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浮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浏览:85802022-02-08

  一、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

  广东省浮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以***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20**”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引,坚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本的价值取向。

  二、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

  1.实验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 促进新课程方案和标准的完善。实验新课程教材,提出新教材修订意见,促进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2.提高我校高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探索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及创新人才的新余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高速度发展的需要。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4.探索学校新课程管理运作规范,以适应新课程的实施;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构建具有“可行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广东省浮云中学高中课程教学管理体系。

  5.开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创新式教学模式下的发展性评价研究实验,探索“创新式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学业成就评价研究”、“促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等三个评价系列。

  6.完善和强化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不断学习和反思,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使新课程实验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三、实验工作的基本原则

  1.课程编排遵循《高中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的精神、原则和要求。

  2.课程编排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周总课时40节,每天8课时,每课时40分钟。

  4.高一年级以开设必修课为主。为使大多数学科的必修课能在高一开出,学生选课的周课时数不超过40节,必修模块可在同一学段开出完整模块和半个模块,以利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5.高一至高三,允许有些学科周课时为5-6节,同时开出的模块,可以是完整模块(4节),也可以是半个模块(2节),让学生能选择在同一学段同一学科的若干不同模块,不同系列,不同主题,以获取更多学分。

  6.学生按学校开出的课程选课,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选课要求,学校整合后开班人数一般达20人即开课,同一学段选择同一模块的人数超过70人即分班开课。

  7.同年级班数多,学科教师少,专用教室少,可按年班数的一半分段开课,(如音乐1-6班先开,7-12班后开),让学生分批修习,如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音乐和美术等。

  8.满足学生每学年在八个领域都获取学分的需要。

  四、工作重点、难点

  1.工作重点

  ①更新教育观念

  ②搞好教师培训

  ③加强教材管理与课程资源建设

  ④完善课程实施与课程管理

  ⑤探索考试评价和考试制度

  2.难点:

  ①程资源建设,教育教学设备更新;

  ②考试评价与考试制度。

  五、组织领导机构与分工

  组长:z负责实施工作的全面开展。

  副组长:z负责实施工作的具体开展。

  组员:z,负责新课程的实施。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结合学校实际和课程改革经验,在转变观念上狠下工夫。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各学科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及有关学习材料,学习、讨论“教师应如何应付对新课程的挑战”,不能凭老经验来教学,要领会新课程的思想,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造。做好教学管理人员和新课程教师的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既搞短期的岗前培训,又搞持续的全程培训;既借助省教育厅教研室、市教研室和高校等外部力量进行培训,又进行校内的交流、对话和研讨,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

  2.加强各级领导,强化层面管理

  学校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学处主任、学生处主任和学科组长组成。并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作用。新的选课制度对学校、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校而言,要求学校开出国家规定的所有必修课(其中必修模块又要提供让学生选择修习的不同时段)以及80%的选修Ⅰ课程,还要开设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供学生选择(每个学生至少取得6学分),这就给学校设课、学生选课、排课分班、学分管理、统计查询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以前难以想象的困难,单是课表,就分有学校总课表、年级分课表、每个教师、学生、教室、行政班、教学班的课表等等,新课程实验所采取的更灵活的制度,打破了以往划一的教学常规,除了观念的更新外,对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要以更民主、更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教学、管理学生。

  3.不断完善,强化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解决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除了坚持和强化原有的科组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科研课题活动、学生评教等等制度,还要增加以学习领域为单位的教研活动,特别要打破年级的界限,强化科组教研制度,为老师们的学习、研究提供了条件和保障。鼓励老师们在本职教学岗位上开展教学研究,养成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习惯,同时加强教师之间包括不同学科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教学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4.加强宣传,积极动员

  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而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上好必修课,打好基础,并提供具体的选课手册,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地选课,制订三年的高中学习计划。

  5.全员参与,建立“全员管理”制

  班主任、任课老师全员参与管理,有序地组织教学和有效地指导学生。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德育管理,开展教育活动,辅之以教学班组织教学,建立“导师制”和“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的管理制度。学生处、教学处相互协调,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常规管理、学业成绩管理等工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团委、学生会在管理中的作用,突出我校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优势。

  七、学习制度

  1.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

  2.每周一次的级组研讨、学习(指定中心发言人)。

  3.每月一次的学校集中校本培训(外请专家、学者讲课)。

  4.定期派送教师到外地学习、交流。

  5.每学期每位教师要写读书笔记3000-8000字。

  八、进度,时间安排

  1.学习、培训阶段

  ①邀请专家作课程改革辅导报告

  ②为教师们准备系列学习资料

  ③培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

  ④分批派出校长、教学处主任、科组长、教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型的学习培训。

  2.学校、课程方案的初步形成阶段

  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师资情况以及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条件,由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开课方案,初步制订《广东省浮云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再详细订出《20**学年高一级课程设置》及任课老师的初步人选。学校课程方案体现以下特点:①充分关注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发展需要;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的课程方案,使学生选择的空间大、选择的模块开设率高、开设质量高等。③充分发掘学校资源与课程资源。

  3.教学实施阶段

  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领会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教学要求上不能忽视基础性;在教学设计上要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强调关注学生的差异;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关注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动态生成性;关注课堂教学的情感性。

  4.学生选课指导以及初步形成个人课程修习计划

  学校根据课程方案编制,为学生安排选课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和社会发展状况、趋势,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课,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使学生逐步适应新课程的学习。

  5.校内评价改革的研究阶段

  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包括“创新式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学生成就评价研究”、“促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等。实行学生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九、实验工作管理方案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即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即“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我校的校本研究活动主要有:构建反思的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跟踪听课制度;级组抓教学工作;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等。这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

  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改变以往“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健全学校--各处室--各级组、各科组--各教研小组--科任教师的层级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使广大教师通过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等,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3.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展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同时,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篇2:合肥六八一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自今年秋季起在高中一年级实施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教育厅及市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省教育厅、合肥市教育局《课改实施方案》为依据,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

  1、科学设置课程开设方案,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注重学科整合,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学特色的课程开设体系。

  2、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与高中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使学生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健康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管理,学校特设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新课程实施办公室和课程指导小组,学生课程实施活动小组。

  (一)学校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zz

  副组长:zzzz

  成员:zzzzzzzzzzzzzz

  其主要职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二)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

  主任:zz)

  副主任:zzzz

  职责:负责组织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三)课程实施指导小组

  组长:zz

  成员:zzzzzzzzzzzzzzzzzzzz

  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 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四)学生课程实施协调和联络小组

  组长:学生会主席

  副组长:学生会副主席成员:各班级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

  职责:负责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有关信息,及时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向参加课程的教师提供课程个案,协助教师做好个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四、具体措施

  新课程改革涉及面广 ,是一项牵动学校整体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理论为支撑,以专家支持为依托,以实践研究为主轴,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保证新课程的实施

  (1)建立例会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验,利用每大周一次的备课组教师例会和教研活动,总结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2)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育教学部、年级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教学研讨课,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载体作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组织家长听课、座谈会、交流会、咨询活动等,使家长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

  (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5)完善教学奖励激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学评比活动,对课改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精神嘉奖和物质奖励。

  2、抓好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进行。确立课程观念,切实改变课程功能。

  (2)理清课程结构,实施课程整合。着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3)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优化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学生在“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中,学有特长,发展个性。

  3、完善评价和考核机制

  (1)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a、在评价过程中,把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b、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结合起来;采取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书面考试、口头测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形式地多样化;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方式、操作途径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课课有反思,周周有回顾,月月有积累,期期有总结。坚持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教育教学部、教研组、年级管理委员会应及时收集处理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学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

  4、完善保障措施。

  (1)实行经费倾斜政策,选配文化素养较高、业务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承担课改任务。

  (2)确保学校经费优先用于开展活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设备添置,教学奖励等,保证课改工作顺利推进。

篇3:端州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

  为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构建素质教育体系机制的枢纽。教育部在全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旨在从根本上更新课程观念、改革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改革课程评价。

  一.实验背景: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起点较低,学习能力有待加强,课改将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搭建;我校的教师年轻,教学经验不算丰富,但是干劲足,易于接受新观念,对现代教育的理念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学校已累积了多年的教育科研的操作经验,为课改作了师资的准备。自1999年起,学校构建“情智育人”的办学模式,目的是培养情智并举的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新的课程标准正好与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一致。另外,从20**年起,我校在高一级推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验,经过三年的探索,目前,实验教师已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与评价的操作方法,为课改累积了经验。从20**年起,我校的课程安排已按国家部颁新课程标准设定,缩短了课程改革的心理距离。

  二.指导思想: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20**”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广东省教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肇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为更好地达到提升学生素质、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的目的,制定以下实验方案。

  三.总体目标: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在普通中学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探索课程实验的规律和方法,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据;全面总结课程实验经验,为在普通中学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体系与机制提高实践案例。

  四.具体目标:

  1、深入领会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校的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

  2、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把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贯穿课堂教学中,建立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结合州端区和本校的实际条件、学生的愿望,设置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方案。

  4、建立适应我市普通高中教学要求与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

  5、注重教师的发展,调整教师的角色定位,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开发和实践课程的能力,整体提升教师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树立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摈弃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发展的陈旧观念。

  6、进一步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既发扬传统教与学的优点,又体现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的变化,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保证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建立适合我校高中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7、探索出适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反映新时代特征和促进每一个学生最佳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创新信息技术教育的模式,通过主题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科教学水平。促进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8、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普通高中的学校课程方案。

  9、改变过去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式,将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建立项目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诊断和促进作用,淡化甄别和选拔作用。

  五.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策略

  (一)实验对象,从秋季开始,高中的起始年级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

  (二)教师培训,以新教材为切入点,实现课程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培训以改革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新课程的备课为基点,采用小组研讨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课程指导能力,推进学生学习方式改革。

  (三)实验课程内容,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开展语言与文字、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领域,保持和加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核心课程,兼顾其他学科教学,包括通用技术,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

  (四)实验课程评价,注重多种评价方式方法的引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与教师自评与互评、他评相结合,力求动态、多元、全面、立体、公正地评价。

  五、实验任务

  (一)课程结构和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课程内容按教育部制订的语文、数学、英语(日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和省教育厅制订的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教学指导意见施行。

  根据学分管理的要求,学校及时调整、灵活安排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施设备、社区等课程资源,对每一学年、学期、学段必须安排足够丰富的课程资源,灵活安排课程,供学生选择修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选择修习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课程由选修一和选修二组成,选修一是地方课程,选修二是学校课程。学校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二)课程实施和课程管理

  我校将在市、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进行课程管理的实验,研究多种课程设置的结构。在管理方法方面,研究学校课程实施自主管理、区课改办的科研指导管理和区教育局行政的指导相结合的可行性,重点以校本管理研究为主。

  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

  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高三下学期,学校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

  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

  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

  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学校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学校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学校逐步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4.加强课程实验管理

  在实验操作中,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为新型的课程实验管理观;其次,建立课程和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对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的课程资源进行管理,对学校的课程实施与开发进行指导;第三,科组教研把新课程实验为首要任务来规范教研行为。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