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浏览:30032022-09-13

  读后感《孩子为何失败》

  这本书是约翰?霍特1958年至1961年期间在美国一所小学的教学日志,看著书中描述的一些例子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学生的模样,这让我开始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这样,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习上如此困难,这本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鼻子一路前行,我们会预设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按照我们设定好的路线去思考,我们美其名曰启发式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形式化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都是老师事先预设好的,有一点点的偏离我们都会把它拽回来,课堂上的一些偶发事件,学生一些漂亮的闪光点会被大多数的老师忽略,慢慢的学生的思想越来越被束缚,所以不是他们没有想法,而是教师不给他们有想法的机会。我们作为老师的,总是怕学生学不会其中的知识,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讲解着重要的内容,其实不知道这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有的时候孩子只要自己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下,也许有些问题都能理解。而对于他们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我们上课在那里讲时,他们可能根本就无法理解,对于数学的一些问题确实如此。有一次我们几个老师在讨论试卷上的压轴题,一个老师条理清晰的在阐述自己的解题方法,由于这题分类的情况很多,要考虑两个等腰三角形,讲解起来非常的麻烦。另一个老师听了好一会后,说了一句让我们深有感触的话:“自己没有思考过,完全听不懂。”学生坐在教室里听我们老师讲了一次又一次,如果我们的讲解不是建立在他的知识构架上,他根本就听不懂我们的讲解,这可能就是学生为什么经常上课听着听着就走神的原因。

  孩子为何失败?我认为关键在于机械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各种策略保护自己,信任这一举动就足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目中是件多么让他们感到恐惧的事情。因为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孩子会变得更聪明。但是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观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于是孩子们对于学习的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茱莉在他叫孩子们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马茱莉变得很激动,脸上一阵苍白最后几乎歇斯底里的喊“我做不到”。霍特先生最初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含义而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步骤在想问题,而这些问题她根本想不出,因此她十分恐惧。像马茱莉这样习惯听命与老师的安排、习惯听取老师给予的答案的学生在中国传统教育的课堂上有很多。在古代的私塾,一般都是老先生一边念四书五经一边讲解,学生只需要听着然后回去背诵。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无形中规定了师生的关系--学生服从老师。这种关系是机械学习的问题所在。虽然现在很多教师都想改变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但是很多情况下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于是关系一旦约定俗成便很难改变,就像推翻封建王朝那样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像马茱莉这样机械地跟着老师走的学习是没有内质的,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中根本没有她自己的思考地存在。她就像是流水线上的员工机械地操作着。艾米丽也是个“操作工”,她背单词时总是不去看单词而随便拼一个,而且也不去验证是否符合发音规律,更无论说将拼读与意义联系在一起。现在很多学生这样,他们有口无心地读着课文,结果在要求背诵课文时便总是疙疙瘩瘩的;他们也会有手无心地抄写着老师划给他们的词语,结果有些学生写出的字是形似而已,拼出的拼音总是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总之洋相百出。这种机械行为主要在于缺乏“思考”,进而缺乏“理解”。我观察过几个聪明的孩子,他们不仅字写得好而且很准确,背书时也是一字不错。也就是说这些做得好的孩子并不是赢在多花了时间上,而是像霍特先生说的是赢在了自控能力上,他们知道自己如何掌控自己的态度以及知道要用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说要想在学习上略胜一筹就必须有自我意识。

  机械的学习不仅表现为盲从地跟着老师走,还表现为盲目地学习着一些内容。霍特先生说他曾经见到过一个在准备化学科测验的学生,那学生竟然对他说“碳酸钙可溶解于水中”。然后霍特先生反问他是否看到过石灰石与花岗岩溶解在水中,这使那学生愕然。显然他所学的化学与他所认识的真实世界,两者之间有根本的区别。学校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是件很严重的事情,现在那些编写教科书的人也在极力把两者联系起来,于是现在的小学教材中便有了很多生活化的环节,比方说说怎么和家人去市场买菜的,比如说识记生活中的各种标识......这样既能让孩子练习说话还能够让孩子知道一些生活中的事。但即使这样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学生对那些内容不感兴趣,于是就会机械地跟着老师去学习,直到完成学习任务。

  怎样改变这样机械学习的模式、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

  教师每天在教室里上课时,是否想到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做的事情里面,有哪些会帮助学生学习?又有哪些会妨碍他们的学习?我们很少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大家想当然地认为老师教的所有东西都会帮助学生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东西,那也是学生的问题;很少有教师愿意去了解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认识、学生对于该学科领域所持的心态以及他们的感受。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应该让学生学什么?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怎样创设一个自由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有趣,令人激动的一面,同时要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是透明的,他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首先就要对学生的知识起点、心理特征有较为清晰的了解,知道即将讲述的学科知识学生了解的情况如何,难点在哪里,应该如何去突破。在课堂上,要及时洞察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感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当教师发现自己正在使用的教法没有效果时,要立即停止。教师要善于放弃某种教法,但不能放弃学生。

  二、让学生改变对知识的盲目记忆

  教师“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对学科知识盲目的记忆和背诵,在今天的课堂里司空见惯。很多学生一点也不喜欢,更不理解,但还是努力去做。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家长和老师高兴,因为他们觉得“老师想让我做一件事,我根本不知道让我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做。不过我还是做点什么吧,这样他们就会放过我。”只要将这件事情做了,就没有人来烦他了。

  如何判断一个学生是否理解某一知识或者观念了呢?霍特告诉我们,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和理解知识,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就有可能兴趣盎然,学习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反之,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厌恶学习,进而品尝失败的苦果。

  三、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告诉我们:为什么教师讲多了,学生反而学不会,教师讲少了甚至不讲了,学生的成绩反而上去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教师在教。换句话说,教师试图控制学生的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未必能接受教师认为最好的学习方式,而是采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以及适合他们的思考和推理的方式。但是老师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教师越是对学科的观念和结构认识深刻,就越想将这些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当教师要控制学生的学习或强迫他们理解某物时,他们会非常的痛苦和担心。一个真正用心思考的学生,他们之所以觉得学校难熬的原因,不只是老师所教的内容都没有意义,更因为老师总是说得头头是道,让孩子自己觉得有问题。教师可以少讲一些,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

  四、要增加适当的激励机制

  我们不能否认,所有的孩子都渴望成功,但是我们对成功的意义是否有相同的理解呢?其实就像“失败”一样,“成功”也是大人强加给孩子的观念。这两个观念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不可分割。想让孩子们不经历“失败”,就爱上“成功”是不可能的。“成功”不应该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并且“成功”不是永恒。“成功”意味着克服障碍--包括突破消极的想法与观念。即从“我不能”变成“我能,我可以办到”。所以对于孩子的“失败”和“成功”应该都进行激励。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政治学中经常提到价值观决定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决定行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如果关注的是近期易于实现的目标,想的仅仅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名次和地位,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将目光聚焦于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聚焦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和考试成绩。现在相当多的学校的教育方式恰恰如此。如果关注的是孩子长远的发展,那就应该将目光聚焦在孩子的身上,以孩子为起点设计课程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渴望知识、追求新知的心态,以便使他们能够学习任何自己需要的知识,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篇2:《事在人为》读后感

  《事在人为》读后感

  《事在人为》的前言中这样写到:每一位职场中的人,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并非一 成不变,这取决于后天的自我打造和历练。成绩卓越的成功人士与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 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价值和人生态度的迥异。只有相信自己,不断充实、发展和完 善自己,才能成为职场中的常青树。全书仔细读来,作者通过精彩的事例、委婉的语气 ,耐人寻味的比拟,有浅入深的向读者阐释着一种进取的信心和力量。

  工作中要具有开拓创新和锲而不舍得精神、独当一面的能力、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 ,这些都是通向成功的法宝和利器。但我认为,仅仅具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最 关键得是要有忠诚的素质和乐观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心。

  书中写到忠诚是生存的保证。是的,忠诚在现在社会里是尤为可贵的。每一个人对 自己的工作的忠诚、对自己的上级的忠诚、对出生入死的朋友的忠诚、对给予你帮助的 同事之间的忠诚以及对自己的家庭和爱人的忠诚,这每一个忠诚都代表着一份希望和力 量、代表着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一个人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 和目标,这对你整体的人生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利益,就选择频 繁的跳槽,这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当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 ,在着过程中你就会得到人生的乐趣,你会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信心。

  当我们抱着远大的理想,参加到工作中时,乐观的心态和绝对的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书中写到:只有乐观得人才能冷静客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乐观自信的牵引下,想 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超越挫折,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新的解决办法,以更大的勇 气面对问题和挫折,努力奋斗、至致克服难关。比如在解放前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乐 观自信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不论革命受到多大的挫折,都坚信自 己的理想会实现,革命会成功。他们有抱负有理想,对未来非常乐观,可同时也能客观 的面对现实,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他们心思慎密,一丝不苟,为了最终的目 标而付出长期的、艰苦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革命得胜利。

  书中写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拥有钻石宝藏,你身上的钻石宝藏就是潜力和能力 ,他们足以使你的理想变成现实。当你拥有忠诚的素质,去面对自己的战友和上级时, 你会得到理解、支持和帮助;当你拥有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心时,你就会发现现实充 满了友情和机遇,只要你坚持,幸运女神也会向你招手。用忠诚和乐观去面对工作你会 感受到工作中的乐趣;用忠诚和乐观去挖掘自身的宝藏,你会发现自己的宝藏取之不绝 、用之不竭。

  通读本书,发现先人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一些困难,但人生的道 路上布满荆棘,想用前人的经验解决眼前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实际的,只有 自己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努力自我想办法的克服挫折和困难,才能走向成功。

篇3:《校长与教育科学研究》读后感

  《校长与教育科学研究》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 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朱永新的理解是: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科 研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一个学校教育科研的成败、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校长支持不支持,鼓励不鼓励,组织不组织,带头不带头。他在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 录中也谈到,尽管校长们的成功经验精彩纷呈,但教育科学研究始终是他们共同要抓的 “牛鼻子”。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开展教育 科研是惟一正确道路。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带动教师的成长,而且可以极大 提高幼儿园的教科研整体水平,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档次,所以作为幼儿园灵魂的园长必 须重视科研、参与科研、指导科研,才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宽阔的舞台,才能为幼儿园 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做一名科研型园长呢?通过学习朱永新有关教育科研的知识,我有了粗浅 的的认识。我感到科研型园长必须掌握科研理论、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一)掌握相关理论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有专家指出,校长应是首席教师,对 全校教师应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幼儿园园长的 “专业引领”应表现为教育科研的 引领,要想做到这点,掌握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是首要条件。园长必须学习有关教育学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幼儿园管理等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 ,掌握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了解国 内外教育科研动态信息,研读教育科研杂志,学习外地的先进教育科研经验......使自己 具有较高的科研理论水平。另外还要掌握与教育科研相关的其他学科理论,如社会学、 文化学、美学等相关理论。只有这样,园长才能更好地指导、参与教育科研实践。

  (二)树立科研意识是进行教育科研的条件。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科研的意义 、地位及教育科研知识等方面的评价性认识。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对教育科研就有 了正确的认识,也就有了从事教育科研的需要和动机。客观地说,目前不少园长对教育 科研的作用认识不足,有的把它看成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有的视它为搞花拳绣腿, 有的把它简单等同于听几节课或写几篇文章,有的甚至将其看成是一种额外负担。这些 都是教科研工作上的短视行为和低能化表现。

  园长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才能使教育科研在幼儿园中占有统帅、导向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领导者本 人最重要的任务是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研究者,如果校长能坚持把 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全部领导工作的一部分,亲自参加教育科研实践,在教育科研实践中 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做教育科研的带头人,用自己的科研、教学成就去影响教师 ,那他的教育视野和办学成绩就会高人一等,他带领的教师队伍就更敢于探索、勇于创 新。

  一些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很大成绩的学校,最大最突出的特点是校长带头进行教育 科研。如北京五中,正是因为校长吴昌顺同志科研意识强,科研能力高,所以全校每一 个教职工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包括图书管理员、食堂管理员都在搞科研。再如江苏省 常州市花园中学校长万小平同志就是通过自己搞科研,带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幼儿园园长必须对“科研 兴教”、“科研兴校”的战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必须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进行教育科 研的强烈欲望,必须具有对教育科研的成就需要和发表科研成果的需求,有研究教育科 研的动机和意向,对国内外教育科研动态十分关注,从而确立从事教育科研的强烈意识 。

  (三)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是进行教育科研的保证。一个幼儿园的科研管理水平,对 教育科研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对园长的科研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怎样应对这 种挑战呢?

  1、园长自己能主持一、二项科研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从申报、立项到实施到鉴定 的过程,从论证到实验结题评估,能对教师指导、咨询,为教师作辅导讲座。定期召开 课题工作会议。在课题的研究中人们的认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要注意建立“变”的 观点,更要有应“变”的方略,园长要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引导教师不断地反思自 己、检讨自己,不断地调整自己、修订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发展自己,以至提升自己 。

  2、坚持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在幼儿园教育科研方向上,园长要引导教师 以研究教育实际问题为主,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找课题。注重应用和实践 ,使教育科研能见到实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做到以教育教学工作带动科 研工作,以科研促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还应该从教职工的基础和已有条件出发,从范围 较小的、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开始,力所能及,逐步提高。最好是人人都有研究的课题 ,这样才能使每个教师科学而有效地开展工作。既能让教职工尝到成功的喜悦,又有利 于教职工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每学期要对全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定期检 查指导,使得幼儿园形成全员参与,依靠科研求发展,借助科研求提高的良好氛围。

  3、重视情报信息资料“软”、“硬件”的建设。对于教职工来说,要进行教育科 研,没有或缺少教育科研情报信息资料是不可能的。教职工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 ,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这是进行教育科研的第一手材料,但为什么进行教育科研仍有 不少的困难呢?除了欠缺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工作繁忙以外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对更宏观的背景材料、情报信息的了解和占有,所以幼儿 园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重视教育科研情报信息资料“软”、“硬件”的建 设。“硬”件,指的是幼儿园图书馆、资料室、档案库的建设及计算机的联网,使教职 工有资料可查。“软”件指的是要调动教职工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并制定一些制度,为 教职工查阅资料提供便利条件。在“硬件”建设上,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想办法购置与 收集新的书籍、报刊、情报资料,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使沉 睡于学校图书馆、资料室的文献资料被激活,使保存于个人手中的文献资料得到共享。 选择称职的图书管理员和资料管理员,他们要负责宣传最新信息、收集图书与情报资料 ,推荐图书。在“软件”建设上,要建立相关制度和奖励机制。可以要求教职工必须定 期去查阅资料,检查教职工记录的资料卡片,规定固定的学习、查阅时间,培训教职工 上网等等。

  以上是我对如何做科研型园长的一些粗浅认识,这样的认识使我在“科研兴园“的 征途上迈步启航,我知道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也还很长,但我有决心,有信心, 在名校长工程的引领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为“动力”、为“支撑点”,让幼儿 园、教师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科研价值取向,促使全园上下形成以有研究课题为荣,以 谈课题研究为誉的风尚,也使自己发展成为一名科研型园长。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