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云浮中学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规划

浏览:48962022-02-08

  一、背景

  经过几代人近90年的不懈追求,目前的浮云中学无论是教育教学质量,还是办学条件都已经处于浮云市的领先水平。近几年来,学校高考上线人数增幅远高于高校扩招幅度,尤其是我校在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以后,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在这大好形势下,学校领导依然保持着清醒头脑,思考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认为:追求高考升学率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尤其是当高考升学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以后。学校要持续发展,要提升办学品位,就必须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向观念要效益,走“高质量,轻负担”的办学之路。在这个背景下,学校提出了“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并确立了三个观念:教育要改革,科研要先行的观念;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的观念;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的观念。也就是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紧紧围绕“科研”来展开,把转化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增长点,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中心目标。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侧重点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行为。离开了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是无源之水,一味的埋头苦干固然使人感到充实,但极容易使教师陷入盲干的困境。浮云中学多年的传统“时间+汗水”的本色不能丢,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战略思想的今天,就必须通过教育科研给它注入新的内涵,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以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教学教育工作中的引导力、提升力、开发力和凝聚力的作用。

  二、奋斗目标

  (一)定性目标(即教育理念)

  1.使我校的教育科研、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完善“主体性”管理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主体性”教育模式;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与时代同步。

  2.突破陈旧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活动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以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以组织学生自主活动为本的教学观。

  3.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人格,开发学生潜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不求平均发展。

  4.在校内培育“教研文化”,激发每个教师的科研热情和潜力,为全校教师营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氛围。

  5.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提高教师参与国家、省、市、校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等级;提高教师在本校教育研讨年会上的学术理论水平。

  6.筹建具有较高水平的校园网,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建好学校资源库。

  (二)定量目标

  1.教师教育观念明显改变。80%的课堂教学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基本杜绝“满堂灌”现象。

  2.教师科研能力明显提高。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能规范写出实验设计和实验结题报告,并掌握2种以上的科学研究方法;45岁以下的教师要100%参加一项以上的课题研究或教改实验,结题率达100%。

  3.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70%的教师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

  4.出版专着2本以上;获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项以上;在国家级刊物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以上,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0篇以上。

  三、阶段目标

  教研室根据学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总体战略思想,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解决教师“为什么教”(教学目的)、“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样教”(教学方法)的问题。将把转化教师教育观念放在首位,通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使全体教师在思想上实现四个转变:

  1.由“假设学生都不会”向“假设学生自己能学会”转变;

  2.由关注教学结果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转变;

  3.由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转变;

  4.由封闭式的课内教学向开放的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转变;

  在此阶段要求教师以“课堂七条”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科组要通过反思性教研活动、“合作式”评课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各科组的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教研室制定的阶段目标进行,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本学年第一学期的理论学习主要以科组为单位的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完成每学期2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第二学期的理论学习主要由学校统一组织,将定期举办由校级领导和教研室主持的专题讲座,系统地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具体学习材料由学校统一发放)。课题组的主要工作是学模、建模,形成“民主、平等”课堂氛围。

  第二阶段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即研究学习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通过学习使教师由单纯的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方式主要有专家指导、校领导讲座、科组组织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学习内容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元认知理论、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中学生学习心理等。本阶段教研室将在进一步完善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在全校开展案例教学,并组织教师学习案例的写作格式。

  此阶段全校要基本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中心要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课题组的主要工作是用模、研模。

  第三阶段

  此阶段工作重点主要是探讨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探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构建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在主要学科形成“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结构,即通过教学主体互动、教学主客体间互动、师生认知互动、师生情感互动、师生实践活动互动等,促进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以上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各科组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同时,以上三个阶段与我校承担的“十五”规划省立课题的结题时间也是一致的。

  四、宏观措施

  学校教育教研工作的中心就是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主旋律,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课堂七条”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教学处自身建设方面: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形成科研网络

  形成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学处--课题组--教研组、级组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教研室--课题组--实验教师组成的三级科研网络。教研室要制定好学校教育科研的中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充分发挥其管理,咨询、研究、协调、指导的职能。

  2.重视制度建设与创新,加强课题的规划与管理

  教学处将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立项制度》、《教育教学改革制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等规章制度,积极推进我校“主体性教育”的建模、用模、研模、炼模工作;突出对科研过程的管理,重视科研成果的评价与转化,在实验课、研究课中树立“只求突破,不求完美”的思想。

  5.分工明确,课题落实

  教研室内部、教研室与课题组、实验教师间要有明确、合理的分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6.做好“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7.抓好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

  (二)教学处在管理改革方面:

  1.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从本学年开始,级组长要参加教学工作会议,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举办浮云中学教育教学研讨年会,以加快校内科研成果的转化,并评出年度优秀论文(科研成果);完善教研员聘任制度,充实教研队伍。

  2.抓好教育观念转化工作

  为保证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与时代同步,教学处将在《云中教研》上增设“教师论坛”,并由科组(级组)轮流主办,就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探讨提高教师的理论和论文写作水平;进一步办好《教研动态》,通过“教研动态”把国内外最新理论动态、研究热点介绍给教师,并通过教学研究、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把这种观念融入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中。

  3.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以“校本培训”为主,在全体教师树立“成长在云中、成名在云中、成功在云中”的思想。争取通过几年的时间建设一支由“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云中名师”组成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教改课、研究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3

  针对我校目前实际,教研室提出初中教改课、研究课、示范课教师讲授时间不得多于20分钟,高中不得多于30分钟。

  5.完善“师带徒”制度,加强理论学习

  每学期师徒互相听课5节以上。从下学期开始,每月第一周为科组固定的理论学习时间。

  6.抓好教学评价工作。

  对教学评价的结果要认真分析,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三)科组建设方面:

  1.科组长要加强岗位意识

  科组长要准确、详细传达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及科组长例会精神,认真贯彻学校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战略思想,并围绕这个思想认真配合教学处的工作,把学校布置的工作落到实处。

  2.科组长要加强学习

  科组长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能独立指导科研工作。

  3.科组长要重视常规管理

  科组长在科组工作中要善于管理,敢于管理,把科组建设成一个团结、拼搏并有较高教学水平的科组。

篇2:工业园区实验中学教育科研十二五发展规划

  工业园区实验中学教育科研“十二五”发展规划

  背景

  “十一·五”以来,z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切实把教育科研作为引领学校办学方向、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学校内涵建设、培育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抓手,成功促进了新创学校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学校成功打造研究型学校和创新型学校,在提高学校和师生研究品质的过程中,学校成为了园区第一所科研型学校。

  “十一·五”期间,省、市、区相继出台了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20**年,国家、省、市、区相继出台了《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规定和纲要都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肯定了教育科研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20**年,学校中小学分设,成立高中部和国际课程中心,正式开启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征程。在此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将是我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品牌优势,推进学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学校的教育科研应该进一步围绕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继续发挥其先导作用和前瞻引领作用,确保学校科学发展,确保全面落实《z实验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此,根据省、市、区教育科研“十二·五”发展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z”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20**,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各级《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发展战略,以深入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为实践平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加强学校教育科研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研究型学校品质,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和“第一生产力”作用,全面落实学校办学思想,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的教育理想服务。

  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教育科研必须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科研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要统一起来,为构建教研、课改、师训三位一体的研究框架持续注入内涵与活力。

  (二)实效性原则

  教育科研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着眼全局,又要立足校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求出实效。要针对我校教育科研的现状和事业发展对教育科研的需求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要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注重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与推广。

  (三)整体性原则

  要通过构建“教研、课改和师训”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理清关系,分清职责,明确目标,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力量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支持,有序合作,增强我校整体科研实力。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个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这一主题,继续深化研究型学校发展内涵,依托一个理念--五三二理念,利用两项策略--激励和问题策略,构建三重境界--试水、畅游、深潜,打造和谐高效课堂,提高“三会”教育质量,提升师生幸福指数。坚持20**,不断开拓创新,率先争先,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为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品牌保驾护航。

  (二)具体目标

  1.科研建设目标--定期检查、梳理、滚动和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建立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统筹,重点课题与一般课题相兼顾,省、市、区级课题与校级课题相兼容的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多级课题研究体系;完善课题研究申报论证制度、例会制度、课题组长负责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构建高效的科研管理体系;人人参与教科研,完善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成果推广和转化制度;积极与兄弟学校、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建立联系,加强学术交流,扩大信息渠道;加强教育科研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教科研数字化平台,提高平台的管理功能、学习和互动效益。力争蝉联z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近期主要工作是选择并申报能引领学校“十二五”发展的龙头课题。

  2.队伍建设目标--深化“研究型学校”的内涵发展,坚持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积极培育教育科研文化,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构建胜任型教师、骨干型教师、名师型教师理念融通、追求卓越、各具特色、和谐共进的师资体系,培育出一批市区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科研带头人、能手、新秀和校级科研骨干,建设一支“挚爱教育、师德风尚高,业务精湛、教育质量高,团结融洽、协作精神高,勇于创新、社会评价高”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为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3.文化建设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通过深入发展“教研、课改和师训”三位一体的研发框架,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形成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教科研,人人发展教科研,人人享受教科研”的文化。

  具体工作

  1.作为z市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改革实验学校,认真开展课题《“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指导学生自学之研究》,积极参与z市课题《信息化条件下指导学生成长研究》,力争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真正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教师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

  2. 作为z工业园区“区域推进特色品牌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个案学校,认真开展课题《以学生“科研院所”为平台,构建“科技学园”的实践研究》,彰显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品牌,为园区乃至整个z市“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实践提供辐射范例。

  3.继续做好国家级子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与旅游文化之研究》、省级课题《利用Moodle构建教科研数字化平台,实现教科研全程网络化管理的研究》和市级课题《以moodle为平台的区域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

  4.研究申报能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的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

  基本措施

  1.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发展观念,营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研氛围。

  2.加强领导。科研工作领导有力度,指导有方法,任务明确,内容具体。以重点课题牵头带动全校课题的实施。

  3.建立科研制约机制,强化教育科研部门职责,完善教科研“七个一”考核制度、课题研究管理和成果奖励制度,加强对课题的月检反馈,落实三级教育科研网络,把科研工作列为教师评职、年度业务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4.保证科研经费投入,保证市级以上立项课题计划经费到位,落实科研考核奖励制度,奖励优秀科研成果。

  5.为科研骨干人员创造必要的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的条件和资料的购置;优先推荐教育科研骨干参评各级、各类带头人、能手、新秀等荣誉称号。

  6.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策略,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软件和科研资源网站作用,及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信息资源。

  7.阶段性结果及时报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积极组织或参加科研成果交流评奖活动,做好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年2月--20**年7月)上报省、市级科研课题。

  第二阶段(20**年8月--20**年7月)组织实施省、市级课题,上报区级课题。

  第三阶段(20**年8月--20**年9月)课题实施的实质性阶段,按照各课题组承担的任务和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实验,在研究中调整,在调整中深化。根据研究层次目标,分阶段总结成果,视课题进展和实验研究程度,由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进行阶段性验收。

  第四阶段(20**年10月--20**年12月)完成全部立项课题,进行资料整理、归纳、综合、撰写研究报告、申报成果,请专家组验收。

篇3:贵阳实验三中教育科研五年规划

  一、前期教育科研工作的回顾

  学校自20**年成立以来,在打造“实验型、科研型、学习型的现代化精品学校”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于20**年3月成立了学校教育科研处、学术委员会,建立了学校、教育科研处、教研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了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网络。

  2、建章立制,制定了我校教育科研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3、开展教师在职进修工作,与西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教师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4、积极承担教育科研任务,形成了国家、省、市、校四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5、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完成了国家、省级重点、省级一般、市级及校级课题共50多年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农村中学生创造发明能力培养研究》成果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介,成果的推广应用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贵州省重点课题。省级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作业有效性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现代寄宿制高中管理模式的构建》、校级课题《研究性学习与理、化、生实验教学整合实施研究》等课题厂家成果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

  6、科研档案和资料管理日趋科学、规范,做到了教师一人一档、科研课题一题一档,并初步建立了我校科研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7、研究性学习成绩突出,学生研究项目在省的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一等奖就有32人。

  8、创新教育取得一定成效,我校创新教育工作目前处于我省领先水平,陈列的学生作品得到了同行及有关专家的好评。创新工作室得到了同行及有关专家的肯定。编辑出版了《发明与创造学生指导手册》、《知识产权知识图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指导手册》等专着。其中《发明与创造学生指导手册》在全国、省和市的成果评审中多次获奖。有300多人次的学生在省以上的相关活动中获奖。

  9、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一定成效,开发了《新闻联播》、《心理健康教育》、《发明与创造》等校本必修课程。其中20**年秋季开始开设的校本课程-----《发明与创造》,在贵州省起到了良好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

  10、研究性学习科研工作突出,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先进实验学校。

  总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教育科研处对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认识不到位,加上学校科研工作与其它工作比较起来起步要晚一些,因此还有不少工作没有做好。主要表现在:校级课题研究进展不好,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教育科研工作没有列为学校相关考核,老师积极性不高;一些课题研究处于被动状态,积极主动进行研究的人员不多;三是部分老师对教育科研工作不熟悉,想搞科研但又不知道怎么搞?

  二、当前我校教育科研面临的基本形势

  我校目前在各级教育科研课题中,主持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重点课题1个,省级一般课题1个,阳贵市级课题3个,校级课题正在进行第四轮申报工作。

  作为“实验型、科研型、学习型的现代化精品学校”,教育科研在学校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后五年中教育科研工作将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这就对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是阳贵市唯一一所全封闭寄宿制高中,因为是新办学校,所以有许多实际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高中新课改已在我省进入实施阶段,作为一类示范性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一,这对教育科研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同时也是极大的挑战。新课改中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是我校今后五年中教育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

  三、未来五年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坚持以***理论、“20**”重要思想、“20**”和“**大精神”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本校,立足课堂,以新课程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加速学校发展为目的。为实现“实验型、科研型、学习型的现代化精品学校”而努力奋斗。

  四、工作目标及措施

  总体目标:在今后的五年中,学校教科研工作将以实现学校“实验型、科研型、学习型的现代化精品学校”的目标为核心。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专家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为将学校办成“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省内一流、西部领先、国内知名的中学,为使学校成为素质教育的示范性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样板学校担负起教育科研应有的责任。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应进入我省同类学校中先进行列。

  具体目标及措施:

  第一阶段(20**年)

  具体完成下列工作:

  1、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处的职能作用,加大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使课题研究逐渐走向规范化,常规化。

  2.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教育科研工作要为我校新课程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和指导服务。因此本阶段教育科研的重心主要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的研究。

  3、完成两个省级课题和三个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向有关部门申请结题验收。

  4、向有关部门申请或学校自己立项一批以新课改为主的教育科研课题,成功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进行第四轮次的研究工作。

  5、完成创新教育成果集的编辑。

  6、每个教研组完成校本教材纲目拟定,开发一到两门校本课程。使我校校本课程初步形成体系。

  7、科研成果有市以上奖励。

  8、加强教育科研业务培训,使所有老师撑握教育科研的有关知识。

  9、完成专家工作室的建立。

  10、组建校刊、校报编辑部,校刊、校报在省内有一定影响。

  11、启动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工程。

  第二阶段(20**----20**年)

  1、 完成国家级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

  2、 与有关高校联合,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使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实效。国家、省、市、校级骨干教师形成宝塔形结构。

  3、教育科研工作更进一步常规化、科学化、规范化。

  4、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较大提高,有一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能负责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在8---15人,40%以上教师能独立承担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5、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取得初步成效,新增一至两名市管专家、一至两名省级名师、三至五名省级骨干教师。

  6、再开发一到两门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形成完整体系。

  7、充分利用我校通用技术课程基地的有利条件,发挥创新教育和我校研究性学习的优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要有市级以上成果。

  8、新课程实施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9、完成一本《教育科研成果集》、一本《教师优秀论文集》的编辑工作。

  第三阶段(20**----20**年)

  1、创新教育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2、 打造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队伍。教育科研整体能力及成果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位置。

  3、 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取得明显成效,具有一至两名省管专家,并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争取国家级骨干教师榜上有名,国家、省、市、校各级骨干教师形成宝塔形结构。

  4、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专家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大多数学科至少有一位学科带头人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5、有一至两门校本课程在省内有一定的辐射、示范作用,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6、新课程实施形成自己的特色。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