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教学随笔:凶巴巴好人

浏览:41742022-06-26

  教学随笔:“凶巴巴”的好人

  教师节那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偶然发现语文书里夹着一张贺卡,上面难得工工整整地写上祝我教师节快乐的话语。这孩子平时就教育他书写要工整,这次肯定也用心地下了不少功夫,还趁我不注意,偷偷把贺卡藏在了书本里。我微笑着看完,好好地收藏起来。

  第二天下课后,我站在讲台边,又是这孩子提这个小塑料袋腼腆地往我手里塞东西,正当我要一探究竟时,他一把抓住的塑料袋口:

  “蒯老师,你回办公室再看嘛。”生怕我看见。

  我偷瞄了一眼,是糖果。 我微微一笑,这小鬼,哎......

  开学第一周,这孩子上课不认真,我还很不给面子的狠狠批评了他。

  有空单独和他交流了一番。

  “为什么送老师糖果?”

  “这是我最喜欢吃的糖。蒯老师,你拿着嘛。”

  “老师谢谢你的心意。这周上课有进步,该表扬。能坚持下去吗?”

  “能。以后上课要认真。”

  “老师相信你。上次那么批评你,是不是觉得老师很凶呀?其实老师有时批评是严厉了点,对同学们要求也很严格,但我一心是为你好,你一定要明白。”

  转而一想,这孩子应该早明白了。“谢谢你送我的贺卡和糖果,我很喜欢。”

  还特地摸了摸他脑袋,再次表扬了他的进步。

  呵呵,结局happy ending!

  哎,孩子们,其实你们的老师明明是个快奔三了,还要装嫩的人;

  她有时也不够坚强;

  跟你们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时,讲着讲着眼圈会红,那叫恨铁不成钢;

  会为欠你们一个表扬而心里内疚;

  会不计形象地在你们面前大笑;

  当你们发现她碎碎念,不知是毫不给面子还是太过天真,说:“老师,你说过一遍了。”这时,她会小气地白你们一眼;

  白天凶了你们,下班坐在回家的公车上会暗自忏悔;

  有时会无知地在你们面前装可爱,自以为没“代沟”,和你们是一伙的......

  这个人偶尔会凶巴巴的,但她是个好人,她也在用心地进步着。

篇2:教学随笔:好习惯成就未来

  教学随笔:好习惯成就未来

  教育是什么,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那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庭教育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首先要定规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必须从小养成有益于身体和智力健康发育成长的良好习惯。比如规定孩子起床的时间,养成吃饭不磨蹭、玩具不乱扔、不无理取闹的习惯等。动物的属性是乐于自由自在的,幼儿最初的生存意愿也近似于一只小动物,被管着去遵循规矩或时间指令,小动物的本能是不太情愿,但是他必须接受习惯训练。好习惯始于强制,孩子的动物性顽皮需要约束,没有约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孩子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养成一种自制力,而自制能力靠的是习惯的养成。

  要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首先要从小教会孩子树立时间概念。常见有的孩子写作业还磨蹭,就是因为没有时间概念造成的。该要求 尊时守规的地方,都该要求孩子做到;对孩子的不恰当要求,就是不能答应。妥协了一两次,以后就很难收拾,再要求好习惯难度就大了。

  著名教育家曼恩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的牢不可破。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回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好行为如果开了头,每做一次影象就会加深一些,以后就会变成牢不可破的习惯。

  教育应该是宽严并重的。过多的鼓励不能够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孩子是需要不断看到自己的差距才能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没有批评,只是一味的叫好,孩子就会少了向更高目标冲刺的动力。其实,鼓励和批评都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我们不能偏重哪一方。没有鼓励,孩子会失去自信;同样,没有批评,孩子就会失去坐标。总是鼓励者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娇脾气,听不得批评,一批评就急,这样顺风顺长虽然减免了压力和压抑,却不利于提高素养和修正缺点,

  好成绩从哪儿来?首先要有扎实的学习精神。上课要听讲,注意力要集中,老师讲的内容要及时理解,消化。另外要养成用心琢磨的习惯。

  多做题目也是打下扎实基础的重要一环。如果你没有具备天才的大脑,那么要想拿高分的唯一途径就是勤奋,就是多做题,多看书,多积累。

  强调做笔记的重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杜绝粗心大意的丢分。

  素质教育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一屋”就是教会孩子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以来他人;“扫一屋”就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意志;“扫一屋”就是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分担劳动,分享快乐,因此体会父母的辛劳。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其勤奋精神及品格品质的形成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子女教育除了引导,大多还是靠父母的影响。生活中我们看到,有许多文化水平很低的父母,培养出了出色的栋梁之才。其教育也许谈不上“方法”,那就是一种影响。他们是以善良正直,勤劳质朴的品质,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毅力,感染着孩子,危害子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引导着孩子积极向上,成就大器。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他会始终注视着父母的行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要比我们说什么样的话更有力量。

  不要主观臆断。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固步自封,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篇3:《卖木雕的少年》教学随笔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随笔

  在教学时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一、重视朗读,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在学习送木雕部分,以读代讲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非洲少年的情感,同时创造性地进行朗读,如:少年连连摆手,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在一次次的导读中,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少年的那份友爱。

  二、积累语言,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新课之前复习时,让学生认读:名不虚传、卖木雕、掏出、饭馆等词语,并拓展、运用。阅读中在学生理解“我”为什么遗憾时,我出示一段话,利用填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边填,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边填边读,反复朗读感受,落实了积累四字词组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补充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华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华人民的友谊。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在本课设计中,我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在上课时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20世纪70年代,中国无利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给非洲国家。

  中国帮助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个国家建造长达1860公里的铁路。其施工间,中国派遣了5万人左右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其中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这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一件真实且重大的事。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