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教师工作心得:课堂教学几点体会

浏览:30562022-02-12

  一、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做得好,上课更有把握、更有效率,上课效果更好。可以说课前准备做得好,上课成功了一半。那么课前准备有哪些工作、又具体如何做呢?

  1、首先要收集好各种信息,包括学生反馈信息、上节课情况信息、作业批改信息、收集其它班级教学情况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做到备课能备学生。学生掌握得好,讲课内容可适当加深一点拓广一点;学生掌握得不好,讲课内容可要求浅一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深刻钻研教材、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反复阅读教材,把自己设身为为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怎样才能把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学懂学好,真正弄清本节课的难点、重点。教材深度、难度的把握非常重要,讲难讲深了,内容拓得太广、网撒得太宽,即使学生弄懂了,也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光;讲浅了,尽管这部分内容学生学得扎实,但不会举一反三、不会灵活多变,高考成绩难以提高,这样还是不行。所以这是教师难以把握好的一点。其实我在这方面也做得不够好,比如今年高考,尽管我教的是化学班,也有800多分的学生,但由于平时讲得太难,学生基础没有夯实,学生的人平分没有达到我个人认为的理想状态。

  3、对于课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教师要有估计、要有大致准备,对学生要做的练习、作业,自己应先做一遍,并搜集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各种题型,自己先练习一遍,这样,学生问到什么问题能胸有成竹、随问随答,解答起来游刃有余,增强学生对你的敬佩感。这也就是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必须自己有一桶水,而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本身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深化自己,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坚持每星期做一套高考模拟题,长期坚持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解题能力、解题速度,也正因为如此学生问我问题,大多能当堂回答,很少拖到以后。同时我在学校举行的教师基本功比赛项目--解高考模拟题比赛中也获得了148分的高分。

  4、多听其它老师的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有他们的优点,只要时间、条件允许,就要抓住机会听课,虚心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和方法,把他们的优点吸取到自己课中来。这一年来,尽管我教高三,还是利用各种机会听了几十节课,觉得收获很大。

  二、如何上好每堂课

  1、设计好导语,开好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课成功的开始

  “万事开头难”,上课也一样。上课开头应新颖有创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想象、唤醒学生思维。比如,可以提问开头让学生思考;可以讲故事开头让学生感到有趣;可以多媒体图片开头让学生想象;可以播放录音开头让学生续接拓展;可以由学生表演开头让学生参与体会。我在讲“数列求和”这一节内容时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大家知道,“中国象棋”是一种思维锻炼工具,受到很多老百姓的喜爱,它的发明者就是一个老百姓,这个发明惊动了当时的国王,国王把这个老百姓召入皇宫,说:“你很聪明,你的发明为我国争得了荣誉,本王想重重的奖赏你,你有什么要求?”“尊敬的国王,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的棋盘有32格,只请求国王在第一格放1枚银钱,在第二格放2枚银钱,在第三格放4枚银钱,如此下去,以后每一格比前一格放的银钱翻一倍,把32格放满后给我就拜谢国王了。”“这有何难,本王立即下令照办。”结果国王倾其全国所有也未满足要求,那么这个国王一共要拿出多少枚银钱呢?这样就引出了“数列求和”课题,使学生既觉得新颖又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判断一节课成功与否、学习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全体学生的参与程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就是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呢?

  (1)首先课堂提问应紧扣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用科学、艺术、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思维。比如在讲“函数周期性”时,我设计了这么一系列问题:“周期”在字面上怎么理解?概念又如何?定义域一定要是无限集吗?图形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性质?和函数对称性有联系吗?这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有内涵、有启发性,收到了很好效果。

  (2)教学内容既要注意基础,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好,学生才有可能向更高层次发展,高考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但仅基础好还不够,这些年高考每年都有百分之三十的创新题,基础再好如果不提高,高考也只有110分左右,所以创新提高尤为重要。教学内容同时要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与生活实际尽可能相联系,言而有物,不空洞,使学生听每节课每句话都有收获,有收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学生才有参与意向。

  (3)教学安排要紧凑、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体验问题的探索过程,以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猜想和探索的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来提示规律,通过类比、联想来寻找规律,以实现认知上的突破。上课不能平庸拖沓,把知识嚼烂再喂给学生,如果这样,课堂上会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觉得学习毫无挑战性、索然无味;同时也不能整堂课都是师生问答,如果这样,学生会被老师的问题牢牢拴住,没有机会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问题,遇到新问题常不能举一反三。

  (4)教态要自然、挥洒、有魅力。教态包括表情与言行举止。教师的表情姿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倘若教师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怎么去要求学生兴致勃勃?所以不管自己在课外遇到多么不愉快的事情,我总是告诫自己不能把这些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课堂应该是乐园;教师应该是愉快乐观、积极进取、热情真挚、满怀信心的,我经常告诫自己今天要比昨天教得更好。同时,教师的语音语调要抑扬顿挫,要有变化有激情,切忌平淡不变,否则学生易昏昏欲睡。板书要规范严谨、层次分明、书写漂亮,有示范作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3、教学要求上要有严有松,松紧有度。

  “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思维表达要严谨。不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述都要言之有据,条理清晰,方法步骤书写规范、层次分明。其次是运算要严谨。一般学生不太注意运算错误,认为那只是一时粗心大意,以后注意就可以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给他们讲运算的重要性:一个小数点点错可以导致火箭不能升空,卫星偏离轨道,大楼发生倒塌,真正搞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运算的目的就是精确,在运算上马虎甚至等于从根本上否定运算的意义。再次,要求学生作业一定要严谨、规范、按时,注意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公式、每一个理由、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高考成败,也决定生活中很多其它事情的成败。“松”只有一个方面,就是课堂气氛要活跃宽松,松而有序。课堂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错误以后,要及时具体分析,帮助找出原因和合理成分,及时给学生补台,有时可以用幽默的语言调节一下气氛。有一次一个女生拿一面镜子在玩,照得桌面上的太阳光在教室中晃来晃去,我发现这种情况后没有发火、严厉训斥学生,而是轻声说: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很不错、很有创意和天赋,发明了一个小太阳。老师真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成为托起太阳的人。结果这位学生立即收起了镜子,并且下课后主动到老师这里承认了错误。

  三、如何搞好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一环,也是检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了教学更有成效,我们至少应做以下几项工作:

  1、要认真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发现错误应指出原因,不能只打“*”,对特别差的作业最好面批,普遍错误应在班上讲解;每次课都应布置作业但量不宜多;每次作业要做好批改记录,以便了解易错点和教学中的难点,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

  2、课后多和学生交谈、勾通,及时了解学生听课信息,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写好每次课的课后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为以后写教学论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篇2:《我的五样》公开课心得体会:课堂教学的预设

  《我的五样》公开课心得体会:课堂教学的预设

  20**年9月16日我上了一节毕淑敏《我的五样》的公开课,在上到一半时学生突然问了一个问题,《我的五样》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当时吓了我一跳,因为在备课时我没有预设会有这个情节,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结果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我想我不能仅限于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文体,还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如何判断文体的标准。结果我预设的教案没有像我预想的方向发展。有些教学环节被动的被缩短时间,或者干脆没在课堂上讲。由此我想到课堂教学的预设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有其必然性,但也不能忽略具体教学过程中偶然性。善于驾驭课堂、引导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敏锐的捕捉到学生中间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因势利导,不断延伸、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由学生脑海中闪现的一道光环,引发一场知识的裂变和整合,这样的课堂表面平静如水,实际上在学生脑海中掀起了一场知识的大爆炸,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思考的喜悦和求知的快乐。

  教师设计的课堂也应在刚性中容许有一定的弹性,以符合语文课程的内容要求和课堂教学的具体化、情境化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在资料占有、信息搜集、内容梳理、细节延展等方面有更加充分的准备。教师准备的课案也许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效,但它是必要的依托。

  有经验的老师进教室前已经胸有成竹,学生可能碰到的难点怎样突破,前后的知识如何衔接,都是有所准备的。甚至开课的第一句也都是有靶向性的,什么地方该启发学生、诱导学生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都了然于心,自然“教案之形在外,教案之神在心”了,讲课的艺术性,逻辑性,指导性也大大提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过于刚性的要求,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大胆质疑,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所谓师生互动只停留在互问互答或指向性启发、诱导的表面,对于学生有创造性的答案因为事先缺乏全面的准备而一带而过,学生大脑里迸发的智慧的火花因为教师缺乏鼓励和诱导而昙花一现,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实则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没有起到喷氧和助燃的作用。

  一节课老想着教案、教本、教参上怎么说,不敢越雷池半步,看似一板一眼丝丝入扣,实则亦步亦趋,邯郸学步!

  每次讲完课,教师带回来的是心得、获得是启发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和办法,进步不言自明。所以课堂预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预想的越充分,实施课堂目标的余地越大,所以这就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多的对教材、课堂、学生做专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篇3:《品社》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品社》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10月10号,县教研室在洪小举行了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由三名教师执教《爸爸妈妈辛苦了》,属于同课异构,讲完课,冯主任评课,之后对我们进行了点拨,我收获很大,体会如下:

  一、课堂教学好与不好的衡量标准

  (一)看学生通过这节课发展了没有。

  (二)从学生走进这节课的课堂到走出课堂是否有了改变。

  例如,今天的《爸爸妈妈辛苦了》是否让学生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是否帮妈妈减轻了负担。

  二、怎样上好一节品社课

  (一)还原品社课程的本色。

  品社课以育人为主,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道德品质的教育,更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品社课需要的是真情。

  (二)追寻简约教学

  1.教学素材要少而精。

  2.环节新颖,欢快、明朗,环环相扣。

  3.活动效果要有实效,教师上课要有真情。

  学生的学习是愉快的,通过合作探究完成目标。如:《爸爸妈妈辛苦了》中可以A.通过一天的工作(家里家外),感受父母的辛苦,体会辛劳;B.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辛苦。

  (三)活用教材:教材简单但内容丰富

  1.读懂教材。教教材变用教材教学生。从生活中出来到生活中去。可更换教学的内容,可整合教学内容,可增减教学内容......

  2.遵循课程要求--达到目标。

  3.开发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教师要由享用教材变为开发教材。

  三、上好品社课必须走好三步走

  1.收集材料

  课前准备不仅是上课的需要,也是锻炼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途径。如:《爸爸妈妈辛苦了》可提前好多天布置学生观察、体验父母的辛苦。

  2.课堂上用活动来体验。

  3.课下实践,体验生活。

  总之,在课堂的学习之后,让学生去践行,是品社课与其它课程不同的地方。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