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师德体会六篇

浏览:72922022-06-12

  师德体会六篇

  师德体会:师德颂

  师德,是热爱孩子的赤诚之心,

  师德,是热爱岗位的敬业精神,

  师德,是热爱事业的博大胸怀,

  师德,是以身立教的形象之本。

  忆往惜,

  师德,是孔圣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伟大修养,

  师德,是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信仰,

  师德,是徐特立“忠贞为教,严谨治学“的优秀品格,

  师德,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无声影响......

  看今朝,

  师德,是蒋筑英“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呕心沥血;

  师德,是董大方“既教书又育人”的自我超越;

  师德,是商静、齐丹对幼教事业的执着追求;

  师德,是托起明天太阳的崇高境界......

  啊!师德,

  师德,是夯实高楼大厦基石的高度责任,

  师德,是在希望田野上的辛勤耕耘,

  师德,是放飞理想的巨大力量,

  师德,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的壮丽写真......

  师德体会: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从进入学校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听的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且学校还把这句话写在了学校最醒目的地方,用来时时提醒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不要忘了我们的职责,更不要忘了我们的身份--教师。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教师产生质疑的时候,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重新的认识一下什么是师德?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春蚕”、“人梯”、“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之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的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身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

  “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师德体会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培养良好的师德是每个教师当前首要的任务。

  师德体会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穷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智慧的还是情感的。

  我们应该珍惜“人民教师”这光荣称号,对每一个孩子的今天、明天负责。有人说:“一个人经常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渐渐形成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对儿童的作用就像国王一样伟大。”

  经过一周的师德培训使我深深地感到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启蒙人。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未来,只有当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每一个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而反思让我__重新认识了幼儿。传统的教育观,把幼儿当作一个接纳知识的“容器”,一个被动的接受者。随着教育观的不断转变,幼儿的一个自主的、有能力的学习者的观点,被我们逐渐认可,而现在我知道了幼儿不仅仅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更是一个有能力的思考者、思想者!他们有自己分析事物的逻辑,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有我们无可比拟的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新认识幼儿:从“容器”到有能力的学习者,在到有能力的思考者,在这一过程中我获得了更多、更好的教育灵感和教育智慧。

  __重新反思了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园的课程,应追求怎样的价值取向--“结果取向”,还是“过程取向”?更适合“目标模式”或“过程模式”?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我知道了追随幼儿经验为主的、由师生共同构件的、高开放、低结构、重过程的课程,也许更适合幼儿学习,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__重新思考了教师的教育技能。教师的教育技能,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往,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强调的是弹、唱、跳、画等技能技巧的水平。而现在,在新《纲要》的引导下,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必须要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今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观察、分析、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具有提升、整和幼儿经验的能力;具有创设环境、材料,对幼儿发展提出挑战的能力;具有调整预设计划,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能力;具有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等等。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教育技能,其专业化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发展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师德体会文章《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是近年来的教育热点话题之一。而按照当今社会的民舆特点,一个话题一旦成为热点,多半是有了很多的争议乃至非议,意味着出现了较为普遍的负面影响。果然,从有偿家教、违规收费、体罚学生、吃请受贿甚至到猥亵、 污未成年幼__的课堂兽行,各地接连曝光的案例让民众对师德打上了一个很大的问号。

  毫无疑问,上述违纪、犯法事件在千千万万兢兢业业的教师中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动摇人民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性质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称号。我们同时也看到国家依法治教,进行师德建设、弘扬高尚师德的具体举措。我手头有一份教育行政部门的师德建设试行评估办法和标准,将学校师德建设的领导机构、教育和监督制度、开展学习活动、管理常规教学、老师遵纪守法等等都拟出了很细的评分标准,何种情况奖励、何情况扣分也都有章可循。应该说,这样的评估办法在文字上已经基本覆盖了师德的基本要求。据此打分,应该比没有章法的模糊分、印象分要规范得多了。

  然而,师德,作为特定职业人群的道德建设,说到底是一种个人的道德修养,它更多地依赖教师个体的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内外兼修,而不是简单地用条文约束和用评分数据体现臧否奖惩。如同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一样,那些形成文字的师德标准也只能是师德的底线,逾此线则无德可言,就要用职业规范来惩诫。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师德建设,不应是一个轰轰烈烈的创建活动,而应该是一种润物无声的细微。师德不良,最受伤害的就是学生,最终影响的是社会大众。所以,良好的师德首先应该惠及学生,推而广之再延伸至促进社会文明。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过如下一段话: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让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每每读到吉诺特的这番话,我都感到一种心灵的震颤。我坚信这番感触蕴涵着一位优秀教师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力量,由此才能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感悟出如此深刻的师生关系。

  师德在细微处,这就需要老师们从点滴做起,身处教育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口,立德为先,调整心态,创新教学,不辱使命。而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影响到其他人群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净化社会空气,更会恩加学子、泽被后生,从而培育出具有健康心智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使之逐步成材,传递人类文明的薪火。

  师德吾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其实这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天天与学生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

篇2:师德心得体会: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心得体会: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

  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

  教师师德的自觉性是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一个良好口碑的教师,重温天底下最灿烂的工作。

篇3:师德体会:修师德铸师魂,做优秀的人民教师

  师德体会:修师德铸师魂,做优秀的人民教师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这不仅因为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播种文明的神圣使命,更在于他们以优秀的品质、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应该怎样去面对那群天真的孩子,怎样用自己的言行感染每一个学生,不禁引起了我的深思。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近年来党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使我感到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高尚的事业,是人类崇高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中,我深深懂得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而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每当我读到“教师职业道德”这一词时,都不免会正襟端坐,如芒刺在背,不敢有些许懈怠。

  一、师品,德高为师

  江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原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古人云:“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的语言美好,心地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现代教育中,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有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同时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将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都付出,这种付出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

  二、师能,技高为师

  一是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二是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并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育方法,使教育内容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是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探求新的教育模式,开拓视野,提练技艺,升华师技。

  三、师智,学高为师

  除了拥有渊博的学识,还需拥有独特的教育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艺术,建立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灵光。

  四、师表,身正为师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作为高尚事业的奠基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起新型的师德观念,明辨是非,立言立行,促进师德水平的显著提高,为学生时时刻刻做好垂范。

  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要有这样的威望和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对师品、师能、师智、师表的探讨,使我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得到升华,深感责任重大,可以用“良心似枕”来形容我的心态,鞭策我的一言一行,让我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乃至付出全部心血投入到我心爱的教育事业中去。

  如何提高我的学识,勤练师功,来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需求,是我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立志奉献,爱教爱校

  社会赞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教师却是清贫的,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两袖清风和“蜗居”,也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和奉献。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不遗余力,甚至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事实证明,只有那些立下终身为师,乐于奉献的崇高志向的教师,坚守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条的教师,才能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甘守清贫,敬业爱岗,全心全意地为社会造就人才,贡献力量。

  (二)勤于育人,修德爱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趣、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可见,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多强的感召力呀!在与学生交往中,老师必须要有崇高的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严以律己的精神,用自己广博的爱心当法宝。“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打动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困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理解学生。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需要换位思考,让学生从心底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勤练师功,精于教书

  切实有效地落实学生“减负”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举,关键在教师,要求教育增效,要求教师充电。

  1、夯实基本功,方能游刃有余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可见,作为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既要精通书本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有关本领。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迎接挑战。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教师只有尽快地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才能适应社会需要。

  3、进修培训。通过不断的进修培训,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四)强树师表,言传身教

  1、有形的榜样--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小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往往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应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2、无声的命令--老师的师表形象是一种巨大的道德力量,一种无声的命令。教师板书一向认真规范,久而久之学生的书写也会规范美观;教师坚持“候课”,再散漫的学生也会尽快克服迟到的毛病。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善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当前社会上正在营造“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谋发展”的社会风气,作为将来社会栋梁的基石铺垫者,我们将积极倡导良好的师德氛围,赋予师德新的内容,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孩子们心灵是一张无暇的白纸,就看你画上的是灰色的墨点,还是亮丽的彩虹。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人,都成为高尚的人,教师的德育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