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导航

教师校庆征文:百年古樟、十年一中人

浏览:60762022-04-15

  教师校庆征文:百年古樟、十年一中人

  身坐雅礼中学的办公室,思绪却飞回了陵醴一中,栖落在瑞渌池边那棵百年古樟上,我曾不止一次地凝望着那根攀树而上的古藤发呆。就是这根古藤,让我第一次彻悟,什么是“适者生存”。七十岁的老父亲,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告诫我,在某个领域内把自己经营到极致便是成功。于是在五里一徘徊的眷恋中,我告别了那根让我彻悟生命的古藤,离开了瑞渌池边那所恬淡雅致的学校。在这里,我度过了一生中绿肥红瘦的十个春秋,应该写点什么,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准确地说是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文字把此刻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清水出芙蓉、绚丽如水晶般不失原味地缀在那儿。让该分享者分享,该明白者明白。

  离开陵醴一中恰好一个月的那个国庆节,我一个人坐了三个小时车偷偷地跑回瑞渌池边的园中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搜寻怀念我在这片热土上成长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

  一中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古樟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舒展着,恰到好处地映衬着我回忆中肃穆、神圣的一中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舍不得啊,舍不得让这相濡以沫十年的精神家园就这样离我远去,我知道暂时没有什么可以替代一中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地位,可是我知道我已经走了,事实上我也已经无悔于这个古木参天的校园和碧血丹心的十个春秋。

  三千多个饱含汗水与热忱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淹没在这个午睡的瑞渌池和池边的园中园。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些我上过课的熟悉的教室。教学楼一栋、二栋和科教馆五楼西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青春从这里流逝。201班原教室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中摇曳。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长沙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岁月的最好见证。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些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在这个教室留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份量的人生。

  点点泪光让我想起园中园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地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自己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都已离去,在人海茫茫中追寻梦中的理想。

  很多故事还没有讲,好多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可总想在这个燥热的下午,给已经成为一中人和即将成为一中人的孩子们写点什么。

  第一次走入陵醴一中,并没有人为我设计欢迎仪式,可是走在由千年古树笼罩的林荫小道上,我却分明嗅出了文化的气味和这种气味对我深深的吸引和欢迎。在这里我教了十年生物,跟我的孩子们探讨生命哲学,用彻底虔诚和敬畏之心思考关于生命的问题,有一个物种让我感到深深的好奇、困惑、焦虑、甚至恐惧,那就是人类。我常常想,作为人类,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后来我发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人性中最顽固、最持久、最光辉的部分。人类的所有进步,几乎都是人们为获得更多价值和尊重而不断奋斗的结果。个人如此,民族如此,国家也是如此。人性中有两种最原始的心理倾向:一种是追求快乐,一种是逃避痛苦。一个人可以持续地痛苦3年甚至30年,却很难持续地欢笑3天。于是我们渴望成功,恐惧失败,因为失败和痛苦带给我们的创伤远比成功和快乐带给我们的欣慰要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于是多少本应该成为英雄豪杰的人物在“为了逃避失败,宁可放弃成功”中销声匿迹、灰飞烟灭。到头来我们才发现,很多时候放弃成功就是失败。

  小学毕业了,初中毕业了,高中也快毕业了,我们总认为生活还没有真正开始,可是当我们反过头去,才发现,其实早有一大段美丽而珍贵的青春岁月已悄然滑落于十指间。

  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我们都不是为了某个目的而来到这个世界,可是既然来了,就应该在这个星球上让生命活出点价值、活出点精彩、活出点意义来。上帝赋予了我们成为伟人或凡人的一切资质,唯独没有赋予我们浪费生命的权利。读一读荷马史诗,你的大脑里就有了一些荷马的思想;读一读卢梭的《爱弥儿》,你就能知道什么是有头脑的心智生活;读一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你就对宇宙时空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果不抽点时间读鲁迅的作品,不学点基础的哲学,不学点艺术,不学点人类发展的历程,甚至不知道怎样去爱,我们就白白地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走一遭,白白地在这个浩瀚的宇宙里轮回一次。同学们,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珍贵的字眼,那就是“勤奋”,如果你需要快乐的话,那就该把这个词重新放回自己的书包,放进自己的心里去。因为勤奋带给我们的是充实和厚重,是“春播一斗种,秋收万石粮”。勤奋可能带给我们一点肢体的疲惫,但与空虚无聊和失败落寞带给我们的恐惧和创伤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生命有不可承受之重,更有无法承受之轻。

  1858年农历的九月初五日,被西方园林学家称为“万园之园”的中国圆明园上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这一天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最惨痛、最耻辱的一天。有一种东西能够强烈地刺激文明的进步,那就是灾难,可是这一次的中国却成了例外。噩梦并没有结束,80年后的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再一次惨无人道地蹂躏了我们的祖国、蹂躏了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母亲披头散发、面无血色、心力交瘁地孑立在漫无人烟的荒野上哭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长夜漫漫,1949年10月1日,湖南湘潭一个叫*的伟人,站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人民站起来了”的时刻,我想4亿炎黄子孙都在喜极而泣、泪流满面。

  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我们终于彻底告别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代,终于告别文化被任意摧残和阉割的时代。可是,同学们,另一场不见硝烟的侵略战争又开始爆发了,那就是文化侵略。文明古国在这个时代不再意味着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美国电影以百分之六的发行总量,却占据着中国百分之七十的票房收入,中国的电影院如果没有美国大片撑着,百分之九十要倒闭,这难道不让人毛骨悚然吗?当这种文化衰败的征兆比比皆是的时候,文化侵略开始动摇我们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期而至,没有文化免疫力的躯壳,注定将退出历史舞台。而当十二三岁、十四五岁的中国孩子秘密地在课堂上传阅日本黄色卡通,在网络上不停点击日本网络专家为中国学生量身定做的黄色网站的时候,我的恐惧是空前的。论文化、论文明,日本拿什么跟我们叫板?日本断章取义、支离破碎地移植了一点中国的儒家文化以后,因为没有哲学根基,这种文化很快就在日本变态成了武士道和军国主义,但恰恰就是这么点中国儒家文化的残羹冷炙,却让这个小小的大和民族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傲慢而轻蔑地站在我们的家门前。同学们,大和民族有三个东西我们必须学习,那就是勤奋、凝聚力和忧患意识。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其实我并不是要鼓吹民族主义,也不是要点燃什么复仇的火种。我只想告诉同学们,竞争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没有高抬贵手,没有网开一面,只有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陵醴一中的全体同学,我的校友,知道吗?因患小儿麻痹症又无钱医治,从一岁到五岁,我在地上整整爬行了四年,六岁才开始直立行走,用一条健康的腿支撑这个世界。先天的局限,让我永远成不了伟人,但你们却能,不过请重视以下内容:

  第一 认真上好白天的7节课和晚上的三节自习。

  第二 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不要抄袭。

  第三 热爱你的班集体和这所厚重而美丽的学校,不要给学校抹黑。

  第四 关爱他人善待自己,不骂人,不打架,不撒谎,不讲粗痞话。

  第五 不看日本黄色卡通,不浏览黄色网站。

  第六 热爱中华民族,了解一点祖国的古文化。

  第七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从今天开始。

  第八 永远不放弃童年时就萌芽了的理想和梦想。一生中理想的高度,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唤醒心中的巨人。

  第九 要塑造高贵的心灵和优雅的素养,她将使你超凡脱俗,特立独行,独辟蹊径,曲径通幽。

  第十 年轻的时候要多读点书,并且读好书,书可以提高你的品位、拓宽你的眼界,净化你的胸怀,使你左右逢源、魅力四射。

  第十一 我们无法选择出身,正如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我们可以后来居上,成为出身平凡的卓越人物。

  第十二 我顶天立地,我对自己负责,包括我的成功和失败。

  第十三 老师能教给你知识和能力,却不能给你素养,素养就是你所接受的所有教育沉淀下来的、在你的言行中显露的全部表现。

  第十四 顽强地活着并且吃些别人吃不了的苦,享受些别人享受不到的快乐。

  第十五 上帝不是幸福的免费赞助商,上帝指示了幸福的目标,但要求人们为此付出代价,至少应该付出勤奋和努力。

  第十六 任你滚滚红尘,我自清风朗月。

  最后,奉赠你一条哈佛原理:持续改进你自己,想做平庸者而不能。

篇2:百年校庆征文:红旗·印象

  百年校庆征文:红旗·印象

  在母校的小师妹找到我写下这篇文章,心中感慨万分。现在的我已经在澳大利亚留学了,现在一切的成绩都让我忘不了感恩红旗。

  在红旗,我度过了整整六年的时光。六年,即便在人整个的一生中也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我来说,这六年,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我记忆的大半部分。

  现在回想初到红旗的情景,很多事情都已经在岁月的侵蚀中变得漫漶不清,但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这一件事,对我后来的人生轨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之后,我看着老师批改我的试卷时,打下了一个醒目的大红叉。现在已经描述不清当时是在什么因素的驱使之下,我哭着求老师让我重做了一份试卷。正是这一件事,铸成了我在学习上精益求精的品格,同时,也极大地磨练了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两样东西,是我后来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推动力。

  从那一次事情之后,我感觉我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小学一年级就被选为班长。还记得是才开学的那一天,班主任问有没有人愿意读一下《小学生守则》,我立即举起了手,虽然一路磕磕绊绊,最终是将它完整地念了一遍。于是,老师当即决定,由我担任班长。也 许 老师当初的想法很简单,但在那时的我看来,这就是老师对我高度的信任。而作为回报的,我必须要加倍地努力学习,起到应有的榜样带头作用。

  一年级结束后,我们也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校园,不再是寄人篱下。一开始,学校的硬件设施还不齐全,校园环境红旗也远没有成形。但在这样条件艰苦的日子里,我们所有人依然学得很开心、投入,这不能不说是老师们的功劳。

  当然,我在这里不无嫉妒地还是要提到新建的塑胶跑道。在吃了九年“煤灰”之后,当学校终于斥资兴建塑胶跑道的时候,我却已经离开了培养了我整整六年的母校,没有机会去体验了,但我感到更多的还是欣慰。因为学弟学妹们将不用再经受我们曾经经受过的艰苦条件,能够在一座现代化、高水准的、优美的校园中,聆听一位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为人亲 和的 老师的谆谆教导,向着自己的理想迈出坚实的一步,为自己的终身幸福奠基。

  最令我感动的还是,虽然如今条件优越了,环境更好了,我们红旗人从学校创办之初就具有的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没有丢,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坚持着红旗人“笃实、规范、进取”的优良传统,以“唯真、唯实、唯新、唯美”为一贯的坚持,谱写着一曲又一曲崭新而又辉煌的乐章。

  今天,我虽然已经离开了母校,但我未尝有一日胆敢忘记、背弃母校所给予我的教诲,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红旗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无论在海角与天涯,这六年的恩情,会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

  真的,母校所给我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红旗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学氛围、教学环境,培养了我脚踏实地、孜孜不倦的品质。在这样一个日趋浮躁的社会中,保有这一份单纯的追求,实在是难能可贵。不仅如此,这样的一种学习心态。五年级时,英语老师鼓励我们写英语日记。时至今日,快要六年了,我的英语日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但我的日记,没有一天短缺,没有一次停顿。它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正像母校是我血肉,是我灵魂中的一部分一样。在母校时,我的每一篇日记,都得到了历 任英语 老师的精心批阅。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正是激励我不懈前行的动力之源。现在,虽然我的英语日记已经不再交给老师批改,但我珍藏的每一本日记本,上面老师留下的红色的痕迹,不管是赞许,还是更正,抑或是一些感触,都将永远是我美好的回忆。

  在红旗的六年,我保持了很大的课外阅读量,即便是在紧张的初三,我也看了接近两百本课外书。而课外阅读的积累,是真正能丰富一个人底蕴与内涵的方法,同时也可以使一个人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要感谢母校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可以自由地、广博地阅读,让我在学习生涯的初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些年里,我一直与红旗的 许多 老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我一直感激着他们中的每一位,没有他们的殷切教导,也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

  写作此文,虽然多是个人回忆,但我对于母校的无尽思念与感激之情,已含于字里行间。回首走过的十年长路,母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着一段又一段辉煌的历史。可以预见,母校的明天将会越来越好。

  作为母校的一届学子,在母校整整六年的我,也定将不负母校的期望,实现我的人生理想。

  我有足够充分的理由相信:明天会更好!

篇3:中专学校60周年校庆征文启事

  中专学校60周年校庆征文启事

  20**年,学校将迎来建校60周年华诞,届时将举行建校60周年校庆活动。为庆祝这一盛大庆典,书写我校风雨沧桑奋斗史,表达全校师生、校友的爱校兴校情怀,畅谈我校建校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现面向全校毕业校友以及在学校工作过的教职员工开展征文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文主题:“献给母校的歌”

  二、征文内容

  回顾学校60年来的发展历史,讴歌学校的办学成绩,回忆美好校园生活,叙述恩师风范、同窗情谊,展望学校美好明天;等等。

  三、作品要求

  1、文稿题目、体裁自定,文章内容完整,文笔流畅,情感真挚。

  2、征文字数请勿超过3000字,诗歌50行以内。

  四、征文时间

  自即日起至20**年3月1日止。

  五、作品刊载

  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优秀作品在学校文集《献给母校的歌》中刊载。

  六、投稿方式

  1、征文采用电子版,发送邮件至:z或z,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校庆征文”字样。

  2、文稿上请注明您的姓名、入校时间及班级、现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及个人基本简历等。

  3、联系人:z

  电 话:

范文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234范文网 234fw.com版权所有