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教学随笔:家庭作业,谁说了算?

浏览:19602021-11-29

  教学随笔:家庭作业,谁说了算?

  家庭作业如何布置?家庭作业的量应该以多少为宜?这些问题是教师经常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家庭作业还是走进了很多的误区,如作业量过多,作业形式单调等。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厌倦家庭作业,导致厌学情绪的蔓延。教育各级主管部门针对家庭作业的规定有很多,但是实际效果还是差强人意。那么,家庭作业应该怎么处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家庭作业应该谁说了算?我认为家庭作业应该由孩子说了算,也就是应该着眼于孩子个性的发展,重视孩子独立自主的选择,以孩子学习的需要为轴心,以家庭、社会、学校成员之间的活动创造出家庭作业的各种形式,增强家庭作业的趣味性、探究性和主动性。

  改革之一:做与不做,孩子说了算

  笔者在班级推行过一种“改革”:要不要做家庭作业由学生说了算。

  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用老师布置作业,而差生却需要老师和家长不断的督促才能很好的完成,甚至还有部分“冥顽不灵”的学生不做作业。

  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非常的苦恼:难度高的作业,差生不能完成;作业难度低,优生没有兴趣。每一天都要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以适用不同的学生,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那么何妨放开呢?做与不做,孩子说了算!

  有了这样一个想法,我自己也大吃一惊。但是,仔细分析这样做的利弊,我又充满了信心。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着眼于人的发展。让孩子自己选择,无疑是让孩子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做了主人之后,他们肯定会更加努力的面对自己的学习。

  事实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在我宣布了这样的决定后,全班同学“一片叫好”!他们的兴奋溢于言表,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充满美好的想象和无比的信心。

  我受到了学生情绪的感染,我相信我的实验一定会成功!

  改革之二:做什么作业,孩子说了算

  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孩子和家长一起制订一周的作业计划,学习小组进行交流修正。

  在最初的实践中,我马上收到了家长的反馈:很多家长都是表达了对我这项改革的支持和理解,认为这样比较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但也有部分家长表示质疑,担心孩子在这样的改革中会耽误自己“正经的学业”。

  我在进行了充分的解释说明之后,获得了家长的大力配合。

  我为孩子开了自主作业的类型清单:

  1、看电视:选择收看国家地理杂志推出的关于人、自然、社会节目,收看东方时空、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栏目;

  2、看书:制定看书计划,书的类型可以是诗词经典、名篇佳作、儿童读物等;

  3、活动:如家庭亲子活动、知识竞赛、文娱活动、社区活动;

  4、创作:创作童话、儿歌、小说等;

  5、日记:记下一天的生活,记录自己学习成长的经历;

  ......

  在实践中,学生在作业的形式上变化多了:有的为自己制定了一周的读书计划,有的为自己制定了社会实践的计划,还有的编小报、写小说、写童话、讲故事......。最有创意的是孩子让家长写作文,自己给家长批改;家长给孩子写信,孩子给家长回信;孩子给家长洗脚,家长写感受,孩子写感受等等。这些活动,没有家长的紧密配合,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事实就是,只要孩子能够进步,对学习活动有自己的兴趣,家长对这样的付出,是愿意的。

  孩子说了算,让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体会到自主的乐趣。一段时间下来,一部分观望的家长也对这次家庭作业的改革充满的信心。

  改革之三:做多长时间,孩子们说了算

  作业种类的增加,作业形式的变化,给孩子带来的是新鲜与好奇。教师因势利导的指引,对孩子保持长久的兴趣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保证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作业,我又宣布了作业做多长时间,由孩子们说了算。如在结合课文《南京大屠杀》之后,学生提出要编一份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报,唤起国人对历史的警醒。但是,一个完晚上的时间编写一份小报,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孩子们决定利用周末的时间来编写,而没有到周末以前,则需要进行很多材料的收集。学生在自由的安排了时间之后,他们交上来的作业,让我感到惊喜:精致的插图,精选的历史图片,合理的排版、漂亮的字体......如果我们急于求成,我看不到这么好的“作业”,孩子们也不会有这样的成功感。

  这样,“长作业”的概念被我自然而然的引进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也被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接受。“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原本是可以这样,也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改革之四:让谁来评价,孩子们说了算

  有作业,必然涉及到评价问题。既然写不写作业、做什么作业、做多长时间都由孩子作主了,评价何妨也让孩子自己选择评价的人呢。

  让家长评价:孩子很多活动都是孩子和家长一起设计完成的,那么,家长就应该是第一个评价人。家长给孩子独创的作业写上自己的感受,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是一个最直接的把握。

  让同伴评价:很多作业是同伴互助完成的,那么对各自分工的完成情况,完成的质量等方面,同伴互助式的评价是一种互相鼓励,更是一种互相学习的过程。

  让老师评价:孩子花了心血完成的作业,需要获得鼓励和赞赏,而最想获得赞许的对象应该是教师,这是习惯使然,也是教学机制的必然。教师在孩子们的作业过程中,在作业完成后,都不应该忘记自己是孩子学习的指导者,既负有引导责任,也负有评价义务。教师将赞美的语言送给孩子,是对孩子自由作业成果的肯定,更是一种推动。

  让学校来评价:教师应该注意适时的将孩子作业的成果进行推广,平行班级之间的推广和展示,不同年级之间的互相学习,以及全校性自由作业的展评,对孩子创造性的作业无疑是由有很大的促进的。

  “让学生说了算”,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一项大胆的试验,我自己对此信心也不是很足,同室的老师也表示担忧。当然,开始反对最多的是我的家长。但是随着实验的深入,最感受到这些改革好处的也是家长。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竟然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去完成作业,主动为自己找事情做了。

篇2: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听课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听课随笔

  我有幸听了大师们的几堂课,又给了我一次精神的洗礼。大师们的课堂艺术真让我佩服,感受颇丰,也引起我不少的感触。

  感触1:平等对话--分享和谐的课堂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这对数学教学而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大师们激情的开场白,一见学生就表现出了极为丰富的热情,显得朴实、逼真、引人入胜。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新知,在与学生作课前的交流过程中,大师们的三言两语就吸引住了学生,融入了学生,让学生都激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很自然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后面都能大胆直言奠定了基础。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

  感触2:畅所欲言--绽放个性的课堂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师们把这一课程理念贯穿其中,能宽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并且时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积以时日,自然会使他们冲破思维的束缚,畅所欲言,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大师们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而且有独到的见解,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影响,柔化了教与学的痕迹。在这里我能深刻体会到大师们适时地引导部分学生影响另一部分学生。正是有了这样的课堂环境,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同时也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向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他们会慢慢地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会更加精彩。

  大师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值得我深思与追寻。

篇3:教学随笔:好习惯成就未来

  教学随笔:好习惯成就未来

  教育是什么,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那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庭教育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首先要定规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必须从小养成有益于身体和智力健康发育成长的良好习惯。比如规定孩子起床的时间,养成吃饭不磨蹭、玩具不乱扔、不无理取闹的习惯等。动物的属性是乐于自由自在的,幼儿最初的生存意愿也近似于一只小动物,被管着去遵循规矩或时间指令,小动物的本能是不太情愿,但是他必须接受习惯训练。好习惯始于强制,孩子的动物性顽皮需要约束,没有约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孩子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养成一种自制力,而自制能力靠的是习惯的养成。

  要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首先要从小教会孩子树立时间概念。常见有的孩子写作业还磨蹭,就是因为没有时间概念造成的。该要求 尊时守规的地方,都该要求孩子做到;对孩子的不恰当要求,就是不能答应。妥协了一两次,以后就很难收拾,再要求好习惯难度就大了。

  著名教育家曼恩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的牢不可破。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回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好行为如果开了头,每做一次影象就会加深一些,以后就会变成牢不可破的习惯。

  教育应该是宽严并重的。过多的鼓励不能够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孩子是需要不断看到自己的差距才能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没有批评,只是一味的叫好,孩子就会少了向更高目标冲刺的动力。其实,鼓励和批评都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我们不能偏重哪一方。没有鼓励,孩子会失去自信;同样,没有批评,孩子就会失去坐标。总是鼓励者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娇脾气,听不得批评,一批评就急,这样顺风顺长虽然减免了压力和压抑,却不利于提高素养和修正缺点,

  好成绩从哪儿来?首先要有扎实的学习精神。上课要听讲,注意力要集中,老师讲的内容要及时理解,消化。另外要养成用心琢磨的习惯。

  多做题目也是打下扎实基础的重要一环。如果你没有具备天才的大脑,那么要想拿高分的唯一途径就是勤奋,就是多做题,多看书,多积累。

  强调做笔记的重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杜绝粗心大意的丢分。

  素质教育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一屋”就是教会孩子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以来他人;“扫一屋”就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意志;“扫一屋”就是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分担劳动,分享快乐,因此体会父母的辛劳。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其勤奋精神及品格品质的形成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子女教育除了引导,大多还是靠父母的影响。生活中我们看到,有许多文化水平很低的父母,培养出了出色的栋梁之才。其教育也许谈不上“方法”,那就是一种影响。他们是以善良正直,勤劳质朴的品质,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毅力,感染着孩子,危害子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引导着孩子积极向上,成就大器。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他会始终注视着父母的行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要比我们说什么样的话更有力量。

  不要主观臆断。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固步自封,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