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数学组听课活动点评:数学思想是灵魂

浏览:98912022-07-21

  数学组听课活动点评:数学思想是灵魂解决问题是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研教改,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切实改变教风,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上新台阶。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听评课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数学组全体教师参加了由青年教师郑亚芳、蒋聪、杨兆英、曹芳上课、说课、评课活动,而且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方式,每两位教师为一组上完课后进行比较型评课,每位教师都能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通过听一节课可以学到哪些优点,对于不足之处,也能全盘拖出,作为今后提高的目标,到达了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首先对郑亚芳、蒋聪两位教师上的“植树问题”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具体点评:

  一、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5个手指,4个空。

  师: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

  师: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植树问题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师:课件出示在长100米的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题。谁知道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那共需多少棵树苗,

  师:谁来猜一猜?

  师:你们的猜测正确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假设路长只有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要栽几棵呢?

  师:下面就请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真会想办法,他们用一条线段表示这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这时出现了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生:4个间隔和5个间隔点。也就是把一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后,如果两端都要栽树的话,共要栽几棵?(5棵)20÷5不是等于4吗?怎么是5棵呢?多的这一棵是怎么来的?

  师:如果每隔4米栽一棵、每隔2米栽一棵又需要栽多少棵树苗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并将你们解决的方法写在练习纸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写表格:全班观察表格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

  (板书:棵数=间隔数+1。)

  二、对于“植树问题”首先要明确下面两个问题。

  1.“植树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在一条路上种树,这些树把一条路平均分成了若干段,若只考虑这条路的长度与分成的段数以及每一段的长度,则只是一个简单的数量关系(简单的乘法或除法).若仅仅是这样,植树问题还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值得专门取个名字加以研究的问题,就像若干个小朋友平均分一些苹果的问题一样,不必专门取个叫“分苹果问题”的名字来加以研究一样。可我们关注的是种的树的棵数,而棵数与分成的段数关系密切且往往不相等,于是就有了研究在各种植树情况条件下,棵数与段数的关系问题的“植树问题”,更因为一段段的路与一棵棵的树间隔着排列,这种间隔计数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模型.不仅在解决“植树问题”中有用,在其他很多现实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中同样常见.于是,以植树为载体来研究这类间隔计数模型就显得重要了.

  2.学生在“植树问题”的学习中应该获得什么?

  “植树问题”是“奥数”中的经典问题.有不少学生此前均学习过“植树问题”,那么学生在通常的“植树问题”学习中能获得些什么呢?学生通常能得到两个方面的收获。一是知道“植树问题”这个名字,并且知道大凡在“一条路上种树”这样的问题,往往就是“植树问题”,并且知道“植树问题”有很多种情。.二是知道解决“植树问题”的公式里经常有“加1”“减1”,有些学生能准确地记得什么情况下加1,什么情况下减1,有些学生记得不那么清楚。因此,学过“植树问题”的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通常是进行模式识别:植树问题吗?两端都种吗?“加1”吗?这些学生解这类问题的速度往往很快,题目看完即可动手,但也常常由于模式识别不清,“加1”“减1”之类记忆不准而犯错误,甚至把一些简单的问题错误地识别为“植树问题”加以解决,并且学生往往很少对自己的答案产生过怀疑,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到)想办法检验一下自己的答案。从“问题解决”的角度看,“植树问题”只应该是载体,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载体。于是,教学“植树问题”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很快对各类植树问题的模式进行快速识别,并能准确地利用相应的公式解决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地体现在解决一个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即在面临一个新问题时,谁有更多的手段来研究并解决它。

  三、对两位老师只教学了“两端都种”这一种情况的探讨。

  我们认为,“植树问题”的教学,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态度--研究的态度。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学生在面临一个问题时,首先就会在记忆中搜索:老师以前有没有教过这类问题?如果得到否定的回答,就会认为这样的题目是很难,并往往由此选择放弃,即没有解决一个新问题的勇气和愿望。两位老师在本课中没有关注学生怎样用研究的态度面对数学问题。这一点,从老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第二因为两位老师在“植树问题”的教学时,只教“不封闭”的情况的部分类型--“两端都种”一种情况,认为如果一节课涉及的情况过多,学生可能不能熟练的掌握,从而教学效果不好。这种观点认为,研究一种情况比研究多种情况更能深入,教学一个例题比教学多个例题更为容易。事实上,有时候情况恰好相反。我们认为,两位老师把“植树问题”的各种情况全部呈现,让它们在“研究的态度”、在“画图、找规律、验证”等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这些“超越表面现象的东西”之下统一起来,这正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办法。第三、要正确的看待植树问题的“公式”。“公式”是对“植树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起获取这些公式的方法来说,其重要性又是次之的。特别是具体到植树问题中棵数与段数关系的公式,如果有研究的态度,有画图确认的意识,是不难得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公式又是不重要的。

  两位上课老师把“植树问题”想象成一般的解决问题,忽视了其中的数学思想,而“植树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于数学思想,只有把解决问题与数学思想两者有机的结合,学生的思维才会更深刻;有了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模型才能得以建立。数学思想是灵魂,解决问题是目的。

  下面对杨兆英、曹芳上的二年级搭配问题进行点评:

  首先杨兆英老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当地组织了小组合作探究、同伴交流、集体展示。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设计了用“1、2、3”三个数字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数字等方式感受摆的过程。最后用序号1、2、3的方法表示出来,通过汇报交流总结方法,体会排列的规律,学会有序思考,体会有序排列的优越性,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整个教学过程很清晰,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也很自然,是一节成功的课。

  曹芳老师准备充分,上课内容丰富,先以让学生开密码锁为引入,再以数学闯关,衣服搭配、早餐搭配等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曹老师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课堂设计思路清晰,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重视学生发现规律能力的培养,将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从例题的选择到练习题的选择,将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用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排列组合中的规律: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全面的思考方法。1,2,3组成两位数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学生方法多样,选择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对其规律本质进行探究的同时感受到其中的不同。

篇2:古坳初中行政听课点评稿

  坳古初中行政听课点评稿

  行政听课是教育局作为推动实施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本学期推动有效教学年进程的重要手段。行政听课也是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听课,可以准确把握学校课堂教学真实情况,为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学期开学以来,第二周开始启动行政听课,第三周因为初二年级去实践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行政听课的人数、节数较少。因而两周的听课小结合并进行。两周中,行政听课二十五节。

  一、主要优点

  1、从教学目标这一要素来看

  (1)教学目标的制定。绝大多数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基本上做到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目标的确定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能体现知识与能力,感悟与识记,理解与运用的和谐统一,适宜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能依纲据本,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和课型。

  (2)教学目标的达成。大多数课的教学目标能明确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为实现目标服务,智能目标落实到位,教学时间安排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看大多数教师有合理选择适汪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夯实考点,把握易错点,落实双基。

  3、从教学程序的安排上看大多数教学思路设计符合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脉络清楚,层次分明,课堂结构严谨,密度适中,衔接紧揍,过渡自然。

  4、从教学方法的手段上看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几乎没有“灌的”方式,注重启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注意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学法,不少教师还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同时也展示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风采,值得提倡。建议:校内常态课教研活动,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要使用媒体手段,鼓励四十岁以上教师也能用,校长室、教导处负责安排技术指导。

  5、从教学基本功上看大多数教师课堂上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师生情感交融,青年教师用普通话教学,年岁稍长一些的也能用栟茶普通话教学,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部分教师教学语言,语调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部分教师的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字迹工整,板画娴熟。

  6、从教学效果上看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师生互动频繁,注重课堂训练,当堂解决问题,学生负担合理,学生受益面大,目标达成度高。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方面,重知识与技能,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少数老师的课堂教学,重点知识和技能没有使学生得到巩固和强化的安排。

  2、课堂上讲与练的时间比严重失调,课堂上仍有相当多的体现。

  3、课堂结构过于单调,一堂复习课明显分为一、二个板块,分块实施,知识点的罗列面面俱到,比较平谈。

  4、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好的,是值得倡导的,但媒体不能代替板书,否则课堂小结的依据是什么呢?

  5、试卷或练习评讲存在两个相关联的问题:一是没有及时阅,二是把“评”变为纯碎的“讲”,标准的讲功有余。

  6、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相对偏少,教师自问自答式教学形式较为普遍,还有就是齐答,实际上还是少数学生在答,多数是附和。

  7、板书不太规范,对学生不起示范作用,甚至反作用。

  8、复习课教学中,思路、方法的分析教学不到位,特别是把好审题关上下的功夫不深,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题意,似懂非懂,回答问题难免出错或者表达不准,这也是考点意识不强的表现。

  9、教师课上的倾听需要加强,特别学生答问题时,要认真倾听,才能给予学生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

  10、教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上做得不够,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定仍比较欠缺,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还为数不少。

  11、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客观评价也欠火候,有的甚至一堂课上下来,对学生的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句赞扬的话也没有。

  三、认识和建议以上是对两周来行政听课所做的简要小结,限于水平和知识,可能比较肤浅,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但我还是希望今天的小结对大家的课堂教学有所启示,希望大家能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要坚决杜绝讲功有余的现象,每堂课的用于训练的时间不能少于25分钟,要注重教给学生的学法,特别是教给学生会上自习课,这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把自己从繁重的上课中解脱出来,不是多花时间去上课,而是多花时间钻研教材、教法,多花时间批改作业,多花时间准备讲评作业时的评点内容,教学生要学、能学、会学,才是真正的有效。

  下面还想就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达成方面提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做事的效率也越高,反之亦然。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准确地定位目标,是这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是衡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家都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达成目标。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强调三维。从目前的教学看,大多数教师包括我自己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制定与达成,而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制定与达成方面,还是被忽略的,就是有也比较肤浅,其原因有二,一是对这二维目标的理解不深刻,二是对这二维目标的教学实施缺少探索,又没有多少先成的实例可以借鉴。解决的办法:一是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二是抓住关健,大胆尝试。我的肤浅认识是:对于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达成,要求教者在教学中要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给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常用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参与教学全过程,获得初步的学习能力。

  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实际上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好奇心,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养成实事求是,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敢于放弃和修正自己的错误的观点的良好习惯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重在表扬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享成功的愉悦,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培养学生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老师们,同志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篇3:高一语文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听课点评

  高一语文课《米洛斯的维纳斯》听课点评

  一、优点:

  (一)参赛教师以维纳斯雕像为教学对象,注重将深奥的教材文本还原成活生生的生活,激活文中的艺术审美元素,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审美氛围,师生陶醉于艺术审美的空间,在轻松愉快中接受了审美文化的濡染和熏陶。

  (二)课堂教学结构分明,特别是注意以抓住对关键语句的理解作为切入点,通过抓关键语句,让学生学会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通过抓关键语句组织学生探讨作者的观点,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

  (三)参赛教师以课前制作的微视频作为前置教学内容,均较好的具备了翻转课堂课内翻的形式,并通过微视频学习突出了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这是这次创新课的最大亮点。

  (四)参赛教师大多都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导引,学生讨论、表演,以致踊跃抢答、争先恐后,创造了教学民主,唤起学生热情,在一种平等、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师生、生生共同合作,探讨交流,实践证明,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

  (五)几堂课都对学生进行了艺术因缺憾而完美的审美教育,在课堂上,学生对因残缺带来的美叫缺憾美的理解是有困难的,针对这一点,参赛教师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发掘,注意了补充甚至大量补充相关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

  (六)参赛教师群体素质较高,基本功扎实,学养内涵深厚,有的同志课堂上既纵横驰骋,又收放自如,作为我本人也接受了一次很好的审美教育。

  二、建议:

  (一)根据参赛要求,老师们在本次创新课比赛中融入了翻转课堂元素,而且全部制作了微视频,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我感觉在微视频制作中还需要加强对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翻转课堂的理解也需要认真探讨,微视频的教学既有形式主义倾向的问题,也有不能对重点内容学习突破的问题,更有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灌输为主的问题。

  (二)创新课除融入翻转课堂元素外,创新的内容和领域都还很广阔,有的课堂若去掉翻转课堂这一因素,创新内容便很苍白了,要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去创新。

  (三)在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效性和深度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比如学生质疑能力还需要进一步鼓励和培养,目前看,一些课堂上的教学问题基本都是教师预设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试图分析解决教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事实上,并不是教学解决了学生的所有问题,而是缺乏对学生提出问题的鼓励和互动,缺乏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的出现,缺乏课堂上的高潮和思维火花的迸发。

  (四)要深入理解教材,要准确把握文本,美是自然的,美也是神圣的,缺憾会带来出乎意料的不可思议的美,但不是有缺憾就有美,更多的残缺是不美的,有的残缺也不适宜在教学中举例,也不宜在课堂上通过刻意制造残缺来创造所谓的残缺美,不能把残缺美庸俗化。

  面对英语课堂上的那些弯腰弓背者

  这次听英语课,我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总有些弯腰弓背的学生,他们游离于小组和课堂学习之外,低着头,既不质疑,也很少参与。

  很明显,这是我们英语课堂上的“南郭先生”,是英语学习的掉队者。

  和我听过的语文学科、政治学科相比,英语表现尤甚,什么原因?一方面说明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有了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学除学情不明针对性不强外,还有一个活力不足、激情欠缺以及学习氛围的问题。

  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强化训练,教学要有针对性。

  创新课的课堂本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充满激情的,特别是语言学习,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力喷涌、学生激情四射的发动机。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应景,而是常态,加强小组建设确属必要,要通过学习小组的建设,将这些课堂上的“南郭先生”调动起来,不改变学生,不抓学生管理,课堂就很难改变,要通过兵管兵、兵教兵、兵练兵,达到兵强兵的目的,当学生英语学习逐渐拉开差距的时候,英语应把学习小组建设成课堂上的动车组。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