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语文优质课大赛听课心得

浏览:85372022-02-02

  两天半,十八节课,三位专家的评课,一路听下来,不断在心里跟自己的教学、自己的思考进行比对;晚上大家在一起评课研讨,热热烈烈地,又受了许多启发。此行不虚,写下心得体会三点,以做纪念。

  一、回归语文课的本真,让语文课像语文课。

  这次的公开课,不少授课老师注意朗读、品味,注意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能紧扣文本特征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浓浓墨香,让听者随着老师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美的善的意境,让语文的人文性得以充分体现,确实精彩。但也有一部分课,把新闻当议论文教,把小说分割得支离破碎,把诗歌分析得诗味全无,纵使课堂环节设计得多么别致,课程进行得怎样热闹,老师怎样卖力地展示教学技巧,课也是跟语文的本真渐行渐远,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是技巧,丢掉的是对语文的兴味。

  由此我再次感悟到:语文课,一定要重品读、重体悟。

  首先是老师对文本的品读和体悟。研讨时,杨君燕老师说到自己的一个变化:以前是爱用自己密密麻麻批注过的老课本,现在爱用干干净净的全新的课本。我想,以前她在把课本读厚,她在搜集相关资料增加课堂容量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如今她重新细读文本,努力从中获得新的感悟,把文本读出花儿来。记得zz老师也曾说过他的理念:老师上课前是要把文本仔仔细细全心投入地读上几遍的。听过了这些公开课,我更认同他们的做法了,我想上课之前,老师自己一定要熟读文本,被文本打动,然后才能找到最好的课堂切入点。与其上课前看教参,不如读课文,读对课文的赏析和评论,这样也才能有生成的课堂、充满机智的课堂。

  二、要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学有所得。

  一堂课,如果老师设计出的所有问题学生都能不假思索地答出,这一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课,看似热闹,实则学生没有提高;一堂课,如果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大多数学生大多数时候沉默,那也一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沉闷的背后是教与学的背离。这次大赛上,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课前进行学情分析非常必要,本课涉及到哪些知识、哪些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哪些能力,学生中的大部分更喜爱哪种学习方式,什么手段用在这里会有助于教学,什么手段虽然花哨但实际意义不大......这些都是老师在上课前要做到心中有数的学情。有些老师在两个班上课的形式所讲的内容都会不尽相同,其实是在掌握学情基础上的一种灵活变通。

  如何更快捷更准确地进行学情分析,也可以作为一个很实用的课题研究研究。

  三、教师要训练自己的语调、语气与引导评价语言

  语文老师的语言更重要,它更是传递美与感动的载体。在这次大赛上,我把老师们的语气语调与学生的反应比较了一番:过于高亢尖利的声音会让人感到一种烦躁与威压,学生会以沉默对抗;过于低沉缓慢,则又牵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学生容易跑神疲倦。恰到好处的语调语气发音清晰、语音柔美又有穿透力,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捕捉老师的声音,教学效果更好。正好,我们听课的那两天,我的一个在上海做老师的同学也在参加一个培训课程,名称就是《教师的发声与朗读训练》,由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授课。我们学校有不少懂得发声的音乐老师,能否请他们对老师们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

  授课老师们的引导评价语言也高下不同。有些老师习惯于用“嗯”“很好”“非常好”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看似在肯定学生,其实是无效语言;有些老师不擅长对学生进行引导,当学生回答不出老师预设的问题时,老师就会发急,就会自己基本上把答案和盘托出。这些细节也都会影响课堂效果,有时还会造成很大影响,有两节课原本学生思维很活跃、发言很积极,可是因为老师评价不当,学生越来越没有信心,课堂气氛逐渐沉闷下去。而有些老师使用的引导语言就很值得学习,比如重复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词,比如肯定学生发言的优点,“概括得很准确”“语言很流畅”“总结得不仅准确,而且语言很美”“这位同学有发散性思维”等都是不错的评价语,不仅要肯定学生,而且要肯定得具体,这样别的学生也可以从这些同学的发言中学到东西。再比如当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到点子上时,老师是进一步引导,而非代替学生说出关键。这些都是不错的,值得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使用的语言和方法。

  走出去,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回过头,就会更有“教到老,学到老”的心劲儿。希望有机会跟更多的优秀教师交流,愿每一次都能化感悟为日常教学创新的思维和行动。

篇2:优质课选拔课评课心得

  优质课选拔课评课心得

  上周,我听了一部分的优质课选拔课,感觉的我们的年轻老师好有激情哦!他们的课堂,学生发言精彩,气氛活跃,一环一环,紧紧扣合。充分体现了了老师们设计的精心,引领的入心,效果的称心。

  时下的课堂,用最流行的词语来概括,就是“预学,群文教学,语用。”黄老师的课堂就是很好地诠释了当下的这种强劲的发展趋势。

  翁老师的课堂,让我惊叹老师扎实深厚的古文功底,惊叹字字启发的点拨功夫,惊叹老师游刃有余的教学手段。孩子们在优美的写景散文和深沉、意境婉约丰美的诗词里自由出入,神奇切换。

  丁老师,一言蔽之,完美在创设“情”和“境”。语文书中的《丑小鸭》和原着有了显著的改变,成为很典型的教材体。在文本的处理上,丁老师两个地方的设计,匠心独运。

  第一处,体会丑小鸭的“又大又丑”,想象兄弟姐妹小鸭子的出壳模样,口头训练。这一处的设计尤叫人拍手称道,学生仿丑小鸭外貌的写法创造性说话,叠词灵活地运用体现了语用,说话训练时丑小鸭和兄弟姐妹又非常自然地形成了外形美和丑的对比,凸显了丑小鸭长相的的与众不同,更为发现它其它独特之处降低了难度,为下一个环节研讨“受欺负”埋下了伏笔。学生感性地体味了言外之言,像外之像,境外之境。

  第二处,就在“哥哥、姐姐,公鸡、养鸭的小姑娘“这些人物身份的挖掘上,丑小鸭的离家出走是在没有亲情、友情、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发生的。丁老师让孩子们研讨出丑小鸭的出走是生活所逼,是无可奈何反抗现实的举措。二年级的孩子有这样的理解深度,正是丁老师的功力所在。

  同时也和丁老师商榷下,1、能否学到第三自然段离家出走了就停止对文本的探究,腾出一部分时间让孩子们写字。因为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在2、3自然段达到了高强度的顶峰,情绪接下来就是疲劳了,安排写字,刚好松弛结合,调节身心。2、丑小鸭出走,丁老师让孩子们停留在丑小鸭的没有关爱、痛苦、孤独的,无可奈何中的灰色情景里,如果跳出来,把孩子引向丑小鸭探求光明、追求幸福、快乐这样的光明路途上来,这样的设计恐怕和安徒生写这篇童话的意图更接近。

  说的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篇3:省优质课听课心得

  20**年省优质课听课心得

  刚刚从郑州听课回来,两天半,听了19节省级优质课,心里一直紧张和激动着,我知道这一节节课凝聚了全省最优秀语文教师和教研员的智慧,这样精心打造的课一定精彩纷呈。6年前我也曾是台上的一名选手,深知其中的味道。

  这样的比赛很残酷。因为所有的选手都是市里的佼佼者,都有深厚的基本功,有较强的教学技能,他们也肩负着教研员、学校领导和支持自己讲课的同行及家人的厚望。他们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可是我却接触到了两位“失败者”,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成功地上完了自己的课,可是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他们很失落,心里的压力很大,他们努力了没有对不起自己,可是总是觉得对不起自己身后的那一双双眼睛。其实他们并算不上失败了,他们在舞台上战胜了自己,努力用自己的理解诠释语文,他们能够站到这个赛场上,经历过一次这样的历练,实际上他们已经成功了。比赛总是残酷的,总会有排名的先后,只有我们自己理解自己内心的收获,那一刻实际上他们已经成熟了。

  比赛让我对语文有了更深的思考。这次比赛所选的课题是丰富的,包含了小说、散文、议论文(包括驳论文)、现代诗歌、古代诗歌、文言文、戏剧、悼词、演讲等各种体裁的文章,有的篇幅很长、有的很短、有的很浅显易懂、有的语言晦涩等等,从选题上看,省教研室是煞费苦心,想要从各个角度展现现在的语文教学。

  19节课下来,对每一种课型都有了思考和认识。比如其中一课《丑小鸭》,听完课后觉得课有些平淡,有点不劲兴的感觉,实际上这是“浅文深教”的课例。《丑小鸭》这节课教师的设计很合理,学生回答问题也很流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没有什么难度,课上的应该是很实在。可是“不劲兴”的感觉怎么产生的呢?也许就是深度不够吧。

  现在的优质课上不倡导追求形式的华丽,要求实实在在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的东西。《慈母情深》一课,课的实际平淡无奇,可是教师在品读环节,围绕重点字词句,指导朗读、品味语言,在读中营造了浓浓的母子亲情。课上得很实在,赢得了全场的最高分。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