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无锡一女中学校概况

浏览:65762022-05-14

  锡无一女中学校概况

  多彩女中绽放梦想

  说起锡无的特色学校,那就不得不说起锡无市第一女子中学。作为锡无唯一一所只招收女生的学校,以女校传统和女学特色为基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美丽”女生。从20**年学校恢复女校办学,九年来学校在女校教育上不断取得成果,而且走出江苏、辐射全国,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都由衷的点评说:全国女校看锡无。

  走在地铁时代的锡无一女中

  位于城中心的锡无一女中,随着地铁一号线、二号线的开通,交通更加便捷。从一号线南禅寺站,二号线东林广场站,只要移步片刻,就能踏入这所有着浓郁书香韵味,散发著书院气息的女校,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女孩在其中博览静思,好一派女校该有的精致意味。

  同锡无地铁让锡无加速一样,学校江苏省“现代女性素养课程基地”的建设,也让锡无一女中的课程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在20**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省课程基地视导评估中,学校省课程基地的建设摘得锡无市区唯一“优秀”称号。道德、家庭、语言、艺术、科学、体育,六大领域的课程建设,烘焙、芭蕾舞、物联技术、越剧、演讲、小语种、网球......让每个在校的女生都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时,落户于一女中的中国女学生教育专委会女校发展研究所、学校承担的多项省课题《现代女性素养的实践研究》、《美丽女孩自主成长德育体系研究》让学校对女生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教育家李希贵说,要让学校发展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奠基,锡无一女中的发展建设也是如此,将聚焦点放在每个学生个体发展上。学校不是流水线,我们希望从锡无一女中毕业的学生能各展所长,让女校教育为她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魅力教师辈出的锡无一女中

  老人们眼中的锡无一女中,是一所名师辈出的品牌学校:冯其庸、钱松岩、沈绍祖、姚熙载......在哪儿都是德艺俱精的教育大家。如今的锡无一女中,在师资队伍培养上,也不弱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学校目前有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他们对待学生将爱放在心头,用自己辛勤的付出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台阶。

  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如今在国外深造的20**届校友杨珊珊这样回忆母校:“在女中,我遇到的是能成为朋友的老师,是呵护并帮助我实现梦想的老师,是宽容并引导我积极向上的老师,她们不仅是老师,也是值得交一辈子的知己。”这就是我们的魅力教师。

  美丽女孩绽放的锡无一女中

  锡无一女中培养的女生是“雅心慧思”的女孩。“雅心”,就是女生应该具有规范、高尚、从容、娴雅的气质;“慧思”是指女生具备的智慧、聪慧、慧心、慧眼。“雅心慧思”的女孩,是融合传承与创新,是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女性,这也是学校定义“美丽女孩”的标准。

  20**年,学校选派部分优秀学生赴美参加短期留学,在美期间,女生们用自己的能干让彼岸的老师同学刮目相看。20**届毕业生谢佩琳说:“正是锡无一女中,这个没有男生带头、没有男生出力、没有男生争功的地方,充分挖掘了女生身上的巨大潜力,让一贯拘束的女孩不再胆怯,一贯被忽视的女孩不再沉默,自信、自强、自觉、自立成为女中学子的代名词。”

  女中对学生的爱,是藏在露台绿叶、栀子花香里的,是渗在朗朗书声淳淳教诲里的,是留在女中人心底的。这样的学校,让她的学生不仅受益在校园内,在离开女中校园后,依然继续得益。多年来,这些从女中走出的女孩走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在大学的舞台绽放自己的精彩。

篇2:中心小学学校概况介绍

  中心小学学校概况介绍

  行中中心小学的前身是行中植基小学。于1974年从迁建至此并更名行中中心小学。20**年1月15日,我校有幸得到广州雅丽思企业联盟的资助后,在政府的批准下,学校更名为“行中雅丽思中心小学”。学校历史悠久,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行中雅丽思中心小学是全县首批县一级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7人,教职工32人。

  学校占地面积12309平方米,建筑面积2842平方米。设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言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各1间;教仪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少先队部室装备符合要求;其他场室全面配套;学校运动场设置有二百米环形跑道和一百米直跑道,一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完善,设备齐全,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教育教学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学校师生勤教勤学,树立“以特色办学,以质量取胜”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创建“活泼、乐学、扎实、和谐”的良好校风,走出了一条“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特色之路。

  抓好“三化”工作,优化育人环境是行中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在“三化”工作中突出抓“早、恒、细、实”四个字,如今,校园绿化面积计3200多平方米,学校绿化覆盖率达到97%。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行中中心小学于1999年评为梅州市“创建美丽校园”活动先进单位;20**年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年评为(1996-2000年)平远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20**年被评为县“文明学校”;在中心小学的指导和辐射作用下,全镇小学从1999年至20**年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县教学质量优胜单位”;20**年被评为“县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德育达标学校”。行中中心小学体育代表队分别于1999年、20**年、20**年、20**年、20**年、20**年、20**年连续七届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团体总分前六名的优异成绩;中心小学党支部分别于20**、20**、20**、20**、20**、20**、20**年度评为“县先进支部”。学校英语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分别在20**年、20**年评为“先进教研组”。20**年学校关工委被评为“先进集体”。

  如今,行中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满怀信心,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为创办一所校园美、条件优、校风好、质量高的规范化学校而努力奋斗。

篇3:农垦大学概况学校简介

  农垦大学概况学校简介

  农垦大学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由王震将军于1958年主持创建并亲任校长。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 农大秉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负重致远”的传统和“困知勉行、积厚成器”的校训,致力于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形成了“服务现代化大农业”的鲜明特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63人,其中专任教师865人,教授161人、副教授25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7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45人。学校自主培养了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现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21个总局级领军人才梯队和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先后有29名教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学校还聘请了多名长江学者、龙江学者等知名学者担任“王震讲座教授”。

  学校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设有11个本科学院及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现有44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类型、4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拥有“ 优质米生产全程产业化技术”省重点学科群,作物学、农业工程、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省重点一级学科;农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以及专致培养通用航空飞行学员的亮点专业--飞行技术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6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1800余人。

  学校拥有较为雄厚的基础条件,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总占地12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8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6667万余元;图书馆采取“一站式”开放管理模式,每天开放13个小时以上。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以“垦区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班”、“禾丰班”、“百胜班”等为代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拥有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4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测试中心、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中心、4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校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12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26项,先后2次获得 省省长特别奖和重大科技效益奖。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 20 余所院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目前正在实施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的联合办学项目、与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日本山形大学以及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农业大学的交换生项目以及“中加合作- 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等教学科研项目。

  学校坚持扎根垦区、依托大庆、立足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五十余年来,学校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和教学科研资源优势,服务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通过校局(县)合作共建、承担科技项目、帮扶新农村建设等方式,累计培训各类人员50余万人次,40%以上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服务区域延伸到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形成了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新时期,农垦大学围绕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崇尚学术、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抢抓改革和发展机遇,大力实施育人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科研创新工程、拔尖人才工程、社会服务工程等五大工程,加快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努力为早日实现“强校梦”、“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