实行同伴互助活动;

  8、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三)理论业务知识

  1、教育教学理论;

  2、师德修养理论;

  3、课改理论知识;;

  4、现代教育技术;

  5、教学技术技能;

  6、教育科研理论;

  7、学校管理实务;

  8、政治理论知识。

  20**年秋季的重点:一是抓好以考促学的专题业务学习,二是开展以提高课效为目的的各种讲课活动,三是抓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六、具体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研训一体化计划,建立和完善研训制度,包括教师培训制度、研训奖励制度、远程教育及网络信息平台保障制度。

  2、建立校本研训一体化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校本研训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校长亲自关,每月对教师的研训情况进行打分,一月一公布。

  3、建立和完善校本研训网络,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积极性。

  4、经常进行校本研训视导检查,对在研训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各学校每期对校本研训要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纳入对教师总体评价装入档案袋。

  5、坚持开展“十个一”活动:即: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教育专业报刊;参加一次以上的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每年读一本教育理论专着并有学习笔记、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写一篇示范教案、拟一篇教学案例、确定一个教育研究课题、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每周上好一节网络教学课;每学期写一篇校本研训心得体会。

  七、组织机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

  z镇中心学校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