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新学期老师演讲稿:日常要求

浏览:11642024-02-27

  新学期老师演讲稿:日常要求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打开****的大门,一个新的学期又悄然开始了。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新的起点,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你们又回到了我们可爱的校园、温暖的大家庭里互助互爱、努力奋斗,经历风雨、沐浴阳光。新的学期,老师用真诚的爱与你们的心灵对话,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你们个性发展的班级环境,让我们在和谐友爱共进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一年之际在于春”。只有在春天辛勤地耕耘,才会在秋天结出累累硕果。新学期开始了,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满怀信心走向成功。明天,明天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新学期,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提出如下要求:

  1.上课要踊跃,但不是瞎扯

  学习要求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老师只是起辅助作用。要求大家在课堂上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勇于回答。只要你想的,即使错了,也要勇敢的讲出来,和老师同学交流、探讨。但是,课堂是严肃的,我们要遵守课堂纪律,如果让我发现谁在课堂上捣乱,严惩不贷。

  2.午修教室要保持绝对的安静

  自修是一堂特殊的课,是让在学校里自修的。我知道每个人学习时,都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所以在午修我要求大家保持绝对的安静,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进行高速阅读。

  3.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如果字写的不好的同学,从现在开始给我努力地练字。

  4.有问题就问。人无完人,不管是谁,都会有问题的,有了问题,一定要向老师、同学请教,即使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不懂装懂是饭桶”,不要害怕,也不要不好意思,每个老师都会尽力地帮助大家。

  5.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热爱集体

  一个班级,一个集体,它的团队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我也想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团队精神。一个集体需要大家互相谦让,互相迁就。

  6、遵守学校纪律、卫生、安全、学习等所有需要规范的常规,注意校服、校徽、红领巾的穿戴,为我们班夺取学校“流动红旗”而努力。加油,因为你们又长大了一岁了,相信你们能做得更棒!要记住幸运的机会总是留给给早就准备好的人哦!

  同学们,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明天还没来,遥不可及;只有今天你们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所以我们要努力把握今天,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这样成功就属于我们。

  希望在新的一年,新的一学期每时每刻同学们都能有更大的进步和更多的收获!

篇2:老师演讲稿:红烛无声杏坛无悔

  老师演讲稿:红烛无声 杏坛无悔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我是z小学z,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红烛无声》

  我是一个老师,我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只要我的鸽群能翱翔蓝天,只要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坚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远年轻,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的生命,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血液的鲜红中奔腾...

  这首诗,中学时代我就耳熟能详,并时时诵读。如今已成为教师的我,对这首小诗更加的情有独钟。我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像是最虔诚,最坦荡的朝圣者,风雨兼程,在三尺讲台前,用爱心、耐心和恒心为祖国花朵搭建起通向美好未来的跑道。他们时时刻刻的感动着我,给予我前行路上的力量。

  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用双拐驻成z小学的一道风景,他用言行感动z小学的每一位师生,他是飘扬在z小学上空的鲜艳旗帜--他,就是我们学校的尹z校长。

  20**年11月18日,z的师生永远都不会忘记日子。那天晚上,尹校长赶往学校开会的途中,发生了车祸,致使头部裂伤,胸部五根肋骨骨折、左腿粉碎性骨折、全身多处受伤。就像一个无惧的勇士一样,战胜了死神的他,仅仅休养了短短2个月,就执意坚持拄着拐杖上班。从此,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一个拄着拐杖,蹒跚而行的身影--晨曦初现,他拄着拐穿行在早操的队列中;教师赛课,他带着拐端坐在听课的人群中;周前例会,他拄着拐爬上六楼;大扫除,他拄着拐巡视在校园的角落中;学生就寝,他又拄着拐穿梭于各个楼层......全校唱红歌合唱比赛的完美落幕,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成功举行,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启动仪式圆满成功,六一庆典的组织筹备,养成教育的推进......每一桩,每一件,都凝聚着他辛勤耕耘的心血,都展现着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

  还有这样一位老师,让我记忆犹新。怀孕挺着个大肚子一直上班到预产期前一个月,孩子刚满月,她又投入到了工作岗位上,校长好几次劝她休息,她总是笑着回答“这些孩子现在很需要我,我不能离开!相信我,我能做好的!”这就是被孩子们亲切的呼唤为“谢妈妈”的z县师德标兵--谢芙青老师。

  记得张z同学手臂意外受伤,谢老师带头捐款,并发动同学们收集废纸卖掉,看望张z同学。

  记得为了帮助那个家境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孩子,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工资,孩子的家长感动落泪......

  还记得在校寄宿的周z同学,在一次月假期间发生车祸,脚受伤,不能走路,谢老师60天如一日,总是默默的背着她上下楼梯,还帮她打饭菜,甚至好多次从家里煮来面条,煎上荷包蛋送到子健手中。

  她把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儿女,细心的呵护、教育着他们,使他们感受爱与温暖。孩子们带少了衣服、忘记带袜子、鞋子坏了、茶杯坏了、衣服湿了,她或者帮他们买好,或是送她们回寝室换好,甚至有好几次她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孩子取暖;孩子病了,她比他们的爸妈还着急,忙着送医院,忙着喂药;孩子摔伤了,她小心翼翼地帮着擦药;孩子挑食不吃饭,她也总是苦口婆心的讲道理、举例子......这就是工作着幸福着的“谢妈妈”,也许没有丰功伟绩,也不能惊天动地,有的只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点点滴滴,但是正是在这点点滴滴的平凡中折射出了一名教师夺目的光辉。

  眼前,浮现着那一道道动人的身影,心中,闪现着这一桩桩感人的事例,我心里深深地感动着,也常常扪心自问:如果我是一滴水,我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缕阳光,我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我是一颗螺丝钉,我是否固守着我的岗位?教育工作是普通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是面对无数求知的面孔和可爱的童心,面对自己精心呵护教育的幼童日益茁壮成长,我便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体会到了三尺讲台的宽广。我们立足三尺讲台,手持三寸粉笔,尽情挥洒,画出天地方圆,导出数字方程,那化做皑皑细沬的粉笔灰,不正是我们光明磊落的写照吗?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传递文明信息的追求吗?

  “红烛呀!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惜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无声,杏坛无悔。这就是红烛的生命,这就是教师神圣而无声的誓言!

篇3:向细节要师德向师德要质量论坛演讲稿:致敬爱的陈老师

  “向细节要师德向师德要质量”论坛演讲稿:致敬爱的陈老师

  提起陈老师,脑中最先冒出的一个词竟然:格物致知。细想发现,用这几个字来形容我们的相遇和我的粗浅的对陈老师的认知,真是再恰当不过的。

  这四个字语出《礼记?大学》,但我对它真正产生的情感则是在读杨绛先生《我们仨》之后。杨先生说自己和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每当偶尔分离的时候,总是会把日常琐事记录下来,相聚时拿出来把玩。他们把这些琐碎的记录称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这些“石子”中展露地父女、母女及夫妻之间那种融洽的亲情很让人羡慕和感动。

  来学校之初,我就获悉,与我搭班的的陈老师不久就可能退居二线,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跟她学习的时光,牢记她的点滴衷言。就像杨绛先生积累他们的“石子”,我也在努力珍藏着我与陈老师的“石子”,蓦然回首,石子业已蜿蜒成径。

  陈老师是我的智囊军师。初为人师,我日日如履薄冰,担心自己经验不足、管理不当,是她嘱咐我,“要想上好课,纪律须先抓。”并亲自传授我课堂维持纪律的小窍门;第一次开家长会,我紧张不已,是她亲自坐镇,并叮嘱“自信、大方,按自己想说的来”。

  陈老师是我的治学榜样,每天都用言行演绎着格物致知的真谛。对课件精益求精,曾见陈老师在电脑旁一坐良久,只为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更好的接受新课;对作业严格要求,曾见陈老师一次次“追”着孩子改作业的身影,一摞摞干净整洁的作业俨然已成三三班的风景;对知识追求不懈,曾见陈老师不耻下问,询问年轻老师,Word输入怎样随意变换字号,并对着电脑认真练习;人都说言传不如身教,与陈老师同处一室,每日间耳濡目染,我受教颇多。

  陈老师还是我的“超级保姆”,总在我最措手不及时,出现在最关键的时刻。粗心的我下课忘关电源,是她“顺手”把插头拔下;安全演练时,孩子慌忙中踢倒了凳子,是她“恰好”在旁边,将危险与孩子们隔离,并在事后教导我“孩子的事最大,安全一定要重视”;刚接手班级一个月,确因档案问题不得不请假赴烟台,几天里,是她默默的接过班级事务,替我扫除后顾之忧,回来见她满头白发和劳累的身形,心疼的直想流泪,面对我的感谢,她却只是淡淡一笑。

  后来,就在陈老师即将退休,见到远方的孩子寄给陈老师的亲手制作的衣服时,我才知道,陈老师还曾经资助过三名白族儿童,无偿帮助他们的求学之路,直到那个时候,我才明白陈老师的爱到底有多广博。

  而与她对教育对孩子无私的爱相对比,陈老师又是那么容易满足,孩子们的笑容,小辈们的进步,甚至只是即将退休时我们班的那一场简陋的告别会。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与感谢,都能轻易让笑容爬满她美丽的眼角。是什么让陈老师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这样呢?我常常这样追问。后来才突然明了,也许就是她自己心中的那秆师德的称吧!

  我想在我今后的教育生涯中,陈老师都会是一面猎猎迎风的旗帜,时刻提醒自着我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履行职责。陈老师那饱含着对教育对孩子那颗炙热的心,将会赐予我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孜孜耕耘。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