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从现在开始》二课时评课稿

浏览:27182022-09-01

  《从现在开始》二课时评课稿

  《从现在开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味的故事,课文中浓郁的童话情景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所以在进行该课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厚的他们使本堂课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本堂课我主要是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评课就从“自主,合作,探究”这六个字展开吧!

  “自主”一词体现在本堂课我让学生自己找出都有哪些动物来竞选万兽之王?理清文章的脉络。在理解、感悟时,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反复研读重点语段、语句,并注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体验,并通过朗读展示,在理解感悟基础上,能抓住猫头鹰的神气和袋鼠激动的特点,指导学生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的积累。例如在对讲到猫头鹰发号施令时,我设了一个说话环节,即“你们有什么意见要说吗?”引导孩子们自主的大胆站起来发表意见,然后再引导孩子:“像我们刚才那样,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就叫--议论纷纷。”同样方法指导的还有“叫苦连天”这样的形式指导学生释词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我还着重把握对重点词句理解,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在每段都有重点词句,抓住了重点词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常用的词句。

  “合作”一词本节课上也有体现,那就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还采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例如我请孩子们找出袋鼠和小猴子上任后的表现和动物们的反应句子,这时我要求他们在自己读文后找到答案与伙伴一起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集中大家的智慧,每个人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快乐。建立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体现了团队精神,创新的火花也就迸发而出。这样环节的设置同样也注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使他们懂得合作学习的好处很大,以后在学习过程中能不需要老师引导也能做到自主合作。

  探究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堂课我存在的不足之处。我预想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使学生在“按照自己的习惯方式过日子”理解的基础上体会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理应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道理。但在教学中,我虽然涉及到了这一知识点的教育引导,但始终没有让学生对于每段文本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导致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理应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道理理解不够透彻。例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文中猫头鹰的神气、袋鼠激动和小猴子的和气、干脆、机灵的特点,结合插图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通过语言和动作等展开演泽。同时引导学生举例说出假如你是林中的某只小动物,猫头鹰叫大家白天休息,晚上睡觉你有什么意见说说吧?在这里,有位学生说到了“为什么要我们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啊,我们又不是你”,其实在这里作为老师我应该很及时的把这位学生的答案作为一个很好的契机,对他的答案进行回复“你肯定不是我啦,但为什么你不是我就不能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呀?

  我可是大王,我要你这样你就要这样!”通过这样的回复渐渐使学生探究出“我”(即某个小动物)与猫头鹰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你”(即猫头鹰)要求我们和你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那就是在面请我们按你的习惯生活,就是不尊重我们其他动物的生活方式,所以大家议论纷纷,叫苦连天,最终也没能选你当万兽之王。同样,在小猴子上任后说的那句话后,为什么小动物们会立刻欢呼起来,如果能在这里进行适当的引导探究,而不是在课文结尾时通过老师的点拔然后一股脑的把结论引出来,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进情感体验,升华思想认识,更加感觉到尊重别人,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但总的来说,这节课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运用,练习活动的拓展等等,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式之后,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独特感受,交流的成果及情感体验,而教师则尽量地发挥平等首席的作用,注重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伴随着激励性的评价,用轻松的话语,期待的眼神,亲切的态度与学生打成一片。因此说,本课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教师因势利导结合得自然与和谐,努力做到课文的三个体现。这节课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有效地体现了寓教于乐,既创设了符合儿童心理特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从而使整节课在轻松活泼的情景中度过。因此,可以说这一节课又是一节师生共同成长的语文课。

篇2:市优课展示活动评课稿

  市“优课展示”活动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于科长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作为一个研究团队成员代表来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

  首先先跟大家分享一点对复习课的感受。复习课就像那天在z会场上,郯城的吕主任所说的,没有明确的标准,不太好评--也不太好上--当然这里的上指的是想上好。记得于科长刚开始把复习课也作为赛课的内容时,选手都不想上,曾经也采取抽签决定谁上复习课的情形。我们县从于科长组织制定策略的时候就拉开了研究的序幕,一直到今天,复习课在z教研室领导(原来是徐启超主任,现在是仓誉、吕健老师)的带领下好像已经摸出了一定的门道。我自己的亲身感受就是拿过一节复习课内容,琢磨琢磨后,感觉比上新授课还有味道,附小的数学老师平常的课堂中也都会学完一个单元就上一节复习课,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期的数学小报中还有一期是专门做梳理单元内容的网络结果图(这是跟学校里老师们单元备课中绘制的思维导图一起进行的)......当然这些都是经历了一定磨课的过程后才有的感受。

  这次复习课专场在我们学校,因为参加了省里的研修,我却没能参加,挺遗憾的。这几天我抽空看了几段录像,特别是评课的录像,感觉特别好。其中于老师把复习课比喻成把珍珠串项链感觉特别贴切。我感觉我们的团队一起研究时,就是在精心地把这些知识点“擦亮”,试图串出最美的“珍珠”项链送给大家。下面来说说赵晓艳老师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牢固掌握个位数的加减法是迅速和准确地进行多位数加减法的一个必要前提,因为20以内的加减法是整个计算教学的核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在利用“已知的事实”进行计算结果。这些事实就是例如凑十和十加几的过程进行计算,相比于开始的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还有点数法,现在会运用凑整法已经是思维的高级阶段。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掌握算法,并逐步实现最优化。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一方面是让学生可以准确、快速地算出结果,同时背后还有“十进位值制”的理解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这节复习课就是让学生在学完了这个单元后的一个梳理、回顾、提升的过程。

  赵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想体现以下几点:

  一、追根溯源,找到起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是10的计算是基础。所以赵老师就在这里开了头,一方面是知识的起点,另一方面也是20以内进位加的基本计算方法。

  二、层层递进,渗透方法。

  赵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了低年级复习课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构出加法表。整个过程是呈阶梯状的,这个过程分了以下四个阶段:

  9加几。--教师引领学生整理,小结反馈方法“用这样的方法找,就能像他这样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一次性都找出来。”

  8加几--你能用这个方法,找出8+几的所有进位加法算式吗?想一想,一起告诉我!

  7加几--7+几的算式,谁排第一个?从7+3开始找真是一个好办法!

  谁排第二个呢?知道的同学可以直接站起来抢答。第三呢?.

  6、5、4、3、2加几--一起来数一数,9+几的算式一共有几道,8+几的算式呢,7+几呢。照这样的规律往下推,6+几的算式应该有几道?5+几呢......【贴出空白格】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填写。反馈交流后呈现完整表格。

  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渗透了有序排列的整理思想,同时也暗含了指定标准分类的理念。(这36道算式可以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就像于老师总结时说可以多给孩子空间,考虑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还有便于发现规律、更好地掌握算法、熟练计算技能,我们就采用了这种按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先后顺序的方法从9加几开始整理,其实就是给学生规定了给这些算式分类的标准--按照第一个加数相同,第二个加数依次加1这样的顺序进行整理。)这样层层递进,把整理的方法渗透其中,达到逐步深入的效果。

  三、纵观全局,优化算法。

  在加法表整理完后,赵老师有层次地进行了算法的梳理和优化。

  首先,凑十法在这里是通法,不管是凑大数为10还是凑小数为10,都是可以的,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感受去选择。在不断的练习中,孩子会发现凑大数相对来说可能会更容易想。

  其次是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这个方法其实是一种转化思想的体现。比如8+9,这样的小数加大数,学生是先学了9加几,对9加8已经掌握了算法,在10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学习的一图二式、一图三式或者一图四式的练习中,学生对于交换加数位置的和不变的道理已经很熟悉了,所以看到8加9这样的小数加大数直接想9加8的方法是非常自然也是比较高层次的思维结果。在找这些小数加大数算式的过程中,赵老师也是有梯度的设计的。8加9是点出来让学生说算法总结,7加几的两个是一问一答找出来的,剩下所有这样的算式是直接放手给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找一找,然后再集体汇报。这个过程也是先给学生方法,然后再自己去实践。

  这样做最终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能够把学到知识系统化,有一种纵观全局去观察和分析的味道,这样对于学生选择算法上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更加熟练地掌握算法、形成技能打好基础。

  四、润物无声,注重感悟。

  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1、转化思想的渗透。整个加法表在黑板上几番颜色的编号,赵老师用心良苦的设计,目的是想突出凑十法到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是由通法到特殊情况,再让学生体会交换加数位置方法,其实就是在把小数加大数的情况转化为前面学过的大数加小数来算。不留痕迹的渗透转化。

  2、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练习题中的表格设计。那是在给学生练习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这道题是根据课程标准的例10改编的,在课标上它就是一个把相同得数的格子涂上相同的颜色,然后发现规律,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赵老师对这道题进行了改编,集练习与渗透思想为一身。这就给我们老师提了个醒,在研究课的时候一定要研究课标,这样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3、解决问题的思路训练。

  新修订的人教版一年级教材中,第一次把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这么清晰明确地呈现出来。这是变化比较大的地方之一。这样的改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在教学用书中也专门说明,这样的呈现是在突出体现波利亚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这些新变化的内容更应该引起老师们的关注。

  总之从整节课的设计上,赵老师一直在用很细腻的“手工”“串珍珠”,每一颗“珍珠”都是被精心串起来的。每一个点,我们试图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整理过程,整理方法和渗透的思想都悄无声息地贯穿在课堂中,期望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但是,我们的想法是好的,肯定也有思考不完善的地方,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可以让我们在复习课的研究道路上,飞的更高走得更远。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篇3:《威尼斯的小艇》语文评课稿

  《威尼斯的小艇》语文评课稿

  进入五月以来全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下武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我聆听了许多青年教师的课,下面就本校熊计梅老师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浅谈一点自己的收获:

  首先,课前谈话颇有新意,出现一组跟船有关的诗句,让学生自由读诗句,说说你发现什么?接着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读。舰、舢、舟、舡、舴、舫、艇等,让学生辨别各种小船的特点,引出本课的学习。这一环节,既创设了愉快环境,和谐气氛,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聊天过后,就非常轻松。为整堂课上学生的轻松学习进行了铺垫。

  其次,紧扣教学目标。《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三个方面来介绍,熊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小艇的样子,同时注重学文,教学中把握住了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在突出小艇样子上的特点。在了解了船夫的技术时,熊老师引导学生揣摩作者为什么能生动地描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从而说明“仔细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再次,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虽然这节课教学的内容较多,但是熊老师并没有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艄”的学习,不仅注重其字形,还就图片让学生指出哪头是船头,哪头是船艄。更联系“树梢”一词,懂得“船艄”的意思。“祷”字的写法,结合词语的意思,注意部首练写。这不仅有助于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也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这节课中,施老师采用默读、齐读、范读、赛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异国的风情。例如:在初读课文后,熊老师问:“你还记得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又如: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二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来介绍小艇特点的。学生通过多种形貌的郎读,理解了小艇的样子和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掌握了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写事物特点的方法,以及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使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营造情景的特色。在教学中,教师就利用图片和音乐,把学生带入威尼斯,诱发了学生美好的想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因而在感情朗读时也读得投入,读得优美。优美的课件设计带领学生了解外国风俗、地域风情,这节课的学习不正是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好奇心的有利时机吗?

  这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设计的一节课。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自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体验。这节课是值得我们推敲,研究的。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