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某中学师生共写随笔活动方案

浏览:20162021-10-31

  某中学“师生共写随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师生共写随笔”就是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生生活,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超越自我,在行动中慢慢地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状态。在师生坚持写随笔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习惯,使随笔的写作,成为师生日常的工作、学习状态与生活状态,用随笔的写作,提升自身的素养,在随笔的写作过程中,实现“共写随笔,改变思想的行走方式”。

  二、活动要点:

  (一)搭建平台,利用《日初》开辟“共写随笔”专栏

  利用班级墙壁文化,作为“共写随笔”专栏,附上相关的个性宣言,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张贴师生优秀的随笔,以供交流,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更新。本板块列入班容班貌布置评比中。

  利用学校广播站“午间时光”栏目。每班推荐数篇优秀的“师生随笔”文章作为部分的导读内容,让师生在时空中感受共写随笔之乐趣。

  利用博客教研,建立“师生共写随笔”专栏,及时上传优秀随笔。将师生共写随笔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二)实施办法:

  教师随笔:

  1、内容宽广。可以是自己的教学故事、课堂教学的反思、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启示、班主任工作经验、对某种教育现象或困惑的记录等。

  2、全员参与、博客教研发布。每两周一次,请每位老师按要求上传教育随笔,互相交流和跟贴。

  3、鼓励教师新教育论坛上创建随笔专栏。

  对于有兴趣的教师,在积极参加“师生共写随笔”活动的同时,可以开辟个人“教育智客”,创建随笔专栏。进行个性化的实践与研究,促使自己在争当学习型教师的道路上迅速成长,从而为自己教育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校将视情况给予加分。

  4、评比激励。每位老师每学期推荐一篇随笔参加学校“我最满意的教育随笔”评比。

  学生随笔:

  1、各班每月15日前要挑选出4至5篇学生优秀随笔,修改后,张贴在本班“共写随笔”专栏内,以供交流。

  3、各班学生的优秀随笔请在每周一送交学校广播站。

  4、推荐评比。每个班每阶段推荐2-3篇随笔参加学校“我班最满意的教育随笔”评比。发表在《日初》校刊上。

篇2: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听课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听课随笔

  我有幸听了大师们的几堂课,又给了我一次精神的洗礼。大师们的课堂艺术真让我佩服,感受颇丰,也引起我不少的感触。

  感触1:平等对话--分享和谐的课堂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这对数学教学而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大师们激情的开场白,一见学生就表现出了极为丰富的热情,显得朴实、逼真、引人入胜。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新知,在与学生作课前的交流过程中,大师们的三言两语就吸引住了学生,融入了学生,让学生都激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很自然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后面都能大胆直言奠定了基础。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

  感触2:畅所欲言--绽放个性的课堂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师们把这一课程理念贯穿其中,能宽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并且时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积以时日,自然会使他们冲破思维的束缚,畅所欲言,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大师们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而且有独到的见解,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影响,柔化了教与学的痕迹。在这里我能深刻体会到大师们适时地引导部分学生影响另一部分学生。正是有了这样的课堂环境,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同时也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向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他们会慢慢地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会更加精彩。

  大师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值得我深思与追寻。

篇3:名师引领课听课随笔

  名师引领课听课随笔

  3.3号--3.6号我校组织了名师引领课。我们聆听了李老师和冯老师的两节低年级识字教学,时老师和张老师的高年级阅读教学,感觉像是平静的湖面荡起层层微波,让我想起我自己的课堂,我是否进步了?我离我的前辈到底有多远?

  一、教学基本功

  几位老师都有很深、极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李老师的板书漂亮大方,即使范写的“连”稍微有些许的难看,老师大胆自然的承认,这不仅让人升出一种敬畏,一种敢于承认敢于改正的态度,师者并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和不可侵犯而是真真实实的也可以写不好看得引导者。在《乡下人家》的授课中,学生接读课文时,仅仅一个字没有读清楚,张老师听出来并给其改正,这不是深厚教学基本功的一点体现么?一颗晶莹的露珠能折射出美丽的世界,我们老师的点点细微之处不透出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和为师者得素质么?

  二、巧妙的课堂设计

  关于五年级时老师的一篇《将相和》,他上课时我都替他捏着一把汗,这么长的课文能处理完么?这篇课文篇幅超长,又是学生不熟悉的历史题材,虽情节明晰,但在短短的40分钟呈现出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可是时老师从一根主线,题目引出由“不和到和”几个故事便被自然的穿引到了一起,有主讲有略学,出示阅读提示,给学生学得方法,这就是学习方法的渗透呀!真是巧妙!张老师的六幅乡村美景图,一一呈现,但方式不同,正是独具匠心之处。张老师并没有说你愿意学哪一幅图就学哪一幅图,而是“猜猜老师最喜欢哪一幅并说说为什么?”孩子们的好奇心便不自然的被调动起来了,真可谓为师一句话,学生动起来。

  三、良好习惯的培养

  名师引领的四节语文课,无处部展现着老师对学生习惯的关注,尤其是低年级的李老师和冯老师,从课堂学生的发言到坐姿和写字姿势的提醒,都是细微之处对学生习惯的养成。

  虽说短短的四十分钟,但是四节课的收获却不仅仅在于随笔的几个字。在深处,隐约处都有或可见或不可见的作用。我想每一次的进步都需要努力,更需要引领,一次次引领、学习、总结正是推进教学的主动力。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