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列表 导航

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20112024-09-10

  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遵循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成长规律,2023-2024 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确定以“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的核心素养培育能力提升”为年度培训主题开展全员培训。为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保证全员培训质量,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全员参训,精准施训,全面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为推动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二、培训对象

  全县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2023年度国培、省培、市培的教师,在完成60学时的培训任务后,可免于参加本年度全员培训的专业知识培训。

  三、培训时间与学时

  (一)培训时间

  2023年8月—2024年6月。

  (二)培训学时

  每人年度参训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知识不少于60学时,公需知识30学时)。

  四、培训内容

  1. 公需知识培训内容根据省市推荐内容选学。

  2. 专业知识培训内容主题为“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的核心素养培育能力提升”。分为四个内容模块:

  (一)中小学教师寒、暑假研修:组织教师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参与“2023—2024年暑假、寒假教师研修”专题学习,完成相应学时的学习任务。

  (二)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开展学习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领会xxxzsj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四史”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

  (三)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的核心素养培育研学: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注重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等培训内容。通过引领性培训,帮助教师自主设计和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掌握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与实施,逐步树立独特的教学风格,促进课程改革有效实施,促进课程的育人理念深入人心,育人模式改革不断深化。

  (四)基于课例的理论与实践研修:以提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力和实践力为目标,以课例为载体,全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精神,准确把握课标的新变化、新要求,切实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到教学中,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五、培训安排

  本年度专题培训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暑假研修(2023年7-8月)

  组织教师参加暑期线上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撰写学习心得。

  培训形式:集中+远程

  第二阶段: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2023年8—11月)

  组织教师参加集中学习活动;深度剖析、反思个人师德行为,撰写个人反思或案例剖析报告。

  培训形式:集中+校本

  第三阶段: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的核心素养培育研学(2023年10—2024年5月)

  组织教师分学科参加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的核心素养培育专题集中培训活动;同步依托校本开展线下研讨活动,撰写学习心得。

  培训形式:集中+校本

  第四阶段:寒假研修(2024年1-2月)

  组织教师参加寒假线上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撰写学习心得。

  培训形式:集中+远程

  第五阶段:基于课例的理论与实践研修(2024年2月—5月)

  组织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活动,以课例研修为载体,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开展教学实践研修活动。

  培训形式:集中+校本

  第六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24年5月——6月)

  教师结合年度各阶段培训学习活动,立足自我,分析研修过程得失,明确课堂教学革新的主要目标及方向;学校对教师本学年的培训学习情况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培训形式:校本

  六、培训组织与管理

  (一)培训组织

  1. 高中教师培训采用“集中或送培送教+远程+校本”形式,“集中或送培送教、远程”环节由省、市、学校组织实施,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校本研修由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研室和各学校统一组织实施。

  2. 初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集中或送培送教+远程+校本”形式。“集中、校本”环节由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县教研室和各学校组织实施。“远程”环节委托相关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二)培训模式

  推行“集中培训(送培送教)+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混合式培训。

  1.集中培训(送培送教):充分发挥县级培训指导团队、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采取现场指导、案例剖析、研讨交流、成果共享的形式进行。培训做到训前有诊断、训中有记录、训后有反馈。

  2.网络研修: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网络研修平台开展教师网络培训。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采取专题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跟进指导等方式进行。组建若干网络班级,培训专家团队负责学习指导;培训管理团队负责监督与管理。

  3.校本研修: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校本研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督促教师任职学校认真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在制定本校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时,注重与常规教研活动计划有机整合,将听、评课、集体备课纳入校本学时管理范畴。每位教师要提交研修课的过程材料及每学期不少于10节课的听课记录和1篇教研反思等作为校本学时认定的必备材料。

  高中教师同步参加校本研修培训。学校和教师个人所提供的听、评课及研修课过程材料作为本校年度继续教育工作考核的必查材料,每位教师要提交研修课的过程材料及每学期不少于10节课的听课记录和1篇教研反思等作为校本学时认定的必备材料。

  (三)培训管理

  1. 加强培训管理网络建设

  坚持培训的组织领导与业务指导双线并行,县、镇(乡)、校三级管理网络健全的培训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年度培训活动,注重将全员培训与“国培计划”项目培训、县域内组织开展的各专项培训相结合,与常规的教科研活动相结合。

  2.加强培训指导团队建设

  突出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培训指导团队作用,明确指导职责,并将开展工作情况纳入继续教育学时考核范畴。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依据《霍山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团队和指导团队管理办法(试行)》定期组织对业务指导人员的考核评比,实行动态管理。

  3.加强培训工作规范化建设

  按需施训常态化。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要加强训前调研和训中检测,切实摸清一线教师的需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策略。非义务教育段学校可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在年度专题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培训内容。

  方案备案制度化。各单位在年度培训启动会后一周内将培训方案报送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审定,经审定后的培训方案报教育局职成教股备案。

  档案建设规范化。各单位在确保培训档案“一人一档、专人管理”的基础上,要加强档案材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坚持做到归档及时、材料详实、条目清晰、完整系统。

  4.加强培训质量监控机制建设。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培训实施过程监控、培训质量监测。建立全员培训实施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明确监管流程,对培训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过程监控的常态化,严把学时认定和证书验印关,确保实现全员培训绩效目标。

  各学校要以制度创新和务实考核为重点,强化校本研修过程管理,提高校本研修实效。在为教师远程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远程培训的过程管理和监控,提高远程培训质量。

  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以满意度调查和绩效自评为抓手,强化培训质量监控,增强服务意识,加大研究指导力度,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县教育局将对全员培训质量进行日常调查和监测,对全员培训情况进行通报,定期公布各校培训进展情况。坚持培训工作的阶段性检查与年终考核评估相结合,确保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篇2:市全员教师培训项目考核方案

  市全员教师培训项目考核方案

  根据多年实施教师培训项目的经验和培训需求,我们科学设计考核评价机制,以推动应用为导向,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评价信息,确保教师学用结合。

  根据亳州市小学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实际水平,我们设计了思路清晰、指标合理全面的培训评价方案。评价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机器评价和人工评价相结合、合格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考核评价贯穿培训全过程,突出绩效评价,反映学员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激励和督促参训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注重发挥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成果用于教学,做到训教合一。

  考核内容分为网络研修(包括课程学习、工作坊活动、研修心得三部分)和校本研修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合格方可结业。具体考核内容与要求如下:

考核
环节
考核
类别
考核
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方式 权重 备注

网络研修(线上研修)评价
过程性评价 课程
学习
时间
自主选学,观看视频课程、阅读课程文本资料,要求达到648分钟。(占年度培训24学时的60%,每学时计45分钟) 平台自动
评价
25% 网络研修阶段满分50分,30分合格;线下研修阶段满分50分,30分合格。两个阶段考核评价须同时合格,培训总成绩才合格。
工作坊
活动
参与工作坊开展的主题研讨活动不少于5次。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5%
研修
心得
撰写网络研修所思所想,通过“文章区”提交不少于800字研修心得1篇。 平台自动
评价
10%
区域及校本研修(线下研修)评价 终结性评价 成果提交 通过网络研修平台“作业区”提交学科作业及学校出具的线下研讨参与录(盖章扫描件),班级辅导老师审核后给予评价。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50%

  评价结果应用

  (1)合格学员颁发学员结业证书,培训学时纳入当年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并作为职称晋升、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2) 考核提交的优秀生成性成果加工升级,建立本土化的区域和学校资源库。

  (3)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与师训部门协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学。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