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教师读书心得:《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编辑:234范文网2022-08-10

  教师读书心得: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巴学院

  初次看到这个名字就奇怪得紧,但转念一想,或许日本文字怪异,所以翻译也怪异吧。

  再看到它居然是以电车为教室,于是想当然的以为,“巴”就是巴士,电车也算巴士吧。

  而读完全书,我却宁愿将“巴”理解为“巴望”,学生巴望前往的学校。因为这里不仅以电车为教室,让人新奇;还以自然为课本,以游戏为载体,让人羡慕;更以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重为目标,以宽容、善良、友爱为核心,让人佩服。难怪小豆豆这么个淘气的,怪怪的孩子,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快点回到学校去。因为巴学园是孩子的天堂。

  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也许是学生爱来学校,渴望和老师相处,渴望每天的学习吧。至少这是我认为的幸福。如今我们的学生最大的痛苦却是每天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课程,每天有堆积如山的作业,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对于老师,他们的渴望就是老师不策我就行。这既是学生的痛苦,也是老师的悲哀。这双输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也许这个问题太复杂而纠结,但至少“巴学园”的出现告诉我们双赢的局面不是完全不可能。虽然要努力改变的东西很多,但至少有希望,有借鉴。

  下面让我们琢磨琢磨巴学园成为学生的天堂的原因吧。

  座位说

  学生每天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座位,选择和自己喜欢的人坐在一起。为每天的学习奠定了愉快的基础。带着快乐出行,收获、付出也快乐。这是小豆豆第一天到巴学园的感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中间还有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于是座位说成为了巴天堂的第一个有力证据。

  我们敢吗?记得我曾经也尝试过,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同桌,结果却发现他们的选择方便了他们上课时无处不在的闲聊。于是我认为这种尝试彻底失败。但为什么巴学园成功了?其实每一项选择或者方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巴学园独特的课堂也是巴天堂的有力证明。

  课堂说

  巴学园每天没有固定的课程顺序安排,老师将当天要完成的学习要点板在黑板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于是学习一开始就充分具备自主性和自由性。学生每天从喜欢的东西开始学起,就再次奠定快乐的基调。这种学习的方式也决定了学习的形式不能采用老师集体授课,学生集中听讲。巴学园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都是自己看课本,做练习,有问题寻求帮助和指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刚开始是有难度的,但小豆豆不到一个学期就适应了,可见这种形式通过锻炼培养是可以成功的。

  回想我们刚开始进行教学改革时,不是还有不少人担心自主学习,学生不会,合作学习,学生会聊天。但是坚持下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的水平还是有一定提高的。如果说成功的程度不高,那还是因为我们不敢彻底放手,我们抱鸡婆的习惯还不能根本改变。学生一旦发现如果不沉下心自学,就永远没有人指导,永远没有敢上别人的机会,考试成绩不好,也永远不再是急了太监,不急皇帝,他们自然会慢慢改变自己,适应自学。当然任何尝试是要用一定的失败,短期的失败为代价的,但是如今我们面对的教育体制,面对的竞争,领导的压力,各种排名,使我们承受不了短期的失败。我们只能急于求成,只能思变,而不敢变。

  还必须强调的是巴学园对孩子的激励措施,也是使之成为天堂,使它的各种教育理念得以实施的关键。

  散步说

  巴学园有一项特殊的激励机制--散步。学生如果上午就能完成黑板上的所有学习任务,就拥有了一下午的自由散步的时间。老师带领他们在河边、树林、庙宇,这条幽静的通道上自由的玩乐。看到花,老师会让孩子们分辨雄蕊和雌蕊,看到小树,老师会让他们观察树高、树叶......其实老师是将自然、物理等知识寄托在游戏中。观察、发现、探索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也寓于无形。然而孩子们深深喜爱这种方式,于是自学的效果日益明显,这就是寓教于乐。而这中间老师的智慧、知识的渊博可见一斑。老师要是通才,才能如此运用自如。

  巴学园能成为孩子的天堂还有很多原因,所有的原因归结起来,其实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选择的自由,尊重孩子游戏的自由,尊重孩子学习的自由。当学习是快乐的,学习就成为了学生的渴望;当学习成为学生的渴望,学习就无所不在。让我们更努力地让学习快乐起来,让我们更多的尊重学生的自由,还给他们更多的自由。

篇2:教师读书心得:《拯救男孩》

  教师读书心得:《拯救男孩》读书心得

  我是一个母亲,更是一个教师。

  我是一个曾经想生一个男孩,却偏偏生了一个女儿,好长一段时间都因此有些遗憾,后来却因为女儿的争气又感觉有些庆幸的的母亲。

  我是一个不愿意放弃每一个学生,却又拿有些似乎不可救药的男生没有什么办法的老师。好多时候,我很同情有些家长,但是又不得不在我们的家长会上发出呼吁:拯救男孩!

  我现在任教的119班,有男孩31个,但是在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在班上前10名里面的最多2人,而在后30名里面的男生却占25个之多;操行分排名的情况也跟成绩排名的情况大同小异。因此,我在家长会上多次感言:我们班男生的进步就是119班的进步,我们班男生的希望就是119班的希望。

  最近,拜读了孙云晓李文道赵霞着《拯救男孩》一书,更清楚地认识到男孩需要拯救的多方面原因,从而,也更加觉得我们的男孩子们之所以需要拯救,是很无辜的,具有生理原因、时代原因和社会原因等。

  我边读就很有感触,也很有反思。尤其是书中认为:

  一个不尊重性别差异的学校,必定是一个男孩危机重重的学校。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了性别差异的存在及其影响。现在,是我们重新审视并改变对性别差异看法的时候了。我们要认识到环境和教育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塑造一个人的社会性别,但这种塑造不是无限制的,我们应该尊重这些与生俱来的性别差异。

  我认同书中的很多观点,也反思到自己在平时工作中做得不够的方面。而且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注意:

  1、男女有别,尊重性别差异,“因性别而教”。比如,男孩好动,就让他们多动,并引导他们多做他们喜欢的好的“运动”(包括身体的、思维的等),不要全班一律要求静止,使得男孩子们不想做也做不到,并因此受到批评与打击。

  2、重视男孩兴趣,男孩喜欢打球,喜欢理科,喜欢科技活动喜欢户外运动,在以后的教育中要多关注和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做的事情就可以做到最好,努力培养出他们的特长,训练他们的专业基础。

  3、改革评价机制--发掘男孩的优点,对于男孩子的评价仅仅以分数与操行分来评价男生恐怕有失公平与全面。其实,许多需要“拯救”的男孩在仗义、爽快、智商、创造性和个性等方面要大大超出女孩。因此,发觉男孩的优点,综合全面评价男骇恐怕是老师们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总之,感受颇多,在此暂不多说,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践着摸索着改进吧。但愿有一天“拯救男孩”的呼声能销声匿迹。

篇3:教师读书心得:《理解教育论》

  教师读书心得:读《理解教育论》心得

  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新世纪,如何摆脱“填鸭式”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开展素质教育,如果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摆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在此背景下,各种教育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之声不绝于耳,其中,“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书中的“自然分材教学”作为理解教育模式下,“反思创读、多重循环”的课堂教学模型的实践结果,因其独特的思维视角,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型,显著的教学效果,越来越被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工作者接受、认可、推崇。其中理解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互帮,互帮,主要包括:作业互批后互帮、自学后互帮、讨论时互帮、点拨后互帮、检测后互帮、展示后互批等步骤,经过实践证明,“互帮”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有效的帮助后进生转化。使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打下重要基础!下面我就文中的一些观点做一些总结和梳理!对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有一些帮助!

  1、互帮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都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基本相近。那为何不同的学生,特别是优秀生和后进生,无论从学业成绩上,还是学习态度、纪律性方面,差异这么大呢?教育研究表明,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一致。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和顽强的状态。具备了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浓厚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

  所以很显然,学习积极性,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问题随之而来,如何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恐怕,这是学生家长以及班主任最关心的问题。“不专心”、“讲小话”、“上课调皮捣蛋”、“碰到问题就退缩”、“没恒心”、“缺乏毅力”......一般,我们用这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问题学生”和“后进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以往带班过程中,年年都有目的的对班级的一些后进生进行跟踪、指导、分析。在调查的结果中,后进生对自己学业不好的原因分析,回答不外乎:“老师讲课听不懂”、“家里又没人指导我学习”、“感觉自己比较笨”、“基础不好”、“不敢问老师和学生”......上述回答,基本可以总结为:后进生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对自我学习能力缺少自信,或者对学习过程缺少兴趣。于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从而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

  书中介绍的自然分材教学改革,采用小组制,组内实施:优、中、弱相结合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以《自学指导书》为核心,以自学为基础,组内交流自学成果,质疑、互帮、完善自学笔记。此外,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展示、汇报小组自学与小组互帮的成果。这与我校的三主合一的模式不谋而合!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

  因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兴趣本来就高,学习习惯也相对较好,在实施自然分材教学改革后,优秀学生更是力求更上一层楼。因为在小组内提倡“能者为师”的师徒合作制,成绩优秀的学生自然就不会放过争当小组长的机会,并因为能在小组内的学习和讨论中保持“权威感”和“话语权”,而更好的进行预习。

  对成绩一般的学生:

  因为自然分材教学推崇学生自学和互帮为主,学生在学习上的疑难点,一般都在小组内消化掉,无需去请教老师,这使得交流机会更多,交流效果更好。另外,按照学案的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课中认真的按照自学指导书进行学习,未自学的学生,在交流互帮过程中,肯定是插不上嘴,所以,自学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

  对成绩较差的学生:

  因为个人作业或考试错误题被纳入纠错本,需要被反复纠错直至弄懂知识点,所以,无形中给后进生压力。放任、无所谓的学习态度自然就无法让同组同学满意,自然而然就需要多花精力在学习和思考上。加上有同组多个同学的帮助,学习知识的进度也能加快,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2、互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无法拿姚明中小学的成绩,来衡量姚明是否曾经是个优秀的中小学生。越来越,我们意识到,现在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不仅仅从学习成绩一个维度来进行。而应该是多维度、立体式的评估。其中不乏:口才、文笔、气质、领导才能、体质、道德、专长等诸多方面。

  众多社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表明,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人的一切。学校教育阶段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比中国教育与欧美教育后,人们往往惊诧于欧美课堂教育的随意性、开放性。同时也很奇怪,为什么在如此这般的课堂上,能培养出大量的诺贝尔奖得主和各行各业的大师。

  应该说,欧美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领袖能力等。同时,欧美也具有良好的机制让有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而,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还在一味的比拼成绩、比拼排名,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自学考试通过率极低,也足以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中国的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并不强;以往在班级进行民主选举,或者开展演讲比赛,或者班会讨论时,能站在讲台上,大大方方的讲上几分钟的学生,都比较少。这也无不说明,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自然分材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学生有效搭配成小组,这样一来,一个班级就被划分为多个小班级。在小班级中,因为人数不多,小组内可以自由组合出各种结构。以一个6人小组为例,在学习上,成绩最好的自然就成为了‘学习带头人’;在生活上,最活跃的自然就成为了‘生活部长’;最富有领导才能的自然就成为了‘精神领袖’等等。这样一来,几乎在小组这个小群体中,人人都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3、互帮有利于后进生转化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如何才能让掉队的学生跟上大部队呢?

  每一个后进生,都有其后进的原因。但是,最终表现出的原因只有一个: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有效的融入到班级体中,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在过去,我们往往将转化后进生的任务交给班主任,班主任通过与后进生的接触、交流、鼓励,后进生往往对班主任的课程表现出兴趣,但是,其它课程依旧。这说明,单纯靠班主任的努力,只是做到了“点”,未做到“面”。

  转化后进生,光靠班主任努力,不够;加上各科老师努力,还是不够;班集体共同努力,方才有效。在自然分材教学过程中,能实现:班主任+任课老师+班集体对后进生的帮助。在自然分材教学中,所有学科教师都参与做后进生的工作,因为这种教学的重点在于“跟踪”后进生,只要开展这种教学,就必与后进生打更多的交道。因此,以往只有或主要由班主任做后进生工作的现象得已改变。自然分材教学使师生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教师要经常给后进生进行个别指导,交往频率升高,使学生心存感激。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互帮”环节中,小组成员间容易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容易得到小组内其它成员的各种帮助和鼓励,另外,互帮过程中,也有人检查自学情况,也有人跟进“错误”的题目和知识点,这样一来,初步形成了小组“要我学”的氛围。

  因为班级内存在小组间的相互评比、竞赛,小组的荣誉至上,任何一个小组成员的脱节或者掉队,将直接影响小组的成绩和荣誉。这使得后进生也不好意思在各个方面拉团队的后腿,于是,自学的习惯养成了,参与小组讨论了,成绩进步了,更想学习了。这样一来,后进生基本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当然这些理论要很好的实施起来,不仅要对这些有透彻的理解更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学无止境,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并加强思考,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4:教师读书心得:假期的随笔

  教师读书心得:假期随笔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农历新年又过去了十天,一个愉快的寒假也快要过去了。假期伊始,好好的在家睡了几天懒觉,然后欢欢喜喜的过大年,然后就是走亲访友,恭贺新春,不亦乐乎。

  当然,玩乐间,不能忘了读书,书是个很好的东西,我很喜欢,而捡起一本好书认真的去读,更是一件快心的事情。经学校推荐,这个寒假,我特地在网上买了一本书,吴非的《致青年教书》。作为才从教两三年的青年教师,我极其渴望从吴老先生口中得到点滴教诲、点滴真传、点滴指导,这个书名吸引了我,在这个寒假,我仔细琢磨书中的每一句话,并进行反思、铭记,收获颇多。

  这本书还值得我认真细读,但今天我想说的只是借助于其中的一篇--《让学生喘口气,好吗》来谈谈的我一点感想。

  有人请吴老师描述一下理想的教育,他说:“所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人的待遇。在早晨的阳光中,他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候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能吃到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统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四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我不禁被吴老师描述的这一场景给感动了,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可是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想到,几人能够做到,想起小时候看书看到的一句话: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并付出实践与努力的话,这应该就不会被认作是太浪漫、太理想化的描述了。

  我们的教育深刻的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从而也就影响着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我们每个人从国家大政方针中都知道了科教兴国、教育为本、人才的重要性等等这些道理,所以如今教育中存在的任何问题都不容小觑。

  而吴老师的这篇文章中主要就提到了当今学生学习负担逐年上升的问题,他举的例子令人印象深刻,说曾看到某校高二年级“国庆长假作业”,一共60大张纸,不停地做,也要做满7天;有个特级教师,寒假放假20天,他布置给学生的化学作业是60张讲义......这个寒假,与我叔叔的女儿交谈此问题也深有感触。我叔叔的女儿正上初三,小学时成绩一直很好,可是后来越来越讨厌学习了,而现在又正值初三关键时刻,使得我叔叔婶婶对此非常担忧,害怕她考不上一所好的高中,所以看到我就要我多开导开导这个妹妹。

  后来在与她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她讨厌学习的最大一个原因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她感到厌烦,于是就渐渐的讨厌学习、讨厌老师了,说一丁点自由空间都没有,每天都是被老师逼着学习、做作业,而且作业布置得特别多,每天晚上都要做到十二点或更晚才能做完(这一点得到了我叔叔的证实),各个科目都有作业,读的、写的、背的、默写的、试卷等等一大堆,如果第二天检查作业没做完的话,就要被老师罚抄,抄书、抄班级班规等等,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还要不断的加倍罚抄......我听后不知是何滋味,像我们这个小乡小村的老师不懂教育理念也还情有可原,毕竟外面世界见得少一点,可是我这个妹妹却是在大城市的重点班级里学习,这些老师还如此不懂教学,这不是硬逼着学生“造反”吗?当今的学生不比从前的学生,他们现在“精明”着呢,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想法,知道维护自己的尊严与人格,知道平等、自由,面对着这样的学生,你去逼她学,她还会学吗?

  于是我又想起了上学期校长在一次教工大会上说元旦放假一个班的作业发了19张试卷的例子,这些不和谐、这些听上去很小的问题原来在我们身边不停的发生着。

  我不知道我要对我那个妹妹如何开导,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我发现了自己的口拙,我只能无关痛痒的跟她平和的谈心、讲解,我不知道我的谈话起的作用有多少,因为这是个这么现实的问题,我个人的作用微乎其微。

  吴老师请教师反省,“请问:你一生从事教学,你知道学生将如何回忆你?如果他只记得你‘狠’,能‘狠抓死揪’,连课件十分钟都利用足,甚至不让学生去解手,当时家长一片叫好声,后来有人自杀了,有人拖垮了,有人到了成年一无所长,那就得回忆你的种种不是了。”

  学生厌学是现在教育中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除了教师的不当之处外,当然,社会的影响也占很大部分,比如社会现象--大学生找工作困难,读再多的书不如有个有钱有势的富爸爸--折射给学生而形成的“读书无用论”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这些教育者反省、深思。

  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认真的细读这本《致青年教师》,只是希望能够听取些许老教师的教训与思考,以使自己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教育好学生,为社会做出些许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继续努力,而面对的这些共同问题,我希望与大家一起努力。

篇5:教师读书心得:《窗边的小豆豆》

  教师读书心得:读《窗边的小豆豆》后感

  利用寒假,我又到长沙定王台书市购买了满满一旅行箱课外读物。其中就有我们学校教科室推荐的日本著名作家兼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完后我满心欢喜,感到很幸福,因为我读到了一本好书。

  这本书是作者黑柳彻子童年生活的回忆录。它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黑柳彻子,即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读书。她在小林宗作校长的悉心教育和培养下,由一个不受人欢迎的小女孩逐渐变成了一个能被人接受的孩子。小豆豆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小林宗作这样的校长。其实巴学园所有的孩子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在巴学园学校学习和生活,他们的心灵是自由快乐的。

  这本书中有六十多个或感人或有趣的小故事,个个都能激起读者心灵深处对美好真诚情感的渴望。其中《“旱田”老师》是讲学校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怎样除草,种庄稼。看了《运动会》这一篇文章,我真佩服小林校长,他设计的运动会项目和奖品别具特色。他的良苦用心就是让身有残疾的孩子消除自卑感,懂得自信、自尊、乐观。《小辫子》是让男孩懂得尊重女孩、爱护女孩。《图书室》是让孩子们感受读书的快乐,热爱读书,专心读书。《试胆量》通过有趣的活动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妖魔鬼怪,不要害怕妖怪。从《最差的衣服》可见小林先生对孩子自由天性的理解的尊重,让孩子们毫无拘束地嬉戏、玩耍。《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用艺术的手法让孩子们懂得许多营养知识,不偏食。《散步》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得智慧和力量。......

  我很佩服小林校长,他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大教育家。他一心探索最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他的一生都在践行他的教育方针,即“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小林校长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他热爱大自然,希望孩子们尽可能地保持自然的性格。他也喜爱真实的自然界。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许多灵感。我想正是因为他的这颗童心,让他与孩子们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让他的教育深入人心,从而获得成功。

  他有真正教育家的风范,淡薄名利,悲天悯人。他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孩子们完善自我。他尊重孩子,尤其是身有残疾的孩子。我想这所学校虽然只有不足50名的学生,但每一位学生离开学校后肯定都不会忘记自己在巴学园所受的教育。自己的学校是多么独特而美好,自由而富有生气。我甚至想如果我和我的孩子曾在那样的学校学习过该有多好啊!

  小林宗作校长善于学习、思考和实践。他是每一位教师的榜样。受了这本书的影响,我决定等我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我会利用暑假时间带他回乡村老家,学习怎样从事农业劳动,怎样种菜、种田,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欢乐,磨练意志,从而更加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尊重。同时我也会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理解、尊重我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淘气的学生和身有残疾的学生,保护他们的个性,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人格。

  谢谢你,窗边的小豆豆!谢谢你让我认识了小林宗作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