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朗读手册》读后感:种下美丽的种子

浏览:67292021-11-29

  《朗读手册》读后感:种下美丽的种子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这本书,书名是《朗读手册》,由于书的缘故,我把这次发言的主题定为“种下美丽的种子”。

  《朗读手册》是吉姆·崔利斯数十年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之总结。该书于1979年出版,5次修订,被美国教育院校选为指定教材,并迅速被引进到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仅在美国的销量就突破200万册。书中通过众多具体、可信的案例,指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阐明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它帮无数家长、老师解决了棘手的教育难题,让无数孩子成为终身爱书人。

  作者吉姆·崔利斯,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他毕业于马萨诸塞州大学,曾在《春田日报》(TheSpringfieldDailyNews)任职20年,担任撰稿作家及画家。从1983年起,他在北美各地致力于教育研究活动,常就儿童、文学及电视传媒等主题,面向家长、老师及专业团体演讲,30年内演讲次数超过2500次,倍受社会各界赞誉。19***,吉姆·崔利斯被国际阅读组织评为20世纪80年代对阅读推广最有贡献的8人之一。

  《朗读手册》一书的副题--《大声为孩子读书吧》,“大声为孩子读书”是作者在书中告诉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秘密”。

  读《朗读手册》的绪论,下面这段话,你怎么也得停下来思考: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阅读的妈妈》

  为什么说有一位读书给自己听的妈妈,比拥有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人富有呢?我明白这一点。因为大声读书给自己孩子听的妈妈,给予孩子的财富是无法用箱、柜来衡量的。这样的妈妈,给予孩子的是最浪漫的童年,浪漫是一种财富,是一种珠宝与黄金无法替代的财富。

  崔利斯说:“如果给孩子朗读的做法能够更为普及,那么国家所面临的学校与社会问题将随之减少。”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朗读给孩子听的妈妈真的太伟大了!

  吉姆·崔利斯以为:为了孩子成为终身读书人,为了让更多的美国公民成为“阅读”这一特殊商品的终身消费者,朗读是最好的广告--“唯一而且最重要的活动”

  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诚如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

  不想在这里对《朗读手册》做全面的介绍和评价,因为这不是我的擅长。我要做的,就是希望能够吸引大家自己去读这本书。

  读过全书,你将更加觉得吉姆·崔利斯当年所操心的,就是中国目前所遭遇的。期间的热忱和忧虑,让我明白唯有阅读,方能让我和我的孩子走到更远。事业是一棵树,书籍是一片沃野。作为年轻老师,我更能理直气壮的告诉家长,给孩子朗读吧,这将是他一生的财富。下面是一些深深打动我的句子及统计数据。

  这得从20世纪60年代说起,当时我是两个孩子的年轻爸爸,为马萨诸塞州一架日报写文章,还从事艺术创作。每天晚上,我为我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读书。那是我一点没有意识到这对孩子的认知与情绪发展大有帮助,更没有意识到这对孩子的词汇量、注意力和对书的兴趣影响深远。我给孩子读书只有一个原因--我爸爸给我读书。由于我爸爸给我读书,因此当我做爸爸时,我本能地认为自己应当继承这个传统。

  为什么这些孩子如此热衷于阅读,而走廊对面的班级却完全不读?相同的校长、相同的教科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进一步探究后,我发现差异就在于站在教室前面的那个人--教师。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给学生们朗读。

  男孩只看到爸爸一个劲儿地专注体育,由于体育在家庭与文化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存在,他自然比较重视体育,而不怎么重视学习。其结果当然是体育分数高于其他学科分数。

  奇怪的是,这种“笨”爸爸似乎影响了所有教育程度的家庭。一项比较穷困家庭与父母大学毕业家庭的研究发现,在给孩子读书的时间上,父亲只占15%,母亲占76%,其他人占9%。两种类型的家庭皆是如此。

  孩子在家里很少看到或听到父亲读书,对养成阅读习惯很不利。

  年轻的父母大多认为,孩子是自动学会说话的。孩子对于电视上所看到的--尤其是广告,模仿速度更是快,这令人啧啧称奇。对于一个广告,不论孩子看过几次,每次看广告时,眼睛还是会出现着迷的神情。

  在此,我们要想广告上学习,采用他们的诀窍,销售一种名叫“阅读”的商品。

  全书总计282页,除了这些深深打动我的句子外,还有很多精彩的例子。如:

  波士顿地区所罗门陆文堡中学校长肖欧尼尔在该校成绩最差的时候,担负起让已经堕落成“疯人院”的旧日名校东山再起的重任。他们的做法就是:先让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每天的最后10分钟进行默读;然后每一位教师负责一个教师,以10分钟的朗读开始每天的学习,和放学时的10分钟默读相呼应。第一年,陆文堡中学的成绩突飞猛进;第二年,不仅分数提高了,由于学校名气越来越大,入学人数也明显增加。

  到了1988年,也就是改革的第三年,陆文堡中学570名学生的阅读成绩在波士顿高居榜首,在招生名额之外等待入学的学生名单有15页之多。《时代》杂志封面故事介绍了欧尼尔的成功经验。

  卡森太太是一个单亲妈妈,必须同时做两三份工作才能维持生计。但他的两个儿子却不想妈妈那样勤奋。她发现,只要两个孩子在家,家里的电视就从来没有关过,于是她告诉他们:“从现在开始,你们一个星期只许看3个电视节目!”

  接着,卡森太太想办法去填补孩子因为不能看电视而空出来的时间。她告诉他们:“你们两个要到图书馆借两本书回来读,每个星期都要交给我一篇读书报告。”--许多年后,两个孩子才知道,其实以妈妈的阅读程度,根本无法理解他们写的读书报告。

  两兄弟当然不喜欢妈妈的决定,但又无法抗拒,只好照办。此后,他们的成绩稳步上升--到现在,50岁的大儿子本·卡森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小儿脑部外科医生之一。小儿子班尼高中毕业后,许多名校如西点军事和斯坦福大学,都愿意为他提供奖学金;然而,当时他的口袋里只有10美元可以支付学校的申请费用,最后他决定进入耶鲁大学。

  哥哥卡森认为:母亲教育成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母亲的宗教信仰,再者是母亲限制他们弟兄俩看电视,并强迫他们看书。

  在吉姆·崔利斯的讲演听众中,很多人的教育程度比卡森太太超出3倍多,收入是她的10倍,然而在教育方面的直接却不及她的一半。许多父母无法真正培养孩子,能做到的只是“看着”孩子长大而已,而且大部分陪伴孩子的花四溅是电视机前的沙发上读过的。

  那么,除了这些精彩的故事外,这本书中还有什么呢?很多问题的答案和建议。例如:

  怎样做才能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读书给10岁左右的大孩子听,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怎样的书才是朗读的好材料?

  如果让孩子随心所欲的看任何书,却不考他,结果会怎样?

  我儿子还看漫画书,这样好不好?

  为什么孩子不在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了呢?

  如何在书籍和电脑之间取得平衡?

  家长应当如何妥善处理看电视的问题?

  ......

  想知道更多吗?自己读去吧。

篇2:《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

  国学大师梁启超说:一个人在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一件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读书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影响他们一生。可是人与书之间不是生来就能互相吸引的,它需要有媒介。作为一名教师,能成为孩子读书的点灯人,我认为是责无旁贷的,感到无比的自豪。那么怎样引导才会让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读书兴趣

  读书是需要一种氛围,只有为学生创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了,学生被这样的氛围所包拢,耳濡目染,慢慢浸润书香,久而久之就会爱上读书。

  首先为孩子创设读书的大环境

  (一)充分发挥学校阅览室以及班级图书角的作用,不断更新图书 ,保证书源。

  (二)叩开孩子读书的那扇窗户

  让孩子读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有得感冒,又如何将感冒传染给学生呢?如果我们自己不喜欢阅读,又如何能影响学生去喜欢书本呢?因此教师要和孩子一起读书,以自己读书的热情来影响孩子。我们可以采取师生共读书一本书的方式。现在是信息时代,书的质量良莠不齐,作为孩子读书的点灯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经常为孩子推荐好书。

  1.每月推荐一本书。师生共读

  2.推荐书目本着四个标准:有趣、感动、优美、践行

  用梅子涵老师的话说:“适合的故事、适合的趣味、适合的语言、适合的思想。”我想梅子涵老师是想告诉我们:只有根椐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向孩子推荐书,他才会对你推荐的书有所回应。

  3.向学生推荐书可以采用教师推荐和同学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小,还没有具备独立选择书的能力,就可以以教师推荐为主。到了高年级可以把这种形式结合起来,这样既能避免了以老师的喜好强加给学生造成读书的“营养不良”、“偏食”现象,又扩大了学生读书的量和面,两全其美。

  (三)点燃学生读书的激情

  读书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要开始了,学生就会慢慢喜欢,读书的种子就会撒遍班级,撒满校园。

  学生读起来,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接下来,该怎么走呢?于是我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新鲜、读书的快乐。

  动静结合之:静态读书──给足孩子读书的时间,在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时,使孩子能真正深沉到书中去。可以采取:1.固定读书时间,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开辟统一的读书时间,如我们班我是安排每天下午3:30为固定读书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孩子统一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享受读书的快乐。2.分散读书时间,这是学生自由选择读书时间,自己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可以利用课间,也可以在每天晚上写完作业以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不强迫,重在读书的过程。

  孩子们静静地读书,这是多么美丽的风景。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对早日养成孩子们良好的读书习惯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纯粹靠感性地读啊读,只是一味地追求数量而没有精耕细作,没有把心真正沉到书中去,没有用心品读,似乎太文弱了。通过交流,我发现许多孩子读书的兴趣一样,一个想法闪现脑海,我何不结合每月推荐的书把学生组成一个读书的团体呢?于是──

  动静结合之:动态读书──班级读书交流会诞生了

  课外阅读的推广人之一周益民曾说:“读书会的理想状态,是形成人与人,人与作品,人与环境的立体对话。”我理解为就是引导孩子“深度”读书,孩子的感知由流于表面向文本深处过渡,在读书的过程受到修养熏陶,思维的锻煤炼。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师生共同交流一本书,可以交流故事情节,交流人物形象,也可以交流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让学生在交流中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孩子长期处于静态读书会慢慢感到疲乏,久而久之会对读书失去兴趣,在大量的静态读书中点缀一点动态的读书时,既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又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动静结合这种读书的好处,真是只能意会,无法言传。读书是需要氛围的,我很信服这句话,当看到那些呆在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当中,那些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也许因为好奇,也许因为孤单,也会不自觉地被书吸引,一点一点走进书的神奇世界,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二、我们共同感受书的快乐──“亲子读书”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最受美国人喜爱的诗》

  这是吉姆.崔利斯在他的关于儿童朗读研究著作《朗读手册》一书扉页上所引用的史斯克兰。吉利兰的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平实淡定的诗却诠释了亲子读书的伟大。

  读书,是人生有益的积累,它能塑造健全的价格,锤炼顽强的意志。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读过的书会内化为他的生命本身,影响他的一生。因此,孩子读书,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是在家里。每个父母都应孩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协助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可以在家里和孩子共同读一本书。并交流读后的感受。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孩子一起逛书店,为孩子选择书,在孩子过节、过生日时,送书给孩子等,我想书一定会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的感情,使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遨游书海,在书海中品味书本的甘甜。

  三、搭建多元读书的平台,让学生的读书兴趣时时新鲜

  读书是一个长期支持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滴水穿石的精神,当把孩子带入书的大门后,孩子最初比较感兴趣,时间一长,激情过后,就会出现乏味,疲软现象,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和激励孩子,使他们时时处于“亢奋”状态,直至养成独立自主的读书习惯。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时时保鲜:

  1.成立社团,感受读书的精彩。

  在这一时期我主要在班里成立了“小品”社团、读书社团,让他们自由组成一个个团体进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这样的团体中感受读书乐趣,展现他们团队的精神。

  2.连接网络媒体,搭建读书交流平台。

  还利用了网络这个媒体为他们建立了读书博客,搭建了师、生、家长三者之间读书交流的平台。

  3.小荷才露尖尖角,品尝创作的乐趣。

  尝试着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感受自己当作家写书的乐趣,初尝动笔写书,激发了孩子更高的读书的热情,读着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说,他们是那么的欣喜,激动之情无法言表。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点燃孩子的读书热情,把孩子引上读书的这条路上,当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习惯,当读书慢慢改变着孩子们的行为,当读书渐渐的提高了孩子的人生境界时,我们真应该好好感谢读书,希望不久的将来我能听到孩子这样自豪的心声: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

  我有一位带我快乐读书的老师。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