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七都实践活动有感:玩中乐 乐中学 学中得

浏览:55652022-10-02

  七都实践活动有感:玩中乐,乐中学,学中得

  七都,一个令我向往已久的秋游胜地。每次听见学长们聊起七都的趣事,我都羡慕不已。终于,我们向着七都进军了。

  玩转包扎软陶泥

  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上包扎、软陶课。大家围成一圈做好,包扎老师将滕挺贺请上台做示范,并向我们介绍各种纱布:三角纱布、弹力纱布、粘性纱布等。老师先包扎滕挺贺的手一圈一圈包着,看着老师娴熟的手法,我跃跃欲试,没想到我把陈昱汝的手包成了木乃伊,令他哭笑不得。

  软陶课就更有趣了。老师让我们发挥想象做个盆栽便签夹。我把底盘混合成阿尔卑斯糖的颜色,再用橙色盘粘在花盆上面,这样看上去更美观。我在用两块红色,两块蓝色和一块绿色做出五片花瓣,再用半块黄色做花蕊。咦,花盆好像少了些什么?原来是装饰我做了个紫色爱心装在上面,还刻了我的名字“玉米”两字,老师直夸我做得好看。

  小小厨师展厨艺

  午饭时间到了,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赶紧生火,只有高艺轩在游荡。“我来打头阵!”我小心翼翼地倒了油,再倒点,趁油热起来了,锅旁边都冒了青烟,就倒了青椒、红椒,翻炒一会儿。我把肉轻轻地拨到锅中,翻一下,再翻一下,看看熟了没。此时,浓烟已经挡住了我的视线,一阵阵滚滚而来,我强忍着,向右看看,人呢?我们这组的人见烟雾弥漫,全都跑光了。没办法我只好大叫一声“滕仓!快来帮忙!”我一边咳嗽一边喊:“帮我端盘子!”旁边组的滕挺贺乖乖地端着盘子,站在我旁边。我把炒好的青椒炒肉丝放到盘中,并用大勺子勺水、洗锅。浓烟呛得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但是呛并快乐着!

  拓展项目乐融融

  饭后,自由活动的我们一起去做拓展活动。高高的绳塔矗立在操场上,同学们可以爬到顶端,我和王毓然决定挑战一下。我一步一步地向上爬,爬了一大半,我往下一看,腿一软,赶紧往下爬。我可是有点惧高的!想想还是不甘心,再次鼓起勇气向上爬,我又爬到刚才的位置,眼看再爬几步就登顶了!风吹拂着我的头发,我鼓励自己继续向上,可爬了一会儿,我发现自己双腿发软,没有力气也没有勇气再往上爬了。王毓然鼓励我说:“再爬一点,再爬一点好不好?你看,你马上可以抓到塔尖了!来,一起上!”于是,我再次鼓起勇气,又爬了一点!王毓然说:“坚持住,别往下看,抬头爬!”终于,我摸到塔尖了!我终于克服了恐高,征服了自己!

  我和王毓然还玩了一个两人合作的游戏:我们各站在一根绳子上,抓住对方的手,十指相扣,慢慢向前移动,从绳子这头走向那头就算过关,我们一起合作,轻松过关,我们相信,协作就是力量!

  这次七都实践活动累并快乐着,它让我在玩乐中获得知识,体验中提升能力,它教会我团结协作,坚持不懈!

篇2:《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读后感:有感于教学实践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读后感:有感于教学实践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我在窦桂梅叙述的这件事上,颇有感触。这里择一句话为感触的原点。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再清楚不过的事实,但我们凭借的基础是什么呢?假使只是四年或五年的师资培养过程,姑且也算上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累积的经验,但配以我们这一代人精神成长的贫血,如果没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滋润,我想我们很快就会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

  期末复习的一张综合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和其相关的成语有()()()。

  成语:

  1、望梅止渴(曹操)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能靠想象来安慰自己。

  2、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3、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4、三顾茅庐(刘备):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6、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7、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8、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9、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10、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1、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2、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3、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

  可偏有生答:欲擒故纵、假道伐虢。

  我读过三十六计,所以知道它们是三十六计中的两计,但并不确定这“两计”也是与“三国”相关的成语,于是,我不能下手打“错”,也不能盲目地打“对”,只划出一个箭头,写上“谁”。--技穷之一

  第二天,分别找答的两位同学。

  先问第一个,“欲擒故纵”指谁?学生答道:三国里,诸葛亮擒拿孟获。他说得振振有辞,我哑口无言。我一想,是有这么一个故事。--技穷之二

  接着问第二个,“假道伐虢”写谁呢?只听清他一句:他确实是三国里的故事啊,~~~。后来的话我未知......

  要是平时,我一定会清楚有力地说一句:把话说清楚。可这时,我没有勇气面对。因我心里没底,《三国》虽然看过,但我看得不透。第一位学生说的故事,在我大脑中还有影子搜索得到,而第二位学生说的,我却听都没听见过,我一时处于迷雾状态,心赌得荒。此时,我的眼神是暗淡的,我的宗气是微弱的......技穷之三

  为了将这些疑惑弄清,我翻阅了不少资料。

  首先从《三十六计》入手,那里有一句话: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欲擒故纵: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不加戒备,;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而故意先放松一步。

  此解释出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当前最权威的版本。而欲擒故纵的解释里再没有多余的一个字,可见并非出于典故。此时,我再看三十六中的欲擒故纵的计名探源,发现这样一句话: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孟获终于感动了,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看到这里,我想,会不会有“七擒孟获”这个成语呢,于是,我第二轮翻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查找以“七”字开头的成语,终于找到了一个“七擒七纵”的成语。解释: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捉了他七次,又放了他七次,才使孟获心服口服,不再背叛。后用这个典故指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悦诚服。看到这一解释时,我的心顿时明亮,眼神也放出了光彩。这时,我就有勇气面对学生,与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交流我的观点:你回答的欲擒故纵只是打了个擦边球,正确答案应当是“七擒七纵”。同样道理,答“假道伐虢”的我也有了充分的理由与之交流:“假道伐虢”只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并非成语。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只有“假道”一词,而没有“假道伐虢”的成语。“假道”就是“借道”“取道”之意。如借道法国去非洲。再说“假道伐虢”的计名探源中,却是出于“春秋时期”,与“三国时期”相差甚远。这时,我才明白,当时,那位学生让我听不懂的一段话,除我自己心里无底外,其实,他也属于张冠李戴,而才说得含糊其词了。

  老师们,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在什么想法?我是通过这次经历,真是感慨万千。如果这后续工作是做在批改那道题之前,那么,我,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顺利成章的正常程序。可这事偏倒过来了,把我甩到了黔驴技穷的窘境,让我无奈、无助、无力......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书要多读,书要广读,书要深读。从某种意义上讲,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例:夜不能寐渴望直把杭州作汴州

  望眼欲穿思念一枝红杏出墙来

  怒发冲冠欢欣但悲不见九州同

  手舞足蹈愤怒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一道连线题,属于客观题,有一定的机率对(碰运气)

篇3:听《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有感

  听《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有感:"有效教学",理想的追求

  近日,我们全校教师听取了四川省特级教师肖成全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专题报告。肖教授的“有效教学”报告分三部分:有效教学的研究定位,有效教学的内涵诠释,有效教学的策略案例。其中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定位中,肖教授说:教学是做良心的事儿。是呀,我们天天在教书育人,要想做到对学生的一生负责,难!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我们皆知“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当我每一次拿着课本走进教室时,便会想这堂课我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带着这个不变的问题尝试了一堂堂不同的教学。如今,听了肖教授的报告后,这种想法愈加强烈了,我们一再强调课堂上必须落实“三要义”,如果我们的课堂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自身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实施有效教学。

  从肖教授的报告中,我感悟到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培养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重视过程的探索性,重视师生的交往与对话。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处理一道练习题时,由于我在所教的两个班级中实施了不同的课堂交流方式,因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教学效果:第一次的教学产生了热闹的交流过程和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第二次的教学则是巧妙的引导交流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学生有效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课堂上学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吗?当然,有效的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

  肖教授的报告指出,有效的备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学效益,使“辅差”的工作量减少。现在我们学校各个教研组采取的都是集体备课的方式,我们通过一年的尝试,感觉到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肖教授的报告让我懂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还要会反思,只有进行有效的反思,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本学期我会朝着这方面努力,力争让自己成为反思性的教师。

  有效的课堂教学由许多微小的教学细节组成,在构筑理想课堂时,我们不妨从细节入手,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涓涓细流汇集到一起便可成为湖泊,成为大海。就像肖教授说的用教育发现---点亮孩子的自信;用教育道德---震感孩子的心灵;用教育精神---影响孩子的生命;用教育技艺---改变孩子的命运。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