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教师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浏览:94742022-06-19

  教师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第一部分

  一、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B、主席令

  8、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

  9、(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10、(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 (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B )

  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B)。

  A.学费B.杂费C.书费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CD )

  A、耐心B、个性C、平等D、个体差异

  4、《*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CD)

  A、靠教师B、靠社会C、靠法制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BC)

  A、 学历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 信息技术教育

  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5分)

  1.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A)

  A.九年B.十年C.十一年D.十二年

  2.实施义务教育,不收________ 。(C)

  A.学费B.杂费C.学费、杂费D.学费、杂费、住宿费

  3.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 领导,________ 统筹规划实施,________ 为主管理的体制。(A)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4.凡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________ 周岁。( C )

  A.七、八B.七、九C.六、七D.六、八

  5.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________ 批准。(C)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县级人民政府

  C.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 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_____予以保障。(A)

  A.人民政府B.学校C.监护人D.基层性群众组织

  7.学校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B)

  A.可以B.不得C.特殊情况可以D.经批准可以

  8. 校长由_______依法聘任。( B )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

  D.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9.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B)

  A.相当于B.不低于C.略高于D.略低于

  10.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D )

  A.鼓励B.支持C.协调D.鼓励和支持

  11.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C)

  A.学习和培训B.沟通和合作C.培训和流动D.交流和学习

  12.县级以上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B)

  A.教育行政部门B.地方人民政府

  C. 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公安部门

  13.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_________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C )

  A.相当于B.等于C.高于D.低于

  14.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_________所收费用。(A)

  A.责令退还B.双倍退还C.没收D.追缴

  1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_________公办学校的性质。(C)

  A.变更 B.调整C. 改变或者变相改变D. 改变

  三、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ABCD)

  A.有理想 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2.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_________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ACD)

  A.执行法律法规情况B.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C.教育教学质量D.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

  3._________和_________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CD)

  A.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B.县级人民政府

  C.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乡镇人民政府

  4._________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AD)

  A.居民委员会B.社会团体

  C. 街道办事处D.村民委员会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ACD)

  A.视力残疾 B.肢体残疾C. 听力语言残疾D. 智力残疾

  6.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_________ 。(ABC)

  A.初级职务 B.中级职务 C.高级职务D.特级职务

  7.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_________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BCD)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8.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_________和_________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AC)

  A.农村地区学校B.特殊教育学校C.薄弱学校D.民办学校

  9.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或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CD)

  A.教育行政部门B.财政部门C.价格行政部门D.审计机关

  10.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_________ 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ABCD )

  A.教职工编制标准B.工资标准

  C.学校建设标准D.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四、简答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对学校四种违法行为的规定?

  答:(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规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2.《义务教育法》关于学校德育的规定和要求?

  答:第一,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第二,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第三,把德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当中;第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第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第二部分:州胶市初级实验中学中小学教师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为人师表B、清正廉洁C、敬业爱业D、团结协作

  2.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教师为人师表内容可以概括为()

  ①教师的行为示范 ②教师的语言示范③教师的衣着、仪表示范④教师的举止示范

  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②③④

  3.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

  A、严谨治学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理论联系实际

  4."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A、并列的B、递进的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D、互补的

  5.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

  A、爱工作B、爱学生C、爱学校D、爱教育事业

  6.教师热爱学生的作用表现在 ()

  ①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馈赠②.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③爱学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④爱学生是获得教学效果的基础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①②③④

  7.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这一涵义是由()

  A、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的B、社会舆论决定的

  C.法律法规决定的D.传统习俗决定的

  8.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予以劝阻、制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A.学校和教师B.教育行政部门C.任何组织和个人都D.未成年人家长

  9.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依法确定。

  A.损害程度 B.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C.行为后果D.损害过程

  10.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

  ①行政复议②民事诉讼③仲裁④教师申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1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C、不为金钱,自甘寂寞D、自强不息,无私奉献

  12、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①教育方针 ②政策 ③法律法规 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C、物质文明建设D、反腐倡廉建设

  14.根据《教师法》第14条的规定,下面哪种情况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A.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B.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D.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15.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

  A.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或解聘C.追究其他法律责任D、罚金或拘役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并公布实施的()。

  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单行法律C.教育规章D. 教育大法

  17.教育法律规范是调整教育活动的()

  A.行为规则B.道德规范C.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工作宗旨

  18.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

  A、教师B、学生C、学校D、学习

  19.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20.提出了教育事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的是()

  A、***B、***C、周恩来D、***

  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A4、C5、B6、C7、A8、C9、B 10、C11、A12、D13、A14、A 15、B16、B17、A18、A 19、C20、D

  二、填空题

  1、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也是继《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之后,我国的第三部教育法律。

  2、教师主要通过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3、《教师法》规定,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4、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6、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优先发展。

  7、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的权利和义务。

  8、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校和非重点校。

  9、 学校依法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承担责任。

  10、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答案:

  二、填空题

  1、《教师法》2、教职工代表大会 3、教师 4、教师职业道德5、受教育权6、教育事业7、教育8、均衡9、教育、管理、保护 10、应急机制

  三、简答题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如何处理?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什么?

  答案:

  三、简答题

  1、答:(1)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2)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

  (3)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答: (1)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2)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3)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4)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

篇2: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测试题(附答案)

  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测试题(附答案)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于()在北京举行。

  2、根据党的**大关于()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3、《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其中,把教育摆在 的战略地位;把 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 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 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4、*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5、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的转变。

  6、《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到20**年,基本实现(),基本形成()社会,进入()强国行列。

  7、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选择题

  1、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

  A、经济B、军事C、政治D、教育

  2、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

  3、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A、优先发展B、以人为本C、改革创新D、教育公平E、提高质量

  4、《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什么?

  A、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C、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D、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E、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到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其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多少?()

  A、80%B、85%C、90%D、95%

  6、《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战略目标中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多少?()

  A、13.3年B、13.5年C、13.6年D、13.8年

  7、《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战略目标中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

  A、40%B、50%C、60%D、65%

  8、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证学生每天锻炼几小时?()

  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2.5小时

  9、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A、卫星B、电视C、图书D、互联网

  10、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A、世界观B、马克思主义祖国观C、民族观D、宗教观

  11、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A、张扬个性发展B、人才个性成长

  C、鼓励个性发展D、拔尖创新人才

  12、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就是要不断改善教师的()条件。

  A、工作B、学习C、生活D、工资

  13、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

  A、科学规划B、设定方案C、统筹安排D、合理布局

  14、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集中开展(),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

  A、防水防电B、危房改造C、添加安全设施D、抗震加固

  15、改造小学和初中薄弱学校,逐步使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标。

  A、师资B、教学仪器设备C、图书D、体育场地

  三、简答题

  1、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应遵循哪四项原则?

  2、我们应该如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好?

  3、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具体目标又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2、如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z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20**年7月13日至14日

  2、“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4、20**

  5、人力资源大国

  6《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到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7、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选择题

  1-3 DAB4 ABCDE5-8 C B B A9ABD10 BCD11 C12 ABC13ACD14 BD15 ABCD

  三、简答题

  1、答:1、必须高举***主义伟大旗帜。2、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3、要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4、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发展纲要。

  2、答: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

  第一,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第二,着力动员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第三,着力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伟大实践。

  3、答:战略目标是到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具体目标是:1、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2、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3、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4、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5、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四、论述题

  1、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答: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答: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