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暑期数学教师高级研修活动心得:数学魔术

浏览:40682022-01-04

  暑期数学教师高级研修活动心得:数学魔术

  20**年7月16日,由中国新课程研究院主办的暑期数学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开班。本次研修班邀请了台湾数学名师吴如皓老师全程授课,吸引了全国各地近500名数学老师参与。

  吴如皓老师,台湾知名数学老师,多次荣获台湾及台北教学创新特等奖和一等奖,担任着台湾各县市国中数学教师研习之讲师。他开创的“数学魔术”,将魔术的魅力引进数学课堂,在常规的“讲解、做题,再讲解、再做题”的教学模式之外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次研修课程由吴如皓老师亲自设计,为期五天,用三十多个精彩的数学魔术做示范,围绕着魔术与教学手段、魔术与数学概念的应用、魔术与生活数学、魔术与数学拓展等六个主题作精彩的讲解。

  五天的培训已经结束,但我知道我们仅仅看到吴老师智慧的“一角”。他在台上站了五天,我在台下听了五天。他在台上用他的智慧和指尖传递他对魔术的理解,我在台下用我的思考和操作解读他对魔术的情怀。无疑,在众多的培训中,吴老师的培训挺让我佩服的,因为他面对同一群人讲了五天,没有一张ppt,却让我们在一个又一个的魔术中去思考数学。

  本次研修活动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上课之前,我们每人拿到了一套教学道具:一副扑克牌、一把剪刀、一个胶棒、一个双面胶。一上课,扑克牌就派上了用场,并且贯穿整个培训活动的始终。

  吴如皓老师用一个简单的猜数字魔术开启了充满神秘感的魔术教学之旅。台下我们的热情被迅速调动起来,从中可以看出数学魔术的吸引力。吴如皓老师在讲台上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魔术师,又是一位非常善于启发的老师。在示范魔术的过程中,启发我们开动脑筋,思考如何破解魔术。而在一步步分解魔术的过程中,又用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启发我们思索如何将数学概念与魔术结合起来,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如何解决学生的困惑,如何让学生在混乱中发现规律,如何利用规律举一反三,来创造新的规律,从而创造出新的魔术。

  这是我和吴剑老师投入最多的一次培训,包括时间和精力。每天早晨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北师大,下午再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回宾馆。不用打瞌睡,不去想着翻手机,一改其他培训的糟糕局面。我想,这绝对是因为我被数学魔术吸引了,吴如皓老师对魔术的投入,时间和精力更是多了N次方。所以,也可以思考:为什么有些培训不能抓住学习者的心?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总有孩子会游离?

  现在,依然清晰的记得这个场面:每次吴如皓老师表演完一个魔术,他摊开双手,略带磁性的声音说:“谢谢大家!”。通过数学魔术,学生能动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数学课不再只是解题答题的数字练习,而是有趣有用的游戏过程。

篇2:课堂教学前沿研修活动心得:寻找有意义的课堂

  课堂教学前沿研修活动心得:寻找有意义的课堂

  “只要高考制度存在,站在讲台上,你对于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就是一个杀手。”这是一位学者对于目前教育存在的现状而发出的一种感慨,似乎看法有点偏激,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实令教育者引起反思。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有效益的?这个问题应当是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认真思考和回答的。11月15、16日两天我校物理、生物、政治学科的老师在园花副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陕西师范附属中学,参加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学科教学参考》杂志社举办的《寻找有意义的课堂》课堂教学前沿高端研修活动。

  走进附中校门,迎面扑来的是浓厚的文化气息,来到主会场,我们聆听了西安中学郭富斌老师的《寻找有灵魂的教育》的专题报告。郭老师就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当承担的使命为大家作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专题报告。郭老师从寻找有智慧的课堂、寻找有热度的课堂、寻找有生活的课堂、寻找有宽度的课堂等四个维度,为破解当前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应对之举,令与会者受益匪浅。

  主报告之后是各个分会场活动,主要是观摩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一些学校名师的课堂教学录相,并和专家一起参与对课堂教学的点评,一起探寻有意义的课堂。

  颜主任参与了物理分会场的活动,在该会场对物理课堂教学如何教的更有意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教者故意在扳书中漏掉“直线”两个字,而写成《光的传播》,通过光现象让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是光源?从而认识光源,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诸多问题,根据光的现象来假设光是如何传播的?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通过三张纸牌的同一高度打有小孔来观察烛焰,得出三个小孔需在一条直线上才能看到烛焰,教师在课堂中机智地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巧妙地开展教学,在学生已经建立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把教学进一步引深拓宽,进而又向学生抛出另一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如果光在透明的固体或液体中是如何传播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习积极性高涨,跃跃欲试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假设,并很快的设计了光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实验也探究出光在透明的水中的玻璃中是没直线传播的,从而得出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教师又在一水槽糖水中演示了光的传播,结果发现光并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学生对此也疑惑不解,纷纷提出假设来说明光不是直线传播的原因,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密度的概念,教师不能用密度不均匀来解释,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糖水经过一定时间沉淀,下层的糖的含量多一些,上层糖的含量少一些,这样学生自然会理解了糖水上下是不均匀的,所以造成光并不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样学生顺理成章的得出了:光是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李力老师参加了生物分会场的活动。李老师先后听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白茹斌老师的八年级下的《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和西安高新一中韩志军老师的高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两节课。白老师在尊重课标的基础上,以课标为指导,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以崭新的视角即美育教育为切入点,新颖独特,独具匠心,体现了生物学科与语文和美术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生物知识,还体验了文学艺术的熏陶,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悟生命。而韩老师的课则更多的体现了生物学科教学的严谨创新,以探究实验为抓手,通过增加几个课本外的实验,让学生大胆探索,还原了理科教学的属性,强调实证,数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感悟生物的魅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学有所得。

  李老师认为,通过观摩她们的课堂,更深地体会到了现代教学对教师专业素养的高要求,不但要有自己学科的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综合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即对生物教师而言,不但要有理科教学的严谨,科学,还要有文科教师的文学修养,美学造诣,并能整合这不同学科的知识。在教会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感悟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学会欣赏美,从而更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热爱生活,而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李老师觉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不断的向他人学习,才能开阔眼界,只有自己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深度,才能培养出有深度的学生,才能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不被淘汰的落伍者。

  卞校长和王老师参加了政治分会场的活动。首先观看了两节高品质的政治录像课,观摩后大家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各地老师代表各抒己见,以这两堂课为切入口,探讨有意义的课堂,大家认为这两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开发学生的资源,结合陕西自身特色和时事政治,课堂不仅注重知识的习得,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随后各地老师代表也结合自己所在的省市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让政治课更加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对学生的成长更加有帮助。最后的康维铎主编作了点评,呼吁大家继续研究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同时也使自己有更好的发展。

  在本次研修活动中,中政参的多位主编参加了听课和评课活动。他们认为: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学业考评的分数,而应该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学习活动的环境与氛围上工作做得如何,关心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只有当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激活、神采飞扬、精神充电的乐园,而不是统一罐装的车间、机械操练的作坊,课堂教学才谈得上有意义、有效益。

  匆匆的行程就此结束,却留给我们与会者无限的思考。通过参加本次活动,我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引发了思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研究的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以理论为指导,实践为探讨,不断追寻有意义的课堂,做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老师,一名幸福的老师。

篇3:基础教育研修班研修活动心得:水木湛清华,放眼看教育

  基础教育研修班研修活动心得:水木湛清华,放眼看教育

  金秋时节,我有幸进入清华大学,参加江苏省第39期“333工程”基础教育研修班的研修活动,短短三天半时间,和其他63位学员一起,聆听了最高学府的专家教授的讲座,受益颇多。

  培训安排在清华园里最美丽的近春园,这里原来是咸丰皇帝的旧居,人们常说,没有到过近春园就等于没有到过清华园,近春园之所以如此有名,还得益于朱自清先生那篇著名的《荷塘月色》,在满是荷花的池塘边,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学生和游人,我曾亲眼目睹几位老人在大声诵读《荷塘月色》,在这样美好的秋天,走进如此美丽的近春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经历。

  清华园果然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在这里,我们有幸听到了清华大学、国防大学等知名教授们的讲座,领略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见解,拓展了视野,也引发了我们对教育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和展望。

  简短的开班动员之后,国防大学正师职大校吕有生教授展开了《我国国家安全周边安全环境》的报告,从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形势出发,分析了新时期我国面临的安全重大问题,尤其是美国、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国的国家利益纷争和对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作为每一个中国公民,既要有国防安全的忧患意识,更要承担起提升国家实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许多国家,全民国防成为一个国家的制度,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参与军训、服役,如台湾、朝鲜、越南等,而美国则以童子军的形式锻炼年轻人的意志品质,我国国民的国防意识相对薄弱,吕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对国防形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吕教授自身则充满了一名中国军人的正义感和爱国情怀,让我们为之动容。

  清华大学的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和清华教育研究院的史静寰教授围绕素质教育、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她们的见解。谢维和副校长引用了三个故事,分别是杜威先生在其著作《教育与社会》中的辩论的“兴趣和努力”、汽车的刹车(控制系统)对行驶的影响,以及斯坦福大学研究机构对于“表扬对孩子的影响”的研究,从教育理论、心理学依据、实践研究等各个方面,分析在现当今素质教育中学生发展的短板,强调了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对其中“聪明和努力”的不同表扬形式有很深的体会。

  史静寰教授则从国际教育发展的视野,分析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中国教育的发展问题。通过大量案例,探讨教育的本质,提出了“在教育3.0时代,教育如何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最好的土壤与条件”这一课题。史静寰教授虽然号称自己是“信息社会的移民”,却展示信息技术推动学习革命的案例,着力介绍了清华大学在信息化时代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清华大学 “学堂在线”网上学习平台具有强大的功能,在全球化时代,教育应该为信息社会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育。

  同样是关于全球化的教育研究,另一位清华大学的副教授罗燕女士却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她对全球化形势下的教育治理中的趋势与挑战的独特见解。因为有着在国际教育机构任职的经历,罗燕教授的视野显然更为开阔,尤其是对于gg开放三十年来中美两国的全球博弈、中国经济的开放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中国经济形势和教育形势的变化如数家珍,作为一个曾经从事全球化教育治理的专家学者,罗教授分析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其国际化视野和思考的深广度和独特度,拓展了我们对教育的宏观认识。

  另外,说着一口方言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韩廷春教授,则以一位经济学家的身份,为我们普及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分析了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三大问题和四大风险,以及当前国内外的热点宏观经济问题,韩教授还为我们解读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在应对目前的经济问题的政策和对策,这样的形势分析,让我们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充满信心。

  新课改已经十年了,对于这次课程改革的特点、目标和内容,以及在课改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国家教育司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曹志祥主任从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者的身份,进了更加宏观和高位的解读和分析。

  六个讲座,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进行了一场场的头脑风暴;六位教授,以不同的教学风格,也我们展现了名师大家的专业见解与独特风采,谢维和副校长的儒雅、罗燕教授的睿智、韩廷春教授的风趣、吕有生大校的正气,尤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谢维和教授和史静寰教授都非常注重与学员们的互动,对于听课者的质疑、提问逐一耐心解答,其教学风格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示范和引领。

  “学高为师、身正示范”,这两句话一向作为教师的形象要求,北师大最近将这两句话改为“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其意义恰恰说明,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职业,从六位教师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学到了优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其勃勃生机感染者每一个走进清华的学生,也预示着教育的活力在这所百年学府将延绵不断,愈久弥香。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