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做一个有思想的智慧教师

浏览:80272021-11-28

  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做一个有思想的智慧教师

  假期里同行相聚,一位说他们学校要老师读《致加西亚的信》,并要求每人像罗文那样“不要问为什么,只要去做就行”。为此,我找来原作,通读两遍。掩卷思考,从罗文身上看到了什么呢?仅仅是“不要问为什么,只要去做就行”的“绝对服从”吗?

  首先是“爱国为民”。

  不信,请注意体会这段话:“‘年轻人,’总统说,‘我选派你去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他可能在古巴东部的一个地方等你。你必须把情报如期安全地送达,这事关美利坚共和国的利益。’”所以,罗文在接到命令以后,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美利坚共和国的利益,尽快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正如罗文自己所说:“ 我一边忙着做准备,一边考虑这项任务的艰巨性,我了解其责任重大而且复杂。现在战争还没有爆发,甚至我出发时也不会爆发,到了牙买加之后仍不会有战争的迹象,但稍稍有闪失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我想:出于“爱国为民”,就不能一味的“死忠”、“愚忠”,否则就会“助桀为虐”,如果“愚忠”,中国就没有周王灭纣,就没有陈胜、吴广起义......更没有新中国了!魏征因为不“愚忠”而被唐太宗喻为“人镜”,致使“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唐出现;岳飞因为“愚忠”昏君,不仅使自己遭奸佞所害,还使国家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同样是一本《致加西亚的信》,在正义者手中,保家为国,为和平而战,而死;在日本侵略军手中,就是效忠天皇,伤心病狂,滥杀无辜;在不法的私企老板手中,就是要员工偷税漏税,欺蒙拐骗,甚至打砸抢,走私,贩毒......为此,美国布什总统说它“是一本可怕的书”。作为教师,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工作。不能没有思想地随大流,跟风走;唯权、唯上,看领导脸色行事。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里的“新”就是新的理解,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如果一味照搬,没有自己的思想,都不可以“为师”!

  其次,罗文成功有七大定律。

  原出版者手记指出“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布什评价说“那些不需要人监督而且具有坚毅和正直品格的人正是能改变世界的人!”马克·戈尔曼又评价说“那些人不仅仅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而且会超越其他人的想像,追求完美”那么,罗文的“优良品质”是什么呢?是“不要问为什么,只管(听老板的)去做吗?”细读全书,你会发现,罗文成功的第一条定律就是专注于目标,清楚地认识它,紧紧地盯住它。他怀抱一个目标,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他的第二条定律就是具备达到目标所应掌握的知识。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教养。第三条在于他能充分协调好自己的体能,以便全力以赴,奔向目标。第四条定律四就是干劲,他渴望完成自己的工作,对目标抱有初恋般的热情。第五条成功定律就是运用头脑,发挥聪明才智,去克服困难。第六条成功定律是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他知道“行而受阻,阻则难行”。他从不放弃,咬紧牙关,努力达到最后的胜利。罗文的成功最关键是第七条:信念的指引与理想的沟通。正如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商业信条所说“我相信真理就是价值,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我相信工作的双手、思考的大脑和爱的心灵。”我们要记住脑袋长在身体之上,就是让人先“想”后做的。“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不会思考的人是傻瓜。不想思考的人是冥顽不化。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没有思想,人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就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当然就更谈不上个性的魅力和人格的力量。教育需要思想,学校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领导集体,用思想凝聚人心、管理学校,去创生先进的办学模式;需要有思想的骨干队伍,去解释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更需要大批有思想的教师,去实现教育的理想、教育的追求,用思想推动教育的改革。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第三,成功属于善于把握机遇的人。

  看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它诞生于作者阿尔伯特·哈伯特喝茶时同儿子小小辩论时的火花一闪。随后的一百多年来,这本书给作者带来了不尽的财富,同时它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作者的成功和影响不亚于“送信”的罗文,他那种善于把握机遇、思维敏捷的能力及认真敬业的精神不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吗?古往今来,很多伟大的成功往往就产生于灵感的一瞬间,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过火花一闪、有过灵感乍现,但是,很多时候会由于惰性或者时间或者其他原因,没有把这些火花当回事,仔细分析和研究,而仅限于工作完成与否,少问质量高低。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天天有得失,时时有灵感,如果做有心人,每天写一点,一生要写多少东西?哪一个教育家不是这样?怎么能“不要问为什么”呢?陶行知就有“每天四问”--第一是问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道德有没有进步?曾子有“吾日三省吾身”。“不要问为什么,只管去做!”不是“问”价钱,“问”要求,“问”方法,而是要自己独立地去做,放开手脚去做,创造性地去做!这与“绝对服从”是不能划等号的。

  愿我们的老师读一读《致加西亚的信》,从中领悟到真谛,做一个有理想,有智慧的老师,引领学生智慧地学习,智慧地生活!

篇2:《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致加西亚的信》--一本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管理书籍,它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书中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美西战争时期,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合适的特使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军事情报局推荐了安德鲁·罗文。在孤身一人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罗文中尉立刻出发了,他徒步穿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历尽波折,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勇气终于找到了加西亚将军--一个掌握着决定性力量的人,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使命。整个过程中自然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并与个人的努力相关联,但是,在这位年轻中尉迫切希望完成任务的心中,却有着绝对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如今,当《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文为流传之时,“把信送给加西亚”已经演变成一种忠于职守、信守承诺的象征。企业需要像罗文这样的“送信人”,而如今像罗文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呢?真正的原因不是大家不想做事情,不想把事情做好,而是大家习惯性地给自己设障碍、摆假设、找借口、寻理由。“我忙,没空”“人少,没办法做到”“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不要太理想化了”“让某某做可能会更好”等等。

  执着的心念与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本书对我自身而言是受益无穷的,对于任何本身的困难,我们如果可以抱着像罗文上校一样,那还有什么事是可以难到我们的呢!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当困难来临时,如果可以抱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伤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积极心态,相信上帝赋予人的磨难是一种锻炼。当我们接受一件任务时,就意味着承诺,就该是全力以赴,用百分百的信心和热情去完成它。或许我们不用在意罗文是否成败,最重重要挟是他的绝对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战胜困难的决心。在工作中,各种机遇与困难并存,如何面对并正确处理他,是每位优秀员工的必备。“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必胜的信念可以缔造一个英雄,也可以毁灭一切。相信充满热情与执着信念的人,他的未来无限。

  阿你伯特·哈伯德说过,“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干!如果能捏得起来,员工的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做一名好的员工,首先要做到敬业,“没有任何借口”是第一重要的。罗文的确与众不同:他没有问过为什么要送这封信?加西亚在哪里?什么时候送到?有没有来保护他?他知道,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将信送给加西亚。不问任何原因,任务就是命令,怀着对国家的绝对忠诚,他无条件的去执行命令并且成功了。作为员工,很多人总是习惯于挖空心思地去想如何投机取巧,遇到困难不是尽全力去克服解决,而是一味的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作为搪塞,自以为是举着坚硬的盾牌,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软弱心理。不以成败论英雄:纵然尽全力去完成上司交给的任务,最后还是失败了,我们不需要找任何借口,尽力了、失败了,我们无愧于心。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像罗文一样;面对任务,无条件执行。付诸于行动,就能做到。那么我相信:我能行。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