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读《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有感1900字

浏览:17412021-11-23

  读《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有感

  --不要急着做“良师益友”

  在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1952)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与儿童之间的角色关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又是环境与幼儿的联络者。

  教师只有以适当的有效的方式,引导儿童在环境中有意义地学习,儿童才能获得新的兴趣、经验,才能把教育影响内化为自身认知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运用到对以后教育影响的选择、处理、吸收中去。

  作为观察者,蒙台梭利要求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作为指导者,她说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身体发展。

  举一个例子:一天,一群幼儿围在水池边争看浮在水中的一个玩具。有一个3岁的孩子也要挤进去看,但因为矮小而挤不进去。于是,他想了好久,就走到房间里去搬来一把椅子放在人群后面。正当他准备站到椅子上去时,不料被一位教师看到,这位教师就把他放在自己肩上,使他看到了浮在水中的那个玩具。蒙台梭利强调指出:这位教师实际上是一位干涉和阻碍儿童自然发展的浅识的教师。

  蒙台梭利通过自己教学实践发现,在幼儿的生长和发展中,幼儿与包括教师和父母在内的成人往往会发生冲突,这种种冲突主要是由成人所引起的。因为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他压垮。

  她说:当儿童的发展达到某个发展阶段,他能够独立行动时,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也就开始了。如:当他伸出自己的小手去触摸外界物体时,成人立即会喊起来:“不要碰!停下来,别玩那东西!”甚至打孩子那细嫩的小手使他接受教训。当孩子想做某件事情时,成人马上又会说:你不能做那件事。当他渴望工作并想进行一些实际生活练习时,成人会急忙地叫起来:我来干这个。她强调指出:要消除这种冲突,就必须在包括教师和父母在内的成人中进行一次剧烈的变革,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她说:必须根除潜藏在我们心中的偏见,必须抑制可能会阻碍我们理解儿童那种成人所特有的思想观念。教师必须去掉自己内心的傲慢和发怒等,放弃过去被认为是教师神圣权利的那些特权,使自己不仅在仪表上具有吸引力和令儿童喜爱,而且具备沉静、谦虚、慈爱、耐心、机智等品质。她强调说:教师和儿童间的积极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唯一基础。但是,这种“积极关系”绝不是说教师可以代替儿童自己去活动。

  于儿童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即依托于环境,以环境作条件,让孩子按照内在的需求自由选择教具,教师则以导师的身份,成为孩子主动学习的引路人和帮助者,而不是手把手的教。在孩子需要指引方向的时候,随时给予指导,在孩子潜心工作的时候,则默默退到一旁,仿佛不存在一般,让孩子真正成为教室的主人。

  曾看过外国影片中的一个镜头:父亲在一条小路上教孩子骑自行车,孩子刚上自行车,父亲就放手了,孩子就这样狠狠地摔倒在地上。父亲非但没有扶起孩子,相反却在旁边命令孩子站起来,我们继续!孩子扶起自行车,拍了拍裤腿,又断续练习了。

  一位中国学者在美国留学,一个***岁和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敲门求职,要求帮助中国学者照看孩子、帮孩子学习功课,陪他玩,并且可以试用一个月,一个月后让中国学者在求职记录单上签字,小孩子说,这将有助于他将来找工作。并要求五六岁的小妹妹也要学会工作,如用推车推中国孩子去散步。

  在我们身边呢?

  我们总觉得孩子太软弱、太幼小,根本无法对付生活中的现实。我们总是对孩子不放心:读书不放心,玩不放心,以后谈变爱不放心,结婚不放心,生小孩更不放心,......我们成天围着孩子转,孩子就是中心,孩子就是一切,含在口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掉了。对孩子不可谓不呵护,呵护孩子不可谓不周到,小到吃喝拉撒睡,大到读书就业,巴不得都替孩子做了。如若孩子不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就会朝朝暮暮催疲劳,岁岁年年难安心。

  柏拉图说过:对一个孩子最残酷的待遇,莫过于让他“心想事成。”

  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的父母的怀抱,这样的保护什么时候是个头?早放也是放,不得不放也是放,不给孩子放手的机会,他永远也学不会在这个世上独自生存的本领。

  让我们学会放一放,让孩子成长得更快。

  当孩子做事时,哪怕可以预知会失败的事时,我们也尽量做一名忍者。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完成。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做到的事,我们哪怕只帮一分,都是在阻碍孩子意志力的发展。

  当孩子求助时,我们不能爽快地给出答案。让他们再努力去试试,不管孩子想到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和意见,也不管孩子的解决方法是否能解决问题,也不用在意孩子的想法是不是让人哭笑不得,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想法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得来的。要重视思考过程,让孩子拥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当孩子有五花八门的想法时,我们先不要一口否决,可让他们陈述自己的理由。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不是很影响结果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孩子的建议,肯定孩子,让他更有信心去解决其他的事情。

  ......

  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说:让我自己来!

篇2:《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600字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我们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就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点我深有体会。

  工作以来我总是要求孩子们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总是觉得他们错误很多,例如上课迟到,不讲卫生,上课讲话,路队不好......常常会责怪他们,这样对改正错误并没有太大成效,反思之后,我用鼓励的方式,用允许他犯错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们的错误反而越来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篇3:《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500字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做最好的教师》里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 ;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16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需要我们的爱,他们需要温暖,需要阳光。

  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谈不上真正的爱。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