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随感

浏览:56112022-04-2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随感

  (一)用“老师希望”激起思维的火花

  我们数学老师经常有这样的感叹:特级教师上课的那些孩子怎么那么会动脑筋,碰到自己上的时候,总不是自己预想的效果。

  我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用长方形纸折一折后画出它的1/2,可没有想到的是21名上课的学生告诉我的都是一样的方法,我有些慌了。难道我的那些“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的引导一点用的没有吗?再让学生用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纸片折并画出自己想表示的几分之一时,仅仅出现了1/4和1/8,我又一次失望了。难道那些精心思考的能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真的失去价值了吗?我自乱了阵脚,急急忙忙应付着下面的教学。

  我对学生有了过多的期待,希望他们按照我的预设一步步走下去,然而却没花时间思考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以及教师恰当的引导。课后,我在想,如果我在要求学生把长方形纸折一折后画出它的1/2时,提前加上一句“老师希望你们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我在要求学生用提供的纸片折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几分之一前,说上一句“老师希望你的几分之一与别人不同”......那孩子就知道了你的期望,也会尽可能地为你的期望而努力。

  多一些“老师希望......”,也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想法,也更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二)为“分子”争取“地位”

  教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老师恐怕都做了同样一件事--强调平均分成几份,从我们老师对学生表述的纠正来看,这句话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强调平均分成几份,我也非常认可,在教学中,我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理解的难点却是分子。

  这是本节课“想想做做”的第3题,我没有擦去“分”的痕迹让学生先去估计,而是按照课本的要求出示了题目。令我汗颜的是,21人中居然有15人在两个括号里分别填上了“3”和“6”。

  我认为学生只关注了平均分成几份,而忽略了几分之一中那一份的价值。在学生的认知中,平均分成几份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在二年级学习除法的时候是有过接触的,但很多人虽然能说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1/2”,但通过练习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于1/2、1/4等表示的是那一部分是很模糊的。

  其次,我们在比较1/2、1/4和1/8时,看似是让学生知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但其中蕴含的却是其中的1份也不同。而后面所学的几分之几、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的把几个物体合成的整体平均分的知识,都是和分子表示的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至于“一份”和“一个”的关系,更是很多学生难以逾越的理解障碍。

  如果把目光放得远一点,到了六年级学习分数的应用题,找几分之几对应的量关键是看分子,而这个不知让多少毕业班的学子“望而却步”。

  经历了思考之后,我在想,从分数的初步认识开始,我们是不是应该重视起分子表示的意义,让分子的地位与分母齐平甚至超过分母呢?

篇2:《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随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随感

  (一)用“老师希望”激起思维的火花

  我们数学老师经常有这样的感叹:特级教师上课的那些孩子怎么那么会动脑筋,碰到自己上的时候,总不是自己预想的效果。

  我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用长方形纸折一折后画出它的1/2,可没有想到的是21名上课的学生告诉我的都是一样的方法,我有些慌了。难道我的那些“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的引导一点用的没有吗?再让学生用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纸片折并画出自己想表示的几分之一时,仅仅出现了1/4和1/8,我又一次失望了。难道那些精心思考的能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真的失去价值了吗?我自乱了阵脚,急急忙忙应付着下面的教学。

  我对学生有了过多的期待,希望他们按照我的预设一步步走下去,然而却没花时间思考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以及教师恰当的引导。课后,我在想,如果我在要求学生把长方形纸折一折后画出它的1/2时,提前加上一句“老师希望你们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我在要求学生用提供的纸片折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几分之一前,说上一句“老师希望你的几分之一与别人不同”......那孩子就知道了你的期望,也会尽可能地为你的期望而努力。

  多一些“老师希望......”,也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想法,也更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二)为“分子”争取“地位”

  教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老师恐怕都做了同样一件事--强调平均分成几份,从我们老师对学生表述的纠正来看,这句话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强调平均分成几份,我也非常认可,在教学中,我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理解的难点却是分子。

  这是本节课“想想做做”的第3题,我没有擦去“分”的痕迹让学生先去估计,而是按照课本的要求出示了题目。令我汗颜的是,21人中居然有15人在两个括号里分别填上了“3”和“6”。

  我认为学生只关注了平均分成几份,而忽略了几分之一中那一份的价值。在学生的认知中,平均分成几份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在二年级学习除法的时候是有过接触的,但很多人虽然能说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1/2”,但通过练习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于1/2、1/4等表示的是那一部分是很模糊的。

  其次,我们在比较1/2、1/4和1/8时,看似是让学生知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但其中蕴含的却是其中的1份也不同。而后面所学的几分之几、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的把几个物体合成的整体平均分的知识,都是和分子表示的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至于“一份”和“一个”的关系,更是很多学生难以逾越的理解障碍。

  如果把目光放得远一点,到了六年级学习分数的应用题,找几分之几对应的量关键是看分子,而这个不知让多少毕业班的学子“望而却步”。

  经历了思考之后,我在想,从分数的初步认识开始,我们是不是应该重视起分子表示的意义,让分子的地位与分母齐平甚至超过分母呢?

篇3: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20**年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明确指导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

  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复习思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以中考说明为主线,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

  第一轮复习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数形结合的题目,学生能画图能做出,说明他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易:中:难=5:3:2的比例,试卷整体难度控制在0.6与0.7之间,因此使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说明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与说明,绝不能好高骛远。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要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可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集中、归类,重点难点热点突出复习,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可对学生共性的难点、误点设立专题。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围绕热点、难点、重点,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以题代知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可适当穿插过去的小知识点,以引起记忆。

  (6)专题复习可适当拔高。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一个度。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要善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给学生,免得学生产生“糊涂阵”现象。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1、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演练,查漏补缺,俗称考前练兵。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要切近中考模式。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学生要有错题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5)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讲透;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不宜对模拟卷题题讲。

  (8)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前两轮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考场,那肯定效果不好。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后期题量不宜太大,要让学生轻松解题、居高临下解题,能跳出复习的圈子看试题。

  (10)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11)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了最大。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

  对学生仍然模糊的或已忘记的知识让学生回归课本,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迎接中考。

  总之,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