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清明节征文:清明佳季

浏览:21902022-07-22

  清明征文:清明佳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曾是这样的赞美清明。是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中的清明节。

  路边,那茁壮的小树露出了新芽,鲜艳的小花也是那样的晶莹欲滴,触碰即破。冬天过去了,一切美好的事物仿佛在这个初春出现。虽有微微细雨,但丝毫没有寒冷的感觉,反倒增添了一份雾里看花的朦胧美。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春日,带着对姥姥的怀念,我和家人们踏上了回乡扫墓的路。

  来到了姥姥的墓前,虽然依旧下着小雨,可是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勃勃生机。在姥姥的墓周围,冒出新芽的杂草开始生长,仅仅一年时间没有来到这里,那生命力顽强的小草有的已经很长了。

  我们在姥姥的坟上挂上了寿球,色彩鲜艳的寿球为这稍显单调的墓上增添了几分色彩。爸爸准备好了打火机,点上了香烛,将它插在湿润的泥土里。火苗开始随风舞动,鞭炮响起,震彻云霄,在山谷回荡。

  我们跪在姥姥的坟前,姥姥慈祥的样子在脑海浮现,在我的记忆当中,姥姥每次看我们永远是面露微笑。仿佛世间一切的忧愁烦恼与她无关,看到姥姥,所有烦心事都抛到了九宵之外。她常会摸着我的头,轻声说:好好的,快快长大!

  我和妹妹一起磕头,爸爸在一旁轻声的汇报一家人一年来的收获,告诉在天之灵的姥姥家人都平安快乐。我也在心中默默许下了自已的愿望,里面有对姥姥的感恩,也有自己新年打算。这时,一个小炮炸了一下,爸爸告诉我,看,大家的心愿姥姥已经知道了,她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我们,祝大家的梦想都能成真。

  微风细雨中,几只雨后春笋悄悄地从土里钻了出来,又是一个清明节,谁说清明只是一个让人怀念的季节?它是一个诗意的季节,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心天中学

篇2:清明节主题征文:千年烟雨

  清明节主题征文:千年烟雨

  烟雨朦胧中,细线似的雨串起了了纷繁的时间--这一场雨,跨越了千年。

  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永恒?人的生命至为脆弱,千百年后还能剩下些什么?终究无解。但总该剩下些什么,或许是某种精神,又或许是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归宿感,毕竟一个民族的存在,必有其共性,并以此为传承,联结了亿万人的共同信仰,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而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便是这传承中的一种。在这一天,不论身份、地位,大多数人都做着同一件事:扫墓、祭祖。想起了同样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千百年的重复,必有其意义所在,在这与先人相同的烟雨中,我仿佛窥见了什么。这细雨清风,有着血腥气,淡却厚重,充满了矛盾又极其相容。或许这是历史,我如是想。

  冥冥之中,吾之所谓传承,究竟是什么?

  我总觉得我抓住了什么,却又模糊不清,如这淡烟细雨。也许比起不朽的生命,短暂的人生似乎更加珍贵。一个人的永恒和一个民族的永恒,究竟哪一个分量更重?

  历史上,多少的英雄姓名都不曾留下,风化的尸体连同黄土深埋在地下。那些名垂千古的豪杰烈士,固然值得敬仰,但那些在他们身后默默牺牲的“蝼蚁”呢?他们也同样拥有生命,拥有报国的理想,只是他们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更没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似乎有些悲哀了,然而,他们并没有被真正忘记,他们的英魂遍布在祖国各处,他们的鲜血浸润了广袤的疆土,他们的名字在每一个英雄的背后。

  以蜉蝣撼树,未尝不是深蕴在血脉中的传承。

  面对“国破山河在”的威胁,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作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句,以供世人感怀,但那杀声震天的疆场,难道不是孕育英雄的地方?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用鲜血书写的,无数的人为此而活,又为此而死。人生而平凡,胆怯懦弱,但在民族存亡之时,又有多少人战胜了死亡的恐惧,只为了一个民族的延续。

  “国家”“民族”,这两个词深深地烙在了我们心中,经历了千年的磨洗,终究成为了足以战胜个体本能的更深层次的本能。

  雨,依旧在下,朦胧了视线,却挡不住穿透时光的心灵。“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在这样一个既好又坏的时代里,还有多少人能记得曾经的鲜血和热忱,因而生发出悲天悯人的感慨呢?又有多少人不过是走个形式,甚至连祭拜之人姓甚名谁都知之甚少?这样的清明,或许才是值得伤悲的吧。

  苍郁的松树被这细雨荡涤一心,严寒的冬并没有打败它,它的枝干遒劲依然,正如那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鲜活生命,稳重沉静,始终带着一种傲然的尊严和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们所不能忘记的,不只是鲜血淋漓的历史,还有那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

  我们所祭拜的人,不一定要伟大,也不一定要是为国牺牲的,仅仅是为了我们曾经流动的相同血脉,也值得用心祭奠。他们或许平凡,但并不卑微。死,是生的开端,而清明是生与死的连接点,绵绵细雨下,我们是否听到了回荡千年的声音。杜鹃凄厉的叫:归去,归去,不如归去......是生魂应当断了尘世的思念,还是人的本性应当回归传承千年的本真?

  千年烟雨,便在这一刻,散去......

篇3:清明节主题征文:清明雨思

  清明节主题征文:清明雨思

  今晨朦胧间,听见妈妈似夹着狂风骤雨般喊着什么清明节,什么起床了。微闻室外纷纷落雨的滴答声,开窗,凉风杂着雨丝扑面而来,才惊觉:又一年清明时节雨纷纷。

  犹记得去年清明,也是这样连绵不断的雨,我同父母、亲人去江北扫墓并看望曾外祖父、祖母,两位八十好几的人了,仍很硬朗,穿着朴素而干净,没有一点老人的气味。见我们来了,激动地握着我的手,粗糙而温暖。两位老人居住简陋,年年耕着一块不小的地,靠卖菜度日,知道我们回来,早备下了午饭。一桌菜,多半是荤的,大家尽量吃,也吃不完那满席热情。我和他们见面很少,也不相熟,可每次来,望着门前一只短腿草狗伴着一棵高大而枝杈分明的银杏,总觉亲切,一阵阵朴实无华的芳香和着风迎我来,又送我去。

  家乡这块江南之地,本就是流水经岁月堆积而成,没多长历史,而我父母双方的先辈也是后来迁移定居于此,不过百年多的历程,实无任何历史可追溯,可也就是这样无根的一群人,凭着踏实勤劳,代代繁衍到我这一辈。

  爷爷是他们那个年代的高中生,本事想靠读书读出些门道的吧,最后却仍做了个木匠,一干就是一辈子,在我懂事时才完全退休,帮着做了几十年农民的奶奶理着那一亩三分地,直到拆迁后,两人去那尚未征用的土地上种些青菜蚕豆。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奶奶总爱带我去田间做些细碎农活,松土、挖坑、撒种子、施肥、除草,烈日高照下,一老一小挥汗如雨,老的干重活,小的在一旁帮衬,不时有几句指点,于是一个静看,一个立即动手尝试。奶奶总道:即使我将来不耕地种田,一些简单的农活学学也是要的。

  我在泥地里过完了我的童年。

  时至今日,我仍喜欢踏上那松软的土地,那是最原始、最本质的生命起源之地,是最踏实的存在。

  现在,我和父母生活,他们从未希望我有多大的成就,从未希望我要怎样的出人头地,只愿我踏实,努力自己想努力的,坚持自己要坚持的,将来,过得比他们好,就好。从来顺其自然,从来没给我过多压力,又同时管教着我,引导着我这样的家庭里,我是幸运的。

  我们这个大家庭,没有哪个特别有成就,农民、屠夫、老师、工人。经商者,上班族,都是平凡的工作,挣着平常的钱,过着普通的生活,可从老至少,每一个都踏踏实实地努力着,朴朴素素地生活着,勤勤恳恳地坚持着,我想,可能这就是家风,就是延续就是传承。

  冷空淡碧,翳柳轻云,护花深雾。窗外的雨仍淅淅沥沥地下着,微寒的风拂动着花盆中忘忧草正绿的长叶,天已渐昏,一切似笼了一层灰纱。清明过后,天该真正暖起来了吧。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